神知网

 找回密码
 注册(欢迎注册神知网)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62|回复: 0

历史上各种强行合一的手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27 21: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8/02 19
    已有 0 条评论
  • 文章分类: 异端辨惑


笔者认为,要思想「教会大合一运动」的问题,不能不先了解历史的演变过程。原来主耶稣基督只创立一个教会。这教会虽然经历过罗马帝国二百多年的大逼迫,被杀的基督徒多达千千万万,却仍然站立得住,没有分裂,并且大大增长。甚至历史学家指出,最后福音竟然「征服」了罗马帝国。

这期间,教会为了教导一般信徒晓得怎样分辨异端,制订了一篇短短的认信文,名叫「使徒信经」,让人人都可以拿念诵,作为最基本的装备。因为那时,新约二十七卷正典虽然已经渐渐形成,却不是人人都可以拥有和熟读。教会认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要每一个信徒都背诵这篇简短的「使徒信经」。因此,背诵「使徒信经」的作用,分明是要提醒每一个基督,小心异误,不要与他们联合。

后来罗马皇帝康士旦丁王归化了基督教,不但给与基督徒信仰自由,更宣布,如果不做基督徒,就不准做官。他又给与教会免税的权利,并且从国库中,支取大笔款项出来,建造大教堂,加速基督教发展成为「国教」。可是,想不到,教会变成国教之后,就渐渐世俗化;教会有了信仰自由,反而不准别人有自由。

这时,更多异端兴起,「使徒信经」所涵盖的内容,不足应付。例如当时兴起的「亚流异端」,主张耶稣基督的神性低于父神的神性。于是有一位执事,名叫亚他那修,根据圣经起来与亚流辩论。最后,康士旦丁皇为了平息亚流异端,就在主后325年,召开第一次普世基督教大公会议,史称「尼西亚会议」。这次会议的结果,「亚流派」被判为异端。在当时国教观念底下,一切与国教不同的信仰,都要判为异端,而信奉异端的人都要被流放充军。是为教会借着国家政治势力来逼害异己的开始。尼西亚大会又将「使徒信经」修改成为「尼西亚信经」,使之可以涵盖亚流异端。今天那些以为,天主教也赞成「使徒信经」,因此就认为可以与他们联合,实在是头脑简单。其实那是主后300年之前最雏形的信经,连亚流异端也没有包含在内。更不要说,可以应付之后一千七百多年,直至今天的众多异端。如果今天的「教会大合一运动」认为,不介意这千多年来任何异端,只要符合最基本的「使徒信经」就够了。我们就不禁要问,为甚么福音派还要称为福音派,何不返回主后三百年的时代,不分甚么宗派还好?为甚么天主教还与回教、印度教、佛教、犹太教、喇嘛教……,这些不能接纳「使徒信经」的宗教联合呢?如果古老的「使徒信经」已经足够,为甚么今天的天主教还是那么强调他们千多年来,在各个大公会议中所通过的信条、神学思想、和各种规条呢?

例如,主后375年的「康士坦丁堡会议」、主后425年的「以弗所会议」、主后450年的「迦克墩会议」……,以致主后1545-1563年著名的「天特会议」(以后详细交待)…及近代1963-1967年的「第二次梵蒂岗会议」(以后详细交待)等。这些会议分别制订出越来越复杂的「信经」。后来因为「信经」加长到不方便背诵了,大公会议就改而制订「要理问答」。后来又分「长要理问答」和「短要理问答」,并诸多「信条」、「法规」等。很明显,由简单的「使徒信经」演变成复杂的「要理问答」和「信条」,全是为了应付越来越复杂的异端问题。今天天主教从未表示放弃他们所制订的「要理问答」和「信条」,何故我们要以最简单的「使徒信经」作为接纳他们的底线呢?我们又知道,基督教「福音派」之所以成立,目的就是为要与新神学派,和其它异端有分别。为甚么我们这么快就放弃我们原先的立场,以致接纳一个甚么宗教信仰都接纳的天主教呢?这样的接纳算不算是胡涂到极呢?

早期的大公教会为了对付异端,而召开大公会议。想不到后来连大公教会自己也渐渐变成异端,因为他们接纳了各种异教信仰,倡说炼狱、圣餐变质说、为死人做弥撒、向圣母祷告、拜圣人、拜圣物、拜图像、烧香、念珠、苦行赎罪、圣礼功德观念、将圣经上了锁链……等。我们研究教会之所以变质,相信最早、和最主要的原因,是教会渐渐以为「婴儿洗礼」能够叫人得救。结果日子久了,整个欧洲每一个人都受了婴儿洗礼,于是教会就不再需要传福音,也不再需要追问每一个人是否重生得救。这样,经过几百年之后,教会里几乎没有一个重生得救的,都变成假基督徒了。这些假基督徒后来又当起祭司、主教、大主教、红衣主教、主教的主教……来。结果,大公教会就在主后590年,正式变成天主教。之后,天主教教会就陷入「一千年黑暗时期」里。

初时大公教会看见别人变成异端,就召开大公会议,加以严厉对付,并制订出各种信经和要理问答来教导信徒,与之分别。后来天主教自己变成异端,有人起来要给他指正,他不但不肯听从,还用最不合理、最残忍的手段来杀害他们。天主教在各城里设立「异端裁判所」(Inquisition),被捕的人,只要在受审的时候,不肯承认神父所祝福过的饼,会变成主耶稣的身体,就立即被烧死。「异端裁判所」烧死的人,数以千万计。马丁路德反对这种「圣餐变质说」,认为神父祝过的圣饼,并没有变质,只不过是主耶稣的灵降临到圣餐饼上而已,是为「圣餐临在说」。但是,所有后来兴起基督教各宗派教会,都不同意这两种说法,他们根据圣经,认为圣餐饼的作用,只在于「记念主」而已,并没有任何神秘的事发生在圣餐饼上。

天主教对付不同信仰的个人,是用「异端裁判所」来审判他们;天主教对付不同信仰的国家,或大群信众,则用「十字军」来屠杀他们。本来,「十字军」是欧洲列国联军,交由教皇指挥,想要征服当时统治巴勒斯坦圣地的回教诸国,从他们手中夺回圣地,供天主教徒到那里去朝圣。但是,八次十字军东征,杀人和被杀的人无数。十字军东征证实失败之后,十字军就变成了教皇的御林军。倘若教皇发现那一个国家、那一个教派不同意天主教的信仰,他就派十字军去攻打他们。历史告诉我们,单单是西班牙一个国家,就有三百万人被杀。法国和德国南部的Huguenots(法国新教徒)、Albigenses(艾伯塔派教徒)、Waldenses(华顿派教徒)就有一百一十万人被杀。

当然,单单用「屠杀」手段,是不能叫人屈服的,必须要对各种不同意见的人,作出合理的解答才可以。可是,天主教无法从圣经中找到解答的经文,他们就「删改圣经」,使圣经迁就他们。其中最大胆的做法,就是将圣经中「十诫」的第二诫「不可拜偶像」删去,然后将第十诫拆开成为两诫,凑足十诫。此外,他们又将与圣经矛盾的「伪经」和「次经」加进去。又在圣经以外,将「遗传」(Tradition)和教皇公布的信条…等权威,提升到与圣经权威相等。藉以解答为甚么天主教有许多信仰和做法,是圣经所没有记载,又与圣经冲突的。但是,人们还是要问,为甚么教皇所公布的,可以与圣经所说的,同等权威?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天主教又为自己发明一个信仰,就是「主教无误训诲权柄」(Magisterium)。这词是指由教皇领导的主教团,拥有耶稣基督所赐与他们的「无误训诲权柄」。教皇既然是主教的主教,他代表主教团所公布的信条,就必定是无误的,与圣经的权威相等。

或问,天主教为甚么要这样做呢?一言以蔽之,就是要用各种手段来维持天主教内部的合一。说清楚一点,是要各派人士合教皇的一。再问,为甚么天主教要各派人士合教皇的一呢?答案是,教皇是统治全世界所有教会的最高权威,他是基督地上的惟一代表,所以「天主教」(Catholic Church)这个词,意思就是「惟一公众的教会」。意思与中国大陆称「国语」为「普通话」一样,表示这是全国惟一通用的语言。而「天主教」就是「全世界惟一公众的教会」。因此,天主教一直强调,在天主教以外没有救恩。所以,天主教所推动的「教会大合一运动」,是要别人合他的一。换言之,是要其它教会像「浪子回头」一样,归回天主教的怀抱。

后来罗马主教(教皇)与东方康士坦丁堡主教,在拜图像的事上争吵了几百年。最后分裂,而东方教会就改名为「东方正统教会」(简称「东正教」)。意思还是,他们才是全世界惟一正统的教会。西方的罗马天主教是不正统的。这样,「东正教」的名称还是强调要合他们的一,不能合别人的一。因为其它的,都是不正统的。

再后,英国皇帝又为娶妻的问题与天主教教皇争吵。争吵的结果,英国皇帝下令,所有原属罗马天主教的「英国教会」,都要与罗马天主教教皇脱离关系,自立并改称为「英国教会」(Anglican Church)。我们中文却翻译为「圣公会」,因为英文的意思其实是「英国的天主教会」(Anglican Catholic Church),就是在英国惟一公众的教会。所以,「圣公会」这名称还是要表示,他们的教会才是「国教」,在「国教」以外的其它教会,都是不合法的。

请问读者,你承认天主教是惟一公众教会,其它的都不是教会,或都是不合法的教会吗?事实上,所有天主教徒都称基督教为「新教」,连不少基督教人士都以为是这样。其实不然!大家要明白,从早过马丁路德一百年的「约翰威克里夫」开始,改革运动就称为「复原运动」,或称为「更正教」。他们针对天主教已经变了质,远离圣经基本的真理。所以威克里夫的口号是「返回圣经时代」,和「圣经才是最高的权威」。这些口号由威克里夫开始,一直呼喊到今天,仍然是所有基督教神学家所支持的口号。请问,照这些口号起来建立的教会,是属于「新教」,还是「旧教」呢?既然返回耶稣基督所创立的教会,当然就是「旧教」了。再请问,天主教在历史上,不断将各种异教信仰和做法接纳过来,以致大大变质,远离圣经真理,这样的教会,应该算为「新教」,还是「旧教」呢?既然不断地改变,当然是「新教」了。为甚么今天福音派教会要与不断改变的天主教合一,而不肯与一直强调「返回圣经时代」的教会合一呢?为甚么我们要放弃圣经的「一」,去合天主教变了质的「一」呢?

然而,天主教不肯接纳马丁路德等改革家,根据圣经所提出的改革意见。教皇领导欧洲联军,要将所有支持改革派的人杀清光。本来,在教皇十字军的铁骑之下,任何反对势力都必定是失败的。但是,当时天主教的腐败,已经遍传整个欧洲,人人心中都极之忿慨。因为天主教不但在教义上大大远离圣经真理,在异端裁判所和十字军之下杀人无数,天主教更在「贪财」和「淫行」方面犯了无数非常可辱的罪行。他们借着各种圣礼来骗尽人民的金钱,为要建筑穷奢极侈的大教堂,让主教和神父们可以过奢侈醉酒的生活。结果引致爆发著名的「农民革命」。这些历史资料都是人所皆知的。在「淫行」方面更是无日无之,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淫乱的教会。(本书末再详细交待)

因为天主教实在太过败坏,所以欧洲许多国家都起来支持马丁路德,对抗天主教。天主教便召开著名的「天特会议」(The Council of Trent, 1545-1563),要通过制订一百多条「咒诅」,来对付「更正教」。例如,第十二条咒诅这样说:「如果有人认为,罪人只要凭着信心,相信基督在十字上所成就的,已经足够造成完全的救法,人的罪恶和和刑罚全部都得到赦免,此外再不需要任何圣礼和刑罚来补赎,愿这人受咒诅。」

第十三条咒诅又这样说:「如果有人认为,罪人所忍受肉体的刑罚,就是经过祭司审问他犯罪的情况,而判断他应该受的惩罚,是他自愿忍受的,诸如禁食、祈祷、施舍、行善…等,而这些在神面前,全部都是没有半点赎罪功效的,都不能叫人完全,只有靠着基督所赐的新生命才能叫人完全,愿这人受咒诅。」

第十四条咒诅又这样说:「如果有人认为,罪人靠着圣礼中的基督(指弥撒中的圣餐饼)来赎罪,这个圣礼本身并不是一种合神心意的敬拜,只不过是人的遗传而已;这种人的遗传反而障碍了『恩典的教义』、『用心灵和诚实敬拜』、和『基督受死所带来的祝福』,愿这人受咒诅。」

天主教认为,这些咒诅可以阻止马丁路德的改革运动。谁知这些咒诅不但没有效,反而加深了彼此的仇恨,使宗教争战更加激烈。不过,争战过了一些日子,天主教与马丁路德的信义宗教会,先在1555年签订了著名的「奥斯堡和约」。之后,天主教的耶稣会从中作梗,尤其是德国的加尔文派更正教,天主教认为无论如何也不能接纳。结果天主教再于1618年发动著名的「三十年战争」。这场争战使德国死了几近一半人口,直到双方都不愿意再打下去为止。双方遂于1648年签订了著名的「韦斯发里亚和约」(Peace of Westphalia)。

亲爱的读者,今天我们这个世界能够享受「宗教信仰自由」,就是因为这「三十年战争」牺牲了无数生命换来的。可是,今天与天主教合一的福音派领袖们,不但出卖了他们的信仰,同时也变相地判定马丁路德、加尔文、慈运理…和千万在「三十年战争」中牺牲的人为「历史大罪人」,因为是他们造成天主教和基督教分裂的,因此,他们的死是咎由自取的。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神知网 ( 黑ICP备09004198号 )

GMT+8, 2024-6-17 10: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