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多年前,有个中国留学生宋尚节,在研读应用化学并获得哲学博士(Ph.D.)学位之后,进了纽约有名的协和神学院,却被校方送入疯人院:他的"病征”是相信耶稣基督是唯一的救主,并且重生得救了。那时候的协和,是一所新派 (不信派)的学校。
近年来的美国神学院,大部分有了改进:福音派教授进入了神学教育机构和名学府的神学院。许多人以为这是事实。因此,对协和也怀着一些希望。
今年一月十二日的纽约时报,刊载了一篇对该校校长侯甫博士(Dr. Joseph Hough Jr.)作电子信和电话访谈。
访谈定在这时候进行,是因为在九一一事件四个月之后,传播界想了解基督教的反应;预期基督教对本身的神学立场,将有新的调整,特别是与其它信仰的关系。
近年来,部分神学人士的趋向,是跟着环境跑;我们都知道,每有甚么新的社会问题或口号出现,也就会冒出甚么"神学”。本来该以神和神的话为中心的,神学界有些人以世界为中心,围着团团转。这就像放弃了以太阳为宇宙中心,而变成了围着地球打圈子的月亮,或许可以称为"卫星神学”吧。这表示那些人对神和神的话失去了信心。因此,以报导新闻为职业的人,想找些新闻性的话题。他找到了所期望的反应。
并容的基础 果然不错。侯甫博士对九一一事件的看法:恐怖分子是他们"自己扭曲的宗教基要派”。他的意思是说:基要派坚持某些原则,是缺乏容忍的。所以这适合于时下流行多元宗教并容共存的态度。
不过,无限度引伸的结果,会变成:容忍不仅是美德,而且是唯一的美德;最不可容忍的罪,就是不能容忍。这样,任何对某原则坚持的,就是不能容忍的,就是错误的。这种对于"容忍”的解释方式,与普遍的了解不同:我们想,容忍是让别人有持有不同意见的自由;新"容忍”的要求,是你我必须承认,所有不同的意见,都同样是对的,所以有同等的价值;如果你对他的新解释不同意,就是不容忍。
侯甫说:"容忍是可取的,但许多基督徒仍然不曾留意到在宗教多元化的世界,容忍是不够的。连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神学家,也没有看到容忍是有限的。”
"宗教是人类企图表现其自己所有的经验...因此,我们必须当心宣告某一自己形式是唯一正宗的,或真确的。”
在对话中,那位校长先生的表现,是似乎不熟练或不重视圣经;他倒讲了点对神学的意见,但没有引用圣经。不过,他却说到"耶稣基督精神”;他说:许多宗教的纠纷和问题的形成,是"由于基督徒宣称神的启示是单给我们的...这样,我们常生活在与耶稣基督精神冲突的情况。”
他的话是说,基督徒的错误,在于宣称我们有神特殊的启示;而我们的主基督并不是这样看法。他如何会有此印象,从哪里得到的数据,使他作这样的断语,是个问题。显明的,这不是圣经记载主所说的。主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一四6)。
这话是耶稣当世的文士所不能容忍的;他们反对祂以自己与神为同等;但主不为此道歉,也不寻求他们的容忍,因祂所说的是真理。
侯甫又说:"相信没有别的人,在任何时间,或地方看见过神,并经验过救恩,并非是必要的。”但圣经说:"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稣基督来的。从来没有人见过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祂表明出来。”(约一17,18)
显然的,他否认启示的超越性,救恩的必要性。如果其人读过圣经主耶稣所说:"除了从天降下仍旧在天的人子,没有人升过天。”(约三13)他该作何想法?
那种新派的宗教观,是假定"条条大路通罗马。”如果你告诉他,圣经说的是:"有一条路,人以为正,至终成为死亡之路。”(箴一六25) 他就说你心地不够宽阔,不能容忍。照他想,所有的宗教都是一样的。
理性的地位 人理性的扩张,就是对神主权的限制;人高举理性,就贬抑神的话。
侯甫对神主权的解释,是说神既然有完全的主权,祂就是自由的,祂就有自由使所有的人得救,包括信任何宗教的。如果你不同意他的解释,他会怎样说?他认为你是限制了"神救赎的行动”,换句话说,是妨害了神的自由。其实,假定神可以救赎所有的人是一回事,虽然那是一个大胆的假定;但绝对不可以神必须承认一切宗教,祂更没有义务接受侯甫的意见,使不论信任何宗教,或不信宗教的人,都同样得到救恩。
在访谈中,那位校长又说:"有的人解释说,神有绝对的权能统辖全宇宙。我不。...如果我们相信神全然的自由,逻辑上,我们至少不该对于神救赎的行动加以限制。”
他不承认神的主权,更不能了解神的全知。属人的理性,凡是不了解的,就不承认;更可怕的是,他照自己的理想加以解释。这样作,是因为他并没有从圣经中认识神。
包容非混合 种族和文化的包容是好的,也是应该的;缺乏包容必然纷争多事。不过,宗教上的混合,绝不值得鼓励,且应该避免。
我们应该包容,因为神"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太五45) 但神是分别的神,祂绝不鼓励人在真理上混合。
混合主义 (Syncretism)一向是教会的大问题。近年来所谓新时代运动(New Age Movement),实在是古蛇的新手法。把各种宗教混合在一起,使人迷失了真理的道路。他们自己以为也可以称宗教,实在是无宗无教;以为他们不宗从任何既有的信仰系统,也没有坚定的教训和原则。
协和的校长侯甫,好像就是那样的人。他认为自己可以算为基督徒,同时说,世界上别的宗教,"回教徒,犹太教徒,印度教徒,佛教徒和别的,被神有能力的异象所变化救赎”。他似乎不知道佛教是无神的,印度教是多神的,而犹太教和回教并没有完整的救赎论。而且仅知道有神是不够的,必须靠赖主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代死,使我们罪得赦免,与神和好,成为神的儿女。
基督的救赎,是基督教的中心。使徒彼得警告教会:"从前在百姓中有假先知起来,将来在你们中间也必有假师傅,私自引进陷害人的异端,连买他们的主也不承认,自取速速的灭亡。”(彼后二1) 不承认主耶稣宝血救赎的,就是假先知,使人不能得救,得永生。当然,凡有永生盼望的,都知道这不是些微的差别,是永生或灭亡的问题。
在主耶稣所讲撒种的比喻中,说到"及至人睡觉的时候,有仇敌来,将稗子撒在麦子里”(太一三25)。那些混合主义者,正是如此侵入破坏神的教会;所以必须警醒谨防,不让假先知和假道进入,败坏人的信仰。
主里的包容 虽然人在"包容”的名义下,作了许多坏事,真正的包容并不是坏的。 "凡事包容”(林前一三7)是在主里相爱的实际。可是,信的人不能包容,是真正的问题。
十六世纪宗教改革,英国归入了抗罗宗的复原教会;不过照他们的宗教系统,英国君主是教会元首。这样,今天的大主教,明天可以成为首相。在这系统下,凡不属这教会的,就是不效忠英国,他们就不能受高等教育,自然也不能任公职。
有清教徒起来,他们认为英国的国教系统,实在是半路的罗马教,改革不够彻底:主张回到原始教会,从教会中除去不合圣经的传统,从信徒中除去罪恶。他们为国教所不容,受到迫害。冲突的结果,是清教徒革命,推翻了王室政权,改为共和。但清教徒中也不免自相纷争,因而在克伦威尔逝世后,而有1660年查理二世的复辟。 跟着来的是非国教的独立教会和基督徒受迫害,他们不能称为教会,只能叫会堂 (chapel)。 直到1688年的"光荣革命”,颁布"人权法令”,和1689年的"宗教容忍法令”,独立教会才逐渐取得敬拜和教导自由,享有与国教教会同等的地位。这样容忍的结果,形成了英国人中和的品性,带来教会的增长及以后的福音广传,也关系文化科学的进步,使英国成为当世的强国。
混合的不同 神叫祂的儿女分别为圣,历来撒但的诡计,却使"独居的民”与异教混合。包容是一回事;混合完全是另一回事。
人的本性喜欢混合;洋人如此,华人亦然。历来的华人混合主义,大致可分三种:
洪秀全等类一脑子的帝王思想,利用基督教,想达到他们作皇帝的目的。洪秀全不学无术,只有野心,断章取义的利用圣经,以支持他的行动,达到他的目的。
另外一种是学者,如谢扶雅,赵紫宸等人,他们有学问,但有学无术。多少年以前,有些学者提倡"本土神学”,他们把某些中国人的言论,牵强附会,硬跟圣经拉在一起,以为可以融会贯通;只是应用错误。因为他们没有重生得救的经验,不尊重神的话,只随从自己的意思,不留意神主权及全面性和世界性原则( Cosmological Pringciple),也不知道神普通启示及特殊启示的差别,把神的圣言,与人的理论等量齐观。
再有一种是宣传家,勉强可说不学有术。虽然不是全不识字,但表现在神学和学术上,却似乎半文盲,不是用严谨的治学方法,更不能表现出明白神的启示,只是先定下了结论,把神的话来满足他们宣传的手法,为炫世骇俗而立论。比如说:宣教士们把中文的"义”字,解释为"我披戴羔羊”;"船”字是"方舟和一家八口”;"来”字是"十字架上有三人”,还有很多类似的说法。更可笑的,是把"恶”字说成源自"亚当的心”,连译音也用于会意字,何不说埃布尔的心,或亚伯拉罕的心?真可谓别有用心了!这些解字释经法,如果用来穿插为比喻,倒也无伤大雅;但如果硬说这些字是如此来的,则大有问题,表示不仅缺乏属灵分辨力,也不是作学问的正确态度啊。因为要作这样的断语,必须从字源学开始,查考其来源及沿变,不能一厢情愿的牵强附会。传扬真道,到底不是骗小孩子的事。又如有人把老子比作基督。其实任何人都容易读老子五千言的著作,那只是默察自然的结果,我们连著者是谁都无法肯定,其中更没有提到一个"神”字;其中所说的"道”,根本与成为肉身的神子无关。但这些事实,仍然不会阻止另有用心人幻想,尽量延伸扭曲,达到其混合的目的。
不过,这些企图混合基督教的人,最多也只能说有神,总不能了解基督十字架的奥秘。只有普通启示的人,"虽然知道神,却不当作神荣耀祂”(罗一21) 并不能达到救恩的果效,中国的历史证明,我们并不比巴比伦,埃及,希腊,罗马等古国优越,我们需要的是特殊启示,借着基督的十字架,而有得救的智慧(林前一18 二14),认识神而归向神。这才是华人的需要。愿圣灵引导,使人脱离迷误,接受三位一体的神,明白重生得救的真谛,不要只在表面的一些字句上打圈子而已。混合主义使人以为那是基督教,却没有救恩,才是其有害的地方。
这正是宋尚节未重生以前的想法和作法;他也曾经翻译过老子道德经为英文。但他重生后,立即知道今是而昨非。当然,如果今天他进到以混合为真理的人中间,仍然不免被认为是疯子。今天的人,没有宋尚节的聪明,却超过他的伶俐,不学有术,见覆辙而不知鉴。盼望我们认真考虑,为自己也为羊群谨慎,因为时候到了,要向主交帐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