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路加福音
15:1-3、11-32
失而复得,带给我们一个惊喜,相信是许多人都曾有过的经验,路加福音十五章说了三个失而复得的比喻:失羊、失钱、浪子回头,带来了一个信息-那就是失落的,再把它找回。
在耶稣的生涯中,他常接待罪人、税吏,常和他们一起用餐,为使他们也能听闻福音。这种作法,对那些自以为敬虔的文士,法利赛人,着实难以认同。他们希望自己是远离罪恶,守律法的圣洁之士。但耶稣清楚祂来世上的目的,正如祂说的「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健康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
这三个比喻的重点就是「悔改」,悔改就是指心意改变,行为就会改变。一时感动流泪,或严守宗教条规,并不是真正的悔改;熟读圣经却没有行为,更不是真正的悔改。悔改就是指回转归向上帝,原本背对而今转而面对、愿意舍弃旧我,重新立定心志,遵行上帝的话语。罪人悔改,就犹如原本遗失,而今寻回,令人无比喜乐。
三个比喻中,失而复得的失主,都和大家一起欢喜快乐,这就引申,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罪的人,无论是迷糊的小羔羊、或像妇人无意中失落,或如同浪子故意犯罪,罪的工价就是死亡。所以人都需要耶稣的救恩,福音是普世性的,是给每个人的,这些迷失的人来寻找耶稣时,耶稣不但没有拒绝他们,反而用这悔改的信息,鼓励他们归回上帝,更给他们一幅永恒盼望的图像,就是失而复得那天上的喜乐。
失羊的主人、或是失钱财的妇人、失儿子的父亲,他们在失落时都是苦闷、懊恼、焦虑,生命经不起失落,因为失去一个,犹如一幅完整的牌,失去了一张,就不再有价值。为了找响应有的价值,失落成为寻找的动力,总是要努力弥补挽回。
浪子的比喻中,小儿子强要分家产,又离家出走,以为自己可以闯荡天涯,当他挥霍殆尽,只好流落外邦养猪人家,卑贱到人不如猪。贫穷挨饿常让人潦倒丧志,自甘堕落。但他毕竟醒悟了,看清楚自己的错误和处境,于是动身归回父亲那里。他做对了一件事:「悔改」,改变心意也有所行动,「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向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把我当雇工罢!』」是他自己找回了自己。
父亲接纳并赦免了孩子,又给他穿上袍子,戴上戒指、给他鞋子穿在脚上,更杀了公牛犊,设宴庆祝,在众人面前宣告自己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复得。
浪子的悔改,找回了自己存在的关键。或许我们也面临家人失落的痛苦,但我们能做什么呢?我们只能像这位父亲祷告等候,并且预备好全心接纳。
这个比喻中,父亲欢喜快乐寻回他的浪子,大儿子却不快乐了,对尽忠职守在家的他而言,这太不公平了。或许家产又得重分,但他父亲只告诉他「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这个兄弟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法利赛人、文士或旧约的乔纳就如同这个大儿子,指着别人的罪,不肯饶恕。
诗篇一零三:8~10「耶和华有怜悯、有恩典,不轻易发怒、且有丰富的慈爱,祂不长久责备,也不永远怀怒,祂没有按我们的罪过待我们,也没有照我们的罪孽报应我们。」
上帝待我们就如同这个比喻中的父亲,以失而又得的欢喜快乐,等待我们悔改归向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