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知网

 找回密码
 注册(欢迎注册神知网)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21|回复: 0

李志光圣地之游不全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9 21: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晚节不保的亚玛谢

  圣经中许多失败者,不是一开始便失败的;有些在生命的早期相当成功:行为有好的表现,得人嘉许,甚至蒙神喜悦,可惜晚节不保,以致悲惨收场犹大王亚玛谢便是其中一个例子。亚玛谢的事迹载于列王纪下第十四章与历代志下第二十五章。以下就历代志下第二十五章探讨亚玛谢的一生。

得天独厚的成功
  “亚玛谢登基的时候,年二十五岁,在耶路撒冷作王二十九年。他母亲名叫约耶但,是耶路撒冷人。亚玛谢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代下二五:1-2上)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亚玛谢有好的开始,从三方面可以看到:

  1. 他是二十五岁登基作犹大王,是正当青年有为之时,可以为国家献上年轻的力量。他的大好青春实在是得天独厚。

  2. 亚玛谢的家世也是得天独厚。他母亲约耶但是耶路撒冷人,由祭司耶何耶大撮合婚事而嫁给他父亲约阿施王,相信她若非敬虔后代,也至少是名门望族(代下二四:3)。亚玛谢有好的母亲提携,理应在灵性上出众过人。相对而言,亚玛谢的祖父亚哈谢则没有那么优越的家世,因为亚哈谢的母亲亚他利雅是亚哈家的人,暗利的孙女。亚哈谢也行亚哈家的道,因为他母亲给他主谋使他行恶(代下二二:2-3)。

  3. 亚玛谢登基后国家形势很快便坚定了下来(三节)。这比起他的祖父亚哈谢幸福得多。亚哈谢登基后,他听从亚哈家的计谋,同以色列王亚哈的儿子约兰往基列的拉末去,与亚兰王哈薛争战;亚兰人打伤了约兰,亚哈谢也不免吃了亏。后来亚哈谢去探约兰的病就被耶户所杀。亚哈谢根本未好好做过王。圣经作者的评语是“亚哈谢的家无力保守国权”(代下二○:19)。反观亚玛谢能得国坚定,真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了。

  4. 亚玛谢虽一如列王登基后诛除异己,但愿有节制,没有滥杀无辜,也显出了对律法原则的尊重。所以嬴得了“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的嘉许。

  亚玛谢若能贯彻行走属灵的路线,可谓前途无可限量。但可惜他只有一半的成功,而后来的失败简直骇人听闻!

骇人听闻的失败
  “自从亚玛谢离弃耶和华之后,在耶路撒冷有人背叛他,他就逃到拉吉;叛党却打发人到拉吉,把他杀了。”(代下二五:27)

  亚玛谢难逃亚哈谢的命运惨遭杀害,有以下主要原因:

  1. 心不专诚--第二节记载:“亚玛谢行耶和华看为正的事,只是心不专诚”。亚玛谢心的方向与脚的方向不一致。试问“二人若不同心,岂能(与神)”同行呢?(摩三:3)

  从第五至六节更证实了亚玛谢心不专诚:“亚玛谢招聚犹大人…共有三十万。又用银子一百他连得,从以色列招募了十万大能的勇士。”亚玛谢数点人数后,发觉明显比先祖亚撒王时代有五十八万大能的勇士少了许多(参代下一四:8)。于是不顾冒犯耶和华,从北国以色列请了十万神不喜悦的雇佣兵。证明他的心靠人多过靠主。

  2. “钱”途至上--第七至十节记载,当先知来规劝亚玛谢勿用以色列雇佣兵时,亚玛谢最关心的是他付与雇佣兵的一百他连得银子。神人保证耶和华能把更多的赐给他后,他才肯放弃他的计划。在他的步履上,好像走回正途,但实质心被“更多的银子”充塞着,而不是心存对神的敬畏。

  3. 放纵己心--第十一至十二节:“亚玛谢壮起胆来,率领他的民到盐谷,杀了西珥人一万。犹大人又生擒了一万带到山崖上,从那里把他们扔下去,以致他们都摔破碎了。”

  亚玛谢摔碎一万人的山崖,很可能指西拉,后改名叫约帖。传说在今日皮特拉古城里面,那处四围崖壁笔直。人一经从崖顶抛下,必粉身碎骨。亚玛谢在宫廷之中可忍手不杀无辜,大概是为顺应母亲的管教。但出到国外则大肆杀戮,不存怜悯,这反映了他放纵己心的可怕后果。

  4. 心高气傲--第十六节,当先知又来进谏之时,王竟对先知说:“谁立你作王的谋士呢?你住口罢!为何找打呢?”亚玛谢听到先知的忠告,不单没有悔意,反而变本加厉,证明他并不相信他的得胜是由于神,乃是由于自己的手。

  亚玛谢既不肯听从,结果害至兵败如山倒,自己成了俘掳,耶京城墙被拆毁,神殿乃宫中宝物与不少人质都遭掳劫而去。许多年后,亚玛谢逃离耶京,最后惨死于拉吉(20-28节)。

万用锦囊保晚节
  从以上事例的鉴戒,主的儿女可得几点重要提示,帮助自己不致重蹈亚玛谢的覆彻:

  1. 专心靠主--除非不决志信主,一旦信主,便弃绝偶像,归向真神,一生信靠,至死忠心,义无反顾。

  2. 轻看物质--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在事奉神的同时不能又事奉玛门(太六:24)。不如效法保罗粪土万事,到头来主的路会更易走。

  3. 约束己心--正如彼得的劝勉“要约束你们的心”(彼前一l:13)。主的儿女一旦蒙主恩召参与事奉,便得预备“别人要把你约束,带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被约束不一定人人愿意,却是荣耀神的不二法门(约二一:18-19)。

  4. 谦卑束腰--“约束你们的心”原文作“束上你们心中的腰”(彼前一:13小字注)。用什么束腰呢?彼得在彼得前书第五章五节说:“就是你们众人,也都要谦卑束腰;彼此顺服。因为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对照亚玛谢的生平事迹,新约的真理不辩自明!  


皮特拉古城的鉴戒

  “住在山穴中,居所在高处的啊!你因狂傲自欺,心里说:谁能将我拉下地去呢?你虽如大鹰高飞,在星宿之间搭窝,我必从那里拉下你来。这是耶和华说的。”(俄:3-4)

  俄巴底亚,一位耶和华的仆人,于主前六世纪预言攻击以东。以东地的以东人乃以扫的后裔,与以色列人有血缘关系,同出于一位先祖以撒(参创二五:19-34)。以东原意为“红”,与以扫出生时身体发红(创二五:25),以扫长大后向雅各求红汤喝(创二五:30)和以扫后裔世居满山红土的西珥山等三件事有关(创二六:9)。西珥山位于死海与阿夸巴湾之间,山脉东西宽二十哩,南北连绵约一百哩,水源丰富,草地肥美,是阿拉巴谷之东的一片乐土。以色列人出埃及时,要求以东人容许他们路过贵境,但以东人不允许(民二○:14-21),以致源于双生兄弟以扫与雅各的仇恨一再加深,并且延至多个世代。今日的巴勒斯坦人(许多现居于约旦,受约旦保护)与以色列人的纷争,不过是千秋积怨的其中一幕而已!

以东首邑皮特拉
  俄巴底亚攻击以东的同时,不客气地警告“住在心穴中,居所在高处的”人。究竟那些人为何许人?答案是“皮特拉人”!皮特拉是以东地的首邑,希伯来文古名为西拉(王下一四:7),与希腊文通称皮特拉皆为山岩巨石之意。皮特拉位于山峡的深处,建于陡立的山崖之上,向西下望可见极其美丽的阿拉巴谷地。包围皮特拉的众山由粉红色的砂岩构成,在夕阳斜照中,散发出红光万丈,令人惊艳。难怪毕根牧师(Rev. John William Burgon)赞美皮特拉是一座“红玫瑰城,半古半今的城市”!

  皮特拉位于山中,形势险要,仅靠一条一哩长阔仅容身经过的狭窄山道(SIQ)与外界交通,所以易守难攻。皮特拉人仗着天险保障,有时出外劫掠,得手后退回山中坚城内,受害者莫奈其何!

皮特拉遭报殒灭
  正因为皮特拉固若金汤,皮特拉人便流于狂傲自欺,心里说:谁能将我拉下地去呢?然而神藉俄巴底亚预言说:你虽如大鹰高飞,在星宿之间搭窝,我必从那里拉下你来!这预言在后来果然应验了。主前五八二年,即耶路撒冷被掳之后四年,曾经得以东人之助进攻耶京的巴比伦军队,转而进攻以东,使以东沦为荒场,皮特拉如日中天的慑人光芒一下子完全熄灭。那霸田人后来接管以东,将残存少数的以东人圈限于犹大南部的一部份地方,继续存在四个世纪之久,仍为犹太人的心腹大患。耶稣降生时代,追杀圣婴的希律王,正是以东人。主后七十年,耶京被毁之后,以东人在历史中消声匿迹,没有再被提及。

皮特拉千古鉴戒
  从皮特拉在圣经与历史中的际遇,我们可领略到以下几点鉴戒:

  1. 骄傲自欺,神不喜悦
  居皮特拉的以东人骄傲是有其原因的,因皮特拉位于外约旦南北“王道”与阿拉伯通往埃及的东西通商干线的交汇处上,无论由经商或掠夺都获大量财富,加上皮特拉有充足雨量灌溉农作物,又得天险保障,真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无怪乎有人称之为“死海首府”。可惜这些有利因素至终欺骗了皮特拉人,皮特拉人又甘于自欺,以致陷于万劫不复之境地。

  一九九零年八月二日,笔者带领圣地团考察皮特拉。正是那一天,骄傲狂妄的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挥军侵占科威特。不出半年,伊拉克败于二十八国联军,尊严扫地,全国陷于贫穷与难于复原的景况中,真是足以引为鉴戒!

  2. 身居高处,顷刻败亡
  曾经有人如此说:“皮特拉隐没有悬崖绝壁的深处,颇有东方神话里所富有的想像力”。笔者同意皮特拉人有想像力,但活于虚幻中则早晚会出事。皮特拉人以为据守天险,大可安枕无忧。岂料“高处不胜寒”才是真的。皮特拉人没有“居安思危”,诚失策也!

  一九九一年八月十九日,苏联发生政变。三日后,政变证实失败,领导政变的强硬派分子被捕的被捕,自杀的自杀。他们全部身居高位,何竟顷刻败亡?归根究底是他们没有诚实地和脚踏实地地去面对改革,只活在守旧的传统思维中。

  3. 仗赖武力,不保长荣  
  皮特拉人崇尚武力,但终归被巴比伦军队的武力所胜,所以仗赖武力,不保长荣。

  巴勒斯坦人于四十多年前倚仗众多阿拉伯国家的兵力雄厚而拒绝接纳联合国的圣地分治议决案,誓与以色列兵戎相见,结果四十多年后仍未有自己的领土,可见武力不可仗。

  4. 亲情泯灭,自食其果
  昔日以东人不肯让摩西率民经过他们的境内(民二○:14-21),反而愿意帮助任何攻打犹太人的军队,可谓亲情泯灭。到自己一旦需要帮助时,便无人肯搭救,不是自食其果是其么?

  “人若不看顾亲属,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还不好。不看顾自己家里的人,更是如此”(提前五:8)

  5. 落井下石,不蒙怜恤
  神藉俄巴底亚对以东人说:“你兄弟遭难的日子,你不当瞪眼看着;犹太人被灭的日子,你不当因此欢乐”(俄:12上)。以东人在兄弟有难被灭的日子幸灾乐祸,无疑是落井下石,神最憎恨这种人(参太一八:21-35)。主耶稣在登山宝训清楚训示:“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太五:7)。

     
新年的反思

  “你们要过去得为业的那地,乃是有山,有谷,雨水滋润之地。是耶和华你神所眷顾的,从岁首到年终,耶和华你神的眼目时常看顾那地。”(申一一:11-12)

一.流奶与蜜之地
  神所应许带领以色列人进入的“迦南美地”是有山,有谷,雨水滋润之地。

  “有山”之地是指圣地的北部山区,即新约时代的加利利。那一带处处青草,满山花香,吸引不少蜂儿采蜜,也有不少人采蜂巢得蜂蜜,故那地区又称“流蜜之地”。

  “有谷”之地是指圣地的东部山区,即约旦河流域。河谷两边虽是旷野,但有些地点极适合畜牧,遍山牛群,羊群,牧民很容易得牛奶,羊奶制造乳酪,又得肉食与脂油,供给长年所需。即使活在旷野中,也可不愁缺乏地度日。所以诗人大卫称颂神说:“你以恩典为年岁的冠冕,你的路径都滴下脂油,滴在旷野的草场上,小山以欢乐束腰。”(诗六五:11-12)那地区又称“流奶之地”。

  “雨水滋润之地”是指圣地的西部地区,即以色列中部大分水岭以西的山地,低地与沿海平原。那一带的气候受地中海影响,常有湿润的空气自西而东吹送,碰到圣地中部高原便成雨水下降,滋润分水岭以西的遍地。这地区适合动物聚居,也适合蜂儿采蜜。士师记中参孙在亭拿路旁狮子身内“用手取蜜,且吃且走”(士一四:9),可见物产丰盛。这地区又称“流奶与蜜之地”。

二.难以进入的原因
  迦南地既是那么丰盛,神又有宝贵应许从岁首到年终加以眷顾,为何以色列人岙耽搁了四十年才能进入呢?从申命记第八章一节可知道有四个主要的原因:

  1. 心志不足
  “这四十年,是要苦炼你…”此处指出以色列人心志的不足。中国古语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神采取的策略也雷同。祂苦炼以色列人,任以色列人饥饿(申八:3),为要以色列人学晓吃苦,才能赶出迦南地的人。

  基督徒要经历末世的大时代,也要先学晓吃苦,以受苦的心志作为兵器(彼前四:1)。没有受苦心志的基督徒,必然苟且偷安,缺乏朝气。虽在盛年却是暮气沉沉。年复一年,始终没有长进,得不着丰盛的生命。相反,“义人的路,好像黎明的光,越照越明,直到日午”(箴四:18),“他们年老的时候,仍要结果子,要满了汁浆而常发青”(诗九二:14)。有一位弟兄,名叫查理,他是美国佛罗里达州洛特地尔堡珊瑚脊长老会的长老。他每年带领千人归主,堪为信徒事主的典范。他每年岁首与朋友分享自己“当年的目标”,清清楚楚写满一张影印纸。连每星期打多少次网球和做多少次掌上压也有明确的立志,他可谓“现代的迦勒”!

  2.信心不足
 “试验你…”是指出以色列人信心上极之不足,必要加以试验才能有所进步。彼得说:“信心既被试验,就比那被火试验,仍然能坏的金子,更显宝贵”(彼前一:7)。约书亚能带领以色列人进迦南,因为他和迦勒都通过了信心的考验;另外十个探子却失败了,他们的回报使人心消化,引致以色列人得地为业安居迦南的日期足足延迟了数十年!

  一年前,两对传道人夫妇转换工场。传道人转换工场最头痛的是居住问题。笔者鼓励他们置业安居,起初他们怀疑自己的供楼能力,又怀疑那时是否合适的置业时机,再加上其他因素,不久陷于信心危机之中。笔者与他们详细分析后,他们逐鼓起勇气,接受挑战,毋惧困难,分别购置了安居之所。不出一年,他们的物业平均增值超过百分之五十。二十年的辛苦积蓄,也不及运用信心,当机立断去下一个决定的经济效益。多少主内弟兄姊妹,他们在少年时代便决心跟随主,结果“一生一世欢呼喜乐”(诗九○:14)。不幸的是许多人明知跟随主是好,但年复一年都说自己软弱,不愿踏上信心的征途,结果其损失之大不是世上任何事物可以补偿的!

  3. 敬虔不足
  “要知道你内心如何…”是指出以色列人敬虔不足:他们脚是朝向迦南走,心却仍眷恋埃及的黄瓜,韭菜......。敬虔是一种极之珍贵的“内心态度”。敬虔人的心向主,心中只有主,全心属于主,凡事为主。有一位兄弟,他是一位相当成功的保险从业员,另一间保险公司愿意以港币五十万年薪罗致他。他知道可能是魔鬼的试探,因一旦转职,便肯定没有时间事奉,没有时间照顾家人,灵性不保。他安静祷告几个月,求神显明旨意。结果数月后他的公司重新改组,他不用转职也可得着等同的待遇,可见敬虔者蒙主眷顾。经云:“操练身体,益处还少,唯独(操练)敬虔,凡事都有益处。因有今生和来生的应许。”(提前四:8)

  4. 顺服不足
  “…肯守祂的诚命不肯”是指出以色列人顺服不足。以色列人惯常是阳奉阴违,后来是公然敌挡摩西,也就是公开敌挡神,不顺服神,以致地开口吞噬不顺服者。顺服是任主差使,无论何事,皆愿遵行。基督徒当效法先知以赛亚说:“我在这里,请差遗我”(赛六:8)。美籍华裔网球好手张德培愿意听主呼召,作一个“手执网球拍的传道人”,所以每到世界各地出赛,都劝青少年信主,听福音。他相信赢取灵魂比他赢取奖杯价值更大。所以他日后在天上会得比世上更崇高的荣誉。神应许的那地,既从岁首到年终都蒙祂看顾,基督徒啊,为何你仍站着不动,不遵主引导去得那地为业呢?  


(非讲章)

再访古城皮特拉

  一九九二年元月一日清晨,约旦的安曼遇上了六十八年来最恶劣的天气,室外气温降至冰点,马路上布满积雪。许多旅客宁愿留在酒店内,但由于皮特拉奇异的吸引力,笔者与一群考察团友甘冒寒风暴雪登上了旅游巴士,然后求神引领前程。

  果然,神是信实的,祂引领我们正如在以色列境内引领我们一样。旅游车早上七时半开出后,不到半小时,我们便见不到下雪,使我们成功考察皮持拉的信心大增!旅游车奔驰于沙漠高速公路上,直往皮特拉而去。

到达摩西泉
  尚馀十分钟车程,我们便到达摩西泉,那里相传是摩西击打磐石出水的地方(出一七:1-7)。如今的摩西泉眼在一间有三个白色圆顶的屋内。当地人士笑说里面的泉水清凉可口,喝一口可年轻十年。我们进入屋内参观,果见泉水涌流而出,但没有团友敢喝,恐怕喝多了变成幼童!

  越过摩西泉,旅游车一路直下,很快到达一个可远眺以东群山的理想地方。拍照完毕,上车再走五分钟,上午十一时左右,皮特拉 FORUM HOTEL 出现眼前,我们终于到达皮特拉。

  经过三个半小时的长途车程,我们不单没有倦意,反而兴致勃勃,因为见到布满山谷都是马匹。我们急不及待每个人登上一匹马,集结成队要进入皮特拉古城。

策骑进古城
  皮特拉古城深藏于以东地群山之中,只能由东面一条狭窄的山间驿道策骑内进。驿道长约一哩,名叫 SIQ,有些地方极其狭窄,甚至伸手可触及两边的石壁。两边石壁之上是高达七十公尺至一百公尺的悬崖,仰头只见一线天空。就是小鸟飞翔也要小心翼翼,更何况人驹并进了。驿道内有隐伏危险,一九六三年四月八日,有二十八人在此狭窄驿道内被水淹没死去。这里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敌。无怪乎以东人找到此处为根据地之后,便极其骄傲自大(俄:3-4)。后来的那霸田人在此拥有一个强大帝国达四百年之久。

  驿道之中,有些地点可见到罗马人所建的铺石道路。路面比现时的高出三尺左右。古驿道旁有引水道,沿石壁将泉水和雨水引进山中。石壁之上不时出现凿石的神龛,据说是供古人敬拜 DUSHARA 神用的。

参观珍宝殿
  马行驿道二十馀分钟后便豁然开朗,一座极其高大堂皇由峭壁山岩凿出的宫殿使周围的景物顿然失色。它名叫 KHAZNEH FAR'ON ,意即法老珍宝殿,是所有皮特拉古迹中保存得最好的一座。整座珍宝殿采哥林多式的希腊设计,以人手从玫瑰红色的石壁中凿出,有十多层楼那么高,气派非凡。珍宝殿的用途众说纷纭,有人说它是埋葬那霸田君王的坟墓,又有人说它是罗马人的杰作,是 ISIS 时代的圣殿。

  策骑进入山中的游客惯例在珍宝殿前下马,然后集合众人进入珍宝殿参观,我们也不例外。珍宝殿内有一大厅,天花之上表现出砂岩特有变化多端的班纹图案,令人惊艳!

浏览洞穴城
  由珍宝殿侧的一个狭窄路口步行前进,不久两边山岩尽是那霸田人巨大墓冢的世界。再步行深入一点,则有更多山洞出现,但并非所有山洞皆是坟墓,有些是供人居住。在进程路径的左手面,只见有些洞上再有洞,就是古代住民的居所。今日仍可观察到层层滻叠叠的山洞之间,由一些山径连接起来,可见古时立体城市的规模。

  再往前走是一个罗马半圆剧场,座位约有三千,并非用石堆砌,乃由极其陡峭的山坡凿出,约建于主后二至三世纪。由于剧场面积广阔,一些原本的居住洞穴及坟墓不免受波及,到今日仍可看到剧场顶部洞穴遭凌空批削的痕迹。

考察心腹地
  再向前走,只见中间是一个一公里半长,一公里阔的盆地,四周围是险要的高山,原来我们已达古城的心脏地带。这山谷名叫摩西谷,随处掘出殿宇,广场,浴室与私人住宅的遗迹,可证这是那霸田人赖以植根的首都。

  在摩西谷的南端有一段颇完整由罗马人建筑的道路,引到一处地方叫挪素军营(NAZZAL'S CAMP),军营选址极佳,是在一个叫 EL HABIS 的巨磐荫下,居高下望,山色动人。

  军营西面的 EL HABIS 后面有一座山叫 UMM ELBIYARA ,意即众贮水池之母,海拔1182公尺。当地人说那是圣经的西拉,亚玛谢曾在此打败以东人(王下一四:7)。西拉顶部平坦辽阔,四周悬崖笔直,类似以色列境内的马撒大,攀豋极其困难。亚玛谢的得胜相信是突破西南面一处以东防线的结果。

  我们没有时间攀上西拉,乃沿右手山边拾级而上,参观一系列巨型建筑。其中有历尽沧桑的,在那霸田人时代是墓穴,在罗马人时代变作法院,在十字军时代改为教堂。

  皮特拉共有七百五十个古迹,要全部都参观实在没有可能,所以我们的雅兴唯有适可而止。我们所见的古迹原先被认为可追溯至主前四世纪至主后二世纪,但经考古学家详细分析后,证实最早期的古迹也不会早过主后第一世纪的下半叶,而最复杂的结构也未必由最简单的进化而成,它们也许在同一时间建成。至于罗马圣殿式的设计,则主要属于主后二世纪。

  下午二时半,当我们要骑马离开古城,往酒店附近的餐厅用午餐的时候,皮特拉风云突变,天开始下雨,我们感受到主的照顾是何等周全,笔者与团友都向神发出由衷的赞美!  


尼波山上的追忆

  九一年除夕,笔者带领一群主内弟兄姊妹考察约旦。在米底巴午餐后,登上旅游车取道向西,大约走了十公里,我们便到达一处位于高原的山区,那处就是基督徒向往登临的尼波山。

尼波山上的辞别
  今天,我们登上尼波山,辞别一九九一年的三百六十五个日子,也辞别刚考察完的以色列地;但三千多年前,摩西登上尼波山,却是辞别过去四十年朝夕与共的同胞,并且只能看到应许地而不得进去。摩西在尼波山上的心情可想而知。

  根据圣经,是神吩咐摩西登尼波山。申命记第三十二章四十八至五十二节记载:“当日耶和华吩咐摩西说:你上这亚巴琳山中的尼波山去,在摩押地与耶利哥相对,观看我所要赐给以色列人为业的迦南地。你必死在你所登的山上,归你列祖去,像你哥哥亚伦死在何珥山上,归他的列祖一样。因为你们在寻的旷野,加低斯的米利巴水,在以色列人中没有尊我为圣,得罪了我。我所赐给以色列人的地,你可以远远的观看,却不得进去。”

  摩西听到神的吩咐之后,相信他晓得神要他往那个山上去,因为以色列人曾安营在尼波对面的亚巴琳山里(民三三:47)。尼波山以尼波一地命名是自然的事。尼波城在那里,可想尼波山也在城的范围不远处。

  摩西为以色列人临别祝福后,便遵照神的吩咐“从摩押平原登尼波山,上了那与耶利哥相对的毗斯迦山顶”(申三四:1)。全本圣经记载尼波山就只有以上两处,但尼波山永远存在人的心里,因为一代伟人,就是在那山上“与世长辞”!

摩西榜样的追忆
  摩西值得我们景仰,因为他对神有坚强的信心,在一国之君的法老面前绝不惧怕,绝不妥协。对一些面对权势威逼,名利诱惑就随便放弃信仰的人来说,摩西的榜样,无疑是当头棒喝。

  摩西对神又有矢志的忠心,四十年在旷野中面对一群横梗悖逆的以色列人而仍然能够保持最大的忍耐,任劳任怨。难怪希伯来书的作者赞誉他“在神的全家诚然尽忠”(来三:5)。

  摩西对神又有绝对的顺服,神命令他交棒给约书亚,他便交棒;神吩咐他上尼波山,他便上山。一生中,摩西没有为自己多说几句话,即使被姐姐米利暗毁谤,仍显出“为人极其谦和,胜过世上的众人”(民一二:3)。

  摩西拥有莫大的福气,他临终的时候,年一百二十岁,眼目没有昏花,精神没有衰败,并且是神亲手将他埋葬(申三四:6-7)。福哉神的仆人!

山中胜景任遨游
  旅游车载我们到达一处山脊,我们一行人等下车徒步。我们徒步的山脊,明显与两个乾河谷为邻:北面那个称“摩西泉谷”,南面那个则叫“以利雅弗烈谷”。由于两谷相夹,尼波山便如一条巨大的时装表演天桥一般朝西向外伸展出去,我们如模特儿般行走其间,所不同的是愈往外走,爬升愈高,因此视野也愈见广阔。

  我们沿山路可顺序上到三处不同的高地。第一处在正中,也是我们最先到达的。那处布满远古的巨石碑坊 DOLMENS,人通称那处尼波山 GEBEL NEBA 。进程中左手面出现一个小山叫 KHIRBET EL MEKHAYYAT ,那是第二处高地。而最值得考察的是第三处,位置最高,也较偏西,叫 SIYAGHA,那处有纪念摩西观看应许地的教堂遗迹。

小径引下摩西泉
  在到达 SIYAGHA 之前,右手面出现一条小径,沿小径可下到摩西泉。水泉之处长出青葱茂盛的树木,据闻连米底巴也赖此泉取水饮用。拜占庭期间,这里曾有修道院。泉旁的废墟现今叫 KHIRBET AYUNMUSA ,经被证实为圣经中的伯毗珥 BETH BEOR。根据申命记第三十四章六节指出:摩西葬在伯毗珥对面的谷中。这考证无形中支持了附近地区很有可能是摩西安葬的所在。

尼波古城多古迹
  摩西泉曾被认为是尼波古城的所在。但考古学家已证实出刚提及的第二处高地 KHIRBET EL MEKHNYYAT 才是最有可能的尼波城遗址。因圣方济会在一九三三,三五,三七,三九及四八年曾经在那里发掘,发现城市周围地区有石器至中铜时代的遗物,而城市废墟内则有铁器一期及以后的陶器。据民数记第三十二章三节,尼波是流便支派向摩西请求赐予的河东城市之一。一八六八年被发现的“摩押碑记”透露摩押王米沙于主前九世纪背叛以色列人,夺回尼波,并摧毁那里的以色列人祭坛(参王下三:5)。以利沙先知时代,摩押人曾遭败绩(王下三:24)。主前七三三至七三二年,亚述提革拉毗列色三世的战役后,尼波复归摩押(赛一五~一六章,耶四八章)。教父时代,优西比乌提及尼波在希实本以南八哩之处。

  在尼波古城废墟中,考古学家发掘出一间拜占庭时代的教堂,堂内地板以精嵌细工描绘出以色列地当代许多著名的教堂。美丽之馀,极具考古的珍贵价值。

  SIYAGHA 左方前面有一个圆形小山,主后三九零年一位著名的朝圣者 EGERIA 到访之时称之为 AGRISPECULA。她认定此山岗便是昔日巴勒敦促巴兰为他咒诅以色列人的地方(民二三:14)。

**********************

  行行重行行,我们到达 Siyagha,亚兰文 Siyagha 的含意与存在那里已久的修道院有关。

一.传闻引起的追忆
  圣地圣方济各会在一九三二年获取 Siyagha,随即在该会圣经学院两位神父巴格提与沙拿的领导下,于三三,三五及三七年在此进行考古发掘。未发掘前,尼波山的位置是个谜,只靠优西比乌说“山在希实本以西六哩之处”的线索。尼波山自古以来出现许多奇怪传说,例如伪经摩西升天记说天使长米迦勒为摩西的尸首与魔鬼争辩的地点便是在尼波山。另有经外作品说耶利米先知将会幕,约柜及香坛收藏于此。圣经明文:没有人知道摩西的坟墓(申三四:6),但有传说谓摩西坟墓已启示给一个牧羊人知道,坟墓地点便是在山上一教堂地板下的山中深洞中。

  传闻是没有根据的,圣方济会为寻找真相而进行发掘可以理解。经过多年努力,沙拿于一九四一年将他与同工发掘的成果写成一本书公诸于世,书名为尼波山上摩西的追忆。一九六三年,通往尼波山的道大大改善,山上的废墟逐渐成为考察约旦的胜地。

二.铜蛇引起的追忆
  今日的尼波山巅,最嘱目的是一个高悬的巨大十架,十架之上有铜蛇。铜蛇令人想起“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民二一:4-9),十架提醒“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叫一切信祂的都得永生”(约三:14-15)。

  在今日的铜蛇十架之下自北向西,向南遥望,真个一目了然。难怪昔日耶和华可以“把基列全地直到但,拿弗他利全地,以法莲,玛拿西的地,犹大全地直到西海,南地,和棕树城耶利哥的平原,直到琐珥都指给摩西看”(申三四:1-3)。

  今日的尼波山,在约旦境内死海的东北岸,海拔二千七百尺,但因死海低于海拔一千三百尺,故彼此有达四千尺之距离,所以我们豋临尼波山巅下望死海,倍感地位崇高。闻说在春天清晨万里无云,视野极佳之际,真的可远眺到黑门山。可惜我们到访之时寒风呼呼,雨雪纷飞,所见大部地区皆烟雨蒙蒙。唯独死海,在浓厚云层透出金色的阳光照射底下,显出格外清晰及令人感受“风雨中的宁静”。如斯美景,堪称绝色,害了团友不断的摄影,拍下难得的一刻永留记念。

三.废墟引起的追忆
  欣赏完海光山色,我们进入一所修复好的教堂参观。教堂正门向西;圣坛则在东面。我们在大门内的右手面看见一位年老的修女正在售卖书籍与纪念品。售卖的物品中有些比别处平,有些比别处贵,那可考各人自己的眼光了!教堂在四世纪时原本很细小,为纪念摩西而建。当 Egeria 到访时只住了一些自埃及而来的修道士。明显地,五世纪之时,此处扩建为一间有三个大厅式设计的座堂,后来再加建一个专供女士聚会的小教堂和一个浸池,堂内地板皆有精嵌细工的图案,充份显示拜占庭时代的特色。

  在教堂北面,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些细小的地窖,相信是当初修道士隐居之处。但相信后来一间规模相当大的修院围绕教堂建成,修道士的生活便得以大大改善。据测量所得,教堂与修院的整个建筑成长方形,宽十六米,长十八米,内部地板充满树木,水果,雀鸟,动物的图案,并有感恩纪念的砌字铭文。

  一九七六年夏天,修复教堂的工程进行期间,在教堂北厅意外发现了一个更古旧圣坛的浸池,它的地板因受主后六世纪镶嵌细工地板的覆盖而得以保存完好。在清除好其上的地板后,下面的狩猎与畜牧耕作图案缤纷出现,成了现存约旦在同类图案最古老的精嵌细工地板。

  考古学家相信直到八世纪,这间教会仍被使用。但随后的千年岁月,直到十八世纪,教堂迭遭废弃,以致甚少被人提及。

四.位置引起的追忆
  追忆过去,这座教堂建立的原意,无疑是希望确定尼波山的传统位置,并提示人缅怀摩西的伟大生平。在拜占庭时代,这里成功地建立起一个长久兴盛的宗教中心,以致成为多个世纪基督徒朝圣者的心中所爱。然而诚实的追求者勿忽略今日的尼波山,明显地在死海的东北端,所以并非在耶利哥的对面,并且与耶利哥有非常远的距离。圣经只有两处提及尼波山,两处都明言尼波山“与耶利哥相对”,所以圣经学者与考古学家今日仍在耶利哥的对面继续努力寻索与发掘,希望找到更加令人信服的尼波山。

  无论如何,传统的尼波山,暂时仍是一个追忆摩西生平的最理想地方!  

   
马赛克之城米底巴

  在约旦安曼以南三十三公里处的米底巴 MADABA ,值得考察的原因有三:首先,米底巴人在圣经中与以色列人有密切往来;其次,拜占庭遗留大量马赛克(碎砖砌画)于米底巴,使之成了著名的“马赛克之城”;最后,米底巴离尼波山只不过十公里之遥,成了游人考察尼波山的旅游前哨点。

一.圣经中的米底巴
  民数记二十一章记载了以色列人的“得胜之歌”,三十节透露:“希实本直到底本尽皆毁灭。我们使地变为荒场直到挪法,这挪法直延到米底巴”。摩西攻取河东之地后,清楚将“靠近米底巴的全平原”分给流便支派作产业(书一三:16)。大卫时代,亚扪在对抗以色列的战争中,亚扪人用一千他连得银子重金礼聘亚兰王玛迦,并雇了他的三万二千辆战役,亚兰至少七千辆战车的人,四万步兵被歼灭,于是亚兰人不敢再帮助亚扪人了。(代上一九:6-19)

  王国分立时代,摩押王米沙夸耀他自己从以色列人手中夺回米底巴。而先知以赛亚不客气地预言摩押人的命运说:“摩押人因尼波和米底巴哀号,各人头上光秃,胡须剃净。”(赛一五:2)米沙王表扬自己战功之事铭刻于著名的“摩押碑记”上,此碑记现存放于米底巴博物馆中。

二.马赛克之城
  主前二世记中叶,米底巴在亚扪人手中。主前一一零年,马加比的军队兵临城下。再过半世记,米底巴变成罗马一个省会,建有长廊街道,圣殿及市集,十分昌盛。拜占庭时代,米底巴更是波斯拉省主教的牧区行政中心。主后四五一年迦克墩大公会议的文件之内有提及米底巴在宗教上的地位。大部分米底巴的马赛克都是于这段时间完成。今日的米底巴,整个城市下面都充满马赛克。许多民居在重建过程中都发现有马赛克地板的遗迹,数量之多,不可胜数,所以米底巴被称为“马赛克之城”。

  今日米底巴的希腊东正教圣佐治堂内有一幅驰誉国际的马赛克地板地图,地图由二百三十万块各种色彩碎砖镶嵌而成,图案清楚显示出拜占庭时代的巴勒斯坦,埃及,尼罗河,约但河,死海,皮待拉,耶利哥,耶路撒冷的位置。西至地中海,南至缦斐斯,东至安曼,北至西顿,巨细无遗。估计用了一万一千五百小时的工夫去镶嵌,假若主后五六零年开始工作的话,至少要到五六五年才能完成,所以不愧是拜占庭时代马赛克(精嵌细工碎砖砌画)的代表杰作。

  如日中天的米底巴,在主后六一四年波斯人入侵后渐走下坡,再经八世记的严重地震,全城几乎尽毁,此后遭到荒废。主后一八八零年,有二百名卡拉克的基督徒移居米底巴,并发现了许多埋藏于地底的马赛克,因此展开发掘。一八八四年,米底巴一位修士写信给耶路撒冷一位东正教主教尼哥底母,提及发现了一幅有六世纪时耶路撒冷地图的马赛克地板。尼哥底母并未采取行动,到他的继承者基拉西摩大主教上任,便差派了一位建筑师往米底巴建筑一间新教堂,并将所发现的马赛克地板巧妙地变成新教堂地板的一部分。起初原封未动的马赛克地板约长二十五米,阔五米。但新教堂于一八九六年完成后,方发觉大部分马赛克于施工期间遭损坏。尚幸有六世纪耶京地图的主要部分保存完整,且位于教堂大堂的中央。从耶京地图的明细,可区别出何处是圣墓教堂,何处是大马色门。以色列人根据这幅地图的提示而发掘出耶京旧城的罗马长廊街道,因此现今在耶京古道 CARDO 之内展示出一幅“米底巴耶京地图”,就是为了表扬米底巴地图的贡献。

三.旅游前哨点
  米底巴地图蜚声国际,引来大批游客,所以米底巴的旅游局顺理成章也设于圣佐治堂之处。局外有小巴往尼波山,十分方便。旅游局不远处有餐厅,提供午餐,小食及饮品。

  在市内小巷的尽头,隐藏了一间米底巴博物馆,除了展出摩押碑记之外,尚有展出一九六七年在米底巴市郊出土的铁器一期墓冢的陶器,珠宝饰物,古代服装。当然不会缺少展出米底巴周围出土的马赛克,极具考古学上的价值。

  米底巴共有十四间教堂,圣佐治堂之外,最出名要算使徒堂,在市内的东南角。堂内有一幅巨型的十二门徒马赛克地板。圣以利亚堂离圣佐治堂不远,四世纪时建于罗马大道之旁,七世纪时曾经重修。童贞堂在圣以利亚堂斜对面,建于古时市集旁边。

  游客带走米底巴的马赛克地板是不可能的,但带走米底巴的七彩挂毡却是轻而易举。那些挂毡是米底巴的著名手工艺。游客甚至可以进入一些挂毡工场,欣赏米底巴的约旦人用人手操作大型织布机,示范编织羊毛挂毡的过程。  


荟萃都城格拉森

  笔者曾于一年内五次到访格拉森。格拉森值得考察有下列原因:

  1. 交通方便——格拉森在约旦首都安曼以北约二十哩,位于王道KING'S HIGHWAY中途,因道路经过迂回曲折之山野去到海拔1870尺,故车程长达三十哩。虽然行车时间约需45分,但比起往皮特拉需时三个多小时则短很多。况且由安曼驶往格拉森之公共车辆络绎不绝,故交通极为方便。

  2. 景色壮丽——格拉森拥有保存得最好的古代罗马殖民地城市典型规模。游人行于城中,无不被宏伟的建筑所吸引而动容,所以格拉森被誉为约旦境内仅次于皮特拉的最壮丽景色。

  3. 旅游发展——格拉森曾经由1928年开始由英美等多国考古学家加以发掘。近年(1982年)约旦当局发起一个为期五年的大型发掘计划,最后邀得美国,法国,英国,澳洲,意大利,波兰及西班牙的队伍参与发掘。因多国曾大力及长时间支持格拉森,格拉森与国际的联系颇为频密,眼界亦开广很多,所以接纳仿效西方的推动旅游业方式,每晚于废墟“声光晚会”,每年七,八月期间有为期两周的“格拉森文化艺术节”。因此各方到此游客常年络绎不绝!

  4. 大名鼎鼎——格拉森现在的英文名称是JERASH,一些中文书籍称之为杰拉西或渣华殊,都将它的锋芒大大掩盖,使人怎么也联想不到它便是圣经中提及过大名鼎鼎的格拉森。此外,格拉森所在之基列地,以出产乳香闻名。格拉森以南二哩处之雅博河,就是雅各回归故土所经过之河谷。雅各在雅博渡口与天使摔跤,从而改变了他的一生的故事,信徒耳熟能详。格拉森是低加波利(十城区)之其中一城。被耶稣赶出污鬼医治好的两个人蒙主差遣回家作见证后,便在低加波利传扬耶稣为他作了何等大的事,使众人都希奇(可五:20)。大有可能那蒙恩的人曾进过格拉森城传讲耶稣。

  5. 教堂特多——格拉森发掘出十三间教堂,是邻近地区比例上掘出最多教堂的城市。主后四世纪,格拉森一位主教出席了教会史上著名的迦克墩大公会议。格拉森人为此引以为荣。可见格拉森在七世纪回教兴起前实乃一个名重一时的基督教中心。今日基督徒考察那些如出一辙的拜占庭教堂,不当等闲视为“多此不多,少此不少”,实应为基督教会曾经有如此长期及深广的影响而感恩。反观回教势力兴起之后,那些教会荡然无存,真令人感受到“传道机会,稍纵即逝”,并且“幸福不是必然的”。

一些游人的错觉
  考察格拉森,是到访约旦不可错失的项目。但抱着极高期望的游客,时常于考察后有一点啼笑皆非的感觉,这因为他们去的时候,带有一些错觉,兹列述最常见数项如下:

  1. 格拉森是一个荟萃都城,在希腊文献中被称为“金河上的安提阿”,ANTIOCH-ON-THE CHRYSORHOAS。在今日的格拉森古城中,确实有一道河名为“金河”,使人联想到它必定是壮阔波澜,金光闪闪,在河边有亭台楼阁,在河上有玉带拱桥。谁知游客一去到,便发觉连自己家乡任何一条河也比它体面。

  2. 格拉森既称是旅游发展之地,游客想必那处有四星或五星级的大酒店罢!原来也是欠奉。大概因为约旦是一个颇为贫穷的国家,平均国民月薪是一百美元,所以有体面的大酒店都设于首都安曼不远,即日可以往返,商人便索性不加以投资了。现在格拉森只有一些宾馆设施。不怕简陋的人,可以投宿,但要求好一点的人,则不必尝试了!

  3. 格拉森的名字载于新约圣经马可福音第五章一节及路加福音第八章二十六节中。那两处经文使许多往格拉森的游客错觉地以为自己到了耶稣为被鬼附的人赶出污鬼的地方。其实不然!因为格拉森在加利利海东南方,离开加利利海最南端至少35哩。马可福音记载耶稣一下船,就有一个被污鬼附着的人,从坟墓里出来迎着祂(可五:2),路加福音的记载也相若,“耶稣上了岸,就有城里一个被鬼附着的人,迎面而来(路八:27)由于地理上的距遥远,格拉森断不会是耶稣赶逐污鬼的地方。然而福音书两处明明写着耶稣到了“格拉森人的地方”。可是答案正是在“格拉森人”和“地方”两个名词上。“地方”原来的意思是地区REGION或国家COUNTRY。在耶稣时代仍盛行旧约时代类似邑国CITY-STATE的观念。一个强大的城市便可算为一个国家,领袖可自封为王。格拉森既是低加波利其中一个最强大的城市,故此其势力范围亦伸展至数十哩外的加利利海东岸,所以那被称为“格拉森人的地方”不辩自明。不过,在低加波利仍有一个城市是可以和格拉森分庭抗礼的,那个便是“加大拉”,它虽没有格拉森那样强大,但优势在离加利利海最南端只有六哩,所谓近厨得食,因此马太福音作者称耶稣上岸的地方为“加大拉人的地方”(太八:28)也是没有错的。因为邑国势力范围重叠是可以想像和接受的。

  至于耶稣真正为被鬼附的人赶出污鬼和引致猪群冲下海的地方又叫什么名称呢?这可要感谢考古学家的努力了!他们在加利利海东岸,离今日隐已乎EN GEV以北5公里的地方,找到一处有陡峭坡度的山崖在海旁,也有洞穴与坟墓在山边,四周环境极符合福音书的记载。考古学家于1970-1972年在附近发掘出一间非常大的修道院和教堂遗址,整座综合性的建筑群占地4.5亩,由一幅很坚固的外墙围着。沿岸有古代船只停泊之遗址,另有一条长150尺,阔15尺的火成岩铺石路一直延伸至一间长135尺,阔70尺的教会。从希腊文石刻可知来自主后585-6年,而教堂的建筑更可追溯至主后五世纪。但存在不够二百年,当主后614年波斯人入侵巴勒斯坦,教堂便遭毁坏而不复使用。

  相信是耶稣驱逐活鬼并使群猪冲下海淹毙之处今日为KURSI是哈拿尼的儿子雅各拉比的故乡,在伯赛大与SUSITA两个地点中,靠近ES-MAMAK乾河谷。古代又此为GERGESA,教父俄利根与优西比乌曾提及提比利亚湖旁有一个叫GERGESAI的村落,串法只是很小差别,相信是指同一个地点。但无论KURSI,GERGESA与GERGESAI均不可与GERASA或JARASH混淆,因为肯定是不同地点!

     
荟萃都城格拉森(下)

一.怀念格拉森
  约旦第二著名胜景格拉森(GERASH)曾是文物荟萃的大都城,可惜埋藏于沙堆之下接近千年之久,遂被人所遗忘。一八○六年一次偶然机会,德国人施兹恩SEETZEN到约旦旅行,发现了格拉森古城遗址。定址之后,废墟于一九二八年开始被发掘,珍贵的遗迹遂得重现世人眼前。

  格拉森于新石器时代已有人居住,但一般相信是主前三三二年亚力山大大帝征服格拉森时才开始建城。主前六十三年,罗马人攻取了格拉森。格拉森不久即加入低加波利(即十城之意)为一员,因而开始与那霸田人的皮特拉有频密的贸易往来。新约时代,主耶稣很有可能曾沿约旦河东高原要道“王道”经格拉森往耶路撒冷。今日游人由约旦首都安曼驾车向北走约一小时便可到达格拉森,亦可由胡辛王桥直接沿约旦河东岸北上取道阿毓仑AJLUN往格拉森,车程约一个半小时。

  主后九十年,格拉森归并入罗马帝国亚拉伯行省内。随后的两个世纪,格拉森的繁荣至巅峰阶段。拜占庭时代,格拉森因当时的热门经商路线偏移而走向下坡。七世纪波斯人进占圣地而加剧格拉森的萧条。十二世纪,十字军想重振格拉森,但为时太晚,因格拉森已是风烛残年。只待十字军败北离去,格拉森便被废弃及遗忘了!

二.考察格拉森
  若要寻回格拉森失去的历史遗痕,考察者有需要在废墟逗留半天时间。假若对罗马及拜占庭遗迹特别有兴趣者,则非要逗留一天不可。不过一般游客为迁就往返安曼酒店的缘故,则大多数游览二至三小时。虽然是来去匆匆,但已够游人对格拉森古城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由南面接近格拉森,最先进入游人眼帘的是哈德良拱门,这个共有三个入口的拱门又叫凯旋门,乃格拉森人于主后一二九年为迎接罗马君主哈息良大帝驾临该城而建。哈德良拱门本来相当高,但现时遗留的城门遗迹,只及原本的三分一强。在哈德良拱门以北是一个赛马车场的遗址,现在由约旦当局修复中。

  格拉森真正被人使用进出的不是哈德良拱门,而是南门。南门亦是三个通道的,古代居民进出如鲫。由进门左手面的橄榄油榨及层叠的民居与卫所,可见那是繁盛喧嚷之地点。南门以北不远处是一个偌大的椭圆大市集,由五十六根有伊安柱头的巨柱所环绕,中间是一片贩卖与集会的地方。它是世上唯一椭圆形的罗马大市集。它造型成椭圆大概是为迁就南门,宙斯神庙,南剧场,纵贯大街等各主要建设的进出口,又能保持整体建设一气呵成的缘故。伊安柱头的设计可见它是属较早期的建筑。

  椭圆大市集的西南面高山上是宙斯神庙,建于第一世纪,楼梯由地面经数个平台才到圣所。今日散于山坡上的巨块碎柱,仍可令人想像宙斯神庙的宏伟庄严。宙斯神庙平台底下有长长拱廊,据闻约旦当局在格拉森节期间将之陈设成画廊,地尽其用。

  宙斯神庙的毗邻是南剧场,有三十二行座位,可容五千观众。面向舞台左手面是招待皇室贵族的贵宾席,刻有希腊字母,对号入座。中间是军队的座席,上层是平民的座位。官民各有出口,不相混淆。剧场有神龛凹穴多处,游人伸头里面说话,所发之声犹如经过扩音,变得洪亮油润,令人啧啧称奇。有当地导游曾绘影绘声说该南剧场台下之地在古时于两旁出入口会加上水闸,使之成为水上活动表演的场所。若果是真的,简直不可思议!

  大市集北端出口是格拉森纵贯大街的入口,大街两旁排满高大圆柱,柱头是美伦美奂的哥林多式,柱后是行人道与商店,排列整齐,一店接一店,可想像二千年前这里是怎样的熙来攘往。站在供马车驰骋的大街中心,分外令人感受到纵贯大街的宏伟。柱头有巨石使各柱头相连接,由北向南,原来那是古代的引水道,将城北半哩的泉水引进城中使用,不怕闲人污染流水,又可增强水压,可谓匠心独运!

  纵贯大街入口不远处左边有一个鱼市场,是数年前才发掘出土的。在众多商店围绕的广场中央有个鱼池,相信是寄放来自加利利海的活鱼,让人选购,可谓古代的海鲜超级市场。

  经过鱼市场向北走,不久到达一横街与纵贯大街交汇的十字路口。十字路中心有四个底座,各有柱四根于座上,相信柱上有石像巍然矗立,让过路之人都能看到。横街由西向东下行,经过十字路口,再下行不远,即有石桥飞越金河,沟通东城。

  由南横街向北前行一百八十码,一个巨型喷泉广场出现于左方。半圆型牌楼高两层,上下层皆有神龛凹穴多个,凹穴相信是神龛摆放之处,也是出水口,泉水会合于下层的水池中,再经多个狮子口流出街道旁的引水沟。潺潺流水响声,提供舒适环境给来喷泉广场的休憩者。鹵?鹵??

  喷泉广场过后便开始考察格拉森的高潮。左手面一系列既高且粗圆柱,标志着第二世纪所建亚底米女神庙的山下进口。看似数不尽的梯级,穿过一个又一个的平台,经过两个祭坛,进到圣所及至圣所的地方。至圣所乃格拉森守护神亚底米神像安放之处,今日已不复见神像,只见十一条在风中摇曳的巨柱仍包围着它,第十二条是倒塌了。为证实巨柱不住被风摇撼,游人多有放指头于柱底,随即感受到明显的压力,使人联想起巨柱有随时倾倒的可能性,于是觉悟“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逼切性!

  亚底米女神庙的西面有一教堂,原本是犹太会堂,于主后五三○年转为教堂使用。

  亚底米女神庙的西南面有一处并列三间教堂,最北那间叫圣歌斯模及大米亚教堂,为记念一对关心贫苦大众,赠医施药的兄弟;中间那间叫圣约翰教堂;南面那间叫圣佐治教堂;三间教堂共用一个庭院,堂与堂间有门相通,三堂地板皆典型拜占庭式样的碎砖砌画,将一千五百年前的生活状况生动的勾画描绘出来。

  回归旅游车路上,令人为格拉森感谢神,因主的名曾在此传扬过,那可能是主耶稣所医治的“格拉森人”努力在低加波利见证的结果;但也不免令人为格拉森惋惜,因为回教的势力充斥今日的格拉森,使真道难以传开。今日的格拉森人只对游客的金钱有兴趣,对游客给予他们的福音信息,一笑置之而已!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神知网 ( 黑ICP备09004198号 )

GMT+8, 2024-5-20 00: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