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我们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以弗所书第二章8-10节)
新约圣经教导我们,不能靠行为得救:“我们看定了,人称义是因着信,不在乎遵行律法。”(罗三:28)因此,就有人矫枉过正,完全放弃行为,以为注重行为就对救恩有妨碍;甚至以为可以不必注意行为。我们该知道,得救虽然“不在乎遵行律法”,到底不是“在乎不遵行律法”,二者很有差别。
华人有“为富不仁,为仁不富”的话。也许,有些情形是那样,谁都不免遇见为富不仁的人;也许,那是愤世嫉俗之言,但不幸有人当作了普遍的定理,当作事实而相信,更糟的是他同时相信“为仁不富”:为了致富,只有不仁,也就是不行善。这影响有多坏!
其实,决定“富”的,是其所拥有物资的数字;而“仁”就是爱人与行善,是好的品德,二者并不一定有其必然关系。圣经说明,神的旨意要得救的人行善,并没有理由限定穷人才可以行善;而且常是富的人有行善的能力,“为自己积成美好的根基。”(提前六:17,18)只是人常忽略行善的责任。
从前在有些社会里,有钱就有罪,好“成分”就是家世历史都不是富人。现在,多数社会变成有钱斯有理,人人“向钱看”,不问其钱是哪里来的,或如何得来的。不幸,有钱不仅能使“鬼推磨”,教会也有人看中了有钱可以发展组织,推动工作,只求人捐献,不择手段,后果可想而知。
人有两个问题:一方面是没有神的伦理学,只凭自己的想法“行善”作好事;另一方面是,没有伦理的神学,就是主在世的时候,说到那些假冒为善的宗教人的毛病,“因为他们能说不能行”!(太二三:3)这是问题的所在。
保罗对提摩太说:“命令的总归就是爱:这爱是从清洁的心,和无亏的良心,无伪的信心生出来的。”(提前一:7)使徒看得清楚,真信心使人悔改得救,有新的圣洁生命,必然产生爱心的行动。
圣经说:“神的旨意原是要你们行善”(彼前二:15),这包括施舍等善行,却不限于这些,而是照着主所行的去行。
美国公理会,有位施勒顿牧师(Charles Monroe Sheldon, 1857-1946)。在一百多年前,出版一本伦理小说:跟主脚踪(In His Steps, 1896)。牧师写小说,有些希奇,但这小说成为畅销书,更是希奇的事;当他在世的日子,单美国就售了八百万本,还有二三十种各外国语文译本,估计约三千万,到今天市面仍然可以买得到。大约在那书出版百周年的时候,美国有人根据书中的原则,提出“WWJD”简略的口号,意思是:“What Will Jesus Do?”(耶稣会怎样作?)提醒基督徒,在作一件事,面临伦理上抉择的时候,要先问如果是主耶稣,会怎样作?门徒自然应该跟从主的脚踪去行。
施勒顿写跟主脚踪的背景,是自称基督徒的人,不肯照着主所行的去行。那时,南北战争过去不久,种族歧视仍然极流行;北方的自由派,倒注重人道,反对奴役;南方所谓“圣经地带”,却正是坚持蓄奴!信仰的意义在哪里?今天,回教极端分子,把美国的罪恶文化,当作是基督教,加以恨恶反对。
不过,最近已经不同。
据统计显示,美国青年恶名昭彰的不道德生活,已经有了显著改变,新闻记者凯乐勒(Collen Carroll),写了一本书叫作新信徒(The New Faithful: Why Young Adults are Embracing Christian Orthodoxy),报导青年一代,抛弃他们父母惟重物质的生活哲学,追求属灵的事。芝加哥大学开斯(Leon Kass)教授说:他校中“最好和最聪明”的学生们,是保守传统品德的。波斯顿大学的克瑞夫特(Peter Kreeft)教授表示,“转潮”到了。“新叛徒”变成了“新信徒”。(Jubilee, Feb. 2003)我们没有意思过分渲染,说这是跟主脚踪一书的影响;但看到有多人跟主脚踪,而表现于生活,是很可喜的事。
信仰的转变,必须表现于生活。行善是真实相信主来。
主耶稣在受难以前,要门徒知道,祂在十字架为人的罪受死,那并不是尽头;圣殿被毁,也不是尽头;祂还要在荣耀中再临,在地上施行审判。主不是要特地出人意外,而是先告诉门徒,叫我们知道,如何作好准备。
在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主耶稣讲了三个与祂再来有关的比喻:童女的比喻,是说预备油在器皿里,就是必须有圣灵的内住,才可以见主(1至13节);按才交托银子的比喻,是说要善用主的恩赐(14至30节);然后,主说出“人子”必要作王,在祂的荣耀里,同着众天使降临,像牧人分别山羊绵羊:在右边的是绵羊,左边的是山羊;左边的受永刑,右边的得永生。主分别的标准,会使我们意外:
王要向那右边的说:“你们这蒙我父赐福的,可以来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你们所预备的国;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我病了,你们看顾我;我在监里,你们来看我。... 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34-36,40节)
当然,我们生在宗教改革之后,都知道:“人称义是因着信,不在乎遵行律法”(罗三:28);但也要知道,并不能反律法而称义,宣扬“作恶以成善”(罗三:8),那是被定罪的。
不论我们如何强调信心,但要知道,真实的信心,必然产生相应的行动。你会不会觉得希奇,主耶稣说到祂再来,不是要照谁讲末世论讲得好而赏赐,不是看你“为真道争辩”,不是要问你拉多少人进了教堂,甚至不是看谁热心奉献最多;而是要看有没有“作在我身上”而定,看那些“作”的人,才是主右边的绵羊。为甚么?理由很简单,如果要看谁讲得动人,评判就困难,而且不能巧嘴善言的人怎样?岂不是不公道了?只是看你有没有“作”,谁是“绵羊”,那就很容易知道,很容易决定了。也许,就是现在就可以知道。
在启示录的末后,记载那位将要再来施行审判的主,警告教会说:“看哪,我必快来!赏罚在我,我要照各人所行的报应他。”(启二二:12)
祷告:求主的灵感动教会,注重行善,预备主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