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知网

 找回密码
 注册(欢迎注册神知网)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96|回复: 0

神学与科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6 21: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绪论: 神學与科学;创世纪作者的讨论
二、解释创世纪的原则
三、创一至十一章的连贯性
四、创一至三中两个创造的记载
五、创造周的意义(一)
六、创造周的意义(二)
七、创造“日”究竟有多长
八、(一)安息日的意义(二)创造的引言
九、神是创造次序的神
十、神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一)
十一、神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二)
十二、从神的创造中看男女关系(一)
十三、从神的创造中看男女关系(二)
十四、伊甸园的盟约(一)
十五、伊甸园的盟约(二)
十六、盟约的破坏(一)
十七、盟约的破坏(二)
十八、盟约的破坏(三)
十九、罪与工价(一)
二十、罪与工价(二)
二十一、诅咒中的希望和犯罪后的情形
二十二、圣经中的家谱
二十三、神的审判和神的恩典
二十四、科学与世界观(一)
二十五、科学与世界观(二)
二十六、进化论的来源和自然主义
二十七、自然主义在进化哲学上的引申
二十八、进化论的进化
二十九、进化论证据的批评:(一)古生物化石学面对的困难
三十、进化论证据的批评(二)结构人类学
三十一、进化论证据的批评(三)大体解剖学
三十二、生物进化论的批判:微进化的优点
三十三、生物进化论的批判:合成进化论的弱点(一)
三十四、生物进化论的批判:合成进化论的弱点(二)
三十五、反科学主义对地球年龄的批判的答辩
三十六、谁是亚当
三十七、结论:对来源探讨一些应有的态度(一)
三十八、结论:对来源探讨一些应有的态度(二)
三十九、智慧設計論初探

第一課 绪论: 神學与科学; 创世纪作者的讨论

一. 绪论: 神學与科学
1.什么是神學?
神學從聖經中歸納出來)有関神的學問與研究.
神學分類:聖經神学--系统神學--歷史神學
聖經神學(Biblical Theology)定義:是神學研究的一种,以聖經為架構,專注研究圣經某部份的獨特主題,并追蹤其理脉,發掘貫通圣經全書的统一主旨.聖經神學的性質是描述性的(descriptive-center on the description of each biblical author’s theology in its historical context ), 注重的是作者當時當地所寫的意義, 而不是今日的應用.(e.g.JC憐憫人,重點在研究作者記這事是要說明JC的什么,不在乎研究今日我們要如何去憐憫人).——釋經學是聖經神學的基礎.
系统神學:以系统為架構,是教義性的—dogmatic, propositional以圣經神學為基礎,將其材料拆散成不同類別,然後整理規劃,綜合成一套系统性的教義,--例:創造,末世.系统神學約邏輯結構多是現代思想模式產物,是以現代術語來陳述圣經經文的現今意義)
歷史神學:以教会歷史為架構,研究系统神學在教会史中的發展,聖經神學專注於探討作者本人的思想主旨,對後期种种解釋爭論置之不理,歷史神學則專門研究各歷史時期教会對某圣經教訓的理解和原因,e.g.<神的主權和人自由意志>可追溯早期教会奥古斯丁和伯拉糾Pelagian的爭論,再看改革運動期加示文與亞米尼亞Arminian之爭,etc.
2.什麼是科學?(後詳)
(1) 科學方法Scientific Method)
“用觀察和分類的方法的一門學問, 特別注重以假設和推理來證實一些理論的實驗精神”(Objective, Observational, Inductive)
(2) 科學革命的結構
科學不因新的發現而改進,乃是基于科學家先入為主的意念,他獨排眾議,收集論據,能說服他人,引致科學大前提的改變,引進科學的革命.
3.神的啟示:一般(普遍)啟示和特殊啟示之間的協調:神學与科学的整合.
創造神学與進化世界觀:呰學大前提的論戰
二. 创世纪作者的讨论
(一)        传统上是摩西五经的第一本
(二)        理性主义的挑战:圣经文献假设
十八世纪理性主义者按着他们的大前提:
(1)        不相信神迹
(2)        不接受圣经是神的默示
(3)        怀疑圣经的权威,认为圣经抄袭中东的其他古代传统
提倡圣经文献假设,反对教会传统的立场,这个理论又称为JEPD理论:
① J:耶和华派的文献:摩西五经中用耶和华来称呼上帝的经文出自这派人的手笔,德文耶和华的翻译从J开始,因而得名。J文献发源自犹大,至所罗门王时代完成。
② E:从希伯来文“Elohim”称呼神的文献,发源自北国以色列,在南北国分裂初期完成,
③ P:祭祀Priestly文献,归功于被掳归回时代的祭祀,为宗教上的原因记载以色列历史。
④ D:申命记Deuteronomy,人假用摩西之名在约西亚为犹大王年间完成,助长约西亚王的宗教改革。
(三)        圣经内证的辩论
(1)        根据作者对“上帝”的称呼,不是因为不同的文献,乃是因为写作的内容和上下文的分别。譬如创1:1至2:4,神是创造的神,用Elohim来形容神。但在2:4至3:4中,神是与人立约的神,因此用耶和华称呼他。
(2)        写作文体,语法的不同如“以色列”和“雅各”不同的称呼,西乃山和何烈山同指一个地方。可能说作者用不同的名称来回避千篇一律的写作毛病。
(3)        重复的记载如两个创造的铭版(1:1至2:4,2:4至3:24),亚伯拉罕二次下埃及等可能是作者用不同观点来称呼同一件事,或作者的用意在不同的叙述中有显著的分别。
(4)        不同的思想形态并非代表不同文献作者的神学系统,但是摩西五经的主题是前后一致的:上帝与以色列人之间的关系。
圣经文献假设的先入为主的大前提:尝试在经文中分析适合的章节,并无客观的证据,而且是按照宗教进化论:拜物教多神教一神教的大前提来解释摩西五经。
摩西五经中,如出17:14;24:4;34:27;民33:1-2;申31:9,24;利7:38;26:46;27:34等,自称是摩西的手笔,新约中耶稣接受摩西写五经(路24:27)。
(四)        考古学上的发现与创世纪协调
1930年代在提格理斯河附近发掘出来的二万多Nuzi的铭版中的记载与创世纪的史迹相符,这些铭版的年代被测定为公元前二千年,它们的重要性是:
(1)        文字溯源至公元前三千一百年。
(2)        仆人可被主人纳为后嗣(创15:2的利以谢)
(3)        家中神像代表承继权(创31:17-55)
(4)        称妻子姐妹乃代表尊敬(创12:16-19;26:6-11)
(5)        主母的婢女替主母从主人生子(创16:1-4)
(6)        父亲的婢女伴女儿出嫁为嫁妆(创29:21-30)
(7)        平行的体裁
前后相称的结构代表一个作者精密的写作技巧,下文详细讨论。
(五)        与巴比仑创造与洪水的故事不同的地方:
(1)        巴比仑造物始祖有男女二神,圣经中神是与一切受造物分开的创造主
(2)        巴比仑创造典故中物质是非被造而且是永恒的,创世纪中神从无中创造万物。
(3)        巴比论创造中混沌水面是男女神的化身,圣经中的水面是无生命的渊面分开成为海洋和陆地。
(4)        巴比论用女神名字T’iamat来形容“水面”,圣经中用“tehom”来形容“渊面”,前者是“一部分的”,是女性化的,后者却是“整个的”,是男性化的。
(5)        巴比仑记载中光是巴比仑神Mummu和Marduk的属性,圣经中光是神的创造。
(6)        圣经中的创造的神以创造天地为中心思想,巴比论的创造以T’iamat和Marduk的斗争为中心,创造不过是索引而已。
习作:
(1)        圣经文献假设有什么根据?传统上对摩西乃创世纪的作者的立场最有力的辩护是什么?
(2)        你以为摩西是创世纪的作者这立场对圣经的权威性有什么重要性?

第二课 解释创世记的原则

圣经乃是神的默示,默示的中心乃是耶稣基督,耶稣接受旧约的权威,新约是受圣灵感动的门徒所写成。基督以复活的大能证明祂是神的儿子,所以圣经的权威乃在于基督的神性:
(一)新旧约圣经都以基督为中心
旧约从创世记至先知书都以基督为中心(路24:27;约5:39),基督证明旧约的可靠性(约10:35;太19:5)。
(二)什么是神的默示
    甲:圣经彼此解释
        整部圣经的上下文:创造->堕落->救赎,都是前后一致的。
    乙:神借着圣经的作者说话(来1:1)
        神的默示不机械化,乃是具有圣经作者独特的个性和写作风格。
    丙:象征词句的解释
        根据两个标准来鉴定象征性的词句:
(i)        作者愈仔细雕琢句子的形式,他愈可能离开词句的普通意义。
(ii)        某一体裁在作者的历史背景中愈通俗或典型,他愈可能要加上普通意思以外的涵义。
    丁:自然科学与创世记的关系
(i)        协调主义:注重现代科学与圣经记载的协调,但有强解圣经和忽视科学理论的可变性的危险。
(ii)        反科学主义:对科学采取警惕和批判的态度,但却往往避重就轻,忽视科学界达成协定的可能性。
(iii)        信心主义:辨别信仰境界和科学研究的范围,但却忽视圣经的教义乃是建立在历史的根基上。
信徒应采取警惕的态度,不逃避协调创世记与科学理论的挑战,严谨治学,但应集中注意力在了解圣经的教训。
习作:
(1)        基督徒对圣经的权威应采取一个什么态度?
(2)        圣经的作者在神默示他写圣经时是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3)        科学在对圣经的解释上有什么地位?

第三课 创世记一至十一章的连贯性

(一)        创世记体裁的概论
甲:toledoth希伯来文(中译“这……日子或后代”)在创世纪一至三十七章出现十一次(2:4;5:2;6:9;10:1;11:10;11:27;25:12;25:19;36:1;36:9;37:2),记载希伯来民族的族谱,亚伯拉罕、以撒、雅各都是历史人物,在圣经以外也有其他文物可以引证,以相同笔法叙述的创造与洪水也应是史实。
乙:整个创世纪都是平行的结构,可分成四个主题
创造与洪水 1:1至11:26
亚伯拉罕 11:27至22:24
雅各 25:19至35:22
约瑟 37:1至50:26
丙:创世记一至十一章是一个单元
除去记载未有文字的上古史以外(文字在亚伯拉罕时代已有考证),这段经文有相对的结构,因为有五个平行的单元,按着创造与洪水的两个中心思想对比:
①        创造:神对亚当所说的话(1:1至3:24)
洪水:神对挪亚所说的话(6:9至9:7)
有关经文:神的灵(风)(1:2;8:1);渊面(1:2;7:11;8:2);旱地(地面)显露(1:9;8:13-14);滋生繁多 (1:22; 8:17); 遍滿地面 (1:28; 9:1), 管理一切動物 (1:28; 9:2), 動物各從其類 (1:21, 6:20, 24); 神按照自己形像造人 (1:27; 9:6); 神祝福他們, 對他們說 (1:28, 9:1); 作食物 (1:29; 9:3); 七日 (2:2-3; 7:10; 8:10, 12)
②        亚当的儿子(4:1-16)
挪亚的儿子(9:18-29)
有关经文:地(农夫) (4:3; 9:20); 兄弟对话 (4:8; 9:22); 红的液体: 血和葡萄酒 (4:10; 9:24), 受咒诅 (4:11; 9:25); 种地与奴仆相同字源 (4:9; 9:25); 不见神面和背面不看父亲赤身 (4:14; 9:23)
③        人类技能的发展(4:17-26)
人类种族的发展(10:1-32)
有关经文:才(开始) (4:26; 10:8); 东边之地 (4:16; 10:10; 11:2); 出去(来) (4:16; 10:11); 建造 (4:17; 10:12), 生了儿子 (4:26; 10:21); 兄弟(哥哥) (4:21; 10:21); 七十 (4:24; 10:1-32 七十个后裔)
④        亚当到挪亚十代(5:1-32)
挪亚到他拉十代(11:10-26)
⑤        人类的败亡(6:1-8)
人类的败亡(11:1-9)
        有关经文: 世上人(天下人) (6:1;11:1,6).世上(全地上)(6:1:6:7;11:4,8,9);伟人(有名的人)(6:4;11:4),耶和华看见(6:5;11:5);多与一对比(6:1;11:1,6);耶和华的名        五次出现(6:3,5,6,7,8;
11:5,6,8,9中文少译一次).次序与第(4)单元颠倒,原因与下文亚伯兰的记载连接,使文气通顺.
(二)        结论
创一至十一的中心章节,乃是6:8-9“挪亚在耶和华眼前蒙恩”,前面1:1至6:8的中心思想乃是创造后人从好变坏,只有挪亚有希望,后面6:9至11:26的中心思想是洪水后人从好变坏,只有亚伯兰带来希望。其中各单元之间很多衔接的经文,如3:24;4:15,24,26;5:2.4,6,7,10,13,16,19,22,26;
6:1,8,9;9:1,18,29;10:1,5,20,31;11:1,4,10。所以根据这些结构:①平行的史实;②相同或相对式的字句或叙述;③衔接的章节,创一至十一是一段有连贯性的单元。
习作:
①        创世纪第一章至第十一章的平行体裁有什么重要性?
②        创世纪第一章至第十一章在整个创世记和整本新旧约圣经中有何地位?

第四课 创一至三章两个创造的记载

(一)        两个创造的“铭版”:创1:1至2:4和2:4至3:24
①        圣经文献理论以为是因为是从两个文献而来,圣经的内证已予否认(参第一课)
②        两个铭版的彼此补充:两段不同但有关一件事的记载乃是中东古代通用的写作技巧,是彼此补充的
一、        以神为中心――神的创造(1:1至2:4)
二、        以人为中心――人的被造和堕落(2:4至3:24)
第一个铭版乃是创世的引言,第二个铭版注重人的被造和邪恶的来源。
(二)        创世记的文体概论
①        没有诗章的韵律和平行文体。
②        具有象征数字如十、三和七的散文体裁。
③        不是其他中东创造神话的引申,因为与创世纪有强烈的对比。
④        有智慧文体的因素。
⑤        有物质上与精神上的意义,也有历史上和属灵上的教训,有亚当夏娃其人,但属灵上的意义,却以人类堕落背叛神为中心。
习作:
①        试从第二个创造铭版(2:4至3:24)找到补充在第一个创造铭版(1:1至2:4)的经文和思想系统。
②        试举例说明创世铭版中有关智慧文学(如箴言、传道书和约伯记)的因素。

第五课 创造周的意义(一)

(一)        七天的轮廓
七天的创造与科学上宇宙年龄久远的关系,乃是在于对创造周的解释
(二)        四种解释立场的概论
①重造理论:“创造日”应是“重造日”,创1:1和创1:2之间有一大灾难,毁灭神起初的创造。创1:2以后乃是神在大灾难后的再造天地,因此又称为“代沟论”。这立场最大的弱点,乃是缺乏经文的支持,唯一的好处,乃是迎合科学理论而矣。但却滥用了希伯来经文。
②协调主义:以创造日为地质学上的年代,主要的论据乃是希伯来文“yom”的解释,主要的弱点是强解圣经,如解释神在第四日造太阳、月亮与众星,为第一次看见太阳、月亮与众星,而且与地质年代不一定吻合。
甲:第四日“造”(asah)可被解作“引出”之意,而且希伯来文法不分过去、现在或将来,所以摩西可能指日月星在第四日前已被造,却在第四日才被看见。
乙:重叠一日千年论以一日如千年来解释创造日。这些创造日是彼此重叠,可以解释地质年代与创造日不协调的地方。
习作:试比较重造理论和协调理论的优点和弱点

第六课 创造周的意义(二)

③        按字面的解释。创世记载是写实的文章的历史叙述,每个创造日乃是二十四小时的一天,在起初没有太阳的几天,神的全能可藉其他光源发光,主要的弱点乃是对科学上重要的协议:地球年龄久远的摒弃。而且用以支持字面解释的安息日诫命的注意力在于“安息”,而不在“日”。
④        “文学的解释”或“结构理论”。主要论据:创造周两个三日的对比,第一日的光与第四日的光体相称;第二日天空与海洋的分隔,与第五日飞鸟与鱼的创造相称;第三日旱地的显露,与第六日陆上的动物与人的创造相称。前三天是“分别”的创造,后三天是“装饰”的创造。前三天“分别”的工作乃是区分无形的“混沌”,后三天“装饰”的创造乃是要填满“空虚”。第四日是“架构”的中心,一方面与第一天对称(光与天空),另一方面也与第七日对称(天上的光体定节令,其中之一是安息日)。创第二章的创造记载次序与创一的创造记载有出入的地方,乃是表示创造周不是按照字面的解释。“结构理论”的中心思想,乃是指出第七日神的安息日还未完成,仍一直在持续中。“结构理论”最大的弱点是如何鉴定创世记中只注重属灵意思的寓意经文,和灵意和历史并重的历史性的记载。
习作:
①        试比较“按字面的解释”和“文学的解释”的弱点和优点。
②        究竟在第五课和在第六课中所讨论的四种立场那一个是最合乎圣经?为什么?

第七课 创造日究竟有多长

(一)问题的症结乃是解经上的研究,并非是为了应和科学理论而强解圣经。
(二)摩西如何用“日”(yom)一字
①        与夜分别的白昼(约9:4;约11:9;创1:5,14)。
②        一个分别作为特别日子的二十四小时如赎罪日(利23:27)和“审判之日”(太10:15)。
③        一段不定期的日子如“耶和华的日子”(赛2:12)。
④        创造第六日的长短。根据创世纪第二章的记载,神在第六日用尘土“造”人;“立”了伊甸园;把人“安置”在园中;“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将各样走兽和空中飞鸟“带到”人面前起名字;“使”亚当沉睡;取下亚当一条肋骨“造成”一个女人。“造”、“立”、“安置”、“为他造”、“带到”、“使沉睡”和“造成”皆是动词,暗示有时间的运用。为众多动物命名要花费长时间。神从亚当身上要取出肋骨,使他沉睡也得花费长时间。同时创2:23亚当得见夏娃时用的一个希伯来字“这是”,乃是表示一种经过长期的期待而得偿所愿的惊叹词,这种解释在旧约中有不少例子(创29:35;出9:27;士15:3与士16:18),这句惊叹话暗示亚当在伊甸园中经过长期的独居,在为动物命名中看到它们的配偶,更使他感觉孤单。当他最后见到夏娃时感叹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
⑤        守安息日诫命与创造周的关系,乃是根据这两件事的“相似性”,而非“相同性”,从神所设立其他有关安息的节期如安息年(出23:10,11),和禧年(利25:8-17),可引申到神所注重的是“安息”,而非日或年。
习作:
①        试列出解释创造日为“一天二十四小时”的太阳日的优点和缺点。
②        究竟“守安息日”的诫命是否支持创造周的每天是太阳日?为什么?

第八课 (一)安息日的意义(二)创造的引言

(一)安息日的意义
根据来4:3-5,约5:17,19的解释,安息日是与历史一同进行的。主耶稣并没有以创世记载中的第七日当作二十四小时一日的字面解释。
创世的叙述中有两个主题:人类乃是创造的光荣;安息乃是创造的最高目的。神造人的目的乃是为了荣耀祂和享受祂,应凌驾在人的工作以上。神创造周的意义也包括了神“用”时间和“在”时间中创造。祂没有被被造物所吸收,祂用权能托住万有,在祂的安息中享受祂的创造。
(二)创造的引言:创1:1至2:3
1)        “起初神创造天地”的解释(1:1)
应是“起初”,而非“在一个起初”,或“起初‘当’神创造天地”,虽无冠词也应是“起初”之意,与赛46:10中的“起初”和约1:1中的“太初”有相同之处,与第二个铭版的开场白相称(2:4),先作一个全面的叙述,用作引进下文的命题。“创造”只用在以色列的神身上,不需要原料,而且创造的往往是奇迹(出34:10),和新事(物)(诗51:10;104:30;赛48:7;65:17;耶31:22),所以包含从无生有的的意思,这是传统犹太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的立场。
2)        “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的解释:完全虚无形状。
两种错误的立场:(i)有实体的“无?”对神提出攻势,成为黑暗的渊面。(ii)神在创1:1所创造的一对无形无格的原始物体。
两种可能的解释:(i)“在混沌黑暗中的一片浩瀚而不成形的水状物”为神创造的原料。(ii)在空虚无物的朦胧形象神从无造出万有。
习作:
1)        “安息日”与神的创造谕令(创1:28)有何关系?
2)        “起初神创造天地”若被译为“在一个起初”,或“起初当神创造天地”,对神的创造有何影响?试与创1:2中的“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的解释来分析这个问题!

第九课 神是创造次序的神

(一) 神借着他的话创造宇宙:
        神的话代表神不需要工具来创造,也表示神要向人启示他自己的心意。
(二) 神的灵在创造中的作为:
        创1:2“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的灵代表神的能力,与神的话合作。神的话是分析和传意的,神的灵却是一种生动的同在,神的话可以道成肉身,这是三位一体的真理在圣经中最早的启示。
(三) 神使混乱变为次序
        混乱乃是次序的反面。次序也代表安静和有条理。创二章一节形容天地万物象在阅兵场上的军队,井井有条,在宇宙中适当的排列、组织和区别。创世记第一章中头几天的分隔工作为次序铺路,万物都照它们的次序被造,各从其类,神不容许光暗的混杂,有限与无限的混杂,但悖逆神的人却要超越界限来混乱一切,当他失去对神的认识之后,要在被造物之中寻找祂,既找不到,就在万物的瓦解中去寻找神的替身。
(四) 创造、次序、与神的话
        神的话将万物分门别类,一个有次序的宇宙带人到无言的创造主那里,神的话是井井有条的,是公义的,是正直的。
(五) 神的灵赐生命
        神的灵使一切活物有生命,所以神的话带来次序,神的灵赐予生命.
        天地万物的创造,乃是预备作为接待按照神的形象被造的人。
习作:试从创始记第一章找出神创造的次序和创造次序的属灵意义。

第十课 神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一)

(一) 四种神的形象的解释:
(1)神的形象和神的样式:前者乃人之所以为人的形而上的质量,后者却是籍着神的恩典使人与神同行的灵性增长,根据是充满希腊色彩的次经所罗门的智慧书。
(2)神的形象乃人的统治性,人代表神来统治这世界,正如一个国王征服城池之后,设立自己的肖像来代表他,根据是次经Ecclesiaticus.
(3)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得拒绝分辨神的形象和神的样式。神的形象和样式乃是人象神一样所有的圣洁,美好和纯净,这是大部分基督教学者的立场。
(4)神照着他的形象造人,乃是照他的形象造男造女,所以神的形象乃是男女深入的关系。
(二) 人类,不过是一个形象
        人类是神的形象乃是注重人彻底的依靠神,因为形象不能没有原来的真体而存在。人不过是被造物,神赐给人的灵性实在不是从神的灵出来的一部分。人乃是神用尘土造成,与动物同出一辙,人应谦卑的顺服在造他的创造主面前。
(三) 人乃是唯一照神的形象造的。
        神的形象乃是人独有的荣耀,没有与动物和天使分享。神造人之前要彼此商量。神的众数代表神三位一体的奥秘启示的开始,神的灵的参与预示神的位格不同,和神造人的重要性。屡次出现的“神的形象”指出人乃是“按照”原版而造的形象。“样式”描述指出形象的本质乃是与原始“相似”而非“相等”。人在自己身上看到也反映神的荣耀。因此人不可为神造象,而且所有人都是神的形象,针对中东多神教的典故:只有特权阶级才是神的形象。
习作:
(1) 试比较四种神的形象的解释的优点和缺点
(2) 人乃是按着神的形象被造的真理如何影响人权的观念?

第十一课 神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二)

(一) 有神形象和样式的人有何特色:
        人与动物都有生命之气(创一:30和二:7有相同的原文):“有灵的活人”(二:7)与“有生命的物”和“活物”也是同一个希伯来原文(一:20,24),神造人即以生气吹入他的鼻孔中,并非注重神的吹气,因为神是个灵,不会有人一样的肉体,但是人是神特别的创造,乃是因为人是按着他的形象被造,这形象乃是神的灵性,使人可以与神交通。人是灵魂体合一的整体,人的灵性,是不能因肉体死亡而毁减,但是人的得救,到人的身体复活,与基督相似的时候,才完成神的整个救赎计划。这神人的统一性乃是针对初期教会的诺斯第主义的异端,因为这异端认为身体是邪恶的,只有灵魂是美善,圣经却是注重整体的得救。人有神的儿子的关系,但创始记载却以“神的形象”来形容人,为要避免泛神论的人也有神性的谬误,而保留神的儿子用作耶稣基督的尊称。
(二) 人乃是神的形象:目的和表像
        (1)管理万物:
        人代表神来管理万物,人为万物之灵,乃是根据人的灵巧,要照料和兼顾万物和自己的福利,创2:19中人为各种活物取名字,乃是人类智慧的第一次表露。
        (2)神按祂的形象造男造女
        男女的性别乃是神的工作,神的形象乃是针对柏拉图思想系统的诺斯第主义异端,以人的堕落来代表“性”的开始,但男女同有神的形象,神既创造,人却生殖,“性”乃是人藉以繁殖具有神的形象的人的媒介。
        (3)人堕落后如何影响神的形象
        人犯罪后神的形象被亏损,却并没有完全被毁,创9:6,林前11:7,雅3:9都指出神在人身上的形象的永恒,人的堕落是人改变成为不过是原来的自我的影子而已,只有在神的真像基督耶稣身上,人才可以再次重拾人性,再次成为创造主的真像。
习作:
(1) 人的整体(包括灵魂体)如何来代表神的形象?
(2) 人堕落以后如何影响神的形象?

第十二课 从神的创造中看男女关系(一)

(一) 从孤独至问候
        “那人独居不好”(创2:18),在圣城中的众圣徒所代表的新妇接见代表基督的新郎,夫妇和群体的关系都被注重,人乃是在与人接触之下才找到自我。男女同在的关系,代表人与神同在的关系,男女性别促进团体的生活。
(二) 男人与女人的关系:
        男女关系的四大栋梁:1.女人是从男人而来;2.男人身体要失去一些东西来促使女人的被造;3.男人在女人身上才发现自己的整体;4.男人需要认识女人乃是离他独立的个体。
女人是男人肋骨所造的意思:
        非字面化:肋骨乃“近身之物”或“死党”之意。解经家马太亨利形容得好:“神并非从男人的头部创造女人,因为神不欲女人管制男人,神也不是从男人的脚创造女人,同样神不欲男人欺侮女人,但却从男人的肋旁来创造女人,因为神要女人与男人平等,神从男人的臂下创造女人,因为神要男人保护女人,神从男人的心旁创造女人,因为神要男人疼爱她。
        男女的相异之处乃是为互补而非竞争。男女的相处反映神与人之间的关系,男女关系的误用,乃是人与神隔绝的后果。
习作:女人乃由男人的肋骨而造,这情况与女人是男人的配偶有何关系?为什么?

第十三课 神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三)

(三) 男女之间的次序
        次序并不等于重要性,因为纵然“男人是女人的头”(林前11:3),“神也是基督的头”(林前11:3),三位一体中神的本位和荣耀的同等性,与男人女人之间的关系相称(林前11:11)。虽然女人乃是“帮助”男人,但神也是人的帮助。创造的次序不是等于重要性,因为最后创造的女人却成为万物之灵。“男人是神的形象和荣耀,但女人是男人的荣耀”(林前11:7)。男人代表神的权威,女人代表人与神的关系。男女都有人与神的关系的表现,因为人乃是神的形象,男人代表他,女人响应他
(四)婚姻制度
        “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创二:24),代表婚姻的正常关系(弗5:31),针对休妻(太19:1-9),合与娼妓连合(林前六16-18),在圣经中社会的体制监察个人的婚姻关系(罗7:2,申二十二),“离开父母”,比“成为一体”来得先,所以婚姻应在性交之前。“成为一体”不单代表性交,也包涵了各种人类表现领域的连合,包括经济上、法律上、政治上和文化上的认同,所以婚姻乃是社会权威所认许的盟约(箴2:17,玛2:14),独身乃是一种恩赐(林前7:7,26,28和32),夫妇的结合,乃是代表神与人的关系,基督与教会的联合(弗5:22-23)。从这种关系才可看出奸淫,离婚或多夫多妻制的痛苦。“那人独居不好!”(创2:18),神要夫妇以“神的烈焰”来相爱(歌8:6)。“夫妇二人赤身露体,并不羞耻”(创2:25),没有被衣服和忧虑所束缚。
习作:
(一) 男女的创造次序能否被引用来比较男女在社会中的次序?为什么?
(二) 从神创造男女的立场我们可否引申婚姻制度对国家和社会体统的贡献?

第十四课 伊甸园的盟约(一)

在创世纪两个铭版之中,神以立约之名,耶和华神,与人立下工作之约,生命之约,自然之约,或伊甸之约,这约有两个重心:地点和义务。
(一) 地点:四条大河
        伊甸乃是欢喜之意,伊甸园可能是“滋润的平原”(创十三10),神的圣山(结二十八13,14),或丰裕的乐园(尼二8,传二5,歌四13,启二7),果园需要四条大河的浇灌。
        四条河可能是“雾气从地上腾,滋润遍地”(创二6)的地下水(结三十二:6),四的数目可能代表全部的意思,河畔有宝石和金子(结二十八),是一处丰盛之地。
        伊甸园的地点有几种解释,在于对河流的领域作字面河或喻意的解释,有人以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入海地活发源地为伊甸园,比较少人的两河沿岸之地为伊甸园,有人根据第二支流基训河的非字面解释,以古实为北非的埃提亚伯,作为尼罗河的意思,若比逊河是印德斯河,那么四条河流就代表上古的四个文化中心(幼发拉底河:巴比伦;底格里斯河:亚述;尼罗河,埃及;印德斯河,印度)。这种喻意的立场有经文印证(结31:9,16,18;林后12:2,路23:43,启2:7)。但是字面解释的立场也有支持的证据,基训河所环绕的可能是古珊或米甸地(哈3:7),四道河可能在伊甸园合注成一条主流,卡尔文认为四道河变成两道,比逊河和基训河乃是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别名,也有人认为是后两条大河的天然运河,所以伊甸园乃是位于巴比伦东南,二大河入海之地。
唯一的结论,乃是神并没有将第一对夫妇安放在沙漠或森林中,神不单给始祖生命,也赋予他们生活上丰裕的快乐环境。
习作:试从伊甸园的美好形容神对人的爱护。

第十五课 伊甸园的盟约(二)

(二)义务:两棵树
“耶和华吩咐亚当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但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创2:16,17)
有两句相关的命令作为盟约的义务: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代表世上一切的丰富,给人使用,但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乃是人自由的范围,要保障人类的快乐。人一方面可享用神的慷慨,另一方面,有自由选择权的被造物,应选择他是被造的义务才可保持他的快乐。
(1)生命树的意义:它是园中各样的树中的一种,它并非一棵魔术的树,有魔力使人吃后不死,生命树应喻意人与神之交通。它可能是智慧(箴11:30;13:12;8:30,31),约翰在启示录2:7种将创世纪和以西结书中的异象合并起来(启22:1-2;结47;约7:37-39)形容神乐园中的生命树。
(2)分别善恶的树:也是象征性的。此树只能在圣经中找到,分别善恶的知识有如下的意义:                (i)不是道德的分辨力量:创3:22不可能作为道德洞察力的解释,因为神不会延迟赐给人类这种重要的知识。(ii)不是神的完全知识:根据圣经对帝皇的形容(撒下14:17,20;王上3:9),并非指出神全知的本能,虽与创3:22有平行之处(中文“是非”与“善恶”的希伯来原文相同),但不能以神的全知来解释分别善恶的知识。(iii)不是决定善恶的能力:根据圣经对童子的形容(赛7:14-15,申1:39,拿4:11),分别善恶乃是指童子不能自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非决定善恶的能力。因此分别善恶的树乃是代表人对神的供应的接受或反叛。
习作:
(1)        为什么神不以祂的大能来拦阻人吃分别善恶的果子?
(2)        从生命树与分别善恶树的记载中我们可以找到什么有关神爱人的属灵教训?

第十六课 盟约的破坏(一)

(一)人类的堕落实应是人类违反了与神立的盟约(何6:7)
(1)人对耶和华的悖逆:
人违背至高者的禁令,轻侮祂的权威:人要脱离创造主的控制来争取他的自由,人的悖逆是无可推诿的,因为他滥用了他的自由。
(2)背约的动机:
蛇故意弯曲事实,以一种惊异或愤慨的口气,企图将神的禁令变成对人一种权利的剥削。愚顽的人类悖逆神起码有两个动机:
   (i)怀疑与欲念:
蛇使女人疑问神,怀疑神是否良善,怀疑神是否爱人(创3:1-4), 人类引起了“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和今生的骄傲”(约一2:16)(创3:6),颠倒了神的次序,使人误用了对被造物的喜爱,腐蚀了人应用来追求美好和良善的情操。怀疑与欲念并非原罪的前奏曲,实在是原罪的一部分,它们不可能作为原罪的理由,它们乃是原罪产生的过程。
   (ii)蛇的迷惑和亚当夏娃的责任:蛇乃是人的贪欲和悖逆的源头!第一对夫妇接受了蛇的迷惑,从这原罪的开始我们看到人类的三种罪性:(甲)人的傲慢向天作超人的挑战。(乙)罪是神创造次序的颠倒,受人治理的蛇反引诱了人。(丙)罪是非人性的努力对人的侵蚀。男人与女人同样犯罪,女人的开路加上男人的决断才完成他们对伊甸盟约的破坏。这也代表了神创造次序的颠倒(提前2:13),蛇先向女人展开攻势的原因:乃是试探要在人类中(包括男女)引出一种“女性化”的态度:它要人欢迎罪,以开放和同情的态度接受这种外来的影响。试探乃是堕落的实际,而非堕落的原因。男女本性中并无催使他们犯罪的倾向,女人不可逃避她被罪引诱的责任,男人也不能否认他听从女人的指使来犯罪。
习作:试从始祖背约的动机分析世人的罪性!

第十七课 盟约的破坏(二)

(三)蛇的寓意:蛇比田野的一切活物更狡猾,它的惩罚是要用肚子行走,人类与蛇将永远为仇,女人与它为敌,女人的后裔要伤它的头。但创3:15的语气有喻道故事的成分,蛇要等到人的后裔出现才被打倒,而且打倒的是蛇本身,而非它的后裔。所以蛇的重要性乃是在于它背后的一个位格。从启示录20:2;12:9与创世记的相称之处可见蛇就是魔鬼撒旦,其它新约经文也支持这种解释(林后11:3,14;2:11;路10:18;10:19;约8:44).不可能是被魔鬼附身的一条蛇,与赛27:1中之鳄鱼的寓意性相同。蛇比众活物狡猾,同样地敌对神的魔鬼也是被造物中最聪明的一位,它自己先悖逆神,也引诱人来悖逆神,它要像蛇终身吃土一样受到神的刑罚。
(四)原罪的历史性:不是一个神话故事。
摩西在创世的记载中教导人犯罪之最终症结,乃是人要远离神而自立,用字精巧,布局恰当。但却是在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史实,并非单单是为要解释人类经历中一种罪恶感而设。圣经中很多史实都是用图画、形象或寓言的方式来表达历史和属灵的意思,譬如两棵树,伊甸园,蛇的位格和四条大河,都很可能是喻意的文笔,但是创世的记载却是为了传递有关人类过去的事实。主张创世铭版神话化的学者以“亚当的广义来代表一切人类,这立场缺乏圣经其它平行的经文的支持,实在是基于以理性为中心,忽视神在时间和空间中的作为。创世记中的第一个人不但是代表他自己,而且也代表全人类,但若否认亚当其人的存在,则与经文冲突,因创5:3开始记载亚当的后裔。
习作:究竟我们应如何分辨创世记在中的喻意问题和历史叙述?

第十八课 盟约的破坏(三)

(五)原罪历史性的证据:
(1)创世记的史实与神话的对照,邪恶的来源 创世记是人类的病源记录,指出神是完全美善,在祂美好的创造中,羞辱、惧怕、专制、妇人生育的痛苦,男人终身劳苦,和死亡,都是源于历史上的悖逆,比一切半儿戏性的神话更有分量,因为后者以邪恶为存在的一部分。
(2)亚当夏娃乃是一切人类的始祖:亚当不单是现代人的一个写照,而是人类现今苦境的一个罪魁,而且创世记提到亚当夏娃的子女,证明历史上实有亚当夏娃其人。
(3)圣经其它经文的认同:圣经乃是神一贯的启示,其它经文也认同创世记载的历史性(何6:7;结28:15;林后11:3;提前2:14;约8:41-44;启12:9;启20:2;太19:3-8;传7:29;罗5:12-21)
(4)原罪的历史性乃是神学的根基
    创世记载与神话之相异处乃是它将邪恶与历史的事实连合,这乃是整本圣经的中心:
    甲:圣经的教导是罪非源于有限,乃是人误用了他的自由。
邪恶不是有限的实体,并非不可抵挡的,和无可避免的存在本身,因为邪恶的外加性质,使救恩借着耶稣基督道成肉身的道理变为人的必须经历。
乙:一个历史上的悖逆需要一个历史上的救赎:
人非要从被造的人性中超脱才可得救,人类的犯罪是人与亚当一人在历史上的悖逆结连,但在人类的救赎中,人也是与基督一人在历史上的”一次献上” 结连,因为基督是第二个亚当(罗5:12-21).
习作:试从罗5:12-21解释创世与堕落的历史性?为何创世与堕落是救恩的根基?

第十九课 罪与工价(一)

(一)        死亡的意义:
死亡并非存在的消失,而是在另一种境界中的生存(伯30:23,赛十四;结三十二);与死亡连结的经历是痛苦、不适、紊乱和隔绝,这乃是保罗的中心意思(罗6:23),乃是创2:17的意义;
(二)什么是工价:邪恶的结果和神的审判:
“罪的工价乃是死”(罗6:23),“工价”与“报应”相对应(加6:8):它代表邪恶的结果和神的审判,前者表明神是疾恶如仇而且无所不在的神,后者代表神是超脱的神,它的公义不能不容许对罪的刑罚。
(三)罪的后果:
1.        羞耻:创3:7中表示当人悖逆神后,发现自己的有限是何等的容易受伤害,他们的赤身是何等的无助,所以他们要隐藏自己,在男女关系中,放弃了神给他们合一的原则,却要彼此管制和竞争,彼此威胁,为了避开接触到对方的侵略性和诱惑性的委身,因此尝试遮掩易受伤害的肉体。人遮掩他们的性器官代表他不能象神一样的自立。
2.        恐惧和推诿:恐惧使人逃亡,但却是徒然的(来4:13;摩9:2-3;创3:9),推诿责任使男女的爱化为乌有(创3:12-13)自义的卸责乃是邪恶的伸展,人要认清罪才可对付罪(赛6:5)
(四)罪的判决
1.        对蛇:(创3:14,15)神咒诅蛇因神极端反对蛇的行为,神也仍然是被造物之主。神预言女人的后裔要压伤蛇的头(罗16:20)
2.        对女人(创3:16)神加深她生育的苦楚,她必恋慕丈夫,她的丈夫却必管辖她,男女的关系因罪而改变
习作:
(1) 死亡是人类最大的恐惧,与罪有何关系?
(2) 犯罪之后人的羞耻与中国人所言的廉耻有何异同?

第二十课 罪与工价(二)

(三)男女关系的改变
创3:16,女人对男人恋慕并非对他管制。男人却借着女人对他的恋慕来管制她。但犯罪的结果不能用作管制女人的籍口。
(四)地与人的关系的改变
创3:17表示人乃是在与土地斗争之中的失败者。保罗以为大自然在始祖犯罪之后不再如以往一样(罗8:20)。他并没有告诉我们究竟万物有何变动,诗篇与约伯记都赞美神的创造,因此人犯罪的结果很可能是人的悖逆使他污染了土地,毁坏了神的创造。
(五)死亡的来临
因亚当的罪,死亡进入人类历史之中(罗5:12),但身体的死亡,与身体的复活相对(林前15:21)创3:19指出人本是尘土,但因有神的形象,他的本性虽与神相反,人的自然本性是生命,人悖逆他要与神同等,但他却无法脱离神的刑罚,死亡是人罪性的最大暴露。
(六)死刑的执行:被赶出乐园和与生命树断绝:
神采取两个步骤来执行已判决的死刑(创3:23),神将人赶出伊甸园,其次神拦阻人来到生命树面前得到属灵的粮食,因此人在地上因与神隔绝而流浪,永远响往一个寻不到的家园。
(七)神是否妒忌人与祂相似,能知道善恶(创3:22)?
这种形容并非是讽刺的词句,人在悖逆后,在邪恶势力的影响之下,不跟从神而以己为中心,得到某种程度下的独立,像猴子一样学习主人的自由。既然人已将自己当作神,神不能允许一个自称为神的人来玩弄生命,祂不能允许犯罪的人吃生命树的果子。
习作:
(1)从神对人犯罪后的判决中如何看到神的公义?
(2)创世记如何给我们一个解释人类必死的命运的根基?

第二十一课 咒诅中的希望和犯罪后的情形

(一)咒诅中的希望:
(1)“神用皮子作衣服给他们穿”(创3:21)
神委托人类对社会的关怀没有比这处经文更早的典型(罗13:1~7;雅2:11),神并不涂抹人类的罪污,神要给人全新华美的义袍(亚3:4;太22:11;路15:22;加3:27;启19:8)。籍着皮衣显示它的矛盾性和启示性的功用。
(2)女人的后裔所带来的希望:
夏娃的名字是生命之意(创3:20);女人的后裔是给邪恶最后的迎头棒喝,蛇从起初就是杀人的(约8:44),蛇的征服乃是人的胜利。神是颁布蛇与女人后裔为仇的主脑(创3:15),女人的后裔代表全人类,却是以一个人来代表,因为蛇的头只能被伤一次,被一个人所伤,这个人就是要来临的一位人子,从亚伯拉罕、犹大、大卫的子孙而来,借着童女而生的君王(创22:18;创49:10;撒下7:12;赛7:14)。蛇的头被伤与蛇攻击人子的脚跟(创3:15)可能代表战争高峰时的相互关系,蛇和人子都受到严重的损害.这种神秘的相互关系只有在十架成全的救恩才彰显出来(来2:14;罗16:20;启20:7)。
(二)犯罪后的情形:该隐杀亚伯与人类的败坏。
从始祖的犯罪开始促成一连串的悲剧:该隐开始了“兄弟之间的残杀”,罪的发展从神与人的关系发展成了伦理上的问题。神接纳亚伯的献祭却看不中该隐的供物(来11:4;约一3:12)。因为神随己意悦纳祂喜悦的供物,而且该隐的供物完全没有任何献祭之意,他的目的乃是要获得神的青睐,他对神作好人红了眼(太20:15)。该隐的后裔也显明了人类文化中的残暴。创4:17-23中拉麦以报仇暴行为庆祝。文化本身并非邪恶,但人的劣根性将罪企业化,罪成为人类体统的一部分。
习作:
(1)        从神给人咒诅中的希望我们如何察验到神的意思?
(2)        从该隐的后裔的发展中圣经如何形容人类的劣根性?

第二十二课 圣经的家谱

(一)圣经对家谱中不重要的人物予以删除是件司空见惯的事:
主耶稣的家谱中(太1)有三个人名被删除(王下8:25;王下12:1;王下14:1;代上3:12)。以斯拉的家谱中也有六个连续的人名被删除(代上6:3-14;比较拉7:1-5),利未到摩西之间隔了四百三十年却只记载了四代(出12:40),哥辖乃利未的儿子,他的儿子竟生出暗兰族,以斯哈族,希伯伦族,乌薛族(英文圣经民3:19,27,28较近原意),这些种族中一岁以上的男丁超过八千人,而且近三千人年纪是在三十至五十岁之间(民4:31)。
(二)圣经中的家谱只包涵重要人物,圣经作者列出家谱,其原意并非用作年代纪。
主耶稣的家谱中有三个十四代的家谱其中经过一千年、四百年和五百多年不等,大卫的名字被重复,而且有四个妇人被提名,每人都有她独特的地方,但却不算在家谱之中(太一)。创世记五章和十一章的家谱,都有十代的平行体裁来彼此对称,从亚当到亚伯拉罕的时代创世记保持缄默,与圣经一贯作风相同,因为圣经往往将一段长时间的历史简略或保持缄默。(譬如以色列人在埃及寄居的四百三十年)
(三)圣经中引用“父亲”、“儿子”,或“某某生某某”的词句时的用意超乎书面的意思。
耶稣的家谱(太1:8)约兰“生”乌西亚代表祖先并非父亲,代上1:36与创36:11-12以利法的妾被列为他的儿子,撒母耳的家谱中(代上6:22-24: 37-38)第一个亚惜,以利加拿和以比亚撒都是兄弟,却被列为祖孙(中文圣经翻译不太达意)。“生了”一词多指有了子孙之意(创46:16-18;18-23;创10:15-18):所以“甲活到若干年,生了乙”的方式,乃指生了乙的祖辈之意。若照家谱来算年代:则洪水之前挪亚任何祖先与亚当同时,亚伯拉罕与挪亚同时,闪与亚伯拉罕同时,与创世记的暗示上述人物之间相隔久远相反。所以家谱的目的可能是罪对人类寿命的影响。
习作:试从创世记五章与十章的家谱中引申摩西对上古史(亚伯拉罕之前)的概念。

第二十三课 神的审判和神的恩典

(一)神的审判和神的恩典
(1)不可逃避的审判:
该隐杀人的报应是流浪(创4:16)。拉麦冤冤相报的狂傲后面,是他秘密和被压制的恐慌。人的狂傲使神叹息(创6:13),神对人的罪大恶极已到了一个忍无可忍的地步。洪水乃是罪的工价(创6:11;6:7;7:4,13),洪水的全球性代表罪恶的世界性,神的审判乃是神对创造物的毁灭,要使天渊连结(创7:11),从水而出之地再归回水中(彼后3:5),洪水代表世界末日的前奏(太24:37,彼后三)
    (2)挪亚时代地球大水灾的可能范围:
全球性水灾根据创7:1至8:22的字面上的解释和世界各地所流传的洪水故事,但缺乏地质学上支持全球性洪水的证据。其次生物地理学的范围(即各大洲有不同的动物种类,它们都不识水性,不能自动飘洋过海的),远隔重洋和高山的动物分布很难与挪亚方舟留传的动物分布协调。大陆迁移后的世界各大洲在六千五百万年前聚在一起比人类历史早六千多万年,不能解释动物分布。局部性水灾认为洪水只泛滥中东,但却淹没了当时挪亚之外世上所有人类,同为人类源出中东一带,主要证据乃是中东文化通用的转喻,往往以“全部”来代表“一大部分”(徒2:5;申2:25;王上18:10;创41:57;詩22:17;约4:39;太3:5),而且摩西时代人并不知道地球真状。同时局部水灾能解决全球洪水所需要的水量的来源(是一切海洋湖泊水量的九倍)的问题。
(3)巴别塔的审判
巴别塔的狂傲只带来混乱。巴别一词乃混乱的资源,巴别塔也代表极权的失败(路14:29;诗2:4,5;启18:5),巴别塔的惩罚乃是语言的丧失和意义的毁灭。
(二)神的恩典
(1)对该隐的容忍:
    神向该隐发出正直的挑战(创4:6),却保护他(创4:15,3:21),将复仇的权柄自人手中挪去。
(2)塞特后裔的兴起:
塞特的意思是“安置”、“命名”和“制定”,他的后裔与蛇为仇(创3:15,同原文),求告耶和华(创4:26),与神同行(创5:22,24),挪亚是神的安慰(创5:29)。挪亚的方舟代表神的救恩(彼前3:20,21),洪水后的新创造乃是新约的前景(创9:2-5),禁吃动物的血遥指救恩(利17:11,14;约六)
(3)挪亚之约
中心思想乃是神不再咒诅地,并不在毁坏有血肉之物(创8:21;9:9),籍着馨香的燔祭赐下应許,预表基督为人作了挽回祭。
(4)巴别塔的恩典
神与自己磋商(创11:6)不允许人成就管制全球的大企业,流离失所和彼此误会也比极权统治幸运得多,神的拦阻是祂对狂傲的疯人的一种恩典。
习作:
(1)        试比较全球性大水灾和局部性水灾理论的优点和弱点。
(2)        从创世记一至十一章中我们如何找到神的公义和神的慈爱的证据?

第二十四课 科学与世界观(一)

(一)科技时代的溯源:
科技的进步在战争,天文学与遗传学上等突飞猛进。但近代科学并非发源自发明亚拉佰数字的回教徒,和发明地震仪、罗盘、建造万里长城的中国,和最早期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传统,却来自宗教改革后的西欧,科学与世界观实在有密切的关系。
(二)科学精神与科学主义:
科学的简义乃是注重观察和分类来假设及推理,为要证实一些理论,科学主义则认为只有能以科学方法研讨的时空才有意义,乃是不属科学范围的哲学理论。航天员坐宇宙飞船到太空,虽有相同的科学仪器和证据,却可能有完全相反的结论(有神或无神!),因此科学与世界观息息相关。
(三)世界观:三种主流:
(1)一元论:创造主≡创造物:不分创造主和创造物,也不追究世界的来源:
中国哲学的人为中心,人为万物之首,最高标准乃是“天人合一”。印度教和佛教的存在为邪恶:人的得救乃是自我觉醒,物质世界是枷锁的幻象。亚里士多德倡导理性主义,凡不合理性之实物皆非真理,忽视观感和美?,与科学精神冲突,也与近代科学宇宙观,星云爆炸说,(宇宙有一个开始)冲突。
(2)二元论:创造主<=>创造物: 相对而且以鸿沟相隔:
柏拉图思想引申为诺思第主义,高举属灵界的美善,忽视物质界,乃是保罗(歌罗西书),和约翰(约翰福音和书信)所针对的对象。回教相信可畏的创造主,却忽略创造主对创造物的照顾。两种立场都不能激发研究物质奥秘的动机。
习作:试比较一元论和二元论对科学精神贡献上的优点和弱点。

第二十五课 科学与世界观(二)

(3)基督教的一神论:创造主≡〉创造物:创造主(基督)用祂的权能托住万有(约一,来1:3):
创造物一面倒的依靠创造主而活(徒17:28),圣经使中世纪的欧洲社会从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圈套中释放出来。地球中心论与太阳中心论之争乃在于天主教诠释圣经如诗104:5等的经文,以希腊先入为主的立场,逼迫科学家的发现,并非圣经与科学冲突的例子。改教运动回复圣经的权威,从圣经找到研究科学的四大动机:
   (i)创造喻令:神在第六日造男造女之后,吩咐他们“生养众多,遍满地面,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创1:28)。这喻令促使人研究大自然,以作神的管家。
   (ii)神荣耀的彰显:诗八和十九都提到天地传扬神的荣耀,人可从大自然中看到创造主的手笔,对大自然的探讨实在是对神的敬拜。
   (iii)人是按神的形象被造(创1:26):因此人的思想,与神的创造物中的真理,是有和应的作用。虽然神的形象因人犯罪而被玷污,但神给人的智慧,使他能从实验和理解的科学精神寻见大自然的奥秘.
   (iv)创造物的可研究性:神在完成祂的创造后宣布一切创造物都是好的(创1:31),值得人用心去研究和应用,否定诺斯第主义忽视物质的立场,同时也分清楚创造主与创造物的不同,否定印度教和佛教的神(或真理)充沛在万有的理论。
基于这些强大的原动力,初期的科学家都是笃信圣经的基督徒,特别是英国早期的皇家科学园会员九成是基督徒,虽然当时英国社会中基督徒的数目只占人口的二成。可惜科学革命也给人类自大狂和反传统精神。
(四)圣经的历史性:圣经虽不是一本科学的教科书,,但也是一本可靠的历史书,有考古学支持。
(1)中东铭版的发现支持创世记的历史性(参考一课纲要(NUZI的铭版)
(2)金牛犊:1900年在巴勒斯坦出土,证明以色列民出埃及时约1500BC,与何13:1-3中金牛犊的崇拜相仿,支持出埃及记的记载。
(3)死海古卷:1947年在以色列的死海岸山洞出土,除却以斯帖记外所有旧约书卷都有部分留存,两卷完整的以赛亚书差不多与现存的希伯来文旧约(900AD)一模一样,溯源至公元前二百年的爱色尼(Essenes)隐士,证明圣经流传的准确性(200BC——>900AD)
因此圣经的历史性支持圣经的可靠。
习作:
(1)        从圣经给人的四大动机研究科学我们应如何衡量基督教对现代文明的影响?
(2)        圣经的历史性与圣经的可靠性有何关系?

第二十六课 进化论的来源和自然主义

(一)进化论的哲学引申
哲学大前提乃是支配科学理论的主干,科学家在他所接受的大前提之下搜集证据,来支持他的哲学理论。科学的革命,乃在于科学家哲学立场的改造,发扬不与通行的大前提协调的科学证据。自然主义是一种当代盛行的哲学,进化论是这哲学的出口。
(二)自然主义的哲学系统
此主义认为世上一切过程和事物都能用时间与空间的因素来解释。因此唯一可以被人类领会的论调都是些有关经验上的探讨,和能靠观察来证明的理论。人不外是一副极其复杂的机器而已;死亡是一切的完结;人类本身就是一切伦理观念的准绳。自然主义源自笛卡儿的机能世界观(1596-1650),却在十八世纪末籍着黑格尔(1770-1831)的辨证过程(论调+反论调=合成论调),直接地孕育了十九世纪的进化思想。达尔文(1809-1882)没有正统的基督教传统,却受了自然主义的熏陶,相信宗教进化论。自然主义的进化思潮影响了大部分人类的思想。
①哲学上的进化思想
杜威(1859-1952)的实用主义思想影响西方哲学重大,胡适将杜威思想带进中国,引致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知识界的反基督教精神,这思想认为真理只是规范在人类的经历之中,因此并无绝对的伦理观念,道德标准只按情境而定。
②教育理论上的进化思想
进化思想在教育理论上以杜威的再造主义出现,注重渐进教育制度,要了解新生婴儿如何被他与生俱来的需要、欲望和潜力所驱使,从他周围的环境中获取模范和价值观。所以这立场注重经验,而忽视传统文化,反对有固定科目的学制,和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反要让学童按他的兴趣自由发展。
习作:
①        试分析自然主义与进化论的关系,为何进化论而非创造论被自然主义者所采纳?
②        究竟自然主义和进化思想对哲学和教育理论的影响是好是坏?为什么?

第二十七课 自然主义在进化哲学上的引申

(4)经济学上的进化思想
传统上的经济学是被一种平衡主义所控制,与法国的重农主义,和英国的资本主义鼻祖史密斯,都主张创造主避免直接干涉人类的活动,但却无形中用一套包罗万有的妙计,借着人类的自私心来彼此竞争和抑制,最终达到大众福利的途径。但进化论学者韦伯伦(1857-1929)却以经济系统为一变动过程,人类文明的主要产品乃是社会制度,人类必须组织和规范个人与社会的行动才可以保证他们获得所需,与社会主义的系统相符。
(5)心理学上的进化思想
进化论学者弗洛伊德(1856-1939)乃是心理分析学的鼻祖,他认为人的天性是非理性的,因为人不过是从动物进化而来。他将人的心理系统分为下意识的享乐本能、社会雕琢的道德观念和维持这两种势力的进化过程。这立场的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乃是由他的生理和环境所规范,人不过是被他的环境和遗传基因所操纵。
(6)宗教上的进化思想
宗教意识在自然主义者心目中,是人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因而幻想出一个超自然的个体。宗教经过三个阶段的进化:拜物教(神充沛在万物中);多神教(很多神借着死物显现);最后是一神教(一有位格的神控制宇宙)。新派神学家不接受圣经是神所默示,认为圣经中的每一个观念都在进化(参圣经文献假设,第一课),神的观念从旧约的暴君进化为新约的救世主。神迹是过时的习俗,在人未被文化开拓时的错误观念。天主教神学家和人类学家第查定(1881-1951)以进化论来改变圣经。原罪乃是拦阻宇宙进化的阻力,耶稣以他十字架的流血来象征生命的更新,给人类一个进化榜样。救恩乃是世人进化与神联合的过程。福音乃是社会福利而矣。
(三)自然主义在二十世纪末发展的方向
自然主义在二十世纪的逆流是虚无主义,以人生为荒谬和无意义,最高的解脱可能是自我毁灭。人没理由来相信自己的理解力,因他的头脑不过是机缘巧合进化而来。两次世界大战蹂躏人类社会,粉碎人类进化而改进社会的美梦。理性主义受到严重的挑战,人反向精神解脱的神秘主义屈膝,不少人也恢复对神的默示的追求,努力了解圣经的教训。
习作:
①        试分析进化思想在经济学上、心理学上和宗教意识上的影响。
②        按照圣经的教训来衡量:进化思想有何优点和缺点?

第二十八课 进化论的进化

(一)进化思想的溯源
进化思想源自古希腊赫拉克利特(540-475BC)的渐成哲学,以世上一切事物不住地流动来保持平衡,但中古社会被亚里士多德所兴起的生物自生论所控制,即生物从无生物中直接产生。达尔文乃是首先使进化思想科学化的学者。
(二)达尔文对进化思想的贡献
达尔文提倡一套过程:天演论或自然选择论,用作解释生物演变的机能作用。这套过程籍着他在南美洲大自然的考察,和在英国驯养家畜的品种改良的结果,普遍被科学界接受,使进化思想被列为科学理论。
(三)新达尔文主义
达尔文理论中最大的弱点,乃是他不懂遗传学,无法解释生物异态如何遗传后代。直到狄费里(1848-1925)和门德尔氏(1822-1884)提倡遗传理论,认为突变造成遗传基因上的骤然变化,因此天演论不过是进化过程中的“园丁”,将不适应的分子删除。因此天演论进入不被重视的“不可知时代”,直到群体遗传学的兴起,以基因频率的改变按环境变迁而进行,进化论进化为新达尔文主义:包括微(小)进化(实验室和在自然界中能观察得到的生物变化如人种的来源),广(大)进化(生物历史性的进化,不能在实验室中或自然界中观察得到,只凭推理),和合成有机进化论(从无生物领域进化至单细胞生物)。
(四)进化论的近代发展
不少进化论学者认为能解释微进化的天演论不足以解释广进化和合成进化。主要的根据是古生物化石中遗失之环的缺乏,和分子生物学中基因进化与生物外貌进化速度的不一致(参第三十三、三十四课)。因此进化论变为一个哲学的大前提,极须一种更有效的科学机能作用。
习作:
①        试解释微进化、广进化和合成进化的分别. 普通人讨论的进化论是属于哪个层次?
②        试分析天演论对进化理论的重要性。

第二十九课 进化论证据的批评(一)古生物化石学上面对的困难

(一)生物化石残缺不全
生物死后遗体受到三种破坏力的袭击:生物本身的腐化、物理的破坏、和化学的侵蚀。因此生物遗体中最可能变为化石的就是组织坚固、矿物质含量高的结构,所以普遍的化石都是骨骼,从这些骨骼化石来推测生物生前的状况是有一定程度的臆测性质的。
(二)鉴定生物化石的标准略嫌武断
生物学家鉴定“种”的标准乃是生物族群中,有彼此交配的可能。但生物化石不能交配,从化石中推测生物的生态往往不太准确,因此生物化石学家通常以先入为主的大前提来衡量生物化石之间的关系。既然进化论风行,分类学上也以此立场为大前提,这种按照推理而来的结论并无实验科学的根基。
(三)遗失之环--著名 “遗失之环” 始祖鸟的批评
具有几类生物特征的过渡性化石,可用来填补进化历史中的所谓“遗失之环”,因此它们是古生物学家到处搜集的对象。但这种过渡性化石的缺乏使他们大伤脑筋,不少生物化石可以用来代表“科”之下类别之间的过渡性连接(按:这可能是微进化的结果),但比较广的类别如目、纲、门和界(即猿与人之间的分别),其间却具有系统性的鸿沟;著名的过渡性化石“始祖鸟”,常被引用作为飞鸟与爬虫间的过渡性化石,它有飞鸟的头骨,而且具有羽毛的翼,但它的胸骨很小,尾巴很长,而且有爪状的四肢和咀中的牙齿(爬虫的特征),但这些爬虫特征可以从今日活着的飞鸟中找到,因此始祖鸟是一只地道的鸟。有古生物学家已承认“遗失之环”的缺乏,乃是因它们不存在,索性提出新的理论(非达尔文主义,参第三十四课)。
习作:究竟古生物化石的证据在支持进化论的根基上有何分量?为什么?

第三十课 进化论证据的批评(二)结构人类学

(一)        人类学上鉴定人类历史的标准
①        文物:衣食住行的遗物。以工具的质素来区分人类历史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
②        骨骼:特别是头颅骨的大小。黑猩猩在350至400毫升之间,现代人类却在1,000至2,000毫升之间,而且只有人才能直立,以双脚行走。
(二)        人类学上的发现
①克罗马侬人:若在四万年前突然出现,正逢在欧洲的尼安得塔尔人消失,他们有现代人的文化,属旧石器时代,能直立行走,头颅骨容量与现代人无异,公认为第一个现代人。
②尼安得塔尔人:最先在1845年在欧洲直布罗陀发现,1852年再在德国尼安得塔尔出土时才被重视,平均脑容量是1450毫升,化石分布在十五万年前至三万年前之间,可能是狩猎者和蔬菜食者,能埋葬死人,而且有陪葬物等的隆重葬礼。
○3爪哇人,北京人和元谋人。
最早出土的爪哇人(1890)只有部分头颅骨和一条股骨,1937年在北京附近一洞穴发现的直立人藏骨丰富。但战后却遗失。1949年在北京原地再发现肱骨与胫骨和切肉器,1965年在云南元谋盆地发现两只牙,1984年在同地发现人类胫骨;直立人能用火,因在洞穴中有不少炉灰。也有被烧焦过动物骨之化石。年龄若五十至一百七十万年。
○4未确定之灵长类
1973年在东非发现一百五十块头颅骨,容量与直立人相似,年龄若在二百六十至二百九十万年,但与南方古猿同时出现。
○5南方古猿                                          
1924年出土在南非好望角附近的是一具5-7岁的幼年骨骼,其后在东非、以色列、爪哇也找到,有大小之分,年龄(若)一百万至五百万间,但在人类学上并无协定,原因是(甲)与直立人和未确定之灵长类同时。(乙)缺乏文物,工具粗糙。(丙)与近代衣索比亚的狒狒相似,而且黑猩猩也会用粗糙工具。
○6古猿化石
上新世古猿,蛮猿属古猿,拉玛古猿,都是猿猴的化石,在六百万年至二千五百万年前,与直立人相距五百万年中并无过渡化石。
○7线粒体的遗传
线粒体乃细胞的发电站,只能从母体中遗传后代,因为精子将线粒体放在尾巴上,在受精时,只有精子的细胞核并卵子的细胞核结合,精子的线粒体被遗留在卵细胞之外,因而消失,因此下一代的线粒体都来自卵细胞。根据线粒体脱氧核酸的有限制内切酶图案(按:乃一种生化作用,分析基因的结构),将人类祖先追溯到二十万年前在非洲生存的一个女人。但线粒体在遗传学上和新种产生作用上的功用,还是一个未知数。
总而言之,结构人类学似乎表示人与猿猴之间仍有遗失之环,不能用以支持人从猿猴进化而来的证据。人可能从猿猴遽变而来(新理论)。但不能以实验方法证明。
习作:从结构人类学上的证据我们可推测上古人类有何特征?与创世记的记载有何关系?(参第三十六课)

第三十一课 进化论证据的批评(三)大体解剖学

(一)        同源构造
此乃指一些形态和演化过程类似,又来自相同的胚胎的器官,但可能有不同的功用。青蛙、蜥蜴、飞鸟、人类、猫、鲸类和蝙蝠的前肢骨骼时一例,它们的排列次序十分相似,不同之处代表适应生存的演变。但这些证据同样可支持按着同一蓝图的创造,得以适应生存而有的特征,不单可支持进化论。
(二)        心脏的进化
鱼、青蛙、爬虫、鸟与哺乳动物不同的心脏构造(从两个至四个心脏中的隔离)不单支持天演作用对适应环境的器官的基因的选择,也可支持按着同一蓝图被造的生物,经过有限度的变化。
(三)        退化器官
一些在动物体内无法派上用场的构造被认为是过去有用,却被天演作用淘汰之器官,但不少“退化器官”却其实是有用的:
(i)盲肠:虽被割除也不影响身体,但在家兔被辐射的实验中,盲肠与免疫系统有直接的关系。虽然家兔与人体有些分别,但动物的研究乃是医学的根基,所以盲肠可能是次要的免疫来源。
(ii)松果体:位于大脑之下一小腺体,被认为是早已绝种的一种脊索动物头内的第三眼的遗迹。但后来发现松果体乃是黑色荷尔蒙的制造中心,而且能调整性荷尔蒙的分布。
(iii)人眼的结膜半月襞:在人眼角的构造曾被人视为是飞鸟的瞬膜或第三眼廉的遗迹。但前者与后者有显著相异的结构,而且前者有保护眼球的功效。
(iv)尾椎骨:从背部向前弯曲,支持腹中内脏,帮助排泄,非退化器官。
(四)        比较胚胎学发展构造
凡贝定律形容动物胚胎的按序发展,但进化论者将胚胎发展简单解释为动物进化历史的重演,所引用的证据如胚胎发展过程中的咽喉罅隙(内脏囊)在不同动物中有不同的发展,所以脊椎动物早期胚胎相同的发展也可用来支持同一创造蓝图。
习作:是否人体中暂时找不到功用的器官(如男人的乳头)是退化的结果?

第三十二课 进化论证据的批评: 小(微)进化的优点

(一)        批判生物进化论的标准:经验上的充足性和理智上的连贯性。
科学理论应能以实验方法来衡量(经验上的充足性),和为合逻辑的理论协调。如牛顿的地心吸引理论能被实验证明,也能与动力学上的理论协调。
(二)        微进化:经验上的充足性:淘汰乃进化的原动力(参第二十八课)。例
①        抵抗抗生素的细菌:在淘汰性高的环境(盘尼西林的滥用),淘汰正常的细菌,使抵抗抗生素的细菌如入无人之境而大致繁殖。
②        抵抗杀虫药的昆虫:在杀虫药普遍被应用的果园中普遍有鳞甲的害虫被能抵抗杀虫药的寄生虫取而代之。
③        工业染色现象:英国因工业发达带来环境的污染,使市区与郊区的树木的颜色改变,黑色与白色的飞蛾在市区和郊区被不同的树木颜色所保护,产生不同的分布频率,这种现象已为实验证明,原因是飞鸟能在不同的环境中捕获不同颜色的飞蛾。
(三)        微进化:理智上的连贯性:人类肤色的分布
人类皮肤外层的黑色素的分布与人类未移民之前的居住地点有密切的关系。最黑的人种聚居于赤道地区,黑皮肤保护人身免受热带烈日炙伤,但白种人却适应西北欧阴雨连绵的天气,尽量吸收少量的阳光,用作身体制做维他命D的能量,助长钙质的吸收。这种天演作用能解释人类肤色的分布,虽不能在实验室中证明,却是理智上连贯的一个理论。
因此微进化也是一个有稳固的科学基础的生物理论,能解释生物中异态的来源。
习作:试从基因的选择和天演作用解释白种、黑种和黄种人的来源。

第三十三课 进化论证据的批评:合成进化的弱点(一)
(参基督徒对进化论的简评,第三章)

(一)        经验上的不充足性
1.        生物自生论的难以立足
合成进化论有赖生物自生论(从无生物进化而来)的成立,但在一八六一年,巴斯德在实验室中曲颈烧瓶仪器的证据(开口的天鹅型烧瓶中的消过毒的肉汤,不会被污染,只有在曲颈被破或在肉汤与在曲颈聚积的空中细菌接触时才被污染),推翻生物自生论。所以进化论学者要尝试研究第一个细胞的来源。
2.        解释第一个细胞来源的困难
最普遍的无生源论认为第一个细胞的来源包括三个步骤:
(甲)        富有无机物(无生命之物)的海洋,藉碰撞的辐射产生有机物(含碳之物)
(乙)        有机物“聚在”一起,合成巨分子如细胞骨干的蛋白质和核酸
(丙)        巨分子“获得”复制能力,产生第一个细胞
这些理论最大的弱点乃是缺乏细胞最主要的“模板”生殖作用(细胞繁殖的蓝图),正如经过一场大暴风雨之后,产生一架超音速的喷气机一样的不可能。无生源论要面对四大难题:
(甲)        假设太初地球状况中制成的有机物被物理化学条件规范,不能自我繁殖(不像细胞);
(乙)        外界环境的控制不能解释第一个细胞的自我控制;
(丙)        天演论只能解释生物的适应,不能解释一些半稳定状态的有机物的适应环境;
(丁)        热力第二定律形容万物都由整齐变紊乱,在无生物状态中,所有复杂的次序都会变为混乱(有生物的系统中,生物因食物营养而增长,最终也是将整个宇宙的次序变乱),不能容许简单而变复杂的无生物进化。
所以研究无生物生源论者要提倡外星球来的生命等不能用科学方法鉴定的理论。
习作:究竟人体中决定一切身体特征的基因结构从何而来?这问题能否以合成进化论来解释?

第三十四课 进化论证据的批评:合成进化论的弱点(二)

3.        缺乏支持“种以上”进化的证据
广进化(从猿猴变人)不能在实验室中被鉴定,因此有赖按照多方面证实的微进化理论来引申广进化。若广进化或合成进化与微进化理论分开的话,则会失去它理论的根基,但基于下列证据的引申,有学者提倡非达尔文主义,认为天演论虽能完满地解释微进化,却与种之上的过程无关,引致进化理论的破产。
(二)        理智上的不连贯性
前进的生物学者如哈佛大学的李文定、高特教授,和纽约历史博物馆的艾醉极博士以为天演作用只能淘汰生物中不能适应环境的份子,不能导致生物“进化”,证据如下:
①        分子生物学上的证据(即对细胞中基因和蛋白质的研究):
生物学最大的假设,乃是细胞中的基因决定蛋白质的结构,和生物的特征。若生物基因的改变的速率是一定的话,生物外表的改变也有固定的速率。但事实上按蛋白质中氨基酸兑换的次数来衡量的速率,却与从化石外貌进化的速率不能配合。加以生物界中普遍的一种蛋白质多态现象(每种主要的蛋白质有很多种不同的构造,若根据进化论的引申,同一种功用的蛋白质因天演作用的关系,应有同一种构造),不能按天演论来解释(例:血型ABO系统)
②        古生物化石中有很迅速演化的化石(如哺乳动物),和千万年不变的还活着的化石(例:肺鱼、马蹄蟹),在化石中并无进化,加上过渡性化石的缺乏,都是与天演论不协调的证据。
因此非达尔文主义提倡一种很难用实验科学来衡量的无定向过程,来代替天演论。所以达尔文的进化论只能解释生物中的异态,进化论变为一套科学根基摇动的哲学大前提。
习作:
①        天演论为何不能解释种以上的进化?
②        为何普遍学术界能接受进化论的大前提?

第三十五课 反科学主义对地球年龄批判的答辩

(一)反科学主义简介(参第二课)
这立场按照狭窄的字面上的解释法,以为创造乃是二十四小时的太阳日(参第七课),因此反对一切有关地球年龄久远的科学证据,认为全球性的洪水泛滥乃是做成生物化石的主要因素。
(二)时间的衡量
①        星体形成论(大爆炸论)
此理论认为宇宙乃是一团浓缩的能量往外爆炸的产品,而且已向外扩展了一百五十亿年之久。此理论的根据是自然划一原则(现今所观察到的地质上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可用来解释地球过往的形成过程)。在1965年时两位美国的物理学家彭西亚斯和威尔逊氏,因测量到大爆炸所余下的背景能量辐射,获得诺贝尔奖金。1992年美国太空署也在太空中找到大爆炸后的痕迹。加上近年来放射性测量法的应用,按照母原子与放射后子原子的比例,衡量地球年龄。
②        自然划一原则与放射性测年法
“自然划一原则”乃是地质学上最基本的假设。遽变可能引起地球局部性的地质变动,但洪水全球性的泛滥,根本上地球无法容纳用作煤矿原料的植物。放射性测年法虽是一个假设,但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常数的准确性可达到百分之九十五。地质测量的实验室常常彼此检察,防止错误的结果,所得的年龄往往只差百分之一。用六种不同的放射性测年法分析航天员从月球带回来的石块得到极相似的结果,大部分碳十四测年法的结果与已知的历史年龄是协调的。加上其它非放射性的测年法如:美国黄石公园中六百公尺地层中十八个森林,几度被火山熔岩遮盖,然后变成土壤后再次生长为森林的时间,和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海岸好几百哩长的珊瑚岛如何从每年以十分一寸程度测度的珊瑚生长而成。都表示地球年龄久远。只有很小部分的地质学上的证据暂不能以年龄久远解释。
习作:为何地球年轻的假设对反科学主义的立场这样重要?

第三十六课 谁是亚当

对这问题的答案有四个立场:第一和第二种立场都以大概四万年前出现的克罗马侬人为亚当的同辈(参第三十课):
(一)亚当以前的创造
此理论有两种形态:(甲)代沟论(参第二课):在创1:1与1:2之间有大灾难毁灭全球,毁灭一切亚当以前的创造,造成一切早期的人类化石。但所根据的经文(耶4:23-26;赛24:1;45:18)中的大灾难乃是将要发生之事,并非形容创世的历史。(乙)两个亚当说:创一的亚当属旧石器时代,已遭灭种,创二的亚当才是现代人的祖宗。此立场并无圣经根据,而且与一切人类同始祖的大前提相矛盾。
(二)权威创造论(反科学主义,参第二课)
神在六个二十四小时的创造日中创造天地万物,所有化石在全球性洪水中形成,圣经家谱被用作年代纪(参第二十二课)。最大的问题乃是忽略大量支持地球年龄久远的科学证据(参第三十五课),和太过字面化解经(神是否有肉体?能经肺部吹气?)。
(三) 神导进化论(或作信心主义,参第二课)
接受神用合成进化(从分子进化为人)造人,大都认为创世记中造人和始祖堕落的记载都是寓意性而非历史性的文章。弱点有二:
①        创世记的解经问题:创世记的历史叙述以toledot希伯来字(即这是…后代(年日))分作十一段记载,包括历史人物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不能硬将创造与洪水列为寓意性质。而且新约以人的创造为历史性(可10:6;林前11:8,9),加以创2:7“有灵的活人”与创1:20、24、27中的活物同一原文,意指人像其它活物一样,刚才被造成“有生命”的个体,非从猿猴进化。
②        罪和死的来源(参第十八课):罗5:12-21清楚地指出一个历史上的救赎(基督耶稣),乃是为了一个历史上的悖逆(始祖犯罪),神导进化论者不能否定罪的历史性,却认定罪的真实性。若神在一群进化中的猿猴中选立两人为始祖,不比神从土中造出人类始祖有份量,况且这立场并不合科学的理论,
(四)渐进创造论(参第五课):接受地球年龄久远,能保持科学与解经学上的原则,亚当为一个早期人类化石(直立人?),但却要面对化石人的原始状况,与创世记中早期人类的高度文化的协调问题。他们尝试从人犯罪后的文化失落(创4:12),然后人类再重新发展文化为可能的解释。这立场有古代文明突然失落的证据,却仍需要更多的考古学上的研究。
谁是亚当?这问题可能暂未有完满答案,但我们应以信心接受神更多的启示。
习作:从这一课的各种立场中,试分析每个立场的优点和缺点?究竟那一种立场最合乎圣经的神学思想?

第三十七课 结论:对来源探讨一些应有的态度(一)

(一)五个大前提
(1)        神在大自然中和在圣经中的启示的一致性
咯尔文(改教家)以神的二重启示为神学基础:“对神――创造主的认识”和“对神――救赎主的认识”,简称为普通(自然)启示和特殊(圣经)启示。人对大自然的研究乃是敬拜神的一种态度,犯罪的人仍藉自然启示认识创造的奥秘,但只有圣经的启示才使人认识救主,因而得救。
(2)        神是内蕴于万物,以祂的全能托住万有。
神的照顾乃是针对受理性主义影响的自然神论。后者以为神造万物后以自然定律支配万物,万物变成机器,人类成为大自然与他自己的主宰,因神已撒手不管世事。但圣经的教导乃是创造物的生活,动作和存留都在乎神,而祂以祂的全能托住万有。
(3)        从历史和神学的角度来解释圣经(特别是创世记)
二十世纪的现代人尝试将圣经带回现实生活中,注重信徒与神相遇的经历,但却未能重新发掘圣经的神学观念。新旧约都以基督为中心,但人并非永远活在天国和地上政府管制的张力之下。邪恶乃是历史中始祖悖逆的后果,并非如某些神导进化论中所言的经历有关,因为罪人不应活在不知罪恶的来源之矛盾以下(参第三十六课)。历史和神学的解经法注重圣经作者写作时的原意,和对读者此时此地的独特意义。
(4)        自然选择乃是神用以创造世界过程之一种
(甲)        不应以人的意志的范畴来形容其它自然界的事物,因为只有人才有意志“因信称义”
(乙)        始祖受托治理全地包括“征服”、“驱使”和“粉碎”之意思,因为人未犯罪前可能已有恶势力存在来引诱人,需要人加以制服。但神的全能胜过恶势力,因神看一切所造的都甚好.
(丙)        人和动物都需要吃“创1:29-30”,人未犯罪以前很可能已有生物的死亡,但人类得神保守免死,约伯记(41章)中神以食肉的鳄鱼来形容祂的创造,暗示人未犯罪前,鳄鱼已被造,因此生物的死亡乃是维持食物环(强者吃弱者)不可少的一部分。亚当夏娃可能已见过生物之死才可了解神的禁令。因此神可用物竞天择的方法来创造不同种类的生物。天演论只有在用来发展人类的关系时才是邪恶。
习作:
①        从神的启示的大前提来分析,圣经如何支持科学和神学的协调?
②        神的照顾与人的起居饮食有何关系?神的照顾有无控制人的意志?
③        从历史和神学上的观点我们应如何解释“天演论”可能是神照顾创造物的一种方法?

第三十八课 结论:对来源探讨一些应有的态度(二)

④        神的创造是好的,道成肉身的必需性乃是因为人犯罪堕落
神的创造、道成肉身和耶稣的救赎并非一个整体计划的三步曲,基督并非宇宙进化的中心。若不是亚当犯罪的缘故,基督就无须降世为人,因为基督是末后的亚当(林前15:47;罗5:12-21)。神看祂的创造是好的(创1:31),人的堕落使土地被咒诅(创3:17),整个创造也变成虚空(罗8:20):人堕落使宇宙增加向不规则的趋势(使热工第二定律加速进行),并带来人类的死亡和罪恶。十架的救赎完成在基督里新造的人(林后5:17),而非恢复旧创造:弱肉强食的取缔(赛11:6;65:25)乃指新天新地,非指原来的创造。
(二)七个结论
(1)神的启示和照顾:在圣经的系统中,人需要察觉到神对万物的掌管,并无超自然与自然界之分别,神迹奇事,是神所作的不寻常事,表明某种旨意的记号(如约翰福音的七件神迹)。
(2)科学乃是一种实验求证的方法:这种方法不倚靠有神的假设。(虽然现代科学之来源有赖圣经的启示,参第二十四、二十五课)。哲学大前提在“历史或来源”科学如进化历史、地球来源等的讨论上较重要,在“实验或实行”科学却容易因实验精神达成协议(如微生物学、化学等),科学理论应以实验精神为依赖。
(3)人是灵魂体合一的个体(参第十一课):耶稣基督的道成肉身,饱偿人类肉体与精神上的痛苦,他的死与复活代表人灵魂体的整体救赎。
(4)“一切的真理都是神的真理”:人与动物都同出一辙――尘土。科学方法使人找到物质界的客观真理。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方法,乃是人类最高美德之一。与圣经的真理应无冲突。
(5)历史和神学的立场在解经学并重:圣经尤其是创世记的记载有关全人类,它的神学意义与它的历史意义不能分割。隐喻性解释创世记分割宗教领域和科学领域,与神一致的启示冲突。
(6)圣经乃是信仰上和行为上唯一的依赖,并非科学教科书:科学只能在解经学上扮演奴仆的地位。圣经的权威乃是它基于它是神所默示。科学的系统在实验领域中有它的原则,不受圣经的规范。
(7)进化论所面对的挑战:天演论可解释生物异态,但却不能解释种以上的合成进化。生物界中正酝酿着哲学大前提的蜕变。因此创造与进化都是哲学大前提的辩论。
总而言之,科学与创世记的中心真理:人乃是神所造,但人悖逆创造主,故需要祂的拯救。
习作:试根据这个课程来衡量科学与圣经之关系。
      
第三十九课 智慧設計論初探

1. 福音派在創造與進化討論中的立場
2. 方法上的自然主義和最合理的推論
3. 新達爾文論的難解之謎──生命來源的奧祕
4. 化石和基因排列的間斷性──寒武紀大爆炸
5. 生物進化的分子策略
6. 微進化中的多種鹼基突變
7. 生物中“不可簡化的複雜性”
8. 生物分類學的發展
9. 顯微鏡的研究將細胞分類為早期核細胞( Prokaryotic Cell )與真核細胞
10. 尋索生物同源祖宗
11. 進化或智慧設計
甲、        緩慢進化,單元間斷與多元間斷的生物發展模式( Gradualism, Monophyletic Punctualism, and Polyphyletic Punctualism )。
乙、        修剪的計算程序:智慧設計?( Pruning Algorithm: Intelligent Design? )
12. 一些根據智設論的研究方案
http://www.oc.org/web/modules/smartsection/item.php?itemid=3378
http://www.oc.org/web/modules/smartsection/item.php?itemid=3422
习作:试根据这个课程来衡量智慧設計論在神學与科学上的發展前景。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神知网 ( 黑ICP备09004198号 )

GMT+8, 2024-6-16 20: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