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知网

 找回密码
 注册(欢迎注册神知网)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mark

圣经人物传—摩西 全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8 20:34:10 | 显示全部楼层
神的同在与人的安息
  「我必亲自和你同去,使你得安息」(出三十三14)。

  自古至今,人类都在追求心灵的安息。特别在现今这个动荡不安、混乱扰嚷的世代,更是需要安息。每次的革命,总是带给人追求安息的幻想,但结果总是破灭。因为真正的安息不能求诸外界的环境,关键在于人的内心深处是否拥有与神和好的平安。惟有神的同在,人才能享受真正的安息。
  —、此应许的背景。(1)摩西十分孤单一一置身在两百万群众中的摩西,比年轻时在旷野放牧更孤单。随着日日与神亲近,他的灵性日益高升;而以色列百姓却追逐声色之娱,重视肉体的安逸过于灵命的圣洁。「摩西对耶和华说,你吩咐我说,将这百姓领上去,却没有叫我知道你要打发谁与我同去。]他何等需要同心同行的伴侣,也只有神了解他的孤单。
  读者当中想必也有许多人和摩西一样饱尝孤单的滋味,如夜晚值夜站岗的哨兵,形单影只,长期独撑家庭的重担,忍受苦难的煎熬,或体尝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乡愁。甚至置身群众的喧哗中,仍不免感到落寞孤寂。虽周遭有许多同伴,却没有一个朋友;耳边盈满人声,却独缺所想念之人的声音。学物理的人知道,在最密实的物体中,其原子是互不相接触的。同样的,置身在群众中,我们常常感受不到切身的温暖。
  (2)此外,他即将率众离开他所熟悉的西乃山。此去的路程状况如何,会遇到什么样的阻力,他完全没有概念。虽然云柱、火柱始终引导,然而即使再勇敢的人,面临如此重大的责任及不可知的未来,仍会忧虑畏怯。
  起身离开的号角声也常常在我们的耳边响起。不像经年累月每天穿梭往返于同一条轨道上的火车,其常客可以不假思索地道出沿途的站名;探险者所要摸索的,是完全陌生的区域;其向导清晨卷起铺盖,还不知晚上要落脚何处。人生的旅程,不似辘轳汲水的马驴,周而复始地往返打转;而是不断朝足迹未至的疆界开辟新的蹊径。
  (3)更大的难题是:以色列民众近来屡屡滋事悖逆,不听指挥,令神对这硬颈的百姓失望。迄今为止,神一直与他们同行。而神似乎有意收回这福分,声称要差派使者与他们同去,他自己则不同行,恐怕百姓再触怒他,他会中途把他们灭绝(出三十三3)。另外,神也命令他们把身上的妆饰完全摘除,而且要把会幕支搭在离营遥远之处。这样,凡求问耶和华的,必须走一段路。显然神对选民的恩宠与同在已明显消灭许多。这现象使身为领袖的摩西甚为忧心。于是他就如雅博渡口的雅各,抓住神不放:「你若不亲自和我同去,就不要把我从这里领上去。」没有神的同在,他宁可裹足不前,或甚至就地灭绝。
  二、重获保证。早先摩西与神会面的地点是在山顶。自从百姓犯罪以后,路程从此缩短了。虽然后来有一次会面亦持续了四十天之久(三十四28),但那是他最后一次离开众人,直到三十八年后,他离世的日子。
  在山上的期间,神仔细讲解将来建造的会幕之样式。他立刻心领神会,也庆幸从此就近有一个敬拜朝见神的地方。之后,他就选了一个帐棚一一一可能是他自己的,或特别设立的--「支搭在营外,离营却远,他称这帐棚为会幕;凡求问耶和华的,就到营外的会幕那里去」(三十三7)。
  会幕的设立对摩西本人也有好处。从此他不必再柱杖长途跋涉,带着百姓所托付的祈求上山与神交涉。他只要出到营外,就可以朝见神。当摩西初次这么作时,百姓都好奇,「起来各人站在自己的帐棚的门口,望着摩西,直等到他进了会幕。」等摩西进了会幕,天上的云柱忽然降下,立在会幕的门前,代表神的降临。「耶和华与摩西面对面说话,好像人与朋友说话一般。」百姓看见这奇妙的景观,都肃然起敬,「就都起来,各人在自己帐棚的门口下拜」(10节)。
  这段动人的对话就是发生在这样的背景里。摩西向神倾诉他的孤单,并探询谁将陪伴他踏上艰难的旅程。他一一向神倾吐心声:「你说:我按你的名认识你,你在我眼前也蒙了恩」(12节)。说到这里,这位神的忠仆就刚强壮胆起来。仗着神的恩惠,他大胆求神指示他前面的路,使他更认识他。似乎暗示神作他的同伴,在他疑惑时教诲他,在遭遇困难时帮助他,在孤单时安慰他。没有神的同在,他无法胜任如此艰钜的任务。
  神的答覆如祥和的音乐,悦人的香气:「我必亲自和你同去,使你得安息」(14节)。这应许是针对摩西本人的,并不涉及以色列百姓。
  得着神的保证,摩西的信心又倍增。他觉得只有他个人蒙此鸿福还不够,应当泽及全以色列民。因此他又进一步要求说:「人在何事上得以知道我和你的百姓在你眼前蒙恩呢?岂不是因你与我们同去,使我和你的百姓,与地上的万民有分别么?」 ( 16节)。
  他这要求成功地获得神的首肯。「耶和华对摩西说:你这所求的,我也要行,因为你在我眼前蒙了恩」(17节)。一个不仅为自己求,也能无私地为别人求的人,必蒙神悦纳赐福。
  三、这保证所意谓的福分。首先是神的同在;其次是所应许的安息一一一不是迦南的安息,因为摩西未能进入应许之地;而是更深湛、更有福的产业,那是为忠心的仆人所豫备的。但在这些人的心目中,两者实为一:神的同在才有真正的安息。
  当然,要拥有神的同在是有条件的:
  第一,我们必须行在光中,因为神就是光,他绝不与黑暗相交,或迁就偏行己路的我们。
  第二,我们必须认清:惟有他儿子的宝血能涤净我们一切的罪,不仅是我们所承认或判断的,还包括隐而未显,惟有神圣洁的眼鉴察的罪。
  第三,我们必须祈求圣灵的帮助,因为神的同在太微妙了,除非有圣灵的启示,人无法经验神的同在。
  另外,更重要的是:神的同在实现在人子那稣基督的身上。那不是虚无飘渺的幻觉,而是藉着基督实在的作为触摸、临到我们。倘若履行了这些条件,我们必经历到如诗人所说的福乐:「然而我常与你同在,你搀着我的右手......除你以外,在天上我有谁呢?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没有所爱慕的」(诗七十三23、25 )。
  神的同在,就是安息。我们好比一群到野地嬉耍却迷路的幼童,在雷雨交加下,瑟缩躲在人树下啜泣。忽然从远处传来稳重的脚步声,原来是亲爱的父亲来寻找他们。他们破涕为笑地冲进他张开的膀臂,在父亲的怀里他们悟知:父的同在就是甜美的安息。

建造会幕
  「制造帐幕和其中的一切器具,都要照我所指示你的样式」(出二十五9、40)。

  会幕是犹太人的生活中心。所有的营帐都围绕着它支搭。会幕的移动、停驻,也决定他们旅途的行程。会幕也教导他们许多有关神的事。对这些不成熟的心灵而言,这是更具体活泼的教育方式。以上这些特点我们只是约略涉及,重点仍放在摩西建造会幕的过程。
  一、会幕的构想。照着山上的样式!如此说来,在云霄间、古磐石上,一定出现某种荣耀的蓝图,让摩西领悟何处该陈设幕幔、幕板、灯台、祭坛、基路伯等。这异象却是摸不着、转眼即逝的。摩西必须照着鲜明的印象将之化为实体。
  我们不难想像在讲述会幕的蓝图之际,神同时也向摩西透露其属性的奥秘。其中包括:
  神乐意分享人的生活一一一如果人们只看见西乃山上的烈火,雷电交加的景象,必然觉得那和华凛然不可亲近,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然而神却说:「当为我造圣所,使我可以住在他们中间」(二十五8);又应许说:「我要住在以色列人中间,作他们的神」(二十九45)。
  因此,照着神的吩咐,会幕就设在营区之中。虽然在大小比例及所用材料上,与一般的帐棚不同,但和它们一样,是建在同样平地上。每天与它们同时收起或安营。经历同样的风吹雨淋及旅途的颠踬困顿。这不正表示神与他们同在,愿意住在人的中间,成为他们的神吗?神与他们同甘共苦,而非高高在上。这会幕正是未来教会的豫表。教会是基督的身体,也是神悦纳人敬拜的圣所,是以马内利的具体实证。
  神的伟大。会幕是人类建筑中的杰作。大约要花费二十五万英镑一一一对流浪的民族而言,这是一笔极大的数目。建会幕的造材都是上等的:皂荚木板间的榫都是以银座相卯接;天花板及墙壁都覆以毛料的帷幔;以精金作的施恩座、灯台等陈设更是贵重,光是那精致的灯台大约就值五千五百英镑。六十根大柱子所需的铜及银榫、银勾等也是极贵重的!
  在新年那一天,也是出埃及满一周年(出四十17)那日,会幕终于完成。当它挺立在沙漠的艳阳下,在观者的眼中,必如先知豫见从天而降的新耶路撒冷一般光华壮观,平添了神圣的庄严宏伟气象。不过在摩西眼中,会幕与他在异象中所见的山上样式相较,难免有相形见拙的遗憾。
  神是独一无二的。周遭的各国各族都是拜偶像的,但是会幕却是独一无二的。一个法柜,一个香坛,一个祭坛,一切的仪式都只有一个圣洁的目的,见证神的独一性。「以色列阿,你要听,耶和华我们神是独一的主。」这是会幕的结构所含蕴的信息。
  神是灵。摩西在山上只看见神的荣耀,而没看见他的本体;只看见他的背影,没看见他的面庞。从会幕的建筑,百姓也深刻意会到神是灵。首先,一进入会幕触目即是一层层绣有基路伯图案的厚重帷幔,隔去全建筑六尺长的空间。拉开帷幔,是一个正方形的内室,代表新耶路撒冷的缩影,其长、宽、高均等距离。里面放置着约柜,上面有基路伯展翅遮蔽,中间有长年不灭的灯火。在整个圣所及至圣所内,毫无偶像。据说罗马大将庞培在步入圣殿内,发现里面没有半尊耶和华的神像,即不屑地扬长而去。然而对摩西而言,神是灵这观念却是其思想的重心所在。
  神的圣洁。会幕的周围以藩篱隔开,要进入外院的人必先沐浴斋戒。至于里面的圣所,则是只有大祭司一年一度才得进去,而且进去前还得先历经一番繁琐的洁净仪式,穿上特别设计的袍子,宰杀一头无瑕疵的祭牲,以血洒身。这一切规定均提示百姓:神是圣洁的,人不能随便接近神。
  在神不惮其烦的解释里,会反覆提及以祭牲的血洁净人的罪。因此我们可以推知:摩西对赎罪的观念已是耳熟能详了。藉着无瑕疵之牛羊的替罪舍命,以其鲜血洒在祭坛、弹在祭司的袍子上,或涂抹其身,人的罪污才得洁净。这代罪的祭牲正是十数世纪后十字架上之耶稣的豫表。他为了世人的罪而舍身流血,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路,使人得以在救恩的爱中坦然无惧地来到神面前。
  当摩西侍立在神面前,这些思想必然渗透在他的心灵里,使之忘却了时光的飞逝,也忘却了百姓的忘恩负义、拜偶像的罪孽,更忘却了自身的饥渴。从这位浑然忘我、被神丰沛的救恩深深感动的伟人身上,我们窥见了永恒灵交之一斑,同时也深受激励,渴望追求更密切地认识神。
  认识神!不只是知道有关神的事,而是认识他自己。「我们务要认识耶和华,竭力追求认识他。」思想他的旨意;给他时间把他的心意传达到我们心中。乐意让我们明了其本体一切丰盛美善的神欢迎我们认识他。这经验是其他一切喜乐的感受、情感的飞跃所无与伦比的。甚至牺牲一切去认识神都是值得的!
  二、仿照山上的样式。在会幕建造之前,其格式已成形在神的心目中。同样的,神早已为每个基督徒的一生拟定了完美的蓝图,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只要人一天一天遵行神的旨意,他必然力上加力,恩上加恩,荣上加荣,逐渐展现神所豫期的设计蓝图。因此,在每个新的日子,我们所思所想的,不应当是:别人会怎么作?我要如何才能争得最大好处?如何才能高抬我的名誉地位?而应当是:神这一天为我所存的理想、意念为何?神的样式是什么?我们必须先弄清楚神在我们身上的计划,并照着遵行。这样才可能享有充实丰盛的人生。
  神的样式是钜细靡遗的。会幕中各样的陈设,无论是缝子、榫座、钩卯,没有一样细节是由工匠凭想像设计;都在神规定的蓝图里有详细的指示。由此可见,我们的神是多么设想周到,心思缜密,对每一细节都一丝不苟。因此,没有什么祷告、祈求对神是太琐屑或微不足道。神对我们的生活起居事事关心。部分的谐和才能拼成完美的整体。但愿我们在小事上也能毫不苟且马虎,神才能托付我们大事。
  神的蓝图是一步一步展示的。会幕的设计图,总共在出埃及记占了五章的篇幅。神一点一点有系统地把他心中理想的样式清楚描绘。摩西必须耐心、细心地循序渐进,才能综览全貌。反观主耶稣来世上的使命计划,也是一点一点披露的。主常说:「子凭着自己不能作什么,惟有看见父所作的,子才能作。」「父爱子,将自己所作的一切事指给他看,还要将比这更大的事指给他看。」这位最完美的忠仆,眼目始终定睛在天父的旨意上。
  我们目前也许还看不清一生的蓝图;但只要我们完成一事,下一步路自然会展现。如此,一步一步在神的启示、引导下,我们各人都将完成各人的人生会幕。现在我们虽然不清楚神纯全、善良、可喜悦的旨意,然而等我们行完人生的旅程,我们就能一目了然了。
  神的计划须配合人的资源。神在山上启示摩西有关会幕的样式,但它能否建成,还在于山下的百姓是不是拥有所有的材料一一金、银、宝石、蓝紫及红色的布、羊毛、上等的毛织品、公羊皮、海狗皮--杰出的工匠、及愿意与神配合的心。
  神绝不会只给人一张施工的蓝图,而不负责为人豫备所有的材料。只要顺从神的计划,你可以完全信靠神必赐下所需的恩典。先求神的国和神的义,神自会豫备人所需的一切。
  神的计划须绝对遵行。在出埃及记最后一章有一句话一再重复出现:「是照耶和华所吩咐他的。」这是摩西最大的满足和安慰,因为他没有在神的吩咐之外再增加或减少什么。所以整个工程能完美达成。但愿我们对神的旨意也是立刻、完全地顺服,在大小细节上完全合乎神的心意。如此人才能与神相合。我们的生命才能成为神的居所。在神的云柱、火柱相伴下,行完人生的路程。
  神的计划往往是循序渐进的。在领受神指示的开始阶段,摩西关注的是献祭的细节。下一步则是会幕的建造。但这并非就是神最终的启示。以后几年,由于百姓发怨言谤谗神,许多人被毒蛇咬死。神吩咐摩西制一铜蛇,高举在木杆上。凡仰望铜蛇的都必得生。
  由这特殊的启示,摩西豫见受死的主将以何种方式受难。除他以外,旧约没有别的先见得到类似的启示。「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登高望远。当我们越彻底遵行神的旨意,就越了解他的真理;越跟随神的带领,我们也越看清楚神的心意和讦划,是神为爱他的人所豫备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8 20:4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西乃起行
  「摩西对……何巴说:「我们要行路往耶和华所感许之地去。他曾说:我要将这地赐给你们。现在求你和我们同去,我们必厚待你」」(民十29)。

  以色列人在西乃山下滞留了大约十一个月。四周景物并不因四季的更迭而有多大的变化,但是置身其中的人却大大改观。初抵时,他们就如一批乌合之众;离开时,则是有组织、有纪律的强国,有完整的宗教体系、健全的律法及卫生条例,为后来大多数文明国家树立了典范。
  首先,帐棚的景观就有莫大的改变。居中的会幕终日有云柱笼罩,四周则是祭司、利未人的帐棚。再外圈才是十二支派的营区。每一方向各有三支派,重重环护会幕--以色列人的宗教、国族生活中心。这些帐棚何其壮观,「如接连的山谷,如河旁的园子,如耶和华所栽的沉香树,如水边的香柏木。」
  那一天当云柱上腾,祭司吹响银号角,通知东方的三族先拔营准备启程。犹大支派带头,接着是以萨迦、西布伦。利未族的革顺、米拉利于嗣以六部篷子车,承载会幕的重物(民七1一9),则紧跟其后。接着是流便、西缅、迦得支派。其后是抬圣物的哥辖队伍。最后才是其他六支派,一组由以法莲支派率领,另一组由但支派指挥。
  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这一切整顿革新虽然归功于摩西的领导有方,但幕后运筹帷幄的主脑仍是耶和华。不过在此我们也看到摩西软弱的一面。从他对何巴所作的提议,我们发现他对前途似乎充满忧惧,需要一名识途老马作向导。
  一、摩西的提议。在他们滞留西乃山期间,附近一些游牧民族的酋长必曾派代表来造访。其中之一就是与摩西有姻亲关系的何巴。据圣经的记载,他是摩西的岳父,米甸人流珥的儿子。这个王子当然对旷野的地形了如指掌一一一知道那里有水源,绿草;那一条路线比较安全。所以摩西就邀请他同行。「摩西说,求你不要离开我们,因为你知道我们要在旷野安营,你可以当作我们的眼目」(民十31)。
  这样的提议是情有可原的。如前所述,摩西十分孤单,如果能有这么一位至亲作向导和同伴,遇到任何危机,自己的心理负担就可轻省些。但从另一角度来看,这要求又与犹太人的习俗有冲突。犹太人是强烈排外也是被排斥的。从巴兰的评语就略见一斑:「这是独居的民,不列在万民中」(民二十三9)。犹太人不与外族通婚;他们的衣着特殊,连蓄胡子的方式都与其他种族的男子不同。这些特性足以保守选民远离邪恶污秽的异邦风俗,如利未记所生动描述的:那罪孽之地「吐出他的居民」(利十八25)。
  不过,我们也得承认:犹太民族也诚心接纳愿归化的友善外邦人,如喇合、路得,并接待异乡的客旅。最后神也把外邦人归纳于救恩之内。只是在摩西的时代,他对米甸王子提出这样不情之请,是颇不寻常的事。其中一定有什么理由驱策他这样行。
  症结就在于人性对陌生、不可知的前途一种出于本能的畏惧。对于前面的路程,摩西一无所知。因此他急于邀请熟悉地形的何巴同去,并不惜以犒赏利诱:「你若和我们同去,将来耶和华有什么好处待我们,我们也必以什么好处待你」(民十32)。这类的意念是我们所熟稔的。遥望不可知的未来,人往往心生恐惧,不知前面的路程是平坦或崎岖?是否有危机埋伏?有无意外会发生?有无仇敌出没?有什么拦阻障碍?有什么难以取舍的岔路?如何能找到够大的营地?那里有水源、绿洲?如果有何巴作向导,这些烦恼忧虑不就消除一大半了吗?

  我们常在智慧、能干、有钱有势的老手中寻索靠山支柱。觉得任何实在的建议都比单纯信靠那看不见的向导要令人放心。当然,这样作并没有什么害处。我们不可、也无须自绝于人,使自己完全孤立无援。在作决定的时候,需要请教有经验的老手。神也常藉着同伴给我们启示。不过,我们若把人的地位摆在神之前,太倚赖我们的何巴,而不仰望真正的大向导与领袖,危险就潜在其中了。我们必须弄清楚本末先后,凡事让神居首位。那么也许他会藉着人的智慧与判断来帮助我们。
  二、何巴不足以取代神。这位沙漠的族长对摩西的提议却毫不心动。他不想离开族人、乡土,放弃自由自在的游牧生活,与这群以色列会众患难与共。另一个令他顾忌的是:亚伦和他的儿子才被分别为圣、担任祭司之职不到一个月,就因行为不检,触犯圣礼,两个年轻的祭司遭神击杀,亚伦也不准为他们哀哭追悼。这件悲剧必然在以色列全营引起极大的震撼。
  不久之后,又有另一事件发生。一位以色列妇人与埃及男子联姻生的儿子,因细故与另一以色列人发生争执,在口角的时候咒诅亵渎神的名,结果被用石头打死。虽然这位出口不逊的少年人,犯了亵渎的罪,理当受罚。但在何巴眼中,也许这样的惩罚太过残酷了。这也可能是令他裹足不前的原因之一。
  所以他直言道:「我不去,我要回本地本族那里去」(30节)。摩西仍不放弃,进一步地恳求,并以厚利相诱。结果何巴屈就了没有,我们不能确定;虽然有人认为何巴碍于情面,拘不过摩西的再三请求,最后还是同意了,因为士师记记载:「摩西的内兄是基尼人,他的子孙与犹大人一同离了棕树城......就住在民中」(士一16)。
  无论如何,他的协助实在是不需要的,因为紧接着神就应许要引导带领以色列人。在此之前,约柜一直行在队伍中间,可是此后却走在百姓面前,领先连三天路程之遥:「为他们寻找安歇的地方。」想像神的约柜,在祭司和利未人的扶持下,在前面作开路先锋。远随其后的,是熙攘吵杂的群众。毫无疑问的,摩西也置身在最前面那庄严、静肃的队伍中。他不时遥望天际,由衷发出呼求:「耶和华阿,求你兴起,愿你的仇敌四散,愿恨你的人从你面前逃跑」;另一次,他又祈祷道:「耶和华阿,求你回到以色列的千万人中」(35一36节)。神的带领及解决问题的方式,远超过摩西所豫期的,也绝对优于他的提议。
  从这历史事件所隐含的属灵意义,我们可以得着借镜!人生在世,总要面对不可知的未来。我们会觉得茫然、孤单、无所适从。但可幸的是,我们拥有基督的同在。他永不撇弃我们。他就是那约柜,已在我们前面带头走过世界和死亡,穿过坟茔的幽暗,进入荣耀之中。我们只要信靠、顺从、跟随。他要为我们驱散仇敌。我们只要默然站立,必欣见他的救恩。他也要为我们寻找可安歇之地,让我们休养生息,豫备更进一步的顺服。
  但愿我们能忍耐静候神的引导,不要急躁。「信靠的人必不着急。」主是我们的「眼目」。在任何事情临到我们之前,他已豫先鉴察。
  啊,知道主耶稣不是离我们「三天」之遥,而是就近在我们身边,是何等的安慰。他总是介于仇敌和我们中间,在他们伤我们之前,得先徵得他的许可。他也是我们的安息,在他的护庇下,我们可以安然躺卧。既知他已为我们选好了产业,我们就可以安然无忧。

高贵的胸怀
  「摩西对他说,你为我的缘故嫉妒人么?惟愿耶和华的百姓都受感说话」(民十一29)。

  究竟顺境或逆境、成功或试炼、阳光或风暴,对人是较严酷的考验?练达智慧的人通常会不假思索回答:安逸富裕对人是更艰难的考验。迦太基大将汉尼巴长驱直入进攻罗马,屡战屡捷,可是到了卡布瓦平原,享受胜利的成果,其军队却腐化了,不需罗马兵团反击,就不战而溃了。
  自率领以色列群众出埃及以来,摩西靠着那和华的帮助,有许多卓越的成就:先是折服当时叱屹风云的傲慢君王;率领近三百万的群众在旷野流浪,将乌合之众训练成有组织、有法纪的军队。替以色列人设立有系统的典章制度、宗教传统。这些成就,换作平常人,早就志得意满,不可一世了。但是从本章所要探讨的两桩事件,我们却看见摩西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处在成功的巅峰仍旧那么单纯谦卑。
  伊利达和米达。由于顾念摩西的工作沉重,神指派七十位长老分担他的责任。「耶和华在云中降临,对摩西说话,把降与他身上的灵分赐那七十个长老」(民十一25)。这里的「分赐」并不是指神在摩西身上的灵被均分给七十个长老,所以他的灵力大为削弱。事实不然,而是说降临摩西身上的灵,也同样降在七十位长老身上。受圣灵恩膏的立即反应就是说豫言。这事使我们联想到新约时代的类似情景:「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按着圣灵所赐的口才,说起别国的话来」(徒二4)
  七十位长老中的六十八位,其受感说豫言的能力只是暂时性的。「他们就受感说话,以后却没有再说」(民十一25)。另有两位,基于某种原因,留在营中却也说豫言,他们就是伊利达和米达。这时有一位亲近摩西的年轻人,替摩西起了嫉妒,就跑去对摩西说:「伊利达、米达在营里说豫言。」摩西的帮手约书亚听了也为之打抱不平说:「请我主摩西禁止他们!」可是谦卑的摩西却回答:「你为我的缘故嫉妒人么?惟愿那和华的百姓都受感说话,愿耶和华把他的灵降在他们身上!」
  他的意思似乎是说:「你以为我是神倾注能力的惟一导管吗?你以为神的供应是那么寡少吗,以至于不能透过我以外的人施恩么?如果他要另创新的星辰,难道因此就会剥夺太阳的光彩吗?我算什么?我的地位比起百姓的利益及神的荣耀又何足道?惟愿神使用他们正如他使用我一样。」
  这才是真正宽怀大度的胸襟,这样的人不会独作阻断神恩惠的倾流,相反的,会源源不绝地供应出去,与别人分享。他不会自视过高,而是谦卑地凡事为荣耀神的名而作,一心只为成就神的旨意。服事神的忠诚浇熄了自私的野心。
  这类的考验最能显出人的存心。我们是否迫切盼望神的国能藉着别人的有效服事而早日降临?在祷告时是否也能诚心为竞争者祷告?看见后辈青出于蓝,我们是否有乐观其成的雅量?当自身的领导权受到威胁,我们是否心生妒意?我们是否相信神的旨意透过更佳的人选去执行会比我们自己作的更好?我们是否在圣工上也混杂了世俗爱慕虚名的成分?以这些问题扪心自问,很少有人能像摩西听见伊利达、米达与他分庭抗礼,却不失君子风度的。
  在反省自觉亏欠之馀,我们的私心不正透露我们的服事常掺杂属世的成分吗?是的,我们所服事的常常是自己一一一自己的计划、自私自利的筹谋。倘若将这些杂质从圣工的服事中过滤掉,剩下的恐怕是不到一握的沙金吧!但愿我们也有摩西的宽大胸怀,说:「惟愿耶和华的百姓都受感说话,」看见别的基督徒的恩赐与我们并驾齐驱,都能感恩而快乐。
  但是这种境界绝非一蹴而及的,除非我们常常亲近神,进入他的隐密所与他灵交;看重他的荣耀远胜于自身的荣耀;恳切地渴望在众圣徒身上看见神的荣美;见他被众信徒推崇颂扬。[我为你的殿心里焦急如同火烧。」这就如第一颗晨星向疲倦的旅人豫告清晨已近,旭日的光华将驱走黑暗。
  米利暗。我们所记得的米利暗,是那个在尼罗河岸的芦苇丛中守望着蒲草箱的小女孩;那个在红海边带领妇女们高唱赞美歌的女英雄。若不是摩西率领他们出埃及,他恐怕一辈子作法老王的女奴。如今他自由了,并成了妇女的代表。想不到,年届九十的他竟转而攻击他挚爱的亲弟弟,并影响一直是摩西左右手的代言人亚伦。
  他们两兄妹因摩西娶了古实女子为妻就讥谤他。有人以为摩西又再婚。但是既然圣经没提及西坡拉过世,很可能这位古实女子指的就是西坡拉。也许因为他肤色黧黑,所以人家给他冠以这个称呼。西坡拉是以色列人过红海、驻扎西乃山时才加入阵营。米利陪观察他一段日子。或许觉得自己的领导地位受到他的威胁,嫉妒之心油然而生。于是向亚伦及其他妇女挑拨离间,散布谣言,引起内部分裂。亚伦受到分化,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他身为大祭司,其子嗣代代能继承这尊贵的圣职。摩西的子嗣就没这福气。想不到他仍然嫉妒摩西,以他娶面貌黧黑的西坡拉为藉口,起而攻击他:「就毁谤他说,难道耶和华单与摩西说话,不也与我们说话么?」
  摩西的反应如何呢?是不是气愤指责兄姊不当毁谤中伤?或向神委曲诉苦呢?没有。相反的,他默然不语,毫不反口。圣经说:「摩西为人极其谦和,胜过世上的众人」(民十二3)。这使我们想到那位「被骂不还口」的受苦义仆。这是弱者的表现吗?不,惟有极有自制力的强者,才能在被激怒、辱骂、毁谤的时候,不辩解、不理论,而把激动的怨愤化为深刻的爱。要达到这样温柔谦和的境界,需要相当的操练。
  首先,我们要仿效基督的柔和谦卑。当然当时的摩西没有这福分,但他想必亦常常向神发出类似诚心的祈求。主说:「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在受到激怒时,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转而向主求助,求主使我们能像他一样忍耐、谦和、平静。
  我们必须养成沉默的习惯。意念经口表达,就产生影响力,不能再收回;若压制它,就会萎缩自灭。使徒雅各形容舌头是个罪恶的世界,能污秽全身,也能把生命的轮子点起来,因为从它可以看出人心是平安还是充满苦毒。有人说发泄怒气最好的方法是倾吐而出,不言不快。然而这是极错误的策略。脱口而出只有使怒气添加动力,而且还会栽种出不良的后果。惟有沉默能制止它。因此在怨愤时,学习闭口不言,除非对方要你提出解释或澄清误会。多半的时候,最好学习大卫以柔和委婉的话回答兄长的辱骂。「你们各人要快快的听,慢慢的说,慢慢的动怒」(雅一19)。
  其次,考虑攻击者如何自食恶果。耶和华听见米利暗和亚伦毁谤摩西,就向他们发怒。云彩立即从会幕上挪开了,似乎不愿与犯罪者并立。突然米利暗身上长了大麻疯,如雪那样白。从这教训我们学到一课,就是:刻毒的话对自己的伤害反而比对别人的伤害大。这就像澳洲士着用的曲形武器一样,掷出以后仍返回原处。被中伤的心,可能已经原谅,并把那些刻毒的话念了,而说话的人却染了大麻疯。
  让神为我们伸冤。摩西受委屈,毫不替自己辩解,因为他知道神必替他伸冤。神鉴察万事,他们说的话他全部听见了,于是他突然对他们说话。他说,他通常是在异象中向先知显现,在梦中与他说话。惟独摩西例外,因他是他的忠仆,所以他总是面对面和他明说,不用谜语,且让他见到他的形像。接着他说:「你们毁谤我的仆人摩西,为何不惧怕呢?」(民十二8)。这是安息的秘诀--学会将一切都交托给神。像希西家王一样,在大敌压境之际,捧着亚述王西拿基立的挑战书,到圣殿向神求告。将万事交托给按公义审判的主,相信他必为义人伸冤。
  替别人代求。摩西见米利暗遭神惩罚,就哀求耶和华说:「神阿,求你医治他」(13节)。当我们学会在受中伤、遭凌辱时,仍诚心为仇敌祷告,立时心中的创伤和不平都消弥痊愈,取而代之的是安宁与慈心。开始时,我们也许作得十分勉强,只为顺服神的命令而行。但很快我们会发觉:饶恕的心具有安抚郁闷情绪的功效。因此,在你受委屈时,无须等候神进一步的启示,只要遵照圣经的吩咐,为伤害你的人代求,神在暗中鉴察,必赐你出人意外的平安。
  神垂听摩西的祷告,治愈米利暗的麻疯病,然而全营却为了他而在当地耽搁了七天。我们犯罪虽会蒙饶恕,仍然不免造成一些亏损,使自己和别人都不能恢复事情未发生前的原本关系。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8 20:4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沉痛的失望
  「明天你们要转回,从红海的路往旷野去」 (民十四25)。

  从基博罗哈他瓦到哈洗录,再从哈洗录到巴兰旷野的加低斯,是一段艰苦的行程,特别是后段,摩西后来形容为:「那大而可怕的旷野」(申一19)。最后他们终于抵达加低斯巴尼亚,也就是应许之地的南界。在几座小山丘之外,就是那绿油油的肥沃之地。一年多来,在沙漠旷野飘流,跋涉了四百哩路的这枇旅人,遥见目的地在望,心中的欣喜难以描述。特别是摩西,一定感到莫大的安慰和感激。
  —、他的盼望。遥见迦南美地,摩西鼓舞众人说:「你们已经到了耶和华我们神所赐给我们的亚摩利人之山地。看哪,耶和华你的神已将那地摆在你面前,你要照耶和华你列祖的神所说的上去得那地为业,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惶」(申一20一21)。从他对百姓讲话的口气来看,显然摩西认定进迦南固然要经一番苦斗,却是快捷而短暂的,不需多久的时间就能进入应许之地。殊不知他们因犯了一些错误而功亏一篑,又耽搁了四十年。最后连他自己也没能进到朝思暮想的流奶与蜜之地。
  当时登高疾呼的摩西,心里一定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庆幸终于可以卸下肩头的重担。不久,神的荣耀将受到列邦的推崇,他自己也可以享受几年悠闲平静的晚景岁月。休息,休息!这可能是盘旋其脑际一个最甜美的念头。从此不必每天清早起来拾取吗哪,因为迦南地盛产麦类,衣食无虞缺乏。他们也不必在沙漠饱尝干渴之苦,因迦南地处处是葡萄树、无花果、石榴,遍地是芳泉流水。从此也不必再搭拆帐棚,设立守望的哨兵,忍受迁徙流离之苦;百姓很快就能在应许之地安家立业,享受富裕安定的生活。
  二、失望临到。原因出在百姓犯了一些错误。
  第一个错误是派探子去窥探迦南地。在民数记里虽是这么记载:「耶和华晓谕摩西说,你打发人去窥探我所赐给以色列人的迦南地」(民十三1一2),但是出这主意的却不是神。从四十年后摩西所说的话,我们知道这是百姓发起的动议:「你们都就近我来说:我们要先打发人去,为我们窥探那地,将我们上去该走何道,必进何城,都回报我们」(申一22)。
  以色列百姓自作主张,犯了不信任神的严重错误。神不是早已应许要把那地赐给他们吗?难道他们信不过神的选择吗?神的眼目岂不从岁首到年终看顾着那地吗?他们何须再派人去窥探呢?只要上去取神所赐的就行了。
  第二个错误是:他们相信大多数探子所报的恶信。就某些方面而言,这些探子的看法几乎完全一致:「我们到了你所打发我们去的那地,果然是流奶与蜜之地。这就是那地的果子。」他们接着又说:「然而住那地的民强壮,城邑也坚固宽大,并且我们在那里看见了亚纳族的人......我们不能上去攻击那民,因为他们比我们强壮」(民十三28、31 )。只有两个探子,迦勒和约书亚安抚百姓:[我们所窥探经过之地是极美之地。耶和华若喜悦我们,就必将我们领进那地,把地赐给我们」(民十四8)。
  不同在于:十个探子透过困难去看神,因此神也显得格外遥远渺小。另两个探子则透过神去看困难,因此那些阻力就不具威胁。然而百姓只取信那十个探子的消极报导,不仰望神,只是胆怯忧虑,想像仇敌的强悍、该地城邑的险要。他们太重看拦阻,以至于对神丧失了信心。这正是他们失去迦南的根本原因。「耶和华对摩西说,这百姓藐视我要到几时呢?我在他们中间行了这一切神迹,他们还不信我要到几时呢?」(民十四11)。「他们不能进入安息,是因为不信的缘故」(来三19)。
  第三个错误是:百姓发怨言,提议另立一位领袖。「当下全会众大声喧嚷,那夜百姓都哭号。以色列众人向摩西亚伦发怨言,全会众对他们说,巴不得我们早死在埃及地......众人彼此说,我们不如立一个首领回埃及去罢」(十四1一4)。
  这可能是摩西毕生最沉痛的一刻。以前他们也曾作过类似的提议,不过是在摩西不在的时候。这回却当着他的面。这些他所挚爱的同胞,这些他曾迫切代求以挽回神怒气的百姓,如今却忘恩负义,提议另立领袖,推翻他的权威。摩西伤痛地俯伏在全会众面前,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在这黑暗的一刻,他的憧憬盼望袭上了一层阴影。不久他要听见更骇人的一声宣告:「明天。你们要转回,从红海的路往旷野去」(十四25)。
  三、摩西拒绝逃避失望。神在震怒之馀,决定以瘟疫击杀百姓,使他们不得承受应许之地。惟独让摩西进去。如果这样,他就可以成为第二个亚伯拉罕,定居在那里,使他的后裔成为大国。这对摩西而言,是一大试验。撒但试探我们是要显明我们里面的邪恶,但是神的试验则是要突出我们里面的良善。摩西的私心也许悄然游说他说:「接受神的提议吧,你已受够了这些愚昧的百姓。他们是罪有应得,而你理当得享美福。」然而他那更高尚的意念却驱使他顾念神的荣耀,怜悯百姓的苦难。他回答神的这段话,显示他具有何等高贵的胸襟:「如今你若把这百姓杀了,如杀一人,那些听见你名声的列邦必议论说,耶和华因为不能把这百姓领进他向他们起誓应许之地,所以在赎野把他们杀了」 ( 15一16节)。接着他引用神以前对他说的话,称颂耶和华「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赦免罪孽和过犯。」并求他以大慈爱赦免以色列百姓的罪过。换言之,摩西放弃了单独进入迦南,独享安息美福的权利。为了神的名及所爱同胞的福祉,他愿意与百姓患难与共。让我们将这功课谨记于心,也许有些美好的事物我们垂手可得。但是,为了神的荣耀,为了别人的好处,我们还要恳求主,帮助我们不要去得这好处。我们也许必须选择崎岖的道路,也许必须在旷野过孤单的四十年生活,而且死在昆斯迦山,但我们仍当毅然决然接受。
  四、百姓的反应与他的忍耐成对比。圣经没有透露太多摩西的反应。他始终沉默不语。因为是出于神,他就甘心不顾自身的好处。反观百姓的态度,则与摩西的成了强烈的对比。当百姓听说不能进入应许之地,而要折回旷野,飘流四十年,直到他们的尸骨在旷野消灭,就惊惧恐惶。清早起来对摩西说:「我们在这里,我们有罪了,情愿上耶和华所应许的地方去」(40节)。凭着一股冲动,他们仓促成军,奋不顾身地想要扭转神的决定。「然而耶和华的约柜和摩西没有出营」 ( 44节)。百姓的意气用事,想凭己力扭转神的决定。这与摩西的默然接受管教,形成何等强烈的对比。
  多少时候,我们也有类似的经验。眼见机会之门已半开,奖赏垂手可得,却因着我们的不配,神把它收回,并指示我们再受更多的磨练。我们却无法忍受这样的结局,冲动地想凭自己的本事闯关,结果只有一败涂地。摩西以忍耐和信心顺服神的安排,却是我们更大的借镜。
  五、在失望中的安慰。虽然所盼望的落空,功败垂成,摩西在失望中仍得安慰。他知道自己已遵行了神的旨意;也知道神的管教对众人有益;凭着无私爱人的动机,他作了无愧于良心的决定,与百姓息难与共;从此更学习日日仰望神施恩……这一切都是使摩西在失望中仍保有安息的原因。
  他也觉悟到:不管看起来多么吸引人,真正的安息并不在于属地的迦南产业,而在内心向着神的平静安稳,那是更令人满足,也更恒久的安息。所以神有时必须粉碎我们属世的憧憬及所珍视眷恋的盼望,好让我们的心灵在绝望中更恳切寻索那更永恒、不朽坏的基业。


受责仍忠心
  「神阿,一人犯罪,你就要向全会众发怒么?」(民十六22)。

  很少人像摩西那样屡遭所爱同胞忘恩负义的攻击。这一次是利未的子孙可拉,率领两百五十位有名望的首领阴谋叛变,推翻摩西及亚伦的领导权。这个事件使我们重思:神的仆人在神的家中到底站什么样的地位。
  在教会历史上,神的工人常常遇到类似的危机,遭同工非议误解、毁谤中伤,特别是来自那些向来属灵、爱主,在教会中为人称道敬重的人。有时导火线是出于嫉妒,不满对方的影响力扩大,威胁到自身。有时则不甘屈居受指挥、听命行事的次要地位。或者是因人体贴肉体,只顾念流奶与蜜、葡萄园与麦田,而厌恶属灵的要求,觉得那些标准太不实际,与自身的利益冲突。开始的时候,只是不满的情绪。久而久之,酝酿成燎原野火,吸引更多人响应支持,形成叛变的势力。
  遇到这种情形,我们应当向前人借镜,藉圣经的教训,学习在神的家作忠心无愧的工人。
  —、亲自身的服事为神的托付。可拉和其叛党责备摩西和亚伦擅自专权:「全会众个个既是圣洁,耶和华也在他们中间,你们为什么自高超过耶和华的会众呢?」这群蒙拣选、供圣织的利未人,不满摩西和亚伦兄弟独揽领导权。他们个个都想作头。
  摩西听见这话就俯伏在地一一一这是每次他遭人抨击毁谤时的立即反应一一一如疾风吹袭下逆来顺受的小草。他无意为自己或亚伦辩白,重提个人过去的功勋,证明自己有足够资格稳居领导者的地位。相反的,他只是平静地把整件事呈到神面前,由神来裁夺。
  首先,他提醒叛党一件事:他们的职分乃是出于至高的神所拣选。以色列的神将他们从以色列会中分别出来,亲近神,办耶和华帐幕的事,并站在会众面前替他们当差。既是出于神的拣选,利未的众子孙就没什么好不满的。在以色列人中有影响力,有权威的地位,并不是偶然发生的。职位是神定的,人是神拣选的。所以他们无须嫉妒摩西和亚伦,因他们也是神拣选的仆人。
  其次,他提醒众人:他们的怨气其实是针对神而发。「你和你一党的人聚集,是要攻击那和华,亚伦算什么,你们竟向他发怨言呢?」(十六11)。当有人起来攻击我们时,往往我们惊惶失措,逃离我们的岗位,或是与对方妥协,或是放下我们的原则。这样的作法都是绝对的错误,无论对神对人,我们都没有尽忠于自己的职守。圣经中有多处章节提到基督徒在教会中互为肢体,担任各样的职分,一起建立基督的身体。因此我们必须确信,我们的职分是神刻意决定的。想一想,夜空中闪烁的星辰,全能的神都是那么小心的摆设,在教会中的人事安排,他会那么疏忽轻率吗?(徒二十28;林前十二28;弗四11)。
  所以,如果教会中有人不喜欢你,不满意你,你不可让这些作为决定你去留的惟一考虑。你应该到神的面前,因为你是他的仆人,是他把你安排在这岗位上。你当求问他,他的旨意是否要你离开目前的位置。如果是,求他清楚指示。如果神不要你离开,你就不要受那些从人来的因素的困扰。即使狂风暴雨,即使孤单一人,也当坚守岗位,直到把你放在这岗位上的神下达命令,把你调到别的位置。在没有接到这样的命令以前,你当满有尊严的,耐心的支持下去,至死为止。
  最后,摩西把最终的决定权交给神,提议大家都各拿自己的香炉,盛上火,加上香,站在会幕门前,由神拣选,看谁是圣洁的祭司可以亲近他,事奉他。
  摩西这种尊重神的态度,值得我们借镜。多少时候,我们忧虑愁烦,只因不把搅扰我们的事交托给神,由神作最后决定。因此就失去了心中的平安喜乐。神要我们服事他,完成他所托付的使命,却不要我们替他背重担,承受压力。如果别人不喜欢我们的服事,也由神来决定是否让我们继续服事下去。倘若资源匮乏,他自会供应一切所需。神若要我们担任领袖的职务,即使别人反对,我们也不能自行引退,就像摩西所说:「我行的这一切事,本不是凭我自己心意行的,乃是耶和华打发我行的」(28节)。既然一切都是从神领受的,就当把一切不满神安排的人交给神。
  二、以慈心待反对者。摩西对这喜爱发怨言的群众是多么恩慈啊!他一听见挑衅的话,就立刻向神祷告,替那些敌挡他的人代求。到了第二天,当他发现神十分震怒,似乎不仅要毁灭可拉及大坍等人,连所有在场的群众都要一起击杀,就恳切为百姓代求,呼吁神不要因一人犯罪就向全会众发怒。领导这次叛乱的,除了可拉之外,还有以利押的儿子大坍和亚比兰。摩西差人去召他们,他们不仅傲慢不从,还出言不逊,辱骂摩西领导无方,没有带领百姓进入流奶与蜜之地,未能分赐众人田地和葡萄园,只是妄自尊大。最后还差人回报摩西说,他们不愿去见他,免得眼睛被剜出来(14节)。这些毫无根据的指控使摩西大受剌伤,甚为恼怒。但他也不去和他们理论,只是向神陈情。之后,在神的吩咐下,他就起身,去见他们。他平心静气地把神的指示转告他们。语气中不带一丝个人的情绪。
  在悲剧发生的次日,以色列众人目睹可拉叛党遭到报应,惊骇之馀,转而攻击摩西亚伦杀害耶和华的百姓。再一次的,摩西恳切为他们代求,请神收回怒气,不要降灾惩罚这喜爱发怨言的百姓,又急忙叫亚伦捧着香炉为百姓赎罪,使瘟疫不至蔓延。
  这是一颗真牧者的慈心,像好牧人一样,爱那些讥刺他的,为谋害他的人代求。他对那些敌挡他的人之心态,就像一个母亲对他小婴孩发脾气时,用小拳头捶打他胸前时的态度。又好像那些头发灰白的老侍从,舍身保护主人。他们站在王宫门前,挡住暴动的群众,让主人有时间可以逃走。他们知道那大群凶暴的群众,恨的不是他们,他们受到攻击只因为他们代表了主人,而他们也很心甘情愿为主人受这个苦。凡爱主的人,也当有与基督同受苦,在死的形状上与他联合的心志。我们渴望爱,因为希望将这爱转移到他身上。
  三、让神替你伸冤。「摩西说,我行的这一切事,本不是凭我自己心意行的,乃是耶和华打发我行的,必有证据使你们知道。这些人死,若与世人无异,或是他们所遭的与世人相同,就不是耶和华打发我来的。倘若耶和华创作一件新事,使地开口,把他们和一切属他们的都吞下去……你们就明白这些人是藐视耶和华了。摩西刚说完了这一切话,他们脚下的地就开了口,把他们和他们的家眷,并一切属可拉的人丁、财物都吞下去」(十六28一32)。他们遭的报应是很可怕的。为了全营的存亡,这些起来叛乱的人,应该毫无留情的被除掉。正如癌细胞在危害生命之前,应该加以割除一样。神毫不留情地将这次叛乱的祸根拔除尽净,以免毒害全营。
  许多人试图除掉神的教会,就像哈曼,设立木架,要杀害末底改,结果自己反而被挂在其上。侮辱神的仆人,就等于侮辱了神自己,这等人的结局是可怕的。希律王被虫咬死。辱骂神仆人的,结果被熊吞噬。逼迫神的人终会得报应。
  受苦的仆人啊,在遭敌挡、仇恨的时候,仍要信靠神,遵行他的旨意。不要惧怕人的面,不要因人的威吓而丧胆。神必与你同在,要救你脱离凶恶。神爱圣徒,他们永远在他的保守中。只要你凡事对主尽忠,遵行他的旨意,神必听你在危难中的呼求,立时救拔你,把你带到宽阔之地。因你信靠他,他也喜悦你。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8 20: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严重的失误
  「摩西举手,用杖击打磐石两下」(民二十11 )。

  只是一次失足,一次大意,就使高洁的生命之花受到摧残,使信心的伟人在坚持忍耐,几乎要达终点时,功亏一篑。
  旷野飘流四十年的生涯眼看就要结束。分散在西乃半岛的以色列会众都聚集在加低斯,在那里扎营了数个月。在那期间,米利暗死了。摩西、亚伦、迦勒、约书亚(也许还有利未人),是出埃及那一代硕果仅存的几个。其馀的都死在旷野。这四个领袖也许都暗自以为在有生之年,他们必然能进入「约但河那边的美地,就是那佳美的山地和利巴嫩。」然而事实却不是如此。
  —、事情是怎么发生的?由于扎营的人数众多,加低斯的水源很快就耗竭了。在口渴难忍之下,百姓又开始争闹。新生一代也犯上一代的错误,就是爱发怨言。他们忘却了上一代遭惩罚的教训,也不记念四十年来神的眷顾,群起攻击摩西、亚伦。主要的箭头当然是指着摩西。
  他们抱怨说:宁可和那些遭瘟疫击杀的人同死,也不愿忍受干渴之苦。这一切都怪罪于摩西两兄弟的领导无方。虽然白日有云柱遮荫,吗哪也源源不绝地按时供应,百姓却埋怨吃不到无花果、葡萄和石榴,又没水喝。这一群不满的新生一代,竟是他长久以来寄以厚望的。他们却还是那么幼稚,为口腹之欲在那儿争闹不休!摩西心中的失望、恼怒是不言而喻的。
  在遭受攻击的时候,他仍和往昔的反应一样,先俯伏在会幕门口,直到神的荣光显现。和多年前那次不同的,神虽吩咐摩西持杖,这回却不要他用杖击磐石,只要他用口吩咐磐石流出水来。有神的同在,他的声音就如木杖一样有力,能击石出水。木杖在他信心茁长的阶段,是助益的工具。如今他的信心已磨练成熟,就不必假手于有形的物质了。
  摩西在心平气和的时候,必然能完全融入神的心意中;现在被激恼,心中充满失望和气愤,就没有悉心记取神的吩咐。他把会众召聚到磐石前,疾言厉色地责备他们为「背叛的人」,并宣称要为他们使磐石出水。言下之意,是他有行此神迹的本事。说完就举杖击石,而且打了两下。此举全然出于他个人的血气,并非遵照神的吩咐。
  因为这不顺服、自作主张的行动,他所长年憧憬的愿望即如雪融化。他渴望进入得享安息的应许之地,如今只能遥望,最后带着一丝怅然,长眠在昆斯迦山上。这对我们是何等大的警惕:我们的长处往往也是绊倒我们的短处。毕生洁身自爱的人也会因一点瑕疵而悔恨莫及。「耶和华对摩西、亚伦说,因为你们不信我,不在以色列人眼前尊我为圣,所以你们必不得领这会众进我所赐给他们的地去」(民二十12)。
  百姓并不因领袖犯罪而遭殃及。磐石依然流出充足的水泉,「会众和他们的牧畜都喝了。」人的不信并不能消灭神的能力。虽然我们小信,神仍然是信实的,因他不能背乎自己,或离弃他所拣选的人。
  二、神作决定的原则。(1)摩西的不顺服。神的指示非常清楚:只要吩咐磐石,不用击打。摩西却没有照作,反而击打两下。他以自己的意思和作法代替神的旨意,而他又身为全民的领袖,理当作人民的表率,凡事尊神为圣,却大意行事,自作主张,自然为神所不容。
  所谓尊神为圣,就是对神和他的话毫无置疑、完全顺从,视之为行事决策的至高准则,绝不轻忽违背。摩西却在盛怒之下,意气用事。所以神责备他:「不在以色列人眼前尊我为圣。」摩西并非完全违背神的吩咐,他只是没有完全照作。在神的吩咐之外,又添加掺杂自己的作为。
  这是很值得我们警惕的:提醒我们在顺服神的事上要作得彻底。希伯来书说:「他们不能进入安息,是因为不信的缘故。」但从上下文来看,也许用「不顺服」取代「不信」更合适。事实上,不信与不顺服是一体的两面。不顺服的人即是对神信心不够;不相信的人必然也不顺从。但愿至高的大祭司,能以两刃的利剑,切除我们内心所有不顺服的毒瘤,好让我们的信心能增长,透过信心的门进入安息之地。
  (2)摩西的不信。摩西似乎觉得光说话还不够,总得借助行动及工具来强调才有力。显然在这件事上,他过分倚靠自己,也许也错误的倚靠那根杖,以为它本身有行神迹的能力。他太顾虑这些,以致神责备摩西:「不信我。」以前,摩西对神的信心曾历经多次磨练:在埃及以灾变慑服法老王;伸杖叫红海分开;在旷野日日有吗哪供两百多万民众食用;三十八年的旷野飘流生涯未遭强敌攻击。可是这次他怎么犯了如此大意的失误呢?是不是长年的飘流,历尽沧桑,使他雄伟的气魄耗损了?是不是日夜与那群小信、牢骚满腹的群众周旋,使他的忍耐、信心也折伤了?这些都有可能。突来的风暴不会使古老的橡树倾倒,除非它的内部已腐蚀了。一次的失误足以反映一个人内心在某方面不对了。
  有此鉴戒,但愿我们更儆醒祷告,以免失了信心,不单纯倚靠永生神,而仰仗个人的长处及过去的经验。我们要在自己的长处上特别小心,过于自信的结果,往往就轻忽大意,给魔鬼留地步,因而失丧了垂手可得的福分。像摩西那样,进不得迦南地,反而被埋在一个不知名的地方。
  基督徒在服事工作上,常常都要倚靠那根杖。过去神曾用某些方法,使许多人得救,使许多人得帮助。我们就奉这些方法为金科玉律。在新的情况发生时,我们就把过去那一套方法搬出来。这是大错误。神从来不重复用一个方法。新的环境,他要用新的方法。新酒他就用新皮袋装。杖只需要用一次。在神看,这一次只用话语就够了。所以,我们的责任是来求问神,然后就遵照他的旨意行。
  (3)摩西破坏了豫表的形像。「那磐石就是基督」;基督的心在十字架上遭击打,流出生命之泉,将荒漠变为伊甸园。但他只经历一次的死。「基督既然一次被献,担当了多人的罪......。」「他死是向罪死了,只有一次。他活是向神活着。」「我会死过,现在又活了,直活到永永远远。」这几段经文证明基督的死是一劳永逸、一旦完成就永远生效的事实。磐石既是基督的豫表,那只要被击打一次就够了。然而在旧约里,却被击了两次。这是出于人为的错误,以至破坏了其原有的代表性,所以摩西必须受这么重的惩罚。这也是为什么乌撒伸手想扶约柜,就被击杀。
  此外,神所以作此决定,还有比这些更深一层的意义:摩西不能领百姓进入安息,其实是很切合永恒的真理。摩西代表律法。律法假手于他而设立。在犹太历史上,他即象徵至高无上的律法。然而律法只能叫人知罪,却不能领人进入安息。他只领人到应许的门槛,需要约书亚一一救主耶稣--才能带我们进入佳美之地。
  三、神一旦决定即不能反悔。摩西听到神的判决,心里一定又失望又伤痛。他必然多次向神祷告,盼神能改变心意,再给他机会。「那时我恳求耶和华说……求你容我过去,看约但河那边的美地,就是那佳美的山地和利巴嫩」(申三25)。摩西心目中的迦南美地,有山,有水,有大麦,有小麦,有葡萄树,有无花果树。那是流奶与蜜之地。这一幅画像,不是那一个画家所能画出来的。也没有一个人像摩西这样,迫切的希望进入这一块应许之地。以前他也曾多次为民向神陈情。为自己求恩泽必然更情词恳切。但是神的心意已定:「耶和华因你们的缘故向我发怒,不应允我,对我说,罢了!你不要向我再题这事。」神赦免了他不顺服的罪,但他必须承受罪所带来的后果。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虽然悔改认罪能蒙神恩赦,但罪的后果仍得承担。
  在这个时候,我们的祷告得不到回答。靠圣灵的声音,靠灵里的直觉,我们知道,再祷告也没用了。即使我们祷告三百遍,这根刺也不会被除去。可是从另一方面看,我们的祷告也已蒙垂听了。我们受的苦乃是后世的鉴戒。神会允许我们登昆斯迦山,看一看那块佳美之地,然后带我们到一个更美的地方。和摩西一样,我们的祷告,等到很久以后,神才实现。摩西等到在变像山上与基督相聚时,才真正踏上迦南地。在还没有实现以前的这段时间,神的话要对我们说,我的恩典够你用;我的能力要在人的软弱上得彰显。
  但愿神能保守我们的心怀意念。免得我们一轻忽大意,就受试探,得罪了神,也使个人的美梦破碎,丧失了佳美的福分


尽忠到底
  「摩西去告诉以色列众人说,我现在-百二十岁了,不能照常出入;耶和华也会对我说,你必不得过这约但河」(申三十一1~2)。

  在本仁约翰笔下的天路客,逃过绝望巨人的威胁、怀疑古堡的试探之后,终于来到黑水边的布拉平原。这儿阳光璀灿、百鸟争鸣、花香常漫、风调雨顺。河的那边就是黄金城。圣徒在离开俗世生活的愁烦,进入美丽荣耀天家之前,可享受一段悠闲舒畅的日子。但这却不是摩西的写照。他的晚年仍加以往的年岁一样,劳顿不得歇息。
  首先是进迦南前的一连串争战。约但河东原是摩押人和亚扪人的地界,后来有一部分的领土被两个迦南王——希实本王西宏及巴珊王噩占领。
  以色列人平安无事地绕过摩押、亚扪地之后,必须穿过西宏王的国境,才能过约但河,进那利哥。结果西宏不仅拒绝,还举兵攻击以色列入。但是万军之耶和华与他们同在,彻底击溃敌人的武力,毁灭了希实本的一切城邑。后来以色列人作歌记念此战役:「我们射了他们,希实本直到底本尽皆毁灭。」以色列人以快箭、石器战胜了希实本的刀剑,夺得了亚嫩河至雅博河间的肥沃土地。
  但不是一次战役就大事抵定了。在北方还有一强盛大族一-巴珊。该地以盛产高壮的橡木、香甜的橄榄、肥硕的玉米着名,是圣地最富庶、风景最美的一处。巴珊王噩身材巨大。根据约瑟夫的记载,他一听到西宏王挫败,即出兵来救援。虽然大势已去,他仍不撤军,在以得来摆阵,企图守住山寨入口,抵挡以色列军。结果也是一败涂地,如摩西所述:「他们杀了他和他的众子,并他的众民。没有留下一个,就得了他的地。」
  以色列人能出奇制胜,连连告捷,攻占了坚垒巨壁围护的城邑,及一连串富庶的乡村部落,原因无他,乃出于万军之耶和华的帮助。他在事前就告诉摩西:「不要怕,因我已将他和他的众民,并他的地都交在你手中。」结果事情真的成就了。就在以色列人逼近之前,当地突遭大黄蜂的侵袭--这在巴勒斯坦是常见的灾害一一居民被迫从城邑迁至乡野。既无城墙的围护,他们自然失去了地利,抵挡不住以色列人的攻势。
  在流便支派、迦得支派及玛拿西半支派的要求下,摩西把这片肥沃的疆土分给了他们,但条件之一是:他们得和同胞一起过河争战,「我吩咐你们说,耶和华你们的神已将这地赐给你们为业。你们所有的勇士都要带着兵器,在你们的弟兄以色列人前面过去......等到你们弟兄在约但河那边也得耶和华你们神所赐给他们的地,又使他们得享平安,与你们一样,你们才可以回到我所赐给你们为业之地。」
  接着是他对百姓最后的劝勉。摩西对百姓最后的数段劝勉,记载在申命记第一至第三十章。此卷书与前面四卷书的关系,就如约翰福音与前三部福音书的关系一样,其中充满动人的、语重心长的寄语、感恩的回忆、戒慎恐惧的前胆,以及对同胞情深意重的关爱。
  整卷书的钥字就是:殷勤、谨守遵行、那和华所选择的地方。他一再提到神的应许,并以繁复细腻的文辞描绘迦南美地的福泽,亦即信心的安息。在这块应许的产业上,神的子民要畅饮生命之泉,饱食生命之粮。爱神的人确实一无所缺。申命记第二十八章令读者联想到主登山宝训论福的那段话。能得胜、安居福地的人是多么有福。
  另外,他也挂虑接棒人的问题。摩西向神祷告说:「愿耶和华万人之灵的神立一个人治理会众,可以在他们面前出入,也可以引导他们,免得耶和华的会众如同没有牧人的羊群一般。」神的答覆是:「嫩的儿子约书亚是心中有圣灵的,你将他领来,按手在他头上,使他站在祭司以利亚撒和全会众面前,嘱咐他」(民二十七16一19)。摩西照作了。但显然在他临终之前,摩西又二度劝勉约书亚。这段发自一百二十岁老人的肺腑之言,对接棒者语重心长的寄语,是十分令人感动的:「你当刚强壮胆,因为你要和这百姓一同进入耶和华向他们列祖起誓应许所赐之地。你也要使他们承受那地为业。耶和华必在你前面行,他必与你同在,必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惶。」说完这话,云柱停在会幕门上,神在云柱中向会幕中的摩西、约书亚显现。耶和华又以几乎完全一样的话劝勉约书亚。
  他最后的任务就是确立律法,谨劝百姓诵读。首先,他把神启示的律法缮写成书,存放在约柜旁,由利未人保管,每逢七年的未一年,当所有以色列人来到神所选择的地方朝见他的时候,由祭司宣读,劝勉百姓遵行。
  其次,摩西把他的劝勉谱成两首诗歌,一首警戒百姓不可变节背叛神;另一首则模仿雅各临终豫言诗,先是逐一描述各支派的特性,再给予临终的祝福。
  申命记第三十二章的文字是人类文学史上最崇高的记录之一。它象徵摩西的天鹅之歌,也是以后圣经最常引用的,可谓「豫言书的大宪章」,只有羔羊之歌能与之媲美,启示录中将两者相提并论:「他们唱神仆人摩西的歌和羔羊的歌......。」
  在歌中,摩西屡屡将神比作磐石。又追忆神长久以来如何恩待以色列百姓,保守看顾,如母鹰护庇雏鹰。他叹息以色列人不懂得感恩图报,反而离弃神,轻看救他们的磐石。瞻望未来,他为百姓的背逆所将招致的灾祸胆颤心惊;又因豫见他们的悔改如何蒙神怜恤而欣喜--这段流畅、华丽的文字充满了情词恳切的激越,以及异象启示的光彩。论到各支派所将享受的恩福,更是字字铿锵有力,是以如椽之笔沾上丰富经验所调的色彩,描绘出一幅跃然生动的「论福」彩图。
  从摩西为他多姿多彩的一生写下的最后一章,我们看见一个高贵伟人的灵命历程。他在世上所作的一切都是他的灵住在神里面所作成的。神是他的家、是他的帮助、是他安身立命的基石。他算不得什么,神是一切。他的所有成就,全然归功于住在他里面那位大能者。他只是个顺从的工具、器皿,放在神手中,让神使用,以成就它永恒的大计划。
  如此,摩西一生的事工接近了尾声。留在他身后的,是一串漫长而多采多姿的生平;"摆在他前面的,则是在天上的事奉和敬拜。在这里,他看到的是神同在的记号,在那里则是神亲自的同在;在这里的是帐幕和不停的漂流,在那里则是永远的安息;在这里是应许之地,远远的观看,却不得进入,在那里则是永远福乐之处。如此他要离开了。他的冠冕不在今生,而是永远与神同在,那是好得无比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8 20:4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摩西之死

  「于是耶和华的仆人摩西死在摩押地,正如耶和华所说的。耶和华将他埋葬在摩押地,伯昆珥对面的谷中,只是到今日没有人知道他的坟墓」(申三十四5一6)。

  圣经是一本「生命」之书,要面记载了许多人的传记,却很少涉及死的细节。惟一较详细的描述,就是关于主耶稣的受难、被钉死及埋葬。其篇幅及叙述之详尽,显示这个历史事件是多么独特和重要。人重视死的尊荣胜于活在人世时的节操。一两句歌功颂德的墓志铭,往往就一笔勾销死者生前的一切。然而神更重视人活在世上的作为。
  圣经费极少的笔墨描写人垂死的经历及遗言,却花极长的篇幅记载一些属灵伟人轰轰烈烈的一生。这也许能解释何以申命记只以寥寥数语记载摩西之死,与一般凡世的习俗成强烈对比。
  虽然记载很简短,但也可以看出摩西之死的壮烈。经历了这么丰富的一生,摩西有着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死和埋葬,乃是应该的。不过,我们很少看到有诗人,画家,或传道者,会经费心费力描述在昆斯迦山颠的孤单之死。对于摩西的死,我们也只能从中摘取几默教训而已:摩西的死与罪,与死,和时代的真理。
  一、有关罪的启示。也许我们以为摩西在米利巴一时冲动冒犯了神,就招致神的惩罚,未得饶恕,似乎受到苛待了。然而神绝非苛刻的神,而是满有慈爱怜恤的神。诚如诗人所说:东离西有多远,他叫过犯离我们也有多远。不过虽然摩西的罪得了赦免,那罪的后果却一生随着他,并使他不得入迦南地,否则那将是他一生服事的冠冕。
  大卫在犯罪之后懊悔莫及,先知拿单对他说:「耶和华已经除掉你的罪,」但是罪所造成的恶果却不能避免:「刀剑必永不离开你的家......你所得的孩子必定要死。」摩西的罪已蒙赦免,但他必须承受罪的后果。他的不信使他无法享受在神里完全的福乐,即使神不记念其过犯,他仍然有所亏损。就像浪子回头之后,慈父虽没有追究或责问浪子挥霍家财,弄到一贫如洗以及病弱狼狈的窘境,仍然热诚的接待,为他摆设丰盛的宴席,但他的健康、精力、快乐却已大大改观了。
  罪不仅使犯罪的人哀伤、受亏损,也剥夺了他原可享有的丰富恩福。若不是摩西的冲动与小信,他必能带领以色列人过约但河,进入迦南美地,再服事他们几年。
  因此不要以为神有丰盛的赦罪之恩,就小看了罪的严重性,以为它不会在你的灵魂或生命上留下任何痕迹。因为一时不尊重神,神的朋友与忠仆就得孤孤单单葬身在荒烟漫草间。你我岂不应更深自警惕吗?
  二、有关死的启示。死是孤单的。摩西的心灵高洁,凌驾同侪之上,如仰之弥高的峰岭,他的秘密,无人窥见。他孤单地默默工作、忍受痛苦、迎见神、为百姓拟定律法。但他最大的孤单,还在这最后的一刻:拄着杖,以老迈的步伐,孤伶伶地走上尼波山,甚至约书亚也不在身边,行过怜咆的崖石,眺望美丽的景色,然后在悠悠天地间寂然与世长辞。
  在这分孤单里,我们却悟知一层永恒的道理:每个人都须经历这孤单的旅程。除非我们在未死之前,主即再来,将我们提到空中与他相遇,否则每个人都须孤单地走完人生最后一段旅程。那时人声慢慢偃息,眷爱的形影逐渐模糊,熟悉的景物悄然褪逝。在寂静孤单中,人的灵步向他的归宿,追寻那极大的奥秘。如果人在这时能笃定地说:「虽是独自一人,却不孤单,因救主与我同在。他曾孤单行过此路,如今伴我同行。」那他就是有福的。
  死的方法:我们会死,就像摩西一样。希伯来人中有一个传说,天使一个又一个接续来要取走他的生命,都徒劳而返。第一个天使是摩西早先的启蒙天使。这位天使来了,却不忍心摧毁他以前苦心教导过的这个人。接着,死亡天使应召而来。可是死亡天使看到他脸上焕发的荣光,像日头一样,又知道他一生的伟业,也羞惭而退。
  这些大天使,没有一个能执行任务。长话短说,后来摩西就对全能的神说:「天地的主,你曾在荆棘中向我显现,你也曾带我进到你那里四十昼夜之久,求你怜悯我,不要把我交给死亡的天使。」
  当然,这一段美丽的传说,是后来的人因为敬爱摩西而编的,因为圣经说,摩西「如耶和华所说的」死了。有些人以「亲嘴」代替「所说」,似乎慈爱全能的神以温柔的一吻,将他的忠仆揽入慈怀,让他享受甜蜜、永恒的安息。这不正是所有圣徒安息主怀的写照吗?他们的死是主所珍视的,特别在经历一生的惊涛骇浪一-清晨的争战、正午的责任与忧虑、傍晚的风暴与乌云,疲惫的灵跌坐在神双手圈成的躺椅,枕卧主怀,在他慈爱的一吻中合上沉重的眼睑,进入甜蜜的梦乡。等旭日的荣光划破黑暗,他要再醒来。
  它的坟冢。圣经告诉我们:「耶和华将他埋葬在摩押地,伯昆珥对面的谷中。」神这么作,不顾那恶者的反对。那恶者极力和天使长为摩西的尸首争辩。到底那恶者争的是什么?也许他想要在摩西葬身之处,设立一座庙,以和永生神的殿一争长短。以色列人中,想必有许多人乐于来朝见他们民族中的这位伟人。是否真是如此,我们不知道,不过那恶者的企图没有得逞。神照顾他儿女的尸首。摩西是神亲自将他埋葬的,彷佛慈爱的神特别慎重其事,不愿将这神圣的工作假手他人,而躬亲自理。神是何等细腻、恩慈。在我们活着的时候,他丰丰足足地供应我们一切所需。等我们行完人生之路,他也不遗忘我们,必亲自迎接我们返回天家。
  它的目的。圣经又描述:「以色列人在摩押平原为摩西哀哭了三十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神所以隐藏摩西葬身之处的心意。人活着的时候,所苦心经营的一切往往不被感激,等他不在了,周围的人才缅怀他的种种好处。
  摩西一生为他的同胞鞠躬尽瘁,立了许多丰功伟业。他放弃了埃及王宫的崇高地位,只为了带领他的同胞,好像慈母呵护生病的孩子。他曾和神有密切的交通。他曾经享有超越的权柄。在他凭信吩咐之下,有风把鹌鹑带来,磐石可以出水,红海可以分开,旷野可以有食物供应。假如神不把他的坟墓隐藏起来,恐怕伯昆珥谷地要成为第二个麦迦,世世代代有朝圣者不绝于途了。神不愿使摩西成为百姓崇拜的偶像。隐藏的坟冢使人的眼目从地转移向天。
  这不正是神行事的法则吗?拉撒路死了,他的姐妹才打发人去找耶稣。旷野的仄径掀起风沙,天路客才会到磐石穴中寻找藏身之所。止渴的泉水断绝了,人才会到神宝座所流出的生命之泉畅饮。这也就是为什么你的房子变为荒凉,你的心有伤痛。神把摩西的坟墓对以色列人藏起来,同样的,也会把我们心所寄托的对象拿开。
  它的异象。登高望远,摩西独自矗立在尼波山顶,远近一切的景物尽收眼底。山脚下,是以色列人排列整齐的帐棚。北边是青翠的基列地和巴珊地。夹在这片绿地两旁的,一边是无垠的沙漠,一边是约但河谷地,从蔚蓝的加利利海一直延伸到黝黑的死海。约但河以西,就是美丽的应许之地,北从白雪皑皑的黑门山、黎巴嫩,一直向南延伸到以法莲、玛拿西的高地。其中密布肥沃的良田谷地、葡萄园、果园、及热闹繁荣的城镇。再往西看,耶利哥就近在脚底,座落在离伯利恒不远的山麓,有一条道路通耶路撒冷,四周栽种了翠绿的棕树林。
  人死前,也可以看到约但河彼岸的应许美地。我们属灵的大气,常会把视线模糊了,但一阵强风,可以把一切阴霾扫清,把雾气除掉,叫我们有清晰的视线,也可瞥见。不过,这样的景象,往往只向那些准备好,只等信号一响,就动身进去的人展露。他们述说在边界的地方听到声音,也看见荣美的景象。有位先生(Dr。 payson)在临死前不久,曾经说:「我眼中所看到的,全是天上的城。这城的荣耀罩着我,微风吹着我,我可以闻到天上的城的味道,可以听到城里的声音。」愿神怜悯,在我们死前,带我们上山巅,先一窥那美妙的景象。
  三、有关时代真理的启示。律法是藉着摩西设立的。在历史上他就是西乃山所颁律法的化身,人类道德良心的表徵。他是永远坚立的。圣经描述摩西的晚景正符合这样的象征:「摩西死的时候,年一百二十岁,眼目没有昏花,精神没有衰败。」他不是因疾病老迈而死,而是被神接去。因此他代表神圣的律法,永不陈旧或削弱,永远坚立生效,但是它不能带我们进入神的安息。
  迦南美地不完全代表死的对岸那荣耀、永恒的安息,却是我们此时此地就能进入的安息。即使日常的生活充满争战、挫折,我们的灵魂却能靠主从老我、污秽的蹂躏中释放出来,在神里享受那出人意外的平安。学得这一秘诀,你的人生就充满一连串对神旨意的顺服、信靠所带来的恩福,畅饮神那沁人心脾的乐河之水,时时享有在地如在天的安息。
  那安息不是我们在这里能说得清楚的。迦南地基本上并不是代表我们死后所要得着的安息,就是过完了今生以后,不再有俗世的烦扰、忧虑。这种安息是我们此时此地就可以进入的,就在今世,我们也可以免于受「己」和「败坏」的骚扰,可以住在神的平安里,这是无法用言语解释的。那时,我们的生命完全信靠顺服神的旨意,将是相继不断的蒙福生命,我们可以完全满足于神为我们所豫备的丰盛恩典,他将使我们畅饮于喜乐河。这就是应许美地。对于那些只倚靠摩西教导的人,他们只能远远的看这地。但是对于那些跟随约柜,渡过死亡之河,对「己」生命死,有复活生命的人,却可以进去享受应许之地的福分。
                                               ~全书完~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8 20: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摩西之死
  「于是耶和华的仆人摩西死在摩押地,正如耶和华所说的。耶和华将他埋葬在摩押地,伯昆珥对面的谷中,只是到今日没有人知道他的坟墓」(申三十四5一6)。

  圣经是一本「生命」之书,要面记载了许多人的传记,却很少涉及死的细节。惟一较详细的描述,就是关于主耶稣的受难、被钉死及埋葬。其篇幅及叙述之详尽,显示这个历史事件是多么独特和重要。人重视死的尊荣胜于活在人世时的节操。一两句歌功颂德的墓志铭,往往就一笔勾销死者生前的一切。然而神更重视人活在世上的作为。
  圣经费极少的笔墨描写人垂死的经历及遗言,却花极长的篇幅记载一些属灵伟人轰轰烈烈的一生。这也许能解释何以申命记只以寥寥数语记载摩西之死,与一般凡世的习俗成强烈对比。
  虽然记载很简短,但也可以看出摩西之死的壮烈。经历了这么丰富的一生,摩西有着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死和埋葬,乃是应该的。不过,我们很少看到有诗人,画家,或传道者,会经费心费力描述在昆斯迦山颠的孤单之死。对于摩西的死,我们也只能从中摘取几默教训而已:摩西的死与罪,与死,和时代的真理。
  一、有关罪的启示。也许我们以为摩西在米利巴一时冲动冒犯了神,就招致神的惩罚,未得饶恕,似乎受到苛待了。然而神绝非苛刻的神,而是满有慈爱怜恤的神。诚如诗人所说:东离西有多远,他叫过犯离我们也有多远。不过虽然摩西的罪得了赦免,那罪的后果却一生随着他,并使他不得入迦南地,否则那将是他一生服事的冠冕。
  大卫在犯罪之后懊悔莫及,先知拿单对他说:「耶和华已经除掉你的罪,」但是罪所造成的恶果却不能避免:「刀剑必永不离开你的家......你所得的孩子必定要死。」摩西的罪已蒙赦免,但他必须承受罪的后果。他的不信使他无法享受在神里完全的福乐,即使神不记念其过犯,他仍然有所亏损。就像浪子回头之后,慈父虽没有追究或责问浪子挥霍家财,弄到一贫如洗以及病弱狼狈的窘境,仍然热诚的接待,为他摆设丰盛的宴席,但他的健康、精力、快乐却已大大改观了。
  罪不仅使犯罪的人哀伤、受亏损,也剥夺了他原可享有的丰富恩福。若不是摩西的冲动与小信,他必能带领以色列人过约但河,进入迦南美地,再服事他们几年。
  因此不要以为神有丰盛的赦罪之恩,就小看了罪的严重性,以为它不会在你的灵魂或生命上留下任何痕迹。因为一时不尊重神,神的朋友与忠仆就得孤孤单单葬身在荒烟漫草间。你我岂不应更深自警惕吗?
  二、有关死的启示。死是孤单的。摩西的心灵高洁,凌驾同侪之上,如仰之弥高的峰岭,他的秘密,无人窥见。他孤单地默默工作、忍受痛苦、迎见神、为百姓拟定律法。但他最大的孤单,还在这最后的一刻:拄着杖,以老迈的步伐,孤伶伶地走上尼波山,甚至约书亚也不在身边,行过怜咆的崖石,眺望美丽的景色,然后在悠悠天地间寂然与世长辞。
  在这分孤单里,我们却悟知一层永恒的道理:每个人都须经历这孤单的旅程。除非我们在未死之前,主即再来,将我们提到空中与他相遇,否则每个人都须孤单地走完人生最后一段旅程。那时人声慢慢偃息,眷爱的形影逐渐模糊,熟悉的景物悄然褪逝。在寂静孤单中,人的灵步向他的归宿,追寻那极大的奥秘。如果人在这时能笃定地说:「虽是独自一人,却不孤单,因救主与我同在。他曾孤单行过此路,如今伴我同行。」那他就是有福的。
  死的方法:我们会死,就像摩西一样。希伯来人中有一个传说,天使一个又一个接续来要取走他的生命,都徒劳而返。第一个天使是摩西早先的启蒙天使。这位天使来了,却不忍心摧毁他以前苦心教导过的这个人。接着,死亡天使应召而来。可是死亡天使看到他脸上焕发的荣光,像日头一样,又知道他一生的伟业,也羞惭而退。
  这些大天使,没有一个能执行任务。长话短说,后来摩西就对全能的神说:「天地的主,你曾在荆棘中向我显现,你也曾带我进到你那里四十昼夜之久,求你怜悯我,不要把我交给死亡的天使。」
  当然,这一段美丽的传说,是后来的人因为敬爱摩西而编的,因为圣经说,摩西「如耶和华所说的」死了。有些人以「亲嘴」代替「所说」,似乎慈爱全能的神以温柔的一吻,将他的忠仆揽入慈怀,让他享受甜蜜、永恒的安息。这不正是所有圣徒安息主怀的写照吗?他们的死是主所珍视的,特别在经历一生的惊涛骇浪一-清晨的争战、正午的责任与忧虑、傍晚的风暴与乌云,疲惫的灵跌坐在神双手圈成的躺椅,枕卧主怀,在他慈爱的一吻中合上沉重的眼睑,进入甜蜜的梦乡。等旭日的荣光划破黑暗,他要再醒来。
  它的坟冢。圣经告诉我们:「耶和华将他埋葬在摩押地,伯昆珥对面的谷中。」神这么作,不顾那恶者的反对。那恶者极力和天使长为摩西的尸首争辩。到底那恶者争的是什么?也许他想要在摩西葬身之处,设立一座庙,以和永生神的殿一争长短。以色列人中,想必有许多人乐于来朝见他们民族中的这位伟人。是否真是如此,我们不知道,不过那恶者的企图没有得逞。神照顾他儿女的尸首。摩西是神亲自将他埋葬的,彷佛慈爱的神特别慎重其事,不愿将这神圣的工作假手他人,而躬亲自理。神是何等细腻、恩慈。在我们活着的时候,他丰丰足足地供应我们一切所需。等我们行完人生之路,他也不遗忘我们,必亲自迎接我们返回天家。
  它的目的。圣经又描述:「以色列人在摩押平原为摩西哀哭了三十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神所以隐藏摩西葬身之处的心意。人活着的时候,所苦心经营的一切往往不被感激,等他不在了,周围的人才缅怀他的种种好处。
  摩西一生为他的同胞鞠躬尽瘁,立了许多丰功伟业。他放弃了埃及王宫的崇高地位,只为了带领他的同胞,好像慈母呵护生病的孩子。他曾和神有密切的交通。他曾经享有超越的权柄。在他凭信吩咐之下,有风把鹌鹑带来,磐石可以出水,红海可以分开,旷野可以有食物供应。假如神不把他的坟墓隐藏起来,恐怕伯昆珥谷地要成为第二个麦迦,世世代代有朝圣者不绝于途了。神不愿使摩西成为百姓崇拜的偶像。隐藏的坟冢使人的眼目从地转移向天。
  这不正是神行事的法则吗?拉撒路死了,他的姐妹才打发人去找耶稣。旷野的仄径掀起风沙,天路客才会到磐石穴中寻找藏身之所。止渴的泉水断绝了,人才会到神宝座所流出的生命之泉畅饮。这也就是为什么你的房子变为荒凉,你的心有伤痛。神把摩西的坟墓对以色列人藏起来,同样的,也会把我们心所寄托的对象拿开。
  它的异象。登高望远,摩西独自矗立在尼波山顶,远近一切的景物尽收眼底。山脚下,是以色列人排列整齐的帐棚。北边是青翠的基列地和巴珊地。夹在这片绿地两旁的,一边是无垠的沙漠,一边是约但河谷地,从蔚蓝的加利利海一直延伸到黝黑的死海。约但河以西,就是美丽的应许之地,北从白雪皑皑的黑门山、黎巴嫩,一直向南延伸到以法莲、玛拿西的高地。其中密布肥沃的良田谷地、葡萄园、果园、及热闹繁荣的城镇。再往西看,耶利哥就近在脚底,座落在离伯利恒不远的山麓,有一条道路通耶路撒冷,四周栽种了翠绿的棕树林。
  人死前,也可以看到约但河彼岸的应许美地。我们属灵的大气,常会把视线模糊了,但一阵强风,可以把一切阴霾扫清,把雾气除掉,叫我们有清晰的视线,也可瞥见。不过,这样的景象,往往只向那些准备好,只等信号一响,就动身进去的人展露。他们述说在边界的地方听到声音,也看见荣美的景象。有位先生(Dr。 payson)在临死前不久,曾经说:「我眼中所看到的,全是天上的城。这城的荣耀罩着我,微风吹着我,我可以闻到天上的城的味道,可以听到城里的声音。」愿神怜悯,在我们死前,带我们上山巅,先一窥那美妙的景象。
  三、有关时代真理的启示。律法是藉着摩西设立的。在历史上他就是西乃山所颁律法的化身,人类道德良心的表徵。他是永远坚立的。圣经描述摩西的晚景正符合这样的象征:「摩西死的时候,年一百二十岁,眼目没有昏花,精神没有衰败。」他不是因疾病老迈而死,而是被神接去。因此他代表神圣的律法,永不陈旧或削弱,永远坚立生效,但是它不能带我们进入神的安息。
  迦南美地不完全代表死的对岸那荣耀、永恒的安息,却是我们此时此地就能进入的安息。即使日常的生活充满争战、挫折,我们的灵魂却能靠主从老我、污秽的蹂躏中释放出来,在神里享受那出人意外的平安。学得这一秘诀,你的人生就充满一连串对神旨意的顺服、信靠所带来的恩福,畅饮神那沁人心脾的乐河之水,时时享有在地如在天的安息。
  那安息不是我们在这里能说得清楚的。迦南地基本上并不是代表我们死后所要得着的安息,就是过完了今生以后,不再有俗世的烦扰、忧虑。这种安息是我们此时此地就可以进入的,就在今世,我们也可以免于受「己」和「败坏」的骚扰,可以住在神的平安里,这是无法用言语解释的。那时,我们的生命完全信靠顺服神的旨意,将是相继不断的蒙福生命,我们可以完全满足于神为我们所豫备的丰盛恩典,他将使我们畅饮于喜乐河。这就是应许美地。对于那些只倚靠摩西教导的人,他们只能远远的看这地。但是对于那些跟随约柜,渡过死亡之河,对「己」生命死,有复活生命的人,却可以进去享受应许之地的福分。
                                               ~全书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神知网 ( 黑ICP备09004198号 )

GMT+8, 2024-6-17 20: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