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知网

 找回密码
 注册(欢迎注册神知网)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84|回复: 0

科学与圣经文章汇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2 21: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科学与圣经文章汇集

目录

生物学家知道却不告诉你
看见与看不见
解开千古圣诞日期之谜
笼子里的狮子
满天星斗?从考古学看人类起源
打开窗子说进化──从哲学的角度看进化与创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吗?
是谁偷梁换柱?——我对进化论的认识
科学家与创造──三则小品文
生物学历史上最大的骗局及详注
科学简史



生物学家知道却不告诉你
──介绍《进化论的圣像──课本教的错在哪里?》
阮无袂

  你知不知道,你的大学和高中生物课本上藏着很多不光彩的秘密:
  最为人熟知的进化论“圣像”(Icon:意为广为人知的证据理由):从猿进化到人的图片、鱼和人的胚胎比较、树干上的蛾……都是错误或误导人的。几十年来生物学的学生所学的进化论根本就不正确。
  *教科书中对生命起源时的早期地球环境的描写,与现在科学家所研究出的完全相反。
  *科学家早就知道,那些显示鱼和人类之间胚胎相似的图画是捏造的,却还继续使用它们作为进化论的证据。他们故意给我们的孩子错误的知识,而压抑科学的证据。达尔文物竞天择的理论中有一系列照片,显示蛾栖息在树干上,事实上它们并不是栖息在树干上。
  *在谈到突变时,进化论中所使用的人工巧妙培育的果蝇范例,正显示出与进化理论相反的结论。
  *马的进化和猿进化到人的图片,一直被用来鼓吹在不该出现在科学教室里的唯物主义哲学。
  ……
  这些震撼性的内容,皆出自《进化论的圣像──课本教的错在哪里?》(Icons of Evolution Science or Myth? Why much of what we teach about evolution is wrong ?)一书。该书用大量确凿的证据,揭发了进化论是一个陷在危机中的理论,为了维持在科学教育方面的影响而扭曲真理。本书也发出警讯,呼吁科学家清理门户,去除他们教科书中的谎言。总之,该书既是对当代生物学大开眼界的发现之旅,也是对在专业上和教育上要诚实的动人呼吁。
  该书作者威尔斯(Jonathan Wells)(中文译者为钱锟、唐理明)获美国耶鲁大学宗教学以及柏克莱大学的分子和细胞学双料博士学位,现任西雅图市发现研究所资深研究员。他在该书的序言中介绍了他写此书的因由。他说:
  我在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当物理科学的本科生和生物学的研究生时,我相信生物课本中的话。可是,当我即将完成细胞及发育生物学(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博士学位的时候,我发现我所有的课本中,有关生物进化的部分,都有明显误导学生之处,就如“脊椎动物胚胎相似图”。该图不但不真实,还故意遗漏了最早期的胚胎。
  我的看法在1997年得到了证实。英国胚胎学家李察森(Michael Richardson)与合作者在《解剖与胚胎学》期刊(Anatomy and Embryology)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比较了课本中的图画和真实的胚胎。后来美国前卫的期刊《科学》(Science)引用了他的话:“看来这成了生物学上最着名的假冒(fakes)。”
  可惜大多数人并不知道真相,甚至1997年以后出版的生物课本仍然沿用这些假图。从此以后,我发现很多其它的课本也歪曲证据。起初我感到难以置信。这么多课本怎么可能长久包含着这么多假证据?然后我又发现其他的生物学家早已知道大多数的错谬,并且曾发表文章批判,但是他们的批判都被弃置不理。
  这种现象,显然不是简单的错失。它至少说明,达尔文主义鼓励歪曲事实。到底有多少是无意的错失,多少是蓄意的,则须拭目以待了。但后果却很明显:在进化论的证据方面,学生和民众都被有计划地灌输了错误的信息。
  该书的写作方式亦很有特色,一是作者用了数百位大多相信达尔文进化论的科学家的话证明自己的观点。这使得该书显示出相当的客观性。
  二是文字尽可能通俗易懂,少用科学的术语。
  三是书后面有两个附录。附录一是对十本从高中到研究所,常用的课本的严格的审核。附录二提供警告标签,就像香菸盒子上的警告一样,让学校夹在教材中提醒学生错谬所在。这又使得该书有相当的实用价值。

看见与看不见
张德佳

虚虚实实
常有朋友对我说:如果能让我看见上帝,我就信他。这看上去很合逻辑。现实生活中本来就是看得见的就有,看不见的就没有。
但在上帝存在与否的问题上,是否也应该采取同样的逻辑思维呢?上帝是无限的,而人类的生活、生命,乃至整个宇宙世界都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经验去推断一个无限的神,其立足点是不是就已经错了?用有限的经验去推断无限的真理,是不是只能与真理擦肩而过,而不能得之?
对于无限,怎么想都不为过,因其是无限。但越想越感到无法测透。在人所有的能力中,思维是最接近无限的,俗话说随心所欲。但思维仍受有限限制。因此人无法去认识无限,更无从谈去证明无限。当无限来向有限启示自己,对于有限来说,最合理的态度,就是接受无限的启示。真正的信仰就由此诞生。
当今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信仰,但是由无限启示的信仰只有一个。其它绝大多数的信仰,都是人自己经过冥思苦想,反复参悟,才豁然开朗,再经过不断思索,发展产生的。可以说,这些信仰有的已达到了人类至高的境界──这就是为什么这些信仰能深入人心,发展壮大,绵绵不绝。
但是,这种信仰再深奥,再完美,也无法突破人类的有限,只是把人类的智慧发展到其最高点去想像无限。但有限中的最高还是达不到无限,所信的还是错了,还是在黑暗中。
讲座遐思
最近听了吴咏时教授,着名的理论物理学家的一个关于宇宙学的新发现的科普讲座,对我启发很大,也引起了更多的遐思。现在与大家分享。
在宇宙中实际上能看见的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把所有的原子、物质、星云全加起来,也只占整个宇宙的5%。那其它95%是什么呢?其中暗物质占22%,暗能量占73%──这是宇宙学中近年来一个突破性的新发现。至于暗物质、暗能量究竟是什么,其对整个宇宙、对我们日常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实在还是一个谜。更惊讶的是,这个暗物质、暗能量并不是在遥不可及的几十万光年之外,而是在你我的身边。
举一个例子,有两个人面对面坐着说话。互相看见听见,非常清楚。但是殊不知,所看见的只是极小的一部分,而绝大部分是看不见、存在于两个人之间的暗物质、暗能量。以前我们不知道,以为没有。现在,科学告诉我们有,我们信了。虽然眼睛看不见,我们也信了。
再大胆假设一下,若干年后当人对暗能量的了解逐渐增多,就可能出现许多新的研究课题,如“暗能量对爱情的影响”,“如何使用暗能量使我们活得更好,寿命更长”。当然同时也会有这样的课题,“暗能量武器的可行性,与可能的威力”──圣经早就告诉我们:看得见的是虚的,看不见的是实的,看得见的是暂时的,看不见的是永久的。(《哥林多后书》4:18)。
唐崇荣牧师说过:理性是信仰的使女,信仰在前,理性在后,理性是为信仰服务的。同样,科学也是信仰的使女,信仰在前,科学在后,科学是为信仰服务的。两者不在同一个等级上。
如果一定要用科学来证明神,实际就是颠倒了主仆关系。仆人说有,主人就有,仆人说没有,主人就没有,焉有此理?
还有一个宇宙学中的现象,是我们早就知道的,就是我们见到的只是星星的光。如果这颗星离我们有100万光年,那就意味着我们现在所看见的,只是那颗星100万年前的样子。它现在怎么样,是不是还存在,我们不知道,只有等到100万年以后才知道。这又是对我们的一个启示,看得见的并不是真实的。
越近越远
人们都认为,科学的发展使我们越来越接近真理。但事实是,科学越发展,越使我们认识到,我们离真理更远。今天我们知道宇宙中有95%是看不见的暗物质、暗能量,明天又会发现有更多的不知道的东西,这使我们知道,我们离掌握真理更远了。
神是无限的,所以神是不可知的,是无法测透的。神只有在他向人显明的时候才是可知的。我们所知的就是神向我们启示的部分。道成肉身是神的作为,是无限到有限的启示。通过耶稣基督,神怀里的独生子,我们才能看到神(《约翰福音》1:18)。
创造、救恩都是神的作为。通过神所造的宇宙万物,我们就知道有神,就无可推诿(《罗马书》1:20);通过耶稣基督,我们就知道神对我们的爱。“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3:16)。
当我们面对大海,我们就知道我们算什么;当我们把目光移向要用光年计量的宇宙,我们更算什么?神竟眷顾我,为我而死,为要拯救我,为要给我永远的生命,然而我竟要因为不能以我的方式看到他,而否认他的存在吗?

作者来自上海,曾获美国营养与食品科学博士,现在美国一家保健公司亚洲市场部工作。

解开千古圣诞日期之谜
新民

西方世界按照第4世纪罗马帝国的约定俗成,在12月25日庆祝圣诞节。如今的公元年历,是按照第6世纪一位天主教神父估算的耶稣诞生年,作为公元元年。但是耶稣到底在何年何月何日何时诞生,却一直缺乏精确的解答。
直到上世纪末期,恩尼斯 . 马丁(Ernest L. Martin)博士,对公元分界线前后的那段剪不断理还乱的历史,重新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再加上惊人吻合的天文学证据,对这个问题提供了新的合理的解答(详见其着作The Star that Astonished the World)。
马丁博士的解答,不仅澄清了对圣诞历史的重要误解,而且帮助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天启神谕的救恩计划,如何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实现在人类历史里。本文把马丁博士有关论着的要点提炼出来,与各位读者分享(编按:限于篇幅,本文为厚缩版,全文请看网络版)。
4BC之前还是之后?
虽然教会历史初期的大多数圣经学者,都认为耶稣诞生在公元前4年(4BC)之后、公元后一年(AD1)之前,但我们现在通常听到的是,耶稣可能诞生在公元前4至7年之间。
这种说法主要是基于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的推算,大希律王(King Herod the Great)死于4BC的春天。按照圣经《马太福音》第2章,大希律王死前不久,从来访的东方博士哪里得知犹太新王诞生,便杀害伯利恒城里两岁以内的婴孩。故而推知,耶稣可能诞生在大希律死前的两三年间,即4BC至7BC年间。
然而,对于大希律去世的日子与当时其它可考历史事件的关联,约瑟夫没有特别清楚记明;加上某些前后自相出入的记载,给研究公元交界期、史称“黑暗十年”(6BC至AD4),带来许多麻烦。约瑟夫只是记载,大希律死于某个月蚀之后不久,安葬在逾越节之前。那个神秘的月蚀日子到底在哪一天,就成为解破大希律去世日期的关键之一了。
马丁博士根据多方面证据,提出新的看法,相当有说服力──大希律当在公元前一年(1BC)的元月底前后去世。因此,耶稣诞生可能在1BC与4BC之间。
天文学家告诉我们,主前1至7年,巴莱斯坦地只有4次可观察的月蚀:1BC/1/10(月全蚀),4BC/3/13(月偏蚀),5BC/9/15(月全蚀),5BC/3/23(月全蚀)。历史学家原先认为,4BC的3月13日的月蚀,是约瑟夫所记载的那次。但因那天离当年的逾越节只有29天,远远不够筹备与举办一个隆重的国王丧礼的时间。马丁博士按照历史资料仔细估算,从月蚀之日到葬礼完毕,前后至少需两个月时间。这样看来,4BC的3月13日不可能是约瑟夫所记载的那个月蚀之日。
一个更合理的可能是,那个月蚀日乃是1BC的元月10日,这样就有3个月的时间才到当年的逾越节。而5BC的3月与9月的两次月蚀,分别与下一个逾越节相隔29天和7个月,不是太短就是太长,也与大希律不可能死于5BC的史实冲突。所以,大希律在1BC年初去世的提法,更好地解决了以往悬而未决的一些历史难题。
3BC的报名上册
《路加福音》记载耶稣降生前,“该撒亚古士督有旨意下来,叫天下人民都报名上册”(《路》2:1)。于是“众人各归各城,报名上册”(《路》2:3)。不久耶稣诞生伯利恒。约瑟夫也记载,这次报名上册,目的是要人民宣誓效忠罗马皇帝该撒亚古士督。
这是一次什么样的报名上册?
原来,当时罗马国势鼎盛,天下太平。2BC举办了该撒亚古士督登基25周年庆典(Silver Jubilee)。而且罗马的元老院,在2BC的2月5日通过提议,授予该撒亚古士督“国父”(Pater Patriae,the Father of the Country)的崇高尊名。
为了配合2BC的“普天同庆”,该撒亚古士督在前一年(3BC)下旨,让天下人民报名上册,罗马公民要投票赞成“国父”之嘉誉,罗马征服地的老百姓则宣誓效忠罗马皇帝。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这次的报名上册,在时间上非同寻常,因为本来每20年(比如28BC和8BC),罗马帝国举行一次与征税有关的报名上册(人口普查)。其中每5年,还有罗马公民身份登记检查的报名上册。但3BC明显不合上述时间表与目的。不但如此,3BC的特别报名上册,很可能导致了2BC成为一个免税年,从而相应推迟了以后每20年一次的人口普查。事实上,公元后头一次的报名上册,就不在AD13,乃在AD14,离上次(8BC)相隔刚好21年。
路加特别记载那次报名上册的时候,“是居里纽作叙利亚巡抚(hegemoneuontos,意即ruling or administrating)的时候,头一次行报名上册的事”(《路》2:2)。这段经文曾经引起误解,因为居里纽是在后来(AD6/7)担任过叙利亚省长。其实,巡抚(procurator)不是省长(governor)。这是路加刻意与他所写的第2封书信中提到居里纽第2次(AD6/7)报名上册相区别(《使》5:37),因为从40BC至AD6/7,罗马政府没有直接向犹太人征税,巴莱斯坦地的犹太人是向大希律王及其继位者纳税。AD6/7的报名上册,可能与这一纳税变化有关。路加所记载的,明显是居里纽以特别行政官的身份,主持3BC犹太与叙利亚特别报名上册之事。按照约瑟夫的记载,当时担任叙利亚省长的不止一位,还另有萨腾尼那斯(Saturninus)和弗路尼阿斯(Volumnius)。
综上推断,耶稣诞生年很可能就是特别报名上册的3BC。那么,到底是3BC的哪个月份呢?
施洗约翰的出生年月
《路加福音》记载了耶稣的开路先锋施洗约翰的诞生,提供了许多非常重要的细节。施洗约翰的父亲撒迦利亚,是“亚比雅”班里的一个祭司(《路》1:5),“按班次在神面前供祭司的职分”(《路》1:8)。他正烧香的时候,天使告诉他,他会得到一个儿子,作为神的先知与主的开路先锋(《路》1:11-17)。
《路加福音》进一步提示我们,施洗约翰大约早耶稣6个月诞生(《路》1:24-26,56-57)。如果我们能够推算施洗约翰的诞生月份,就可以了解耶稣诞生的月份了。如果耶稣在3BC诞生,那么施洗约翰的母亲怀孕的时间,一定是从15或16个月前的4BC或5BC开始的。
亚比雅的“班次”,于是成为解码的关键。根据旧约圣经关于祭司班次的记载(《代上》24:10),亚比雅属于24班次里的第8班次。每个班次供祭司的职分一周。
这些班次里,第一班次从宗教历正月(尼散月)初一日开始(《出》40,《代上》27:1-2),按公历算,是在3、4月间。第二次轮职,当在年底的9、10月间。
4BC的正月(尼散月)初一日,是3月29日。这年第8班(亚比雅班)的第一次轮职周,应当是5月19-26日。由此推测,如果天使显现在5月下旬,那么施洗约翰被奇迹般地怀上,应该就在5月底、6月初。按平均280天的怀孕期计算,施洗约翰当在次年(3BC)3月10日左右出生。那么,耶稣诞生的月份,就该在6个月后的9月份。
如果天使的显现是在下半年第2次轮职期间,那么耶稣的诞生,就该在3BC的3、4月间。
有人根据耶稣出生时,伯利恒的野地里有牧羊人看守羊群(《路》2:8),推论耶稣诞生不大可能在比较寒冷的冬天或初春(12至3月间)。但暖冬季节里,野地夜里牧羊并非难事。我们毕竟对耶稣诞生时的天气不得而知。不过,因为3BC的特别报名上册,不大可能发生在3BC春天的3、4月间,所以耶稣的出生,更可能在夏末秋初的时候。
天象奇观帮助我们进一步确定了耶稣诞生的时日。
千年难遇的天象奇观
在公元前1500年前,上帝借巴兰之口预告耶稣的降世说:“有星要出于雅各布。”(《民》24:17-19)。公元前700年的先知弥迦,特别预告一位“根源从亘古就有”的君王,会诞生在伯利恒(《弥》5:2)。同时代的先知以赛亚,则预告童贞女(未婚处女),怀孕生下一位代表上帝与人同在的君王(《赛》7:14;9:6-7)。《马太福音》第2章记载,东方(很可能是先知但以理生活过的巴比伦地区),有几个博士(Magi,当时集天文与占星于一体的星象家,替皇帝看天文、解人文的人),因看见从东方升起的某个特别的星,特来耶路撒冷打听,继而到伯利恒朝拜新生不久的犹太王。这被称为“伯利恒之星”的神秘星体,究竟是什么?
天文学家开普勒(1571-1630)发现了天体运行三定律,并试图通过运算来寻找“伯利恒之星”。他认为当年木星与土星连珠在某恒星附近时,即宣告耶稣的诞生。上世纪中,天文学家找到发生在7BC-4BC年间的一些天象,比如,7BC的5月29日,9月30日,12月5日,木星与土星3度连珠于双鱼座。6BC的2月25日,火星与木星和土星呈小三角,集结在双鱼座。而中国东汉天文学家观察到,5BC的3至5月,有70天之久,新星出现在摩羯座,同年及次年又有“扫帚星”,即慧星出现。
但7BC-4BC期间的各种天象,比起3BC-2BC间9次连珠的千古奇观(电脑算出),都实在逊色太多了。
首先,木星与金星3度连珠。3BC的8月12日拂晓,木星如晨星升起在东方天幕,并与金星连珠于巨蟹座,与此同时,太阳、月亮、水星出现在狮子座里。2BC的6月17日满月之夜,木星与金星再度连珠于狮子座,从东方巴比伦望去,双星几乎合一,悬挂在西方巴莱斯坦方向的天幕上,蔚为壮观。2BC的8月27日,金木水火4星相会于狮子座,木星与火星几乎重叠,月亮进入狮子座,而太阳刚刚进入处女座。
同时期,有“君王星座”之称的狮子座中,有一颗被称为“君王恒星”的头等星Regulus,与“君王行星”木星,3度连珠,时间分别是3BC的9月14日清晨,2BC的2月17日黄昏前,和2BC的5月8日黄昏后。这3次连珠的轨迹,如同“君王行星”在“君王恒星”的头上,来回划上一顶皇冠,引人注目。
有趣的是,头等星Regulus在狮子座里,刚好位于狮子前腿之间。记得以色列先祖雅各布,死前给儿子犹大祝福:圭必不离开犹大,杖必不离开他两脚之间,直等细罗(赐平安者)来到,万民都必归顺(《创》49:10)。从犹大支派出生的天国君王耶稣基督,在圣经里正是被称为“犹大的狮子”(《启》5:5)。
此外,稍早的时候,水星、金星、木星,各两度俩俩连珠:3BC的5月19日深夜,水星与土星连珠。同年6月12日黄昏后,金星与土星连珠。 3BC的8月31日午夜,水星与金星在狮子座连珠,而木星亦进入狮子座,开始与头等星Regulus三度连珠。
上述一系列不同寻常的天文奇观,一定吸引了东方星象家们的注意。而公元前6世纪但以理先知和其他犹太亡国的移民,也一定在星象家圈子里留下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但以理所预言的天国君王与人类救主的出场时间(见《但》2、9章)快要到来的时候,密集的天象奇观就更加触目惊心了。不难理解,一群勤于观天的东方星象家,不得不动身往耶路撒冷去朝圣了。
《马太福音》2:9有关伯利恒之星的记载,还有一个神秘之处,就是“在东方看见的那星,忽然在他们前头行,直行到小孩子的地方,就在上头停住了”。就是说,当博士们离开耶路撒冷,朝南边五英里外的小城伯利恒走去时,那星突然从云层里出现,在天幕上往南而行,而且在他们到达耶稣降生的房子时,就停住了!
原来,2BC的12月25日黎明前夕,木星正在处女座中央地带,开始进入下一次逆行运动。从地上看来,木星真真实实地“停住了”(stationary),而且停在子午线(Meridian)上,即刚好在伯利恒之上。这一停达6日之久,直到12月30日逆行运动趋明朗化。
无独有偶,太阳在12月22日左右,进入“至点”──Solstice,由两个拉丁字sol,sistere合成,字面意思就是“太阳停住”(sun stands still)!北半球一过冬至点(日照全年最短之日),白昼开始变长,夜晚变短。
另外,2BC的12月23日,开始为期8天的光明节(Hanukkah),也是犹太孩子们接受礼物的节期。在这个不同寻常的日子里,天国君王耶稣接受博士们的真诚献礼,也是应验了先知以赛亚的预告(《赛》60:6)。
施洗约翰出生后,他的父亲被圣灵充满,在祷告中预言,施洗约翰将成为至高者的先知与主耶稣的开路先锋,因为神“叫他的百姓因罪得赦,就知道救恩……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荫里的人……”(《路》1:77-79)。耶稣传道时宣告:“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约》8:12)。伯利恒之星,传神地表彰出从高天之上来到人间的真光(《约》1:1-18)。
总之,从3BC至2BC,不到两年期间,令人称奇的天象奇观连绵不断,在罗马帝国欢庆的日子里,上帝藉天象宣告了,天国君王诞生在从一开始就是为祝福全人类而存在的犹太民族里(《创》12:1-3)。如今我们可以理解并欣赏,东方星象家博士们在留心观察与合理解释下而采取的朝圣行动了。
那么,耶稣基督到底在3BC的具体哪一天诞生呢?
我们可以从《启示录》12:1-2得到一些启发──
“天上现出大异象来。有一个妇人,身披日头,脚踏月亮,头戴十二星的冠冕。她怀了孕,在生产的艰难中疼痛呼叫。”
马丁博士认为,这是一个隐藏的宣告,天上的妇人,代表十二星座中的处女座(同时也代表耶稣的生母马里亚)。当天国君王耶稣基督诞生时,太阳正按照黄道(the Ecliptic),运行在处女座中间相当于从肩膀到膝盖的披衣区段,而月亮正出现在处女座的脚底下面。天文运算清楚告诉我们,3BC只有在9月11日的黄昏,从日落(6:15 p.m.)到月沉(7:45 p.m.)的90分钟期间,才充分展现出这样的大异象,稍早或稍晚一天都不行。奇妙的是,那天正是犹太宗教历提斯利月的初一,即新月伊始的吹号节,同时也是犹太人的新年!
如此看来,按照马丁博士的研究,耶稣基督诞生在3BC9月11日黄昏。
后记
马丁博士认为,3BC夏末秋初,约瑟和马里亚去伯利恒报名上册,并生下耶稣,8日后行割礼,40日后奉献礼,3BC年底回拿撒勒(《路》2:39),次年春夏间搬回籍贯地伯利恒。2BC年底,东方博士来访后,他们全家奉天使的指示,逃到埃及,躲避大希律。到大希律死后,才又搬回拿撒勒(《太》第二章)。
马丁博士还认为,耶稣在AD27年的10月、11月间受洗,在AD28年的逾越节和五旬节期间开始传道,在AD30年逾越节被钉十字架。笔者对此保留看法,因为那样的话,耶稣传道就只有两年时间,少于福音书与传统所讲的3年多。
笔者相信,耶稣传道始于AD29的春天之后,因为开路先锋施洗约翰出来施洗传道,是该撒提比留作王第15年(《路》3:1-20),而该撒提比留是在AD14的8月登基。耶稣稍晚于施洗约翰几个月开始传道,因此估计在AD29年春天之后。那时耶稣有31岁,正如路加记载:耶稣开始传道,年纪约有30岁(《路》3:23)。到AD33的4月3日逾越节被钉十字架(《自然杂志》1983年底第306期),耶稣传道接近4年。
神说:“天上要有光体,可以分昼夜、作记号、定节令、日子、年岁”(《创》1:14)。
诗人先知大卫王说:“诸天述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 的手段。”(《诗》19:1)。
约珥先知预告:“在天上地下,我要显出奇事,有血、有火、有烟柱。日头要变为黑暗,月亮要变为血,这都在耶和华大而可畏的日子未到以前。”(《珥》2:30-31)。
耶稣预告 再来的日子时说:“那些日子的灾难一过去,日头就变黑了,月亮也不放光,众星要从天上坠落,天势都要震动。那时,人子的兆头要显在天上,地上的万族都要哀哭。他们要看见人子,有能力,有大荣耀,驾天上的云降临。 要差遣使者,用号筒的大声,将 的选民,从四方,从天这边到天那边都招聚了来”(《太》24:29-31)。
主耶稣啊,我愿你来!

作者来自中国湖南,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新泽西某制药公司研究所,并带职进修神学。

笼里的狮子
锺德民

基督的救赎不仅仅是把我们从罪中救赎出来,也恢复了我们被创造时所被赋予的使命。神不仅是灵魂的拯救者,也是创造主。
基督教不只是一系列的真理,乃是用大写的“T”所写的(全备)真理。这(全备)真理是关于全部事实, 不只是宗教的事。以圣经为本的基督教是关乎全部事实,并以理性持守这个(全备)真理,以及在此真理光照下的生活。──薛华(Francis Schaeffer)
准备
进化论已统治科学界一个多世纪。世界的力量长久以来尽其所能地攻击基督信仰。自去年(2005)发行了纪录影片《这位不曾存在的神》(The God Who Wasn't There)之后,今年夏天将连续上映两部钜片《达芬奇密码》(The Da Vinci Code)(5/19/06)和《兽》(The Beast)(6/6/06)。面对这场属灵的争战,你准备好了吗?
薛华,这位20世纪伟大的基督教哲学家,道出了基督信仰中这个关于真理的极重要的事实。然而,我们今天的文化却一直说着谎言。
谎言
这个谎言告诉我们,信仰是个人的,仅仅存在于精神领域,并非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并且也并不存在什么绝对的真理。正如Discovery Institute(www.discovery.org)的知名高级研究员Nancy Pearcey指出的,这就导致了一个关于真理的“两层楼”的模型:上层是主观性的,只是相对于某些群体(即个人的信仰),下层则是客观性的,并是普遍正确的(即普遍事实)。
结果是造成了一种分裂的生活型态。在这种生活型态下,我们的信仰被锁进由教会和家庭组成的个人领域。于是敬拜只是礼拜天的事,其余的六天就以世俗化的态度来生活。在教会里学圣经故事和知识,在教会以外则学习科学方面的知识。我们便生活在两个分离的世界里。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美国教会长大的年轻人,有70%在进入大学一二年级后,就离开教会了。
宗教历史学家Martin Marty说,我们这世代,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基督教被限制在个人的空间,很大程度上停止对公众领域说话了。
结果呢?不光我们失去了为世界作盐和作光的作用,我们还进而被这世界的文化所改造了。作为生活在后现代思想文化中的基督徒,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基督的救赎不仅仅是把我们从罪中救赎出来,也恢复了我们被创造时所被赋予的使命。神不仅是灵魂的拯救者, 也是创造主。
正如Pearcey所建议的,我们必须拒绝将我们的生活分裂成宗教范畴(限于敬拜和个人道德等)和世俗范帱(包括科学,政治,经济,以及其它公共领域)。真正的基督徒需要走出单纯的个人化信仰空间,将圣经的原则应用于工作、经济、政治和其它社会领域。我们需要一个完整的生命。
真理
全备的真理在神的话语中。可惜有的基督徒并不相信圣经无误,而是跟据自己的主观判断或是世界的潮流,有取有舍地接受圣经。而另有一些基督徒,则妥协神的话语,迎合世界,以这种方法来“帮助”神。
我们的神是亘古不变的神, 的话语也是如此。正如《以赛亚书》55:9所说,“天怎样高过地,照样我的道路高过你们的道路,我的意念高过你们的意念”。人类历史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这个事实。
然而,在世俗文化的进攻下,尤其是进化论这一世俗宗教的侵蚀下,许多的基督徒失去了牢固的信仰基石──《创世记》,这圣经的第一卷书,就是神为我们所设立的信仰基石。它不仅告诉我们神美好的创造,也告诉我们人类如何犯罪, 因而世界沉沦至今天这样可悲的境地。
正是因为这犯罪和沉沦,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悔改、接受耶稣的救赎。离开了这块基石,许多人就只讲救赎,不讲悔改。难道今天传社会福音、误人灵魂的人还少吗?
一个正确的世界观,是建立在全备的真理、牢固的基石上。一个以基督为中心,并建立在神创造这一牢固基石上的信仰,足以击败撒但的攻击。
“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约》8:32)
释放
掌握真理也是为了与人分享我们的信仰。“趁着白日,我们必须作那差我来者的工。黑夜将到,就没有人能作工了。”(《约》9:4)我们是否已经准备好了,在今天的文化情势下为主推行大使命?
我们景仰葛理翰牧师的年代,成千上万的灵魂在一场场的布道会和奋兴会中得救。但是今天,神已被人们从学校、政府和其它公共机构中“赶了出去”。进化论也被当作事实、而非一门很有争议且缺乏足够证据的学说,在公立学校系统中被教导。我们今天在北美所面对的,是一个不信神的世俗化的文化。因此,如果说在几十年前的美国,使徒彼得的布道方式很有效的话,今天我们则要考虑使徒保罗的方式了。
根据一项北卡州立大学1996年的问卷调查,福音派的基督徒,在如何用公共领域的语言传福音方面,显得无能为力。由此可见,这确实是对我们的一大挑战。
然而,神是满有恩典的, 在公共领域为我们开了许多门。
2002年,美国参议院以91对8通过了Santorum修正案──“参众两院的议员认识到,要有高质量的科学教育,就必须使学生有能力鉴别科学上的材料(data)和能验证的理论这两者,并能分辨以科学名义出现的宗教和哲学。当所教的课题产生争议时(例如生物进化论),教材应协助学生了解所有的(full range)科学观点,并这些课题产生争议的原因和科学发现能如何深刻地影响社会。”
今天,以Discovery Institute为首的“智慧设计”观念,在科学界渐渐引起重视。一些高质量的“智慧设计”或创造论的科普影片也相继问市。其中《生命的故事》一片,大胆地宣称:“进化论与创造论的争论已激烈地进行了150多年。今天,这场争论已经结束。”
大布道家司布真(C. H. Spurgeon)曾经说过:“福音就像关在笼子里的狮子,它不需要被保护,只需从笼子里被释放出来。”
你准备好了吗?

参考资料:
Nancy Pearcey, Total Truth: Liberating Christianity from Its Cultural Captivity(Crossway Books, 2004)。
作者来自深圳。在纽约州完成电脑信息硕士学位。现在北卡罗莱那州从事IT业。
满天星斗?从考古学看人类起源
恩瀚

对待考古学资料,正确的态度是像对待一般自然科学的态度一样,既不要过分神秘,也不要依据主观立场加以剪裁……
想和大家讨论几个有趣的问题:什么是考古学?从考古学的角度看人类究竟是怎样起源、又是怎样遍满地球的?考古学的成果,是支持进化论的,还是支持圣经的?
一、考古学简介
考古学是通过考古发掘的手段,获取古代人类活动的相关资料,并且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研究,达到对人类历史的认识,因此考古学属于历史学的分支学科。
一般来讲,文字出现以后的时代,是历史时代。在历史时代之前的时代,称为史前时代。中国历史自从商朝以后进入历史时代,在此以前就是史前时代。以色列人的历史,摩西以后是历史时代,摩西之前的时代是史前时代。
与此相关,考古学研究的领域,分为历史考古与史前考古两个大的研究领域。无论是进化论还是神创论,从考古学上看,都属于史前考古的研究范围。
从考古学角度看,进化论的弱点是:
1. 错误的把工具的进化,当成获取物质资料的增加和社会进步的证据。1836年,汤姆森依据博物馆资料,提出了把人类社会分三期的“三期论”,即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人类工具的进化是否意味着人类社会的进化?或者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答案是否定的。
2. 进化论把知识的累加,当成智慧的增加。其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成就,后一代人无法超越。例如,“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象”,夏商周时期,人人都有丰富的天文学知识。今天只有少数天文学家才知道。再比如,宋元时期,市井小民,都会填词,今天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学生,会填词的也是凤毛麟角。
二、考古学方法
考古学的方法主要有:
1. 器物类型学。
借鉴生物分类学的方法,将考古资料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在这个研究领域中,以已故考古学家苏秉琦教授为代表的中国考古学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苏秉琦教授通过对古代瓦鬲的对比,总结出了两种不同风格的瓦鬲,从而得出了“商周不同源”的结论。
苏秉琦教授在他临终前几天,完成了《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这本书,由三联书店出版。这本书虽然是给普通读者的书,却是中国考古学的基本理论书籍,是中国考古学工作的全面总结。
苏先生把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划分为六大区域,且他把六大区域的起源,推溯到几十万年,甚至上百万年。因为过分强调了各个区域陶器的形态差异,忽视了这些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环境造成的。
例如,北方黄河流域的袋足炊具,和南方地区的瓦足炊具,形态差别明显。黄河流域气候乾燥,易于生火,甚至可以利用余烬加热,所以采用袋足,尽可能增加炊具的受热面积。南方地区潮湿,要用较长的火焰加热,所以用高足支起炊具。这些陶器,应当有共同的起源。
同样,各地农作物的不同,是因为各地气候条件不同造成的。因此,新石器时代,尽管可以划分为六个大的区域,但是其起源应当有一个共同的中心。尽管这个中心未必就一定在中国。
2. 地层学
根据地层堆积颜色、硬度、包含物等的不同,将堆积自上而下划分出不同的层次。地层越靠下,年代越早。反之,年代越晚。
地层学对考古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上个世纪初年,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依照对黄河流域彩陶的调查,发现了黄河沿岸分布着一系列的彩陶文化遗址。他说中国彩陶文明从西向东,时代越来越晚,是从西方传过来的。但1944年,夏鼐教授在甘肃新石器墓葬的填土中,发现了东方风格的彩陶残片,从而说明,中国的彩陶的发展是自东向西展开的。
夏鼐教授的这个发现,五十年代以后,成为大规模批判“仰绍文化西来说”的证据,与反对帝国主义的社会舆论互相呼应。在考古学上进一步形成了中国文化起源问题的“本土中心论”。
五十年代提出的是黄河流域中心论,六十年代以后,随着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的发现,提出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两个中心论,九十年代以后,更多的遗址被发现,苏秉琦教授进一步提出了“满天星斗”论。其实既然是起源,就不可能是“满天星斗”的。“满天星斗”论,背后深藏的依然是单一中心论。
3. 断代学
主要是C14 断代 radiocarbon dating(即利用同位素确定年代)。上文所提的地层学解决的是遗物的相对年代关系,而断代法,则确定了遗物的绝对年代问题。
考古资料的年代推定,往往是类型学、地层学、年代学这三种方法互相参照。因此,可信程度相当高。中国考古学家们经过最近五十多年的努力工作,基本确立了七千五百年来中国各地物质文化演变的序列。
例如河南地区物质文化的演变序列是:前仰绍文化(裴李冈文化)、仰绍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即夏文化)。
过去,中国有明确记载的历史开始于共和元年(前841年)。近年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天文学家一起,把明确的纪年范围上推到周武王灭商的年份(大约前1200年),这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称为“夏商周断代工程”。随着这个工程的结束,我们对于中国历史的认识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
三、共同的起源
考古学上,将农业的出现称为新石器时代,距今年代一万年至四千年。依据陶器的出现,划分为前陶时代(Preceramic age,pre-pottery Neolithic period)与陶器时代。
前陶时代的文化遗址集中分布在西亚地区,距今一万年左右。希腊半岛发现了少量的前陶时代文化遗址,时代晚于西亚,一般认为是从西亚传播过去的。
前陶时代的特点是经营农业,但是没有陶器,将成熟的麦穗直接在火上烘烤后食用。后来出现了陶器,可以用来蒸煮食物。最古老的书籍之一──圣经,没有告诉我们,什么时候人类开始制造陶器,但是从《创世记》26章29节,以扫为了一碗红豆汤出卖长子名分的事情可以看得出来,在以扫之前,陶器就已经出现了。
中国和埃及乃至世界其他地方均没有前陶时代的遗址。
新石器时代首先开始于西亚地区。在前陶时代的基础上,发展出陶器时代。经历了大约二千五百年的发展,突然出现了大洪水事件。
挪亚的大洪水事件,的确是发生过。距今七千五百年左右,全球气候开始变得温暖湿润,平均气温比现在高两度,持续到距今三千年。这四千五百年是人类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从距今七千五百年开始,中国古代文明经历了前仰韶时代,仰韶时代,龙山时代,并且进入了夏商时期。中国没有前陶时代。中国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例如河北磁县老观台,河南新郑裴李冈、甘肃秦安大地湾等,都是有陶器出土。这些遗址的年代均晚于西亚的前陶时代。
诚然,中国古代的作物品种,与西亚不同,西亚的主要作物是麦类。中国南方是稻子,原因是自然条件的限制,没有越冬期,所以不能种植麦类。南方潮湿多雨,也不能种植小米这样的作物。
中国北方地区气候乾燥,土壤疏松,非常适合种植小米,而且小米对健康更好,所以西亚的麦类没有推广。唐宋以后,人口大量增加,对粮食的需求量增加,小麦的种植才扩大了。
显然,人类从西亚开始,先有了种植作物的思想,然后在散居世界的过程中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农作物,加以培养。因此世界农业的起源,只有一个中心,不是多中心。
人类与动物的重大区别之一,就是人类会经营农业。依据圣经的记载,人类始祖亚当被赶出伊甸园后,生了两个儿子,就是亚伯与该隐。亚伯是牧羊的,该隐是种田的(《创世记》4:1,2)。如此说来,最初的农业遗址,应该就是亚当被赶出伊甸园后的新家。
而该隐、亚伯活动的地点,大约位于西起巴勒斯坦,东到伊拉克,北到小亚细亚,这样一个地域当中。而以巴勒斯坦地区的可能性最大。到了挪亚时代,人类已经广泛分布在近东地区了。大洪水之后,人类散居世界各地,其中一部分到达中国,因此中国出现了新石器文明。中国的文明连续不间断的持续发展,直到今天。因此中国人同样也是亚当的后代。
四、助力与阻力
对待考古学资料,正确的态度是像对待一般自然科学的态度一样,既不要过分神秘,也不要依据主观立场加以剪裁,歪曲考古学资料,胡乱解释考古现象。
根据考古资料,结合《创世记》记载,笔者认为亚当父子被赶出伊甸园后,开始了农业生活,属于前陶阶段。考古资料显示,这样的遗址仅仅出现在西亚,世界范围的农业文明是从西亚开始的。到了挪亚的时候,人类开始散居到世界各地,世界各地出现了以农业为特色的新石器时代。
圣经是两千多年前,上帝借助于一个弱小民族,向古往今来人类所讲的话,具有永远的生命力。圣经本质上不是传达知识的书,但传达了如何解决人类自身的困境,因此我们说真理全在圣经里面了。如果仔细阅读圣经,就会发现现代人面临的困惑、苦难,圣经里面全都谈到了。这就是圣经最令人感到惊奇的地方。
考古学与其它学科一样,都是神对人的祝福,通过考古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圣经的真实可靠。
笔者无意否定旧石器时代研究的重要性,毕竟圣经是一本关于神的话的书,不是一门专业的历史书籍,因此神创造世界的具体细节我们不知道。但我相信随着考古学及其它学科的新资料的不断发现,神创论的可信性,会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接受。

作者来自中国大陆,从事考古教学与研究,曾经是哈佛大学访问学者。1998年受洗。居住在美东麻州,现在专心从事基督教在华历史的研究。

打开窗子说进化──从哲学的角度看进化与创造
熊璩

如此一来,赤裸裸的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优生学,种族歧视,“白人的负担”,帝国主义,侵略性战争,反对社会救济等等,就都有了道德的基础。
谈到进化论,我们往往见到的是两极化的表现。有种人一听到进化论几个字,就好像中了邪,认为是邪恶的象徵,另一种人一听到创造论就五中焚烧,认为是迷信与无稽。
一封很奇特的信
  时在1966年,沙特阿拉伯一个名叫Abd el Aziz bin Baz的酋长,写了一封信,请求国王去压制一个流行的异端思想:
  “从《可兰经》,穆罕默德的教训,大多数伊斯兰的科学家和事实真象,都证明太阳是在轨道上运转的。大地是阿拉为人类所铺设的,它固定不动……要是有什么人胆敢持不同的看法,那就是对阿拉、《可兰经》和先知的大不敬。”(注一)
  虽然好像不可思议,现代还有人因为宗教信仰的缘故不相信地动说!这是因为科学教育不够发达吗?还是教条主义剥夺了人思考与判断的能力呢?
  科学哲学家(Philosopher of Science)赫尔(D. Hull),曾经询问一批科学家(注二):“科学家愿意在必要时,重新检视自己的观点吗?”每个受访者都说“是的。”
  他又问他们:“进化论可能是错误的吗?”大多数的人很快回答:“不可能。”少数人说:“进化论不但可能会错,而且根本就是错的。”还有几个人则说:“呀,在理论上说,任何科学理论都可能会错。但是根据我们今天的了解,进化论的基本原理一定是不会错的。”
  是这样吗?我们都知道,进化论自出世以后,已经过许多修正,而且至今还有证据严重不足的困难。但是为什么大家还这样接受它,认为它绝对正确呢?这是否因为许多的科学家也是有预设立场的,不像他们自己以为的那样客观公正呢?
  科学定义与共识
  虽然对进化论的讨论已经很多了,但好像大家都是在不同的波段上自说自话,对澄清彼此的观点,没有多少帮助。本文希望能从哲学的观点做一点分析和理性思考,也希望藉此看清,这些争论背后的哲学基础,和人们常犯的错误。
  第一个有争论性的问题便是,进化论是科学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先,我们应当对什么是科学有一个共识。关于科学的定义,讨论已多,其中最常引用的就是波贝尔(Karl Popper)的定义。从逻辑经验论出发,他的三原则是:
* 可以被数据推翻(Can be Falsified)。
* 可以被观察和实验所检验。
* 可以做出预测。
  这是从原装的“科学方法”所得到的必然结论。虽然波贝尔是支援进化论的,但是根据他自己开出的条件,他也认为进化论只能算是“准科学”(Pseudo-science),因为它不可能被否证(Falsify),也因为它不能作预测。
  至于进化论是否能被否证呢?许多现代的进化论学者都指出它错误的地方,而且作过许多修正,所以这点可以说是部份成立。至于它能否作预测呢?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地质年代多半以百万年为期,不太可能验证。唯有从今天往以前推(Retrodiction),看看这种假设能不能找到反例。其次,我们只能从有限的地质资料作演绎,并且从演绎中检验有没有矛盾,而不能作归纳性的结论。
  多年来,因为波贝尔的定义过份狭窄,所以科学哲学家不断对之做出修改(比如Thomas Kuhn, Paul Feyerabend, Imre Lakatos.)。近年来,科学的定义比较宽松。科学是研究可经验与可观察的学问,一种学说是否科学,所着重的是它的实用性,稳定性(不必经常作大幅度的修改)和它是否能建立一个有效的模式。可以说,除了物理科学外,现在已很少有学科坚持用这种传统的方法,来判断是否称得上是科学了。
  那么,进化论是科学吗?
  进化论实际上包含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生物演变的理论(“天择”与“突变”),一个层次是它背后形而上的预设立场(“偶然”,无目的,甚至无神)。第一个部份是科学范围的讨论,第二个部份则属于哲学的范围。若不分清这两个层次,就无法清晰地思考。
  从生物演变的层次来看,我们讨论的是经验科学,所以除非能够找到超自然力的痕迹,否则人们只能寻求以自然力为依据的解释。达尔文就是以“天择”与“突变”两种自然力,来做他解释的模式。但是生物学家们也都知道,进化论有许多的疑点,与无数的漏洞,进化论学者之间也有许多的岐见,要达到观点的统一,还有很大的距离。
  纵然如此,就如知名基督徒生物学家Theodosius Dobzhansky所说:“除非是放在进化论的亮光下,不然生物学就失去了一个整体性的意义。”极大多数生物学家还是支援进化论的基本原理的。所以,只要不与哲学相混淆,单从生物演变的的层次来看,进化论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不断“进化”的科学。
  近年来有智慧设计论的兴起,但是除非它能够在生物学上提出足够的建设性的论点,进化论还是会不断地演变,修正,也会不断地被人们接受。
  是偶然还是设计
  时下进化论教学的最大缺失有二。其一,没有用批判性的方式来教学,没有忠实地把疑点和争议提出来讨论。
  其二,人们把形而上的预设立场,掺杂在科学性的讨论当中。这种形而上的立场认为,进化的过程完全是建立在盲目的“偶然”(Accident)的基础上,没有智慧参与的成份,没有目的,也没有任何“设计”的可能。
  用“偶然”来解释生命现象中大量有意义的资讯,或者解释生命的形成,都是一种主观意念的反射,并没有任何客观的证据来支援,纯属于哲学的领域。如果把这种主观意念当作绝对真理来传播,它就不叫“科学”,而是一种信仰,一种世界观。
  至于“设计”,当然,设计的方式很多。有许多科学家认为,造物者可以用“智慧设计”的微进化的方式,也可以在创造的时候就把一切变数,包括目的,都设计在程式或密码中,利用天演与突变的随机过程(Random Process)达到创造的目的(随机过程并不等于任意)。他也可以持续地干预进化的过程。或者如圣经《创世记》头两章的字面解释,六天造了世界。对此,仅靠科学可能永远没法找到确定的答案。
  相信偶然与相信设计都是一种信仰,一种世界观。在这个层次上,二者并没有什么分别,要看你认为何种信仰更为合理,更有可能罢了。
  一种信仰认为,这个精密的生命世界都是分子偶然碰撞的结果,都是自然界“自动”而毫无目的的演化过程所产生的(惟物论与达尔文的进化论)。
  一种信仰认为,有一个无情的钟表匠,在宇宙的零时刻便完成了工作,现在正在一旁冷眼观看自然界演化的过程(自然神论)。
  一种信仰认为,有一位有情的上帝,对人类和生物界有他特定的目的,和精密的设计,利用进化的自然过程,加上超自然的能力(神迹),逐渐地创造了我们今天所看见的世界(神导进化论与智慧设计论)。
  一种信仰认为,有一位非常勤快的上帝,短短六天内就用他大能的手奇迹地造出这么一个世界,并且把几亿光年以外的星光,拉到地球上来给我们看(年轻地球论)。
  这四种立场具代表性,你觉得哪一种信仰更合理呢?如果生命真是上帝所造的,而且他不断地参与进化的过程,那么化石的资料将永远会充满漏洞,进化论作为解释生物演进的理论而言,将永远会有所欠缺。
  请我们不要太快下断语。
  科学与诠释圣经
  基督教的信仰认为,圣经是上帝的话,是无误的,是上帝救赎人类的蓝图,也是给耶稣基督作见证的。把圣经的诠释建立在任何科学的基础上,或是用圣经来支援某种科学理论都是不智的,也不符合圣经写作的原意。那位用《可兰经》来支援日动说的酋长,就是一个反面的例子。更何况,历史上还有那么多科学与宗教相互干扰的教训呢。
  基督教的信仰若是真理,它就是不会错的,也没有必要徵求其他学说的证明。同样地,信奉真理的人也不可能用教条主义,来压制他人对真理的寻求。认识基督信仰真谛的人,对科学的立场是客观的,心灵是开放的,他能够接纳新的资讯,也敢于向迷信权威挑战。虽然他有信仰上的预设立场,但是这立场并不会使他违背真理。相反地,因为他对上帝有信心,能够体会创造的伟大,他可能更有洞察力。如此,基督教的信仰不但不是研究科学的障碍,而且还是寻求真理的动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创造论,心胸就可能比较开阔。从文字的表达,以及圣经写作的原意,都没有宣称这个世界和其上的生物是如何创造的。与进化论一样,我们对创造的过程也有许多不明白。我们不能把绝对的东西相对化,但是也不可把相对的东西绝对化。
  进化与创造的观念,最大的相左之处就是人类的起源。基督徒相信,人类的始祖亚当与夏娃,是上帝所造的(今天的科学也同意,人类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圣经上所描写、所着重的,不是如何创造人类的细节,而是上帝创造的人类的特质,以及上帝对人类的期望。
  虽然《创世记》写作的目的,并不在于说明人类如何被造,但是如果人类仅仅是用进化的手段被造的,那就无法解释人有超越生物性的素质(例如心中有永恒的概念),也无法解释人类有上帝的形像(良心正义感,利他行为)就一个有理性的人而言,哪一种理论更能反应现实呢?
  从基督教的观点而言,上帝对人类是情有独锺。人类不只是万物之灵,更是有生存的使命,是他同情关爱的对象。人不是孤独的,因有他同在,而且上帝关心人类的福祉。
  社会达尔文主义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所谓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虽然在十九世纪受到许多地攻击,这个主义在廿世纪的前半期,仍获得了很大的响应,也带来了许多的灾难。
  这个主义挂着达尔文的名字,但是与他没有直接的关系,它是社会学家斯宾塞(Herbert Spencer))所倡导的。当年达尔文与斯宾塞,都受到人口论作者马尔萨斯的影响。马尔萨斯提出的是人类社会演化的(错误)理论。斯宾塞又将达尔文动物王国中“天择”的观念,应用在人类社会学中,把它叫作“适者生存”,这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
  这种观念带来的最大危机是,“适者生存”不单成了人类社会“进化”的必然规则,在道德上也成了正当的、必然的。如此一来,赤裸裸的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优生学,种族歧视,“白人的负担”,帝国主义,侵略性战争,反对社会救济等等,就都有了道德的基础。十九世纪(如爱尔兰马铃薯大饥荒)和廿世纪(如纳粹的种族大屠杀)的许多的人类的悲剧,都是这种理论推行的结果。
  其实“适者生存”的道德所推崇的,不是天择(自然选择),而是贪心和弱肉强食。当这种行为成了“放诸四海而皆准”的道德标准,社会的堕落就可想而知了──这不就是今日社会最大的问题吗?难怪有人说:“达尔文的人类,虽然彬彬有礼,但至多不过是一个剃光体毛的猴子罢了”(W. S. Gilbert)。我倒觉得这或许还是对猴子的侮辱呢,因为猴子还不会无故自相残杀。
  我们虽然不能把社会达尔文主义完全“归功”于达尔文进化论,但确实是受到其影响的。我们知道,这种世界观带来的不过是人类的灾害。
  与此相对的,是圣经提示我们尊重人的生命,尊重人权,要我们用上帝的真理和慈爱来指导人生。虽然我们对创造论的细节可能有些不同的观点,这种世界观带来的是彼此相爱,和谦虚宽恕,是一个美好温馨的世界。在我们讨论进化与创造的时候,请不要忽略这个重要的对比。□


一. Theodosius Dobzhansky: "Nothing in Biology Makes Sense Except in the Light of Evolution," The American Biology Teacher, March 1973.
二. Hull, D: 1988. Science as a Process: An Evolutionary Account of the Social and Conceptual Development of Scienc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quoted from John Wilkins: "Evolution and Philosophy, an Introduction"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吗?
郑明权

欧氏平面几何,是建立在五条公理之上的,而这五条公理是“不证自明”的。
一、人有多大胆?
  人类生活在一个具体的有限制的时空当中。每个人都知道我们人类是有限的,无论是体力还是智力。尤其让我们无奈的是,我们的生命也是有限的。然而纵观人类历史,我们看到,人类总是渴望突破自身的有限性,并以此为动力,不断地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在不同民族的不同历史时期,我们都会看到这种渴望、冲动与实践。
  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人类科学与技术飞速地发展,把人类生活带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新世界。但是,自始至终,我们也无法完全改变我们的有限性。我们可以延长生命,但我们仍无法达到永恒。一个新生儿依然长大、衰老,最后死亡。我们可以以克隆(Clone)的方法,“生产”克隆羊或其它生物,但我们无法创造一个生命最基本的单位--细胞。
  有些时候,我们会过高地估计我们的能力,甚至认为只要不断地创造,人类最终能摆脱被限定的命运。就是在上个世纪,我们中国就有过这种实践,“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但是,人就是人,神话很快被打破了。但那场运动造成的痛苦,至今让人们记忆犹新。
  于是中国人重新回到现实中来,有了着名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怎么“检验”?只有实践。所以,一切理论,不能被证明,或者说不能被实践所检验,就不能称其为真理,这个观念就牢牢地占据在我们的头脑当中,成为我们生活的指南。也因此,当有人向我们传福音时,我们会本能地反问:“上帝存在吗?你能证明给我看吗?如果你能把上帝证明给我看,我就信!”由此还会引发许多问题。上帝是真存在的吗?人类的实践可以证实上帝的存在吗?
二、什么是真理和实践
  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弄清楚什么是“真理”,什么是“实践”。首先,真理有不同层次的定义。一般是指真实本体的存在。我们的实践,是对这些真实本体的观察,以及对其内在规律的逐步认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真理不依据人类的实践而存在,我们的实践只是让我们知道了真理的存在。
  比如说,在人类出现以前就有太阳,不管人类去不去观察太阳,它都会存在并发光。我们对太阳的观察与研究,只是让我们知道了太阳存在的事实,并使我们了解了太阳发光的规律。
  其次,人类的实践是受限制的。由于人类本身受到其所处的时空限制,因而人类的实践也是有限的。 虽然随着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实践的范围越来越宽、越来越深入,对真理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但由于人类的实践仍然是有限的,依据人们的实践活动所产生的科学理论,“只不过是宇宙或它的受限制的一部分的模型,以及一些连接这模型和我们所观察的量的规则”(Stephen W. Hawking)。我们对真理的认识可以不断地逼进,但永远无法完全把握。
  一方面,反映真实本体的人类意识,总是在指导着人类的实践活动。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许多习以为常的东西,例如电脑网路,无一不是人类意识指导下的人类实践的结果。
  另一方面,人类意识当中,有许多对真实本体的反映,无法获得实践的验证。比如,欧氏平面几何,是建立在五条公理之上的,而这五条公理是“不证自明”的。这种例子在科学上不胜枚举。
  这些不证自明的定律,给我们人类宿命的感受。当我们人类不断地探索的时候,可以感受到在那冥冥宇宙之中,上帝在向我们摆手,但我们人类却无法掌握、证实。这正是造物主上帝对人类的启示。
三、如何冲破时空的束缚?
  上帝对人类的渐进启示,使人类逐渐地认识宇宙的博大精深。许多时候,当人类在实践中碰到无法逾越的障碍时,却能被一种超自然的外来力所启迪而获得灵感。有机化学里苯环的发现,正是这样一个范例。苯环的发现者在研究苯的化学结构时,碰到了一个难题──苯的空间结构。正当他百思不解的时候,他从梦境当中得到启迪,把苯的六个碳原子首尾相连,组成一个环状结构,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苯环的空间结构,奠定了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的基础,成为人类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人类处于一个有限的时空当中,人类的实践,也只能在有限的时空当中去完成。但我们人类的意识,有时却能冲破这种束缚,去反映真实本体的存在,反映真理,这些正是来自于上帝的启示,而成为人类意识的一个来源。谁也没有见过上帝,但整个人类都有上帝的概念,这个独特的人类意识,正是得自于上帝的亲自的启示。
  又比如说“人类心灵的拯救与归宿”,是人类实践所无法达到的,但却普遍地存在于人类意识当中,是我们人类无法用实践活动获得证实的真理。是耶稣基督道成肉身,以真理的荣光显现在人类当中,使人类得到最终的盼望与拯救。
  认识上帝是智慧的开端。圣经清楚地向我们阐述了,上帝是整个宇宙的本体,是真理的根源。人类正是在这个本源之下展开自己的实践活动,每个人自身也是在这个本源之下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作者来自中国,现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研究基因治疗。

是谁偷梁换柱?——我对进化论的认识
唐理明

  科学是严谨的学问,容许假东西长期存在而不清除,会阻塞科学的自由空气和发展。例如,许多论文因不符合达尔文主义而不能发表。
  几本好书
  半个多世纪前,我在上海就读医学,先在圣约翰大学读医学预科和本科,最后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课程中也学、也考达尔文进化论,但我并不真信,认为这仅是一种说法而已。相反地,在学习了解剖、生理、生化的课程之后,我不禁为上帝的创造而惊喜、惊叹。可惜我始终没有一个系统的思路,使我能够说服被达尔文主义阻碍了信仰基督的人。我也读过几本批评达尔文主义的书籍,但都如隔靴挠痒,说不到要点,打不到痛处。当我为人体的精密构造和精良生理机制而赞叹上帝创造之奇妙时,他们在一旁则赞叹进化的奇妙,真对他们无可奈何。
  八十年代来美后,我读到了Henry Morris所着Scientific Creationism的中译本《科学创造论》,和潘柏滔所着《进化论--科学和圣经冲突吗?》,得到很大启发。但真正的悟通是在阅读了Philip Johnson所着Darwin On Trial(《审判达尔文》)之后。我个人认为这是一本划时代的着作。Philip Johnson发现,达尔文主义者偷偷把“自然主义”的哲学观点,塞入科学定义以纵横捭阖反面证据,蒙混真相。我这才恍然大悟,为什么过去在感性上知道它错,但不知它错在哪里。现在我试着把我的心得,以非专业人士看得懂的方式分享如下:
  微进化
  生物繁衍的后代不会和上一代一模一样,是有改变的。例如双亲和子女之间会有差异。人们常常利用这样的变异,定向地培养生物,使之具有人们所期望的特性,例如高产稻麦和金鱼等。这些“变异”或“进化”,我们称之为“微进化”(Microevolution)。
  所谓“微进化”的主要特点,是生物的变异不超出一定的“生物分类的范围”。所谓生物分类是专业人士把大部分生物,分成植物界(Plant Kingdom)和动物界(Animal Kingdom)两大界,每界再逐级逐步细分。从生物的“相关现象”出发,生物学家定了如下几个大级别,从高到低分别叫作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
  按这种分类方法,每个生物都有自己的各级所属名称。两生物作比较时,要知其相关程度,可以看其差别在那一级别上。级别越低则越相近。例如狗和狼仅是同属不同种,而狗和鱼,则已是同门(它们同属脊椎动物亚门),却不同“纲”。可见狗和狼的距离,比狗和鱼要近。
  一般认为,可观察到的遗传变异只是在“种”内的变异,“微进化”不会超出“种”的范围。但由于“种”的定义关系,某些植物可以培育出“新种”。有了以上的概念,可知“微进化”是属于极近距离的变异,甚至不算进化。
  广进化
  与“微进化”(Microevolution)相对应的,是“广进化”(Macroevolution)。广进化认为生物遗传的变异,如果给予足够时间,传的子代数目够多的话,不但可以跨种,还可以跨属,跨科,跨目,跨纲,跨门,跨界。而所谓的“进化论”,就是“广进化”。进化论把上述生物分类的“相关现象”,看作是“亲缘关系”,认为他们具有共同祖先。且认为自然界一切生物都可以从一个单细胞出发,经过亿万年的盲目进化而来。
  从定义上分清“微”、“广”两种进化是很重要的。因为学者通常对前者并无争议,而后者的提倡者即进化论者,却企图以前者为理论根据来建立后者。所以进化论者往往有意无意把“微”、“广”两种进化混为一谈。
  何种范畴
  上述生物分类学,是由十八世纪林奈(Carolus Linnaeus, 1707-1778),根据生物学实际观察到的生物“相关现象”创立的。当时的学者,对这“相关现象”就有“自然进化”和“智慧设计”两种观点。“自然进化”或简称“进化”的最根本含意,是新型生物的产生,完全是自然界随机的结果,毫无外界智慧的参与。而“智慧设计”则持完全与此相反的看法。林奈本人持有的,是“智慧设计”的观点。
  要知道,仅仅靠生物的相关性或相似性,并不能证明两者有共同祖先。因为两者的相关性,也可以是出于同一智慧所致。举一个很有趣的例子,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动物学教授Berra,在着作中,为了证明进化论的正确性,拿美国Corvette汽车的逐年改进来说明生物的逐代“进化”。可他万万没有意识到,他举的Corvette汽车,恰恰就是汽车设计者的“智慧设计”的结果。
  本来,“自然进化”和“智慧设计”两种观点,都是在哲学和形而上学的领域中讨论,谁也占不了上风。然而,十九世纪中叶的达尔文学说,赋与了进化论以进化机制,且有论据有推测。这样,进化论就离开了哲学和形而上学的讨论,进入了科学的领域。它就此以排山倒海之势压倒了智慧设计论,一百多年来成了生物科学界的主导理论,直到如今。
  论点论据
  达尔文主义和新达尔文主义的主要论点和论据如下:
  主要论点:
  a)生物是会变异的(mutation)
  b)生物的变异可以达到极大的程度,以致几乎整个生物界包括人类,都可以从一个单细胞(例如远古的细菌)进化而来。
  c)上述进化并不需要外来的智慧(例如上帝)的参与。自然界有一个机制叫作物竞天择、优胜劣汰。(Natural selection, survival of the fittest)。仅仅靠这个机制和生物的变异(mutation)就产生了现今的生物世界。
  主要论据:
  a)达尔文原着只提供了“微进化”种(species)内的变异证据,例如Galapagos岛上鸟类受环境影响所生的变异,和人工育种的成就等。(应当指出,人工育种有人的智慧参与,与大自然的盲目进化有本质的不同)。
  b)一个半世纪以来,新达尔文主义者也提不出更高水平的证据。新达尔文主义生物学家Futuyma的证据是最好的,但也超不出“微进化”的水平。
  反面证据
  一个半世纪以来,达尔文主义者并没有得到预期的关键论据,相反地却得到很多反面证据。
  生物学实践告诉人们,亲子两代之间不能有太大的变异,否则就是畸形,会被淘汰。达尔文因此推论,在进化的漫长过程中,必有大量中间过渡型存在,每型之间仅有微小差异。即进化是渐进模式。并推论出,以一个生物种而言,它从开始到终了消灭,应该是一个缓慢的少-多-少过程。
  但是化石发掘一百四十多年来,所得到的却是与之相反的证据。
  首先,化石中找不到大量的中间型。这就是所谓的缺环(missing link)。请注意这所缺的不是一个两个环,所缺的仍是大量的环。
  同时,化石证据显示,生物种表现为停滞不变、突然同时出现、突然消灭,是常规现象。
  几年前,中国云南省澄江县帽天山的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寒武纪化石。这些化石说明,在大约六亿年前,现今世上各动物门(phylum, phyla),同时地、一次性地、以爆炸性的姿态出现,完全没有渐进的痕迹。从此以后,世上亦再没有新的“门”出现。这就是着名的“寒武纪大爆炸”,它恰恰证明了达尔文渐进模式的错误。
  五大步
  如果我们将讨论范围限制在自然科学范畴,并且不牵涉到人脑认知过程,以及形而上学的认识论(Epistemology)等有争议的哲学领域,一般科学家都会同意如下定义:
  科学就是以“科学方法”来研究客观世界以得到知识的一种学问。而“科学方法”意为周而复始的过程,包括(1)观察Observation,(2)归纳Induction,(3)理论化Theorization,(4)演绎Deduction,(5)求证Verification。当然以上的五步划分有一定的人为性,例如,有人把(3)理论化与(2)归纳合为一步,称之为归纳。但我们为讨论方便起见,把归纳限于初步处理观察材料,例如整理、分类等。而把之后的建立理论,放在第(3)步理论化。
  应该提醒一点,当第(5)步的“求证”得到符合理论预期结果之时,还不算真的“证明了”理论,这不过说明理论是在正确的道路上。因为理论相当于数学中的通解,而求证的实验不过相当于数学上的特解。错误的通解,有时可以推导出一些正确的特解,那么同样地,错误的理论也可能导出一些正确的推论。
  现在要稍详细地讨论过程(3),即“理论化”阶段。理论化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步骤,又是可变性很大的部分。其中可细分为(1)公理Axiom,(2)假设Hypothesis,(3)原理Principle,(4)理论Hheory,(5)定律Law等。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不同的哲学思想,在不同的时期,都可能对其产生影响,这是很正常的。例如,爱因斯坦有些理论就由于受到立场的影响,而产生了偏差。但理论化周而复始的过程,可使得理论逐步修正而渐趋符合观察数据。
  第三律
  1859年达尔文发表他的学说时,虽是以无神论为其哲学背景,但仍是以上述格式进行。这在科学方法上是容许的。因为达尔文在当时有演绎有预测,有待继续观察查考来求证,完成科学方法循环,仍属“科学方法”范畴。可是,一个半世纪以来,达尔文学说的预测并不能兑现。既然如此,为什么达尔文学说还是在科学界占主导地位呢?
  Philip Johnson在他的划时代着作《审判达尔文》中,揭露了这个秘密。原来,为维持其不倒,达尔文之承继者,就偷偷用无神论的“自然主义”(Naturalism)这个哲学思想,来霸占“理论化”这个阶段。按照这种作法,一切理论都只允许从自然界之内取得解答。“自然就是一切”(Nature is all there is),这个哲学观点,就成为“科学方法”的理论化阶段中,不可违反、逾越的定“律”,也成了“科学”的另一个定义。我想不但基督徒,凡想维护科学思想自由的人士,都应当反对这个定义。美国科学院法庭之友的上书,和赫胥黎的《达尔文看家狗》(Darwin's Bulldog),就是以或明或暗的方式应用这律的例子。
  由于这个手法的普遍性和隐蔽性,笔者建议给它起名为“隐藏的第三律”(The hidden third law)。这第三律明说了,就是“没有上帝”。说这律是隐藏的,是因为没有一个人,和一本教科书,公然宣称自己用了“没有上帝”律来帮助建立理论;说它是第三律,是因为第一律为“物质不灭律”,第二律为“能量不灭律”。故此律排行第三;说它是个律,是因为它能帮助解决问题。达尔文主义缺乏证据却能长期不倒,就是因为此律的帮助。因为“没有上帝”,“虽然证据不足,在没有更好的理论之下,这还是最好的解释”。
  为何不可
  有人会说科学是讲物质的运动,就算容许“隐藏的第三律”有什么关系呢?说这话的人有所不知,第一,科学是严谨的学问,容许假东西长期存在而不清除,会阻塞科学的自由空气和发展。例如,许多论文因不符合达尔文主义而不能发表。第二,这个思想不但影响了生物科学界的公正性和严谨性,更影响了其它科学领域,甚至波及了例如法律、神学和其它人文学科。第三,这个靠无神哲学隐藏第三律支持而不倒的达尔文主义,现在反过来成了支持无神哲学的证据,是非常危险的循环论证。
  有人说,让科学家假设没有上帝,看他们能走多远。Richard Dickerson为平息有神论和无神论的争论,便提出上述建议。他认为科学的第一条规则,就是“看我们在只用纯自然因素而不求诸于超自然来解释现象的情况下,能走多远。”《达尔文的黑盒子》的作者Behe不甚同意他的观点。我个人倒认为可以接受这一条,但应加上以下两条,免得有人妄用这个建议。一是:“不得用隐藏的第三律来帮助证明、解释自然现象,不强以不知为知。”二是:“不可否定智慧产品。应公平对待人的智慧现象(例如文物),和非人智慧现像(例如宇宙起源和地球环境的精密设计,生物DNA的巨大信息量等)。”
  谁懒惰
  有人说如果相信有神论,把一切自然现象当作神的作为(如雷公雷母),就不会有科学研究,那么人类现在还在原始状态。回答这些问题时我们首先要看科学史。现代科学创始于信奉基督教的人士如哥白尼,伽里略。宗教改革后,许多学科的奠基者都是新教人士,如开普勒,牛顿,波义尔。他们孜孜以求的是发现上帝所创造的规律,荣耀上帝,而不会认为那是“把上帝赶跑了”。
  有人以为人一旦知道了自然的规律,上帝就不存在了(即所谓的God of the Gap)。哪知规律也是上帝创造的,科学研究的任务就是发现它。反过来,如果有人把一切自然现象当做“自然而然”,把一切生物现象当作进化的结果,照样有理由放弃研究。若是睁眼看不到世界的智慧设计,也会窒息科学的发展。
  美国的基督教界正直人士,现在正在不同战线上反对隐藏的第三律,已逐步见到效果。Johnson本人就受到了各大学校的邀请,进行演讲、辩论。最近见到西雅图的Discovery Institute也在同一条战线上参战,他们最近支持出版的Icons of Evolution,是又一本重要的批驳达尔文主义的书籍。美国生物教师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iology Teachers,也被迫在1997年,修改了他们对进化论的声明,删去了Unsupervised(毫无指导的),impersonal(不具人格的)两个重要的字。
  凑不齐
  “智慧设计论”,在继“达尔文进化论”以后的一个半世纪,正式进入了科学领域。1997年,Michael Behe发表了《达尔文的黑盒子》一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科学家意识到,从生命活动的分子化学反应来看,物种不可能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模式得到。Behe更提出“不能简化的复杂性”(Irreducible Complexity)概念。例如,从光线击打视网膜起,到视神经产生脉冲信号,其中约要经过十个左右的化学反应,每个反应所用的有机无机分子都必须同时在场,且以一定结构、次序组织才能有效,以产生光觉。决不能以达尔文的模式,逐个就位,产生优势,再被大自然选上,慢慢来,凑齐所有所需的分子。唯一能解释这个现象的理论就是“智慧设计”。
  William Dembsky也于1999年,写了Intelligent Design(《智慧设计》)一书,详细、严格地在哲学上和数学上论证“智慧设计”这个模式。他证明,智慧设计及其产生的信息,是可以实地、科学地观察到的。实际上,人们早已在科学上运用了。例如,法医、考古、知识产权法律,以及密码学(Cryptography),甚至搜索外星智能信号计划(SETI)等等。这个后来居上的“智慧设计”论,以证据确凿的地位登上了科学舞台,在科学界造成很大震撼。反对者虽众,但却找不出科学根据。有识之士,现在已在考虑“达尔文后”时代了。
  参考文献
  1. Philip E. Johnson, "Darwin On Trial", Intervarsity Press, 1991。中文译本:《审判达尔文》钱锟、潘柏滔、李志航、何天择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2. Michael J. Behe, "Darwin's Black Box", The Free Press, 1996。中文译本:《达尔文的黑盒子》邢锡范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3. Henry M. Morris, "Scientific Creationism", Institute for Creation Researoh,1974。中文译本:《科学创造论》韩伟等译,更新传道会,1986。
  4. Pattle P.T. Pun, "Evolution: Nature and Scripture in Conflict ?",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1982。中文译本:潘柏滔,《进化论--科学和圣经冲突吗?》更新传道会,1987。
  5. Jonathan Wells: Icons of Evolution, Regnery Publishing Company, 2000.
  6. Philip E. Johnson, Reason in the Balance, Inter Varsity Press, 1995.
  7. Henry Morris: What is Creation Science, Master Books, 1997.
  8. Philip E. Johnson: The Wedge of Truth, InterVarsity Press, 2000.
  9. Philip E. Johnson: Defeating darwinism by Opening Minds, InterVarsity Press, 1997.
  10. William A. Dembski: Intelligent Design, InterVarsity Press, 1999.
  11. John C. Whitcomb and Henry M. Morris, The Genesis Flood, Presbyterian & Reformed Publishing Co, 1961.

  作者于1956年2月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现在美国旧金山的UCSF大学Mt. Zion医院做文书工作。

科学家与创造──三则小品文
吴家望

    之一:霍伊尔留下的幽默
  当爱因斯坦突然明白,他的宇宙有起点这一划时代的重大发现却沾上了这样的污点。
  从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开始,两三千年来,宇宙有无起源就是人类心中的一大疑问。当1916年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后,他很快从数学公式中看出宇宙有一个起点。因为爱因斯坦心中宇宙无起源的观点很深,他就在他的宇宙公式中加了一个常数,把宇宙的起点从数学上“消除”了。
  纸包不住火,不久,俄国数学家弗里特曼(Alexander Friedman)从爱因斯坦的数学公式中推算出宇宙的起点。当爱因斯坦突然明白,他的宇宙有起点这一划时代的重大发现却沾上了这样的污点,他承认这是他一生最大的错误(" the biggest blunder in my life ")。他不得不感叹那宇宙创造者的“超人的论证能力”(Superior reasoning power)。
  从爱因斯坦开始到弗里特曼,宇宙起源点还是纸上谈兵,只在数学公式中推算。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科学家利用天文、物理、化学资料,对宇宙产生的条件、状态有了认识。当时,有以美国科学家盖矛(George Gamow)为代表的宇宙有起源论者,也有以英国数学家霍伊尔(Fred Hoyle)为代表的宇宙无起源论者。
  盖矛认为,宇宙从开端那一刹那起,就不断扩张,温度也不断下降,从一亿亿亿亿度(1032K)(K代表绝对温度),降到零度(K)左右。据盖矛推测,在离我们极远的宇宙开端时遗留下来的宇宙背景,至今还应该充满微弱而均匀的仿放射线。据盖矛的两个学生推算,这样宇宙背景的温度应该是绝对温度5度(K)。
  霍伊尔认为,宇宙虽然在不断扩张,但它是永恒的。这也就是说,宇宙既然没有起点,也就是没有背景的,没有境限的。霍伊尔称他的理论为宇宙稳定状态论(Steady State Theory),而讥笑盖矛的宇宙有起源论为“大爆发论”(Hot Big Bang)。
  1965年,太空工程师潘西士(Arno Penzias)和威尔逊(Robert Wilson),在试用他们设计的天线巡察太空时,偶然发现了像盖矛所形容的那种放射线背景。经太空科学家鉴定,它的的温度是2.7K,和盖矛学生所推测的只差2.3度。这一重大发现不但给这两位年轻工程师带来诺贝尔奖金,宇宙有起源论也被科学界接受,霍伊尔的的宇宙无起源论就此被推翻了。
  有趣的是,"Big Bang"这词,原来是无起源论者用来讥笑有起源论者的,却登上大雅之堂,成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发现。霍伊尔一生没有白活:他的理论失败了,但他的幽默感却“留芳千古”。
    之二:再等亿亿万万年
  如果我把1040000完整写出来,“1”字后面有四万个零;编辑一定要怒发冲冠了。
  达尔文一百多年前,提出爬虫变人的进化论,后来被新达尔文主义(Neo-Darwinism)取代了。新达尔文主义者说,猴子变人算不了什么,世上一切都是自然演变的产物,只要有足够时间,无机物能变成有机物,有机物变成生物,最后变成人。多少时间才算是足够时间呐?铁杵磨成针的时间够不够啊。
  唯一能救新达尔文主义的科学家,就是拥有无限时间的霍伊尔了。霍伊尔(Fred Hoyle)是英国数学家,他提出了宇宙无起源论。义不容辞,霍伊尔将生物化学资料拿来演算了一番,却发现从无机氨基酸(amino acids),凭偶然机会演变成构成生命所必须的2000种蛋白质(酵素,enzymes)的概率是1040000分之一。不论生化演变多快、多频繁,这种演变差不多也需要1040000年的时间,更不用说从构成生物最基本的酵素变成人了。如果我把1040000直写出来,“1”字后面有四万个零;编辑一定要怒发冲冠了。   霍伊尔写了一本书,叫作《新达尔文主义为什么失败》(Why Neo-Darwinism Does Not Work),使得达尔文主义者颇为失望。在最近二三十年中,世界上最有权威的科学家,用最新的太空物理资料证明,宇宙的年龄是130亿年左右。这里,130亿年=1.3×1010年,只有十个零。与无机物变成蛋白质所需的四万个零相比,还差得远呢。幸好现代科学已证明了达尔文主义错了,要不然我们还要等亿亿万万年才能算作生命!
  霍伊尔后来承认,宇宙和生命的创造者具有不可思议的、宏伟的、似人的智慧("created by a being of incomprehensibly magnified human-type intelligence")。这里,"being" (“者”)实际指的就是神。霍伊尔能下这样的结论,也算他多年思想斗争的结果。至于这智慧究竟该说是属“神”,还是“似人”,我们就不和他争论了。
    之三:三位裁判
  那种“眼不见为净”的理论,实是“走投无路”的理论。
  有一个笑话:三个垒球裁判员,每个都说自己最公平。第一位说,我凭我自己所看到的吹哨子。第二位说,我凭场地上发生的吹哨子。第三位说,在我吹哨子之前,任何事都不存在。美国科学家威勒(John Wheeler),就学这第三位裁判员说,在人亲眼观察到宇宙之前,宇宙并不存在。
  威勒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科学家不能解释宇宙的奥秘时,就喜欢推论。当威勒看到核子内部的量子不可捉摸、偶然才能观察得到,他便将核子内部的最微小的现象推论到宇宙存在这最巨大的实体上。威勒的追随者就藉题发挥,认为宇宙如果不是人所创造的,也必定按人的意图而设计的(participatory universe)。换句话说,宇宙创造了人,人也创造了宇宙,彼此彼此。
  好大的口气!这好比是宇宙对宇宙的创造者说:“你没有创造我。”这好比是人对人的创造者说:“你没有创造我。”圣经是怎么形容狂妄的世人呢?“祸哉,那与造他的主争论的,他不过是地上瓦片中的一块瓦片。泥土岂可对搏弄他的说,你作什么呢?所作的物,岂可说,你没有手呢?”(《以赛亚书》45:9)“你们颠倒事理了!窑匠怎能被看作泥土呢?被造的怎能对造它的说:`他没有造我?'制成品怎能对造它的说:“他不聪明?'”(《以赛亚书》29:16)(圣经新译本)
  究竟是谁没有聪明?上帝说:“他们智慧人的智慧必要消没;他们聪明人的聪明必被隐藏。”(《以赛亚书》29:14)(圣经新译本)这里“消没”一词,在希伯来文(abad)是毁坏,并且走投无路的意思(destroy and have no way to flee)。
  威勒派系中那种“眼不见为净”的理论,实是“走投无路”的理论。这是懒人的哲学:地上的灰尘,只要你不看它它就不存在,就不用扫地了。幸好科学界把这种理论当作笑料而已。威勒本人也承认:“……这设计和建造宇宙的伟大机械中心因素是要创造生命。”其实这种以创造生命为目的的宇宙创造论想法,三千多年前在圣经上已有清楚的记载。(《创世记》1:1-28)

  作者来自上海,数学博士,美国联邦政府资深数学统计学家。

生物学历史上最大的骗局
钱锟

  每一个人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都有一个鱼的时期,外形跟鱼的胚胎相似到离奇的程度呢?
  生物学在自然科学中,是最复杂又是最年轻的一门学科。百多年来不断地成长,到如今可以说达到突飞猛进的地步。每天在新闻报导中都可以听到有新的生物学发现。不少人都认为廿一世纪肯定是生物学的世纪。在这成长的过程中,随着观察和实验的增加,当然会修正过去的一些错误。
  但是在1997年,生物学上有一个重大的发现,这个发现不是“修正”过往的错误,而是揭开了生物学历史上最大的丑闻(注1),也可以说是最大的骗局--科学家兼名教授海克尔伪造图片、蓄意欺骗。
  但是据我所知,在美国除了两家科普性的杂志(注2)(注3)对此做了简单报导之外,各大城市的报章杂志都丝毫没有反应。偌大的事,就这样石沈大海吗?幸好有基督徒的努力,在1999年,才出现较详细和公允的报导(注4)(注5)。
  旧金山日报的错误
  打开美国旧金山唯一的日报,San Francisco Chronicles,1999年2月7日版,其第6页(注6)几乎用全版,报导加州大学使用斑马鱼(Zebra fish, 也常作玩赏用)及其透明的卵和胚胎作实验的优点。作者是相当有声望的“常驻记者”,他乘着机会图文并茂,用半篇文章给读者彻底洗一次脑。
  他用现今流行的进化论,也就是新达尔文主义(Neo-Darwinism)来解释:斑马鱼在分类学上属于脊椎动物,在4.2亿年前从与人类的“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笔者注:这是假设,不是已证的事实),所以鱼类与人非常相似。尤其是在胚胎时期,因为人类进化必经过鱼类的阶段,所以每一个人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都有一个鱼的时期,外形跟鱼的胚胎相似到离奇的程度(uncanny resemblance)。因此,研究鱼的胚胎可以帮助了解人的胚胎及其发展过程(注一)。
  提起人类胚胎与鱼的比较,多数读者或多或少尚能记忆:过去念生物学时,好像读过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Ernst Haeckel)在百多年前为了支持达尔文进化论而提出的胚胎重演律(Ontogeny recapitulates phylogeny)。该重演律说:人的个体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重覆种系进化的过程。因为人类最初从鱼类进化而来,所以人的胚胎有一时期极像鱼(图一)。
  我不知道你是否相信这种说法,但如果你打开儿女如今的中学或大学生物学课本,无论是中文或英文的,无论是国内或海外出版的,你几乎都可以找到海克尔的图片。该日的《旧金山日报》即在报纸的中心地位,以大版面刊登了彩色的海克尔胚胎比较图,“证明”人类、兔子、鸡、乌龟都是从鱼进化而来。
  很多不知内情的读者,连科学工作者,甚至生物学家,也可能认为,这篇报导不但言之有理,尚有图片“为证”,所以深信不疑。从那图画看来,人的胚胎在第一期“鱼”的阶段真好像有鳃,并且还有长长的尾巴呢!(注二)
  但当我看了这篇文章,马上想写一封读者来信给该报编辑,揭露这生物史上最大的骗局。在美国旧金山这高度文明的地方,一份有名望的报刊怎么可以犯这么大的错?虽然我洞悉作者暗地里的动机是给读者洗脑,想灌输进化论,我也理解每人写文章都有他的立场及目的。但这篇文章所用的手段实在太卑劣了!海克尔的胚胎图最近才重新被证实是一个骗局,作者怎么这般斗胆,还用它来骗人(读者大概都知道美国传媒都以捍卫达尔文主义为荣)?
  手头报纸还没有放下,心中却另生一个意念:我为甚么不用我的时间精力,给中文读者写篇报导,以免我们同胞受骗或犯同样的错呢?
  揭露真相的人
  英国伦敦有一位医生李察逊(Richardson),他也是胚胎学家,花了一生的时间研究人的胚胎,但他从来没有见过人胚胎有“鱼”的阶段!所以他立意要更正百多年来的错误。但是他很聪明,知道从海克尔传下来的这种“伪科学”,不是他一个人的力量可以推翻的。
  所以,他组织了十七个单位的科学家,研究了50种不同脊椎动物的胚胎及其生长过程,并且仔细观察、记录。除了海克尔用的鱼、蝾螈、龟、鸡、人、及三种哺乳动物,共四个纲的动物之外,他们还研究了圆口纲的七鳃鳗、软骨鱼中的电鳐、两栖纲的树蛙、爬行纲的鳖,哺乳动物中又加了澳大利亚的有袋类和胎盘类猫科的代表等等。
  李察逊等人终于联名在1997年8月的Anatomy & Embryology学报上发表了他们惊人的结果(同注1)。以下做简单的综述:
  一•海克尔声称的“第一期”胚胎,其实并非真正的最早期胚胎。因为各纲动物从受精卵开始分裂的过程和原肠胚的形成完全不同,原肠胚以后外形上才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到后期又大不相同。所以,他说动物发育越是早期越相似,乃不尽不实之言。
  二•各类动物在海克尔的第一期、也就是所谓“鱼”的时期,还是各不相同。图二是李察逊等重新绘制的八类代表的胚胎。这些最新的资料显示出,这些动物的胚胎有相当的差异。为甚么海克尔的原图中的八类胚胎如此相似呢?当然是动了手脚。
  三•海克尔有意选择了较相近的胚胎。他选水生的蝾螈而不用青蛙代表两栖纲,是因为蝾螈本身就更像鱼。相比之下,青蛙不甚像鱼,圆口纲及软骨鱼的代表与海克尔的期望相差更远。所以不选用。
  四•那么,海克尔到底动了什么样的手脚,以便将人的胚胎画得像鱼一样呢?原来他将人胚胎的鼻子、心脏、肝脏等大部份的内脏,及手、脚的胚芽都挖掉,再加长脊椎成尾巴!经过如此删改,想要它像甚么都可以了(图三)。
  五•根据李察逊等研究的结果,海克尔删改的不只这些,他还随意加添。例如鸡的胚胎,在这时期的眼与其他动物不同。它是没有色素的,而海克尔则将它涂黑,使它与其他动物看齐。还有,海克尔在大小比例上也随意更改,他的伸缩性可达十倍,以增加不同胚胎的相似性。
  六•李察逊等人的文章还指出,海克尔刻意选用不同动物作为代表,却隐瞒这些代表的种名,使人以为同纲的动物一定都是一样的。其实不然,即使是很接近的种,它的胚胎也很可能有很大的差异。例如,不同种的鱼,它们胚胎的形态和发育的途径都可以各异。李察逊就此得出惊人结论,即“海克尔的胚胎”是生物学上最“着名”的骗局。
  是再度发现的骗局
  《科学》周刊的标题更指出,这个大骗局并不是首次发现,而是“再度发现”(rediscovered)。原来当年海克尔还在德国Jena大学任教期间,他伪造的这些假图就已经被人揭发。
  李察逊为了证实这是遮掩了一百多年的骗局,亲自到Jena大学去查史料。不出所料,海克尔当年被同事指控,他不但承认伪造,并且被判有罪(同注3)。所以,至今在德国的课本中找不到海克尔的图画。
  但是为甚么在英文和中文的课本中,这些伪作流传了126年,甚至直至今天呢?李察逊说:“这才是最大的谜。”(注三)

  附注:
  注一:用动物模式做实验是进入临床试验前必须的步骤。各类动物之间有一定的异同,用比较方法研究更能深入了解生物之理,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并不需要推到4.2亿年前的假想祖先。
  相反地,笔者十年前凭着蚯蚓与人类都是由一位造物主所造的信心,首创用蚯蚓作重金属污染的实验。其结果与用老鼠作的实验可以比对,与在人体的观察也非常相似。现在蚯蚓的模式已渐渐受环保及毒理学人重视。所以,在科学探讨中,动物“同源的假设”(不是已证的事实),完全可用“同一设计”的理论模式代替。换句话说,进化与创造的模式在实验科学上同样可用,但进化论理论本身却是哲学上的推论。生物学不需进化论为主导。
  注二:所有脊椎动物的胚胎不是都有鳃,而是都有咽囊(phyraygeal pouches)。鱼类的咽囊发育为鳃,但在其他动物中咽囊发育成与鳃无关的结构,如内耳,和副甲状腺等。人类有尾的传说,有一部份由海克尔伪造的图而来。从图三清楚可见海克尔将脚的胚芽画成尾芽,不少人就为自己想像出尾巴来。
  注三:笔者1999年暑期在中国曾接受北京某出版社副编的专访,其中问及人和鱼的胚胎比较。我建议在中学课本中删除海克尔的图画。据说这项更正在两年内可能完成。若果真如此,中国在教材上的改进要跑在英、美的前面。

  引用文献:
  (注1)Richardson, M. K., Hanken, J., Gooneratne, M. L., Pieau, C., Raynaud, A., Selwood, L. & Wright, G. M., 1997
  There is no highly conserved embryonic stage in the vertebrates: Implications for current theories of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Anatomy & Embryology 196: 91-106.
  (注2)Elizabeth Pennise, Sept. 5, 1997
  "Haeckel's Embryos: Fraud rediscovered"
  Science 277(5331): 1435.
  (注3)In Brief, Sept. 6, 1997 Embryonic Fraud Lives On
  New Scientist 155(2097): 23.
  (注4)Jonathan Wells, 1999 Haeckel's Embryos & Evolution
  The American Biology Teacher 61(5): 345-349.
  (注5)Larry Witham, Jan. 25-31, 1999
  Darwinism icons disputed
  The Washington Times (National Weekly Edition) p.28.
  (注6)Tom Abate, Feb. 7, 1999
  Window on Life
  San Francisco Chronicles, p.6.

  本文作者现居旧金山,为着名美籍华裔生物学教授,曾任旧金山大学生物系主任多年,现为该系教授。



《生物学历史上最大的骗局》之详注
钱锟

  有位读者询问我有关《海外校园》第40期〈生物学历史上最大的骗局〉一文中一些资料的来源、根据。这位读者说,他找到了我所引用的文献1, 2和3,但在文献3中找不到支持我所写的“李察逊为了证实这是遮掩了一百多年的骗局,亲自到Jena大学去查史料。不出所料,海克尔当年被同事指控,他不但承认伪造,并且被判有罪(同注3)”的资料。
  该读者找不到相关资料,实应怪我下注不够详尽,虽然我在文首已先列出我引用的五篇文章(注1至5),并说明要写的是一篇“简单的综述”。我愿在此向读者朋友提供更详细的注解如下。
  我文中的“亲自到Jena大学去查史料”,出自我文后的注5,李察逊先生在亲到德国Jena大学,调查了海克尔的胚胎图的背景之后说,这位着名的生物学家“修改”了他自己的胚胎图,为的是让所有的胚胎看上去都相同。
  我文中的“海克尔当年被同事指控,他不但承认伪造,并且被判有罪(同注3),”部份的确是出自注3。尽管海克尔在Jena大学坦承了是凭记忆画的图,且被判定为伪造,但是他的图却一直流传了下来,“这才是真正的谜呢。”李察逊说。
  但注2,Science:277, 1435, Elizabeth Pennisi也说:“宾州Swarthmore学院发展生物学教授司各特吉尔博特说,这消息对于一百多年前海克尔的同事而言,算不上震惊,因为海克尔早就向他们承认了他是凭记忆而画,而且使用了艺术手法。但是后来到了1901年,海克尔的图,被刊登在书中,他的承认声明却从此消失不见了。”
  该读者又指出:李察逊在1998年Science:281, 1289页,否认海克尔被判有罪,并说该消息出于The Times(T. J. Hamblin and R. E. M. Moore, 18 August 1997, p.18)。李察逊误信该报,没有查询“原始资源--这显然是我的错误”。该读者指责我跟李察逊犯同样错误,并且在写《骗局》一文时没有注意李察逊1998年的否认。我坦白承认我没有注意到李察逊的否认,这是我的过失。因我从来没有阅读Science杂志中读者来信的习惯,因而忽略了李察逊不到半页的信。特此声明。至于写科普性、新闻性的文章,是否与写科学论文一样,也需要详细交待资料来源,我将慎重考虑。
  李察逊是否被同僚定罪,并非我写《骗局》一文的原因或重点,我在此也不坚持任何结论。我的原意已在文中清楚指出:“以免我们同胞受骗”,并表示希望尽早在中文的课本中删除海克尔的图画,赶在英、美的前面。同时,正如李察逊在那封被我忽略的信的结尾所说:“无论如何,这个科学核心问题不变:海克尔在1874年的图基本上是伪造的。证据之一,就是我发现他的最先的那个`鱼'的形像,是从其它的动物身上东拼西凑出来的--有些还是杜撰的。如称为`伪造',不算是违反情理。可悲的是,这1874年的图,至今仍在英国和美国的生物教科书中使用。”(Science:281,128)我的结论也是如此。
  最后,我想向倾心进化论的朋友表明,指出海克尔的错误并不等于推翻进化论(当然对海克尔过度的狂热也非支持进化论的上策)。但是相信进化论的某些理论,未必就与相信基督冲突,你仍然可以考虑接受上帝的爱。

  作者现为美国旧金山大学生物学教授。

科学简史
刘大卫

在写这历史的时候,我承认较着重于物理和天文,这有两个理由。第一是我的背景是物理,
从小学四年级我的嗜好就是天文学。第二是任何一本有关科学历史的书都强调这两个科目,因为它们是所有现代科学的根。
Ⅰ. 古代
古代的巴比伦人、埃及人、和中国人至少在公元前 3000 年就有基本天文和数学,包括对天体的运动都有相当准确的了解和预测的能力。这可从他们的年历和其它的记载看出来。
在古典希腊人当中我们可以用杰出思想家来代表,像「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50年)、「阿基米得」(Archimedes,公元前250年)等人。中国在同样的时代,也发展到相同的程度。他们有生物学、物理、化学、几何学的基本观念。
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是古典希腊人的最高科学成就,也是对以后欧洲文化的最大影响。我们要很简短的讨论这个题目,也要特别注意前提或假设对结论的重要影响力。
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的第一个假设是「作用力造成运动速度」。这是建立在日常经验上。若你看到一个东西在移动,你就会寻找一个推动它的东西。当没什么东西推它时,它就会停止运动。有少数的现象似乎是例外,譬如说,抛物体能飞在空中,却看不见有什么东西在推它。但这也可以想办法来解释,只要说空气从抛物体的前面移开,再跑到后面去推它。
第二个假设是「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这就是「地球中心说」。这也建立在我们看到的所有东西上。天空看起来是一个以地球为中心的球面,而且所有的东西都绕着地球跑。物体很自然的不是往地球走,就是背着它走。
第三个假设是有关物质的成份。亚里士多德的化学很简单,他说地上的东西是由土、气、火、水这四种元素组成的。用这个理论他们就能解释当时所观察到物质的属性和变化。
亚里士多德说天体(太阳、月球、行星、恒星)是由另外第五种元素「以太」(ether) 组成的,跟地上的物质不同的是它永远不变、完美。 所以天上会变的东西,像流星、彗星、新星都在天空之下、在地球大气层空气中,而不是在恒星和行星中。以太的自然运动不是往地球的直线运动而是绕地球做等速圆周运动,自然形状也是光滑的球形,因为球或圆圈是最完美的形状。
亚里士多德为他的理论体系提供了五种证据。第一、我们没有地球在动的感觉。当我们走、跑、骑马、坐车或船,我们有运动的感觉,但我们在地球上没什么感觉。第二、有甚么作用力能够推动地球?!若说地球在动,那要解释为什么在动,就是说需要有一个推力。谁能想象有一个那么大的力能推动地球?第三、没有风。当我们走或跑就会感到有风,假如地球在运动就应该有风,但没有。第四、没有看的出来的视差,天空没有呈现任何因为地球跑到另一个地方而导致的变化。比方说,如果地球每一年绕太阳走一圈而不是太阳绕地球走,那一定会在不同季节使星星有不同的外像,但并没有。
第五、人类是宇宙的中心点,因为我们是宇宙中最高、最重要的部份。
我们现在知道亚里士多德的整个系统都是错的,所以他的根据也是错的,但我们不能笑他,因为假如我们也生活在他的时代,我们会有不同的结论吗?基于他所知道的和他观念上的假设都头头是道,任何与它不同的想法就是不合理。所以在他之后将近两千年,才有人能提出另外一种理论体系,来回答亚里士多德的五种证据。
住在埃及亚里山大城的「托勒密」(Ptolemy, 公元后150年)延伸了亚里士多德的系统。他发明周转圆圈( epicycle )的观念,就是说用很多层周转圆来解释行星、月球、太阳的复杂运动。这些天体所呈现的运动不是等速圆周运动, 反而会快会慢甚至于偶而会往后退, 亮度也会有变化。Epicycles 是圆圈上的圆圈,像有一种机器使这些天体在天空行走。托勒密自己大概不是真的认为天空中真有这样一套机器,而只是把天体的运动分析成这些圆圈以计算未来运动的工作。但后来的人认为这些圈子是真的,是由一种透明的材料组成的。  
Ⅱ. 中古时代
过了一千多年欧洲没什么值得提到的天文或一般科学方面的进步。最接近科学研究的就是炼金术,但这是一种错误方向,是很迷信的科目,想要寻找把便宜的金属变成金子的魔术,或医治所有的病而永远长生不老的药,或找一种万能溶剂用来溶化所有材料(但据所知,没有人想过这溶剂可以放在什么容器里!)炼金术倒还是有一个益处,就是累积了很多有关化学反应和特性的经验和资料。
最大的进步在阿拉伯世界,阿拉伯数字和代数学发展出来了,跟以前很不方便的罗马数字比起来真是很大的改进。他们也发明「零」字。这都提供对以后科学计算不可少的数学观念和方式。
在欧洲「多马 亚奎纳」( Thomas Aquinas, 1225-74 年)把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和天主教会的教义合并了,制造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这都变成很多世纪以来天主教会的正式教义。天主教会坚持要所有的基督徒接受教会所有的教义,不但包括从圣经来的,也包括从传统和亚里士多德来的。若有人表示不同意其中任何一条,那可能会遭到很严厉的处罚或虐待,甚至于被杀。
Ⅲ. 天文学的革命
到了 1500 年托勒密的epicycle系统,为了要符合所观测到行星的位置而受到很大规模的调整,圆圈的数量增加到八十以上,据说有一个国王提议说,若在创造的时候他在场,就会建议天空的创造要简单一点。住在波兰的「哥白尼」(Nicolas Copernicus, 1473-1543年)研究天文以后就看的出, 若 epicycles 系统改成以太阳为中心,那会使计算更简单更准确。这就是说太阳是中心而地球不是,地球是绕太阳走的。他计算了从运动中的地球来看别的行星所在的位置。这跟亚里士多德的教导,也是天主教会的教导,有重大的出入。哥白尼只敢说这是效率较高的计算方式,连这也等到他知道快要死时才敢发表。但地球在走也是真的吗?他的一些间接的话好像暗示着他是这么想,一个理论这样简单又准确,应该是离真理不远,但他没办法回答亚里士多德的五种证据。
之后几十年中,哥白尼的理论逐渐传到欧洲学术界,引起很多不同意见。「泰革」(Tycho Brahe, 1546-1601年)因为在 1572 有一颗超新星出现,开始对天文学感兴趣。他用晚上不同时间的观测来证明那颗超新星比大气层甚至比月亮还远,所以是在行星和恒星当中的。他知道这是否定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理论,他想出一种以地球为中心的哥白尼式理论,想要把新旧两者的优点合并。他维持以地球为中心,因为这好像很合理,也是教会的正式立场,他像哥白尼一样说行星绕太阳走,但他说太阳和这整个系统都绕地球走。他从丹麦国王获得了允许和经费盖了一座天文台,准确观测行星运动达 20 年之久,特别注意火星。他的仪器比他之前的人的仪器准确,他的目的是要验证他的理论。在那几年当中他也看到一颗彗星,测出彗星在行星之间有非圆形的轨道,这又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话。
泰革去世以前雇用一位助手——「克卜勒」(Johannes Kepler,1571-1630 年)。他把泰革的数据留下来,花了很多年来分析这资料。他已经被说服说哥白尼的系统是真实的,也试过按这立场来分析泰革的资料。他逐渐塑造出他很出名的「行星的三个运动定律」:
以太阳为中心的椭圆形轨道
速度遵守等面积定律
轨道半径和周期之间的关系
这具有几种革命性的观念,当然一个是接受哥白尼的系统,说太阳是中心而地球是一个行星,像其它的行星一样绕太阳走。另外一个是轨道的形状,哥白尼还是用 epicycles,但不管克卜勒在怎样调整他的 epicycles,还是差一点点无法使它们符合泰革的数据。克卜勒对泰革的准确度有很大的信心,所以连很小的误差也不能接受。他终于放弃了圆圈,试用第二简单形状——椭圆,就很兴奋的发现,这样就成功了,计算跟观测完全符合。
克卜勒的系统那样简单又准确,所以哥白尼的系统被大部分的人接受了,但克卜勒的定律只是凭经验,没有理论解释行星为什么要这样走。他不能回答亚里士多德的五个证据,那还是一个困惑。
「伽利略」( Galileo, 1564-1642 年)开始解决这困惑,他想出了「惯性」(inertia)的观念。 这是说一个物体的正常状态不一定是静止不动,而是沿着直线做等速运动。我们平常看的东西若没受到推力就停下来是因为有摩擦力,若摩擦力减少,那物体要用比较长的时间减速到停下来。伽利略推理说,如果可以完全除掉摩擦力,那物体就永远停不下来。所以当我们看一个东西在走,不用问有什么力使它走,只有看它的运动改变才要问为什么。跟亚里士多德不同,伽利略说作用力不是造成速度,他说「作用力造成加速度」。这就回答了亚里士多德的问题,「有什么力够大到能推动地球?」,这就是问错问题。没什么力推动地球,简单说没什么力使它停下来,所以它继续走。这样也回答了亚里士多德另一个证据,说没看到地球运动所造成的风。地球和大气层是两个一齐走。
伽利略第二个大贡献是他用望远镜观看天空,在1609年,望远镜刚发明的时候开始,他用望远镜发现月球表面上有山、撞击坑和「海洋」,太阳有一直在改变的黑子。亚里士多德说「天体是「以太」组成的,所以一定是完美、光滑、不变的球形」、但伽利略看到它们是不光滑的也会改变。他也看木星的四大卫星,另外一个中心!亚里士多德说「任何东西都要绕地球走」。伽利略观察金星的形状和大小都不断有变化,表示它绕着太阳走!亚里士多德又错了。最后,看任何方向,尤其是叫作「银河」的那条朦胧的光,他看到天空充满了数不完的星星和星团,不可思议的多、浩瀚而遥远!不只有几千颗固定在一个球面内面的星星,而是数不完的恒星在空中分散到很大的距离。这回答了亚里士多德有关视差的证据。地球的运动没造成看得见的恒星的变化,是因为它们的距离太大,使得视差小而无法测出。
到此只有回答亚里士多德前面四个证据,剩下第五个,说「人类是宇宙的中心」。这不是科学化的词句,所以不能有科学化的答案。但伽利略还是没有一个理论能解释克卜勒的四个定律为什么是真的,行星的轨道为什么是椭圆形等。
「牛顿」(Isaac Newton, 1642-1727年)提供所需要的理论,有「万有引力」、「三个运动定律」和微积分。他发展出他的理论是在他23岁、1665到1666年在各大学因重大传染病而停课的时候, 他终于在 1687年发表他的理论。
万有引力是任何两块物质之间的吸引力。地球的运动之所以往太阳转弯形成绕太阳的椭圆形轨道,是因为太阳势一个力作用到地球上。其它的行星绕太阳也是同样的原因。地球吸引月球、使它绕地球走。木星吸引它的卫星。这理论那么成功就完成了推倒亚里士多德系统的革命。但我们必须注意,当回答一个问题就造成一个新的问题:「为什么有万有引力?」克卜勒描述椭圆形轨道,但没提供它们的解释。牛顿描述万有引力,用它来解释椭圆形轨道,但没提供万有引力的解释。
伽利略和牛顿不只造成新的理论,而且是用完全新的方式来解释自然界。以前的解释都用逻辑、哲学和几何学,牛顿的定律给我们一套数学式时空理论,把宇宙机械化了,其中的事件都是预定的。
十七世纪的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是估计光速。 在 1676 年, Olaf Roemer 研究木星卫星运动的记录, 推论光线横过地球轨道的直径要 22 分钟。这不是很准,但误差不是很大。
Ⅳ. 十八世纪
第十八世纪没发生新的革命。牛顿的理论变成很多人都知道也能了解的,也有很多新的应用和计算方式发展出来。哲学家和神学家觉得因为牛顿的定律解释了那么多事情,好像几乎没什么事情需要神来做,许多人也就开始偏向无神论。
十八世纪末有一些很重要的发现。 美国的 Benjamin Franklin 和欧洲的几个人发现静电。 William Herschel 于 1781 年在英国发现天王星(Uranus),给太阳系增加一颗比土星还远的新行星。
Ⅴ. 十九世纪
很久以来天文学家都在想,为什么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有那么大的空格,好像在那空格里面应该有多一颗行星。他们花很多时间去寻找它,结果没找到单独一颗大的行星,却找出很多小的,叫做「小行星」(asteroids)。意大利人Giuseppe Piazzi在1801年1月1日,十九世纪的第一个晚上,发现第一颗小行星。
天文学家已经知道恒星离我们的距离至少有很多光年。这是说我们所看到从恒星来的光线是走了很多年的路才到达我们的。但还没有观测任何一颗星的距离。当仪器终于发展到灵敏度够高到能测出那么小的夹角的时候,他们在1838年用视差测出最近星球的距离是二十光年以下。
天王星运动观测的结果出现有一点偏离了牛顿定律所预测的。两个欧洲很出名的数学家就用这偏离的数据来预测比天王星还远有另外一颗行星,也估计它的位置。 结果天文台在 1846 年发现海王星 (Neptune) 在所预测的位置。这就给牛顿定律很大的验证,表示这些定律真的是万有的。
科学家也继续研究电和磁的现象, 发现这两种现象互相有关系。 在1865 年 Maxwell 发表他的出名的 Maxwell's 电磁学方程组。 他的理论表示光是一种电磁波,所以将光学跟电磁学合并在一齐。
化学家发现很多有关不同材料之间的反应的规则,但没什么理论能够解释这些规则。元素的周期表就提供了元素和化合物的观念。反应里面所观测到很准的比例,就导致「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这观念。
十九世纪末,科学家开始发觉有时候一些特殊的原子会射出带电的粒子,就推论原子是由带正负电荷的粒子组成的。这就表示「原子」这名称,在希腊文的意思是「无法切开的」,是错的,原子不是最小而不能切开的粒子。
有了这些发现,就可以解释「天为什么是蓝色的」。这似乎是很简单的事实,事实上很不简单,为了解释它要知道天是什么,是空气,空气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带电的粒子组成的。也必须要知道光和颜色是什么,光是电磁波,不同颜色的光有不同波长,也必须要知道光和原子之间有什么相互作用。
热力学的观念和定律被发展出来。 第一定律,「能量不灭」(conservation of energy),是物理的最基本定律之一,应用到所有已知的现象。这定律说不能白吃午餐,不能创造能量,只能把能量从一种状态转换到另外一种。第二定律,「熵不减」(increase of entropy),跟第一一样宽广,不只说没什么免费的东西,也说无法避免浪费,宇宙中能用到的能量一直在减少。任何物理系统的变化过程都要使系统的混乱性渐增。
地质学的岩层研究逐渐发现地表的年龄至少有10,000,000年,不只是几千年而已。
在生物学里一种革命性的新观念得到大部分的人的认同, 1859 年,「达尔文」(Darwin)出版「物种源起」,介绍进化论和天择的观念来解释生物的存在。这当然跟基督教的圣经立场有很大的差别。
在遗传学有两个重要的突破。第一个是「门德尔」(Mendel)的「遗传学定律」。虽然这是在1859年以前已经被发现也发表了,而且在达尔文的办公室有一份登载这篇文章的期刊,但他从未看过。他去世以后,有人发现那份期刊还是封住的。第二个,别人也发现突变的现象。
光谱学的仪器和数据正在发展中。任何一种材料可以燃烧或加热使它发光,就可以用「光谱仪」将光分成不同波长。结果,各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都有它不同的光谱,这样可以得知一个未知的样品的成份。有了实验室观测而来的这种数据,就可以分析从天体来的光线。虽然我们无法走到行星和星球那边,却还是能够得知它们的化学成分。
在十九世纪末,科学家都因为他们惊人的进步而觉得很很骄傲,科学好像「大功告成」,只剩下几个「小问题」他们还没想办法用那时候所知的物理定律来解释,但他们有把握这些问题过不久就会解决。这些问题是:
Michelson-Morley 实验,光速不会变
黑体辐射光谱(blackbody radiation)
原子的结构、稳定性、线光谱
辐射性元素所发射的α、β、γ 辐射线
光电效应,光和物质之间的互作用
我们现在知道他们太过自信了。那些「小问题」在二十世每一个都导致了革命性新的发现。在 1900 年以前所知道的物理定律现在叫做「古典物理」,在二十世纪所发现的定律叫做「近代物理」。现在没有一个科学家敢预测说科学工作有做完的一天。
Ⅵ. 二十世纪
在 1905 年,「爱因斯坦」(Einstein)在瑞士发表三篇文章:
「狭义相对论」(special relativity):四度时空、能量—质量对换
「伯朗运动」(Brownian motion):原子和分子
「光电效应」(photoelectric effect):光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这三篇中每一篇都是物理上历史性的突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一个全新的时间空间观念,重新改写了运动和电磁定律。他对伯朗运动的分析是最先表示原子和分子存在的直接观测方法。他对光电效应的解释是量子物理的开始。这三篇文章是牛顿停课的那一年之后在新思想上最大的进步。
在 1915 年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 general relativity )有不变的法则,时间-空间-物质之间的关系式,这就对万有引力提供了新解释。
在 1909 年,Ernest Rutherford 发现原子核,原子里面的一个小物体,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它里面,正电也都在这里面。以后原子核的研究就发现两种新的力,弱力和强力。
量子物理学源自于 1920 年代,成功地解释原子的结构和它们所发射的光谱。它基于几个基本观念,包括「波粒双重性」和「测不准原理」。从牛顿的时候,物质被认为是一个简单、准确的系统,但并不是。
「电弱统一理论」源自于 1960 年代,把电磁和弱力合并在单独一个理论。这在往把所有分开的物理定律合并成单独一个理论的目标的路上,是又一个里程碑。现在物理学家正在寻找「统一场论」(Grand Unified Theory, GUT),希望强力和万有引力也能够包括在其中。
高能物理从研究辐射性元素所发射的辐射线和宇宙射线开始。以后就作粒子加速器,发现很多新的粒子,当初令他们觉得很迷糊但以后导致现在「夸克」(quark)的理论,说很多粒子是夸克组成的。 但按这理论,夸克是看不见的,不可能在那些包含它们的粒子的外面分开出来观测它们。从来没有这种理论,这就引起了一些很有趣的哲学问题。有一些理论也牵涉到「多度空间」,说可能在我们所看见的三度空间以外(或说四度,包括时间)事实上还有很多度,可能十度以上。这有什么意义呢?这几度空间是真的存在吗?我们所谓「真的」是什么意思呢?一个理论是什么?
在 1980 年代有人发明「扫描穿透显微镜」,这就是第一次能够直接看得出个别的原子。
在二十世纪末就看到「混沌理论」(chaos theory)的发展,能够处理很复杂的,以前的方法无法分析的问题,包括不可预测的系统和乱流。
在1930年,美国人 Clyde Tombaugh 寻找几年以后就「按预测」发现冥王星(Pluto)。 这之前有人基于海王星的运动似乎有一点点偏差就预测另外一颗行星的存在,就像海王星是因为天王星的偏差而预测的。但冥王星太小,不能造成任何干扰,天文学家发现所谓的干扰其实只不过是很小的观测误差而已。
天文学家对宇宙的了解继续进步,因为做更大的望远镜和灵敏度更高的仪器就渐渐可得知银河系的结构及大小,是一个「星系」(galaxy),一个扁的圆形的直径约100,000光年的系统,太阳距离中心很远,至少25, 000光年。一光年就是光线在一年的时间所走的距离,10,000,000,000,000公里。
但这仍不是宇宙的端点。在十九世纪观察到「螺旋星云」,它们的本性是一个困惑。在 1925 年,盖完 100 英吋的望远镜就终于证明螺旋星云是银河系之外别的星系,距离达到100,000,000光年以上,而且宇宙的边界还是看不到的。宇宙多大?还是无限大吗?
他们继续观察星系就在1930年发现它们光谱上的红位移。这是说它们的光谱很像实验室里面的材料的光谱,但整个光谱往红色的方向移过来了。到现在所提出来唯一合理的解释是说星系都背着我们走,这就拉长了它们光的波长也造成红位移。越远的星系走得越快,这种情况是所谓的「宇宙的膨胀」。
这表示宇宙不是永远静止不变的, 而且有一个开始或说一个起源。在1940和1950年代这就导致「大爆炸论」(Big Bang)的发展,说宇宙源起于一个高温高压的爆炸。这样就能够解释元素的由来和星球的形成和演化。
但在那个时候很多天文学家还没有接受这理论,一个原因是有一各很重要预测的观测,若大爆炸真发生过,那从天空各方向都应该收到「3 K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但仪器还没有发展到够高的程度去做这观测,看是否有这种辐射。终于在1965年,Bell电话公司的两个工程师,Arno Penzias和Robert Wilson ,观测到这辐射线。之后除很少数的人以外天文学家都认为这验证了大爆炸论。
对宇宙和星球来源的了解有了这样的进步,就能估计太阳系的年龄约4,700,000,000年,宇宙的年龄约15-20,000,000,000年。
生物学家把达尔文和孟得尔的理论合并做成比较新的生物起源的理论,叫做「新达尔文合论」(neo-Darwinian synthesis)。
生物学家一直研究越来越小的系统,终于达到分子的规模,这就是生物最基本的构成单位,分子生物学就源自于此。结果就发现有生命物质的浩大复杂性,有蛋白质、酵素、DNA 结构及它在遗传上的角色。
当科学家发觉到这宇宙刚好适合生物的存在是多么惊人的事,他们开始讨论「anthropic原理」,想要知道宇宙为什么会这样。也有人怀疑是否有很多其它的宇宙。
因为很多科学家采取进化论的前提,这就使他们相信在宇宙中应该有生物存在于很多地方,所以他们开始寻找「外星智能者」(SETI, 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到现在还没找到。
在二十世纪开始时,「科学」就是自然科学。但在二十世纪中也有「社会科学」的发展,包括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
Ⅶ. 结论
西方文明迈进十七世纪的时候,认为人类是摆在上帝所指定的小小宇宙的中心点。但到了二十世纪末,科学界认为人类只不过是在一个测不尽又无意义的机械宇宙中,一种微不足道之意外副产品。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神知网 ( 黑ICP备09004198号 )

GMT+8, 2024-5-19 21: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