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知网

 找回密码
 注册(欢迎注册神知网)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24|回复: 3

读圣经的计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15 08:4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圣经是一部十分伟大的书,包括六十六卷,作者约有三十九人或四十人之多,内容非常丰富。我们读这部书,必须有计划。如果毫无计划地来读它,就不能有好的收获。现在我们从各方面找出了二十八种读圣经的计划。这些计划,我们若有时间,可以一一实行。比较年老的弟兄,也可以挑选几个方法来读。

【主要的人】旧约圣经里有许多主要的人,像亚当、亚伯、挪亚、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摩西、约书亚、大 、所罗门等。我们要把这些人的历史仔细读过,不只在旧约中找他们的历史,也要到新约中去找他们的历史。
例如亚当,普通的印象,总以为亚当的历史是在创世记二章、三章里,但是仔细阅读圣经之后,就看见罗马书和哥林多前书也说到亚当的事,并且是相当紧要的。再读下去,像以弗所书五章,也说到亚当。读亚当的历史,要看他如何在神的计划中:看他如何受造;看他在受造之后那一种浑噩的情形,无罪的情形;看他和夏娃的关系;看他犯罪以后,神如何审判,如何应许;看他如何被赶出伊甸园外;看他在伊甸园之外的生活如何;再联系到末后的亚当是如何。我们花三四个月的工夫,好好地读它,就能开始明白圣经中好些基本的问题。
读完亚当的历史之后,可以读亚伯的历史。不要光看他在创世记的历史,也要看希伯来书十一章怎样说到他的事,要把全部圣经中和亚伯有关系的地方都看过,看神在这个人身上对我们说的基本的话在那里。到底神悦纳亚伯,不悦纳该隐,原因在那里?许多人以为亚伯的祭所以能蒙神悦纳,不过因为里面有血而已。但这是过分地偏于新约了,反而显不出亚伯献祭蒙神悦纳的根本原因。原来人在伊甸园里的工作是修理看守。后来人犯了罪,人藉耕种糊口是可以的,但是,人把糊口的东西拿来奉献给神,就不可以,因为人已经有罪。该隐却把地里的出产献给神,好像忘记了人已经犯了罪,所以他献的祭不蒙悦纳。一个孩子闯了大祸,却若无其事,他的父母就不能悦纳他。神是最不喜欢人犯了罪而若无其事,好像没有感觉一样。该隐的错就是犯了罪仍旧若无其事,而亚伯的态度是承认人犯了罪这个事实的存在。那个时候,牧羊不是为得粮食糊口(洪水以后才有肉食,创九3),牧羊的目的,就是为 献祭,要把羊杀了,用它的皮作衣服(创三)。神对于人有一个要求,就是要人承认自己是罪人。亚伯就照 这一个要求来到神面前,所以神悦纳他。
再下去看挪亚的历史,看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历史。

【女人】在圣经里,女人有专一的一条线,所以可以把女人单独地归作一类来读。从夏娃读起,看她如何受造,如何说话,如何单独行动,如何堕落受刑罚;再看神如何给她应许,她如何能作众生之母。然后可以读撒拉,读利百加,读他玛、路得、喇合、哈拿、亚比该、书拉密女等。一直下去,到启示录十二章那个怀孕的女人,十七章的那个大淫妇,十九章的羔羊的新妇等。我们可以相当清楚地看见一条线,就是圣经里面所有的女人,不管正面或反面,都是预表那一个女人──教会──的各方面。

【预表】要读旧约的预表,就得先有新约的根基。新约里有基督,有救赎,有教会,有圣灵,这是四件属灵的大事。旧约里主要的预表,就不外乎这四件。或者是预表基督,或者是预表救赎,或者是预表教会,或者是预表圣灵。旧约时代的人是先看见照相,后来认识本人;新约时代的人是先认识本人,然后去看照相。我们在实际上看见了基督、救赎、教会和圣灵,所以读旧约的预表就比较容易。
像创世记一章,以重造预表新造二章以夏娃预表无罪的教会。我们想到自己就想到罪,因为罪和我们有了根深蒂固的关系;可是神给我们看见基督和教会的关系是在罪之外,因为基督和教会的关系从创世记二章起,不是从创世记三章起。亚当和夏娃的关系,是从创世记二章起;所以亚当和夏娃的关系是在罪之外,就像基督和教会一样,是在罪之外。我们千万不要想到教会的时候就想到罪。从神的眼光来看,教会好像没有罪一样。主耶稣替罪人死是为 赎罪,但主耶稣为教会死不是为 罪,乃是为 生命。到创世记三章,有无花果树的叶子,有羔羊的皮。到四章,有祭。往下读到以撒,就问以撒预表谁?是不是预表教会?是不是预表圣灵?是不是预表救赎?是不是预表主耶稣?看新约,更像是预表主耶稣。从以撒来看,他不是凭 亚伯拉罕生的,也不是凭 撒拉生的,乃是凭 应许生的,所以以撒有一点像主耶稣。从撒拉来看,以撒是他父亲的独生子,这也有一点像主耶稣。从亚伯拉罕来看,以撒所有的一切都是从父亲承受的,以撒都是享受,这的的确确有一点像主耶稣。神差遣圣灵到地上来,建立了教会,配给基督,将来作「羔羊的妻」;以撒的父亲打发仆人到他本地本族去找出一个女子,就是利百加,作以撒的妻子,这也有一点像。把两方面一件一件地对照,就能够找出许多预表的凭据来。我们读加拉太书,看见以撒又预表属灵的基督徒。在教会里,有一个以实玛利伐表肉体的行为,有一个以撒代表圣灵的行为。以实玛利是亚伯拉罕从夏甲生的,是亚伯拉罕凭 肉体生的,所以代表人自己的行为。以撒是亚伯拉罕自己不能生的时候生的,是凭 神的应许生的,所以代表圣灵的行为。诸如此类,一章一章地看下去,就看见各种各样的预表。圣经各卷中预表最多的是创世记,可以说创世记是全部圣经的秧田。
像出埃及预表从世界里得救;逾越节预表擘饼;过红海预表受浸;路上的埋怨和旷野的飘流都预表许多神的儿女在地上的情形;活水预表圣灵。
像会幕预表我们的主耶稣在地上的情形。会幕的事也预表我们在世上的路程。会幕没有地板,它是搭在沙漠上的。要到了新耶路撒冷,才有精金的街道。所以,当我们在这世界经过的时候,与主的交通是荣耀的,而神要我们进入的是迦南地,不要我们停在沙漠上。
再往下去看民数记,就看见以色列人从埃及出来,经过四十二个站,然后进入迦南地。在这里,每一个站都有它的意思。读那些地名就看见人飘流的情形如何,人怎样才能进迦南。
还有像利未记中的祭、节期和洁净的条例等,都是清楚的预表,我们要好好地读。
再下去读到约书亚记,这是一本预表非常深的书。不是说约书亚记里所有的预表都很深,是说约书亚有许多很深的东西。要明白以色列人怎样进迦南,进迦南的争战到底如何,就必须先断定到底迦南是预表甚么。有人认为迦南预表天堂。但是,如果迦南是预表天堂的话,难道天堂里也有打仗吗?我们仔细地读,就看见迦南不能预表天堂。迦南是预表我们今天属天的地位,迦南就等于以弗所书所说的天上。我们与基督一同坐在天上,而同时我们是与在天空属灵气的恶魔争战(弗六12)。所以读预表的人,不要光读约书亚记,也必须读以弗所书。另外一方面,约书亚记不只要和以弗所书一同读,还得和希伯来书一同读。因为约书亚记的进迦南有两个预表:一面预表属灵的争战,这要联到以弗所书;一面预表安息,这要联到希伯来书。那一个安息,很明显地是指国度说的。所以迦南不是预表天堂,乃是预表国度的安息。不是一切在羔羊血底下的人都进迦南,不是吃过逾越节羔羊的肉的人都进迦南,只有两个人进了迦南,其余的都倒毙在旷野里了。蒙召的多,选上的少,所以迦南地是预表国度。进迦南的预表给我们看见谁能在国度里掌权。若把这个基本的问题一解决,就能看见约书亚记里面甚么部分是预表我们基督徒今天所得 的属灵的地位,甚么部分是预表我们基督徒将来要得的奖赏。
士师记里面那么多不法的事,预表人随 自己的意思作事,发生许多纷乱的情形。
在撒母耳记里面,我们看到人在那里掌权,神将权柄给人。在合乎「神」心意的人没有来之先,有合乎「人」心意的人出来。大卫是合乎神心意的人。大卫没有出来之先,有合乎人心意的人出来就是扫罗。相当清楚,扫罗预表敌基督掌权。我们又看到,神自己所拣选的君王如何战争,如何享受平安。有大卫的战争,有所罗门的荣耀。有灾难中的扫罗,有灾难后的大 ,有千年国度的所罗门。这些都是很清楚的预表。
还有所罗门建造圣殿,预表基督建立教会。圣殿在耶路撒冷,预表教会在主的名下聚会敬拜,因为神的名字乃是放在耶路撒冷,只有耶路撒冷一个地方是神所承认、所拣选来立自己的名字的(王上十四21)。当耶罗波安起来的时候,他在伯特利和但设立了邱坛作敬拜神的地方,这是神所定罪的。神喜悦人只在 自己名字所在的地方敬拜,不在别处敬拜。在复兴的时候,就有王起来把邱坛除掉,但也有王并没有把邱坛除掉,这预表教会历次复兴的情形。后来圣殿被毁,预表教会荒凉。此后尼希米、撒迦利亚、所罗巴伯等回来重建圣殿,虽然重建的没有当初那么荣耀,但已开始恢复站在当初的地位上。这是预表教会的恢复。这一个恢复要到主再来才能完全,并且那时教会要成为荣耀的教会。

【预言】全部圣经约有三分之一是预言。我们可以把全部圣经的预言分作两大类,就是主耶稣的第一次来,和主耶稣的第二次来。主耶稣的第一次来,在五经里、在诗篇里、在先知书里都有。主耶稣已经来过了,好像读关于主耶稣第一次来的预言没有特别的味道。但是,如果要读预言,还得注意主耶稣第一次的来。要把新约和旧约一切关于主耶稣第一次来的预言,一一找出,并且写下来。这有甚么用呢?这能教我们找出预言应验的原则是如何。主第一次来的预言的应验是怎样的,那么主第二次来的预言的应验也必定是怎样的。
圣经对于每一件东西的解释,都有一定的律。凡是应当「灵然解」的地方,圣经的本文就指明出来。例如:启示录一章说主耶稣右手中的「七星」,是七个教会的使者,这不是按字面解,圣经本文就告诉我们了。主行走在七个金灯台中间的「灯台」,是指教会说的,这也是圣经本文告诉我们的。像使徒行传二章十六节说,「这正是先知约珥所说的……」,意即今天这种情形就像约珥所说的那么一回事,这也是意义上的应验。至于主耶稣第一次的来,很多是按 预言的字面应验的,童贞女就是童贞女,埃及就是埃及,没有一根骨头折断就是没有一根骨头折断,这都是按 字面应验的。既然主第一次的来很多是按 字面应验的,那么主第二次的来也就多数是按 字面应验的。
还有,预言有关于犹太人的预言,有关于外邦人的预言,有关于教会的预言,三者是不同的。关于犹太人的预言,摩西和巴兰提得最多,当然在先知书里也有。关于外邦人的预言要特别注意但以理书。主耶稣在地上所提起的,像马太福音二十四章,也要注意。像启示录八至十一章、十三章、十五章、十六章、十八章,都是关于外邦人的预言。关于教会的,有马太福音十三章,启示录二章、三章、十二章、十四章、十五章,哥林多前书十五章,帖撒罗尼迦前书四章。我们要把预言中关乎教会的,关乎外邦人的,关乎犹太人的,分别清楚。
关乎外邦人的预言,我们要注意从犹太人亡国之后,在外邦人的日子里所有神的预言,像但以理书二章、四章、七章、九章的七十个七,一直到启示录,都是关乎外邦人的预言。简单地说,第一,从犹太人亡国到末期,特别是但以理书第二章整个大像的历史;第二,就是末期的十角──十个王──怎样,那另长的一个小角──一个王──怎样,敌基督怎样;第三,外邦人如何在千禧年里面得一 。关乎教会的预言:一、教会两千年的历史;二、被提;三、审判台前;四、国度;五、永世。
 楼主| 发表于 2008-9-15 08:5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时代】神对付人是因时代而异的。每一个时代,神都有 不同的方法。在这一个时代,神这样对付人;在那一个时代,神那样对付人。在这一个时代,人得救的方法是这样;在那一个时代,人得救的方法是那样。在这一个时代,神对于人行为的要求是这样;在那一个时代,神对于人行为的要求是那样。如果我们对时代分不清楚,就会感觉圣经中有的话是乱的;可是把时代一分清楚,就不感觉乱了。
关乎时代的划分,有些解经家把它分作七个时代;但是按 圣经本身的分法,很自然地分作四个时代。第一是列祖时代。从甚么时候起头呢?从亚当起头,因为罗马书五章十四节说得很清楚──「从亚当到摩西」。虽然里面有许多小转弯,但不是大问题,总是「从亚当到摩西」。这是第一个时代。第二是律法时代,是从摩西到基督。到基督的甚么时候为止呢!主耶稣说,律法和先知到约翰为止(太十一13;路十六16)。主说到约翰为止,就是到约翰为止。第三是恩典时代,是从基督的第一次来到基督的第二次来(徒十五14-18)。虽然主仍注意犹太人,但是注意的中心已转向外邦人,因为恩典时代已经起头了。第四是国度时代,是从基督的第二次来一直到国度的末了(启廿)。
我们要注意:在每一时代里,人起初的地位是如何,人有甚么责任,后来人怎样失败,神怎样对付人。这些都得一一仔细地读过。这样,对于许多似乎矛盾难解的地方,就能够迎刃而解了。

【神和人的关系】曾有人把圣经中所说神和人的关系分作:(二)神,(二)众人(指 人类说的),(三)个人,(四)神而人,(五)人和神,(六)神在人中,(七)神在人上。这种分法非常好。第一是「神」,当然很清楚。第二是「众人」,是人类,亚当的犯罪、堕落和一切在亚当里的都在里面。第三,「个人」,就是个人的犯罪和个人的刑罚。第四,「神而人」,是福音书里所记的,主耶稣是神而人。第五,「人和神」,就是书信里所传的福音的道。第六,「神在人中」,就是神在人里面的一切功能,是所有书信里面更深的一部分。第七,「神在人上」,是指在国度里,神在人上作王,一切将来的事,都包括在内。我们采用这个读法的时候,若用七本簿子分别记录,就很清楚。


【纪年】读圣径的纪年,虽然没有多大的用处,但是有一个益处,就是能使人养成一种仔细读圣经的习惯。圣经里面的年代都非常清楚。从人的被创造起,一直到主耶稣的降生,都能算得出来。亚当到洪水(挪亚),很清楚是一六五六年。后来从埃及进到迦南,士师多少年?先知向左躺有多少年,向右躺有多少年(结四4~6),也要算进去。从重建耶路撒冷,到主耶稣来,经过六十九个七(四百八十三年),也要去算。这样,就能从亚当算到主耶稣来为止。从创世记起,好像神列了一个年表在那里,从来没有中断。我们要读圣经,就要学习作一个谨慎、仔细的人。
读圣经的纪年,可以发现平时所不容易看得出的事情。例如:我们把开头一段的历史一算,就知道以诺在世上的时候,亚当还在世上。亚当是看见过神的人,以诺没有看见过神。按我们想,如果人被提,应当是看见过神的人被提;而结果却是以诺被提,亚当没有被提。这就给我们学到了功课。再看下去,看见玛土撒拉的名字,意即等他死的时候,有事情发生,刚好玛士撒拉去世时洪水就到,这也可以看出圣经的准确。
又如保罗在加拉太书三章给我们看见,恩典是在律法之前,不是在律法之后。我们必须知道这些年数,必须看见应许的恩典已经传了四百三十年,然后才传律法。
读圣经的纪年,在创世记里容易找,在以后就不容易找。难处是在有人读不出。例如:从以色列民出埃及到所罗门建造圣殿,共有多少年呢?列王纪上六章一节说:「以色列人出埃及地后四百八十年,所罗门作以色列王,第四年西弗月,就是二月,开工建造耶和华的殿。」而使徒行传十三章十八至二十二节却说:「人在旷野容忍他们约有四十年。……此后给他们设立士师,约有四百五十年……后来……扫罗给他们作王四十年。既废了扫罗,就选立大 作他们的王。」这些年数加起来,一共是五百三十年。再加上大 作王四十年(王上二11),以及所罗门建殿以前的三年,总共是五百七十三年。所以,列王纪上六章所记的,比使徒行传十三章所记的少了九十三年。为甚么会这样不同呢?原来根据士师记的记载,以色列人曾有五次作亡国奴,第一次是八年(士三8),第二次是十八年(14节),第三次是二十年(四2-3),第四次是七年(六1),第五次是四十年(十三1),加起来刚好是九十三年。所以,似乎列王纪上漏记了九十三年,其实是它特意把亡国的年日略去不算,这就需要我们去把士师记所记的接进去。圣经的话像一串连环,没有一个环是断的,个个都接得上。神自己安排好了连环在那里,我们去找出那个连环来就是。所以,读圣经的纪年,对于训练我们的准确,有相当的用处。


【数字】圣经里许多特别的数字
「一」是独一无二的神的数目。
「二」是交通的数目。
「三」还是神的数目,因为神是三而一的神,「一」是指 神的联合,「三」是指 神的完全。
「四」是从三生出来的第一个数目。「三」加「一」是「四」,所以「四」是受造的数目。所有和受造之物有关系的都用「四」,像地有四方,年有四季,风有四风,伊甸园流出的水分四道,尼布甲尼撒梦见的像有四段,从海中上来的有四个大兽,代表受造之物的活物有四个。还有,记戴主耶稣地上生活的是四卷福音。可见从神生出来的都是「四」。
「五」是人的分别的数目。像主手五个指头,右手五个指头;十个童女中五个愚拙,五个聪明。「五」也是人在神面前负责的数目。像耳是五官之一,大拇指是五指之一,大足趾是五趾之一;用血抹在人的右耳垂上、右手的大拇指上并右脚的大足趾上,就是说人如何分别出来在神面前负责。
「六」是人的数目。人是第六天造的。「七」是完全的数目,「六」赶不上「七」,人所作的都是赶不上神的。
「七」是完全的数目。这个完全是指今天暂时的完全,不是永久的完全。
「八」是复活的数目。「七」是一个段落,「八」是「七」之后的第一个。主耶稣是在第八日复活的,所以「八」是复活的数目。
「九」是「三」乘「三」,是神的数目的加重。就是说,神的见证不只是神的话,并且是神对我们说的话。
「十」是人的完全。人的数目到十就完全了。像人手有十指,脚有十趾。
「十一」在圣经里没有甚么意思。
「十二」的意思也是完全,这个完全是指永世里的完全。完全的数目有两个:一个是「七」,一个是「十二」。「七」是属乎神的完全,是今天的完全。「十二」也是属乎神的完全,却是永世的完全。有一件事情相当希奇,就是到了新天新地的时候,七的数目就不存在了。新耶路撒冷有十二个门、十二个根基、十二个使徒的名字、十二样宝石。

【比喻】我们可以把圣经里所有的比喻都读过。我们仔细地读过几个比喻之后,就能相当清楚;解释比喻是有一定的原则的,不是可以随便解释的。这一个原则一找出来,那么将来遇见新的比喻,就知道怎样去解释它。
在一个比喻里面,总有主客之分。我们必须分别主要的喻意在那里,次要的喻意在那里。主要的地方,非一点一点地解释它不可;至于次要的地方,有时候也需要细细地解释,有时候也可以放弃它。例如:主耶稣在马太福章十三章所说的七个比喻,第一个是撒种的比喻。种是一种,地有四种──一种的道,四种不同的心。这是主要的部分。我们要把那个道抓牢,把那四个不同的心抓牢。其他零碎的问题,像飞鸟来吃尽了的「吃」,就不是主要的;像结实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这个「倍」,也不是主要的,因为有的种种下去能有一千倍的,能有一千二百倍的,主都没有说,所以这不是主要的。如果注意鸟的大小和它飞的高低,或者注意倍数的问题,那么路就走错了。所以解释比喻,必须先把主客分清楚。
还有一件事必须注意,就是没有一个比喻是可以按字面解释的。像撒种的比喻,「撒种的人」不是撒种的人,「田地」不是田地,「种」不是种。这是一定的,所有的比喻,都有它属灵的意思,都得按灵意解释。但这并不是说,一个比喻的每一点都要按 灵意解释,而是说主位的要按 灵意解,客位的仍然按字面解。许多人把主位的每一点都解释过,把客位的每一点也照样解释过,这是不对的。马太福音十三章是主第一次讲比喻,第一个比喻就是主自己解释给我们听的。主没有把每一点都解释,有的有解释,有的没有解释。像那块「好土」,「土」是指人的心,「好」是指善良诚实,主给我们解释了,我们知道善良诚实的心是主要的意思。主在下面没有对我们再解释「结实」是甚么,所以「结实」就不是主要的意思。解释若过分琐碎,就没有属灵的价值,路就走错了。解释比喻不是容易的,必须一个一个地花功夫求神的光,才能解得合适。


【神迹】特别要注意主耶稣的神迹。旧约的神迹,像以利亚、以利沙的神迹,也可以读。新约中保罗的神迹也可以读。我们把神迹当作一个专一的题目来读,就要看见所有的神迹都有它的特点。例如:医治瞎眼的神迹和医治瘫子的神迹不一样。眼睛是看得清楚的问题──瞎眼的是要看见;瘫子是能力的问题──瘸腿的是要行走。读的时候,先要把特点找出来,然后看主怎样对付他们的难处,也就是在属灵上怎样对付我们的难处。
有的神迹,主明显地提起属灵的教训。像约翰福音九章主医治那个生来瞎眼的人,主就明显地提起, 叫不能看见的可以看见,能看见的反瞎了眼。再像约翰福音十一章主使拉撒路复活,主就明明地说:我是生命,我是复活。
有的神迹,主虽然没有明显地提起甚么教训,但里面必定有它的教训,这是要我们到神面前去寻求的。像那一个瘫子得医治的事,就有属灵的教训在里面。主医治他的时候,对他说:「你的罪赦了。」可是,主耶稣不是光赦罪,主也对他说:「……起来,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那人就起来,立刻拿了褥子当 众人面前出去了。这就是属灵的原则:光是赦罪不够,必须能有生命的表现和属灵的行走才够。


【主在地上的教训】把主所有的教训都读过。从马太福音五、六、七章起,一直到十三章、二十四章、二十五章,都仔细地读过。主的教训,在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里面也很多。像约翰福音十四章到十六章,也是很重要的。读的时候,要注意:主耶稣说的话是在甚么时候?是在犹太地的教训,或者是在加利利的教训?是对门徒说的,或者是对众人说的?或者是对门徒说,也给众人听;或者是只对门徒说,而不给众人听。我们这样读,就能从新约里得 中心的教训。如果我们要作主的工,至少要把主的比喻、主的神迹、主的教训都好好地读过。不然的话,没有材料,手里太空了,就不能应付需要。


【比较四福音书】这也是一种重要的读法。为甚么圣灵不写一卷完全的福音书,而要写四卷不同的福音书?为甚么各卷所记的事情好像不一样,事情的先后也好像不一样,有的连数目都不一样?我们若不好好的读它,就不会觉得圣灵的默示是何等奇妙。
读四福音,第一必须分段,并且要分得仔细。我们可以预备一本比较大的簿子? ?阉木砀R羰榘?事情的先后,分作四栏来说。例如:读到主的家谱时,可把马太福音一章一至十七节写在第一栏内,再把路加福音三章二十三至三十八节写在第三栏内;马可和约翰都没有记家谱,就让第二和第四两栏空在那里。有的事情只有一卷福音书记载,有的事情四卷福音书都记载。将来只要一查笔记簿,就能一目了然。如果把各栏所写的都加以比较,就能看出它们的异同来。这样把四卷福音书比较看来读,就看见彼此不同的地方相当多,而这些不同,都是经过圣灵的安排的。
马太福音一章里的家谱,是分作三个十四代──从亚伯拉罕到大 ,从大卫到被迁至巴比伦的时候,从被迁至巴比伦的时候到基督。路加福音三章里的家谱是倒叙上去的。马太是从亚伯拉罕记到大 ,路加是从大 记到亚伯拉罕,马太是从大 记到被迁至巴比伦的时候,路加是从撒拉铁记到大 。马太是从亚伯拉罕说起,路加是从亚伯拉罕上溯到亚当,所以马太记的家谱如果分作三段,路加记的家谱就要分作四段。路加起头一段是马利亚的家谱,而马太末了一段是约瑟的家谱。这些段落必须分得清楚,才能看出其中的意义。
曾有人把启示录第四章所说的四活物,与四福音联系起来看。四个活物:(一)像狮子,狮子是百兽之王;(二)像牛犊,牛是勤劳的忠仆;(三)脸面像人;(四)像飞鹰,旧约曾说神如鹰把以色列人背在翅膀上(出十九4;申卅二11)。马太记载主耶稣是王,马可记载主是仆人,路加记载主是人,约翰记载主是神。四个活物与四福音所记的主的四方面恰好相合。
马太是记主耶稣作王,所以在家谱里特别指出 是大 王的子孙。路加说主耶稣是人,所以家谱从人的始祖亚当叙起。马可说主耶稣是仆人,约翰说主耶稣是神子,所以都没有记载家谱。这样一比较,就能够证实马太是说主耶稣作王,马可是说主耶稣作仆人,路加是说主耶稣作人,约翰是说主耶稣作神的儿子。
在四卷福音书里都说到主耶稣的来,但记法不一样。马太说,「看哪,你的王来到你这里。」马可说人子来服事,路加说人子来寻找,约翰说主来了是叫人得生命。诸如此类的事,在福音书里很多,我们如果花工夫去读,就要看见每卷福音都有它的特点。
四卷福音书结束时所记载的事,也是很有意思的。马太是记复活(太廿八6),马可是记升天(可十六19),路加是记降下圣灵的应许(路廿四49),约翰是记再来(约廿一22)。主耶稣复活以后,被接升上高天;升天以后,到了五旬节,有圣降下来;将来,主耶稣还要再来。
马太没有记载主耶稣升天,因为马太记载 要与门徒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马可记载主升天,并说 「坐在神的右边」,因为 曾取了奴仆的形像,存心顺服,完成了工作,所以神将 升为至高。路加记载主升天,因为神顾念比天使微小一点的人,要赐他荣耀尊贵为冠冕,所以主耶稣因人的资格升天,将来能领许多的儿子进荣耀里去。约翰没有记载主耶稣升天,因为约翰记载 是我们的生命,要住在我们的里面。
马太是按时代的道理记的,不是按事迹的前后记的。路加是经过了详细考察,「按 次序」编写的(有的按时间前后,有的按题目次序)。马可和约翰则都是按事迹的前后记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9-15 08:5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救恩、圣洁和职事】救恩,是指 我们得生命说的;圣洁,是指 我们的生活说的;职事,是指 我们的工作说的。关于主的呼召、主的血、主的工作等等,都可以放在救恩一类。把一切圣灵的工作,都放在圣洁一类。把忠心、见证、圣灵的能力,都放在职事一类。还有,像主的十字架,可以放在救恩一类;我们的十字架,可以放在圣洁一类;哥林多后书四章所说「耶稣的死」(或译作「耶稣的杀」),可以放在职事一类。把我们的相信放在救恩一类,把我们的顺服放在圣洁一类,把我们的忠心放在职事一类。圣灵赐生命是救恩,圣灵的工作是圣洁,圣灵的能力是职事。我们可以用三个字来代表:「为」我们的,「在」我们的,「经」我们的。凡一切「为」我们的都是救恩,凡一切「在」我们的都是圣洁,凡一切「经」我们的都是职事。「为」我作,称它作救恩;「在」我里面作,称它作圣洁;「经」我作,称它作职事或者事奉。我们可以把所有的教训按类分别。只要把神为我、神在我、神经我这三个分开就清楚。可惜有许多人对于「神为我」和「神在我」分不清楚。例如:「基督的钉十字架」和「我们和主同钉十字架」,应该是「神为我」的事,可是罗马教将钉十字架变作「在我」,就不对了。十字架从甚么地方起才是「在我」呢?是从我们自己的十字架起。是背十字架,不是钉十字架。背,是我们的;钉,是主的。这也说明了罗马教和基督教的不同。圣经里的「同死」是「为我」方面的东西,而不是「在我」方面的东西。罗马书六章是同死,八章是治死,哥林多后书四章是杀死,所以罗马书六章是救恩,八章是圣洁,哥林多后书四章是职事。我们必须在神面前弄清楚:「同死」绝对是救恩,是主作的,我们不过是得 而已;藉 十字架「治死」,是我们的事;「杀死」,是让圣灵出来,这是在职事里面的东西。我们不要以为这是简单的事。有许多人对于「同死」的问题不清楚,就对于「治死」的问题也不清楚。同死的事实不是在我里面,是在基督里面。一切在基督里面的都是救恩,在我里面的都是圣洁,从我出去的都是职事。这些都是基本的认识。我们对于神的话必须看得清楚。


【地理】圣经中有许多国、许多城、许多山、许多江河、许多井,诸如此类,每一个都有它的意义。许多国如亚述、埃及、巴比伦、希腊、波斯,许多城如撒玛利亚、耶路撒冷、该撒利亚、所多玛、蛾摩拉、巴别、吾珥、示剑、伯特利、玛哈念、吉甲等,都有它们的意义。有的意义是从字义来的,有的意义是从历史来的。像伯特利是神的家,是从字义来的。像吉甲是除去肉体的预表,是从历史来的。像示剑是肩膀的意思,一切的负担,一切的责任,一切的背负,都是示剑的意义,这是从字义来的。约书亚分地的时候,就有很多城的名字,里面包含了属灵的意义,我们要找出那些名字的意义来。固然在圣经里面有许多字的意义需要查希伯来文的字典,但是,也有许多字的意义是圣经自己所提起的。所以,即使不懂希伯来文,也能查出不少地理名词的意义。
山如西乃山、何烈山、利巴嫩山、毗斯迦山、橄榄山等,也都有它们的意义。何烈山就是西乃山,为甚么有的时候说何烈山,有的时候又说西乃山,我们要把这个理由找出来。此外还有山谷、如欣嫩子谷、约沙法谷等。
江河如伯拉大河、埃及河、约但河等。
地理这一类所包括的是相当多,应当把要紧的都读过。但也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大概只要读三四个月就够用了。
所有地理名词的意义,总是从两条路来的:有的是从字义来,有的是从历史来。像耶路撒冷、伯特利、玛哈念,都是字义的。像各各他,一面是字义的,一面是历史的;各各他是髑髅地,也是十字架。像伯拉大河,一面是字义的,一面是历史的;历史告诉我们,攻打耶路撒冷都是从伯拉大河来的,启示录里面也是这样说,所以它是代表背叛的权柄、背叛的势力。像非利士是代表魔鬼黑暗的权势,是根据历史,不是根据字义的。还有一个地名像示罗,也非常要紧,因为教会的问题就是在示罗。这一些东西平日好好地读过,将来有许多用处。


【人名】圣经里有很多的人名,其中主要的人名,圣经都已经替我们解决了。如果有一本希腊文字典,那就更好。像亚当、夏娃、该隐、塞特、亚伯、挪亚、麦基洗德、亚伯拉罕、撒拉、以撒、雅各、以色列、摩西、约书亚、撒母耳、大 、所罗门、米甲、撒迦利亚、彼得等等,我们如果查考一下,就能看出它们的意义。这也是一种材料,要在平日准备好。


【副歌】在圣经里面,有的地方忽然用另一种笔法,那种笔法在希腊文里是和正文不同的,是近乎诗的笔法,不是散文的笔法,这种句子并不是一大段,只有两句三句,我们姑且称它作「副歌」。这要对希腊文有相当认识的人才能找得出来。像提摩太前书一章十五节,三章十五、十六节,提多书三章四至八节,罗马书十章八至十节,提摩太后书二章十一至十三节,以弗所书四章八至九节,五章十六节,帖撒罗尼迦前书四章十四至十七节,它们的笔法结构都是歌的形式。(罗马书九章到十一章也是用这一种笔法写的。)我们读出来的时候,要看见每一个副歌都摸着一件事、一个大道理,从得救起一直到被提。圣灵在这八个地方,用歌的形式来写这些道理,其中必定有宝贵的意思。


【难处】要解决圣经的难处,有几个基本的原则:
第一,我们必须先相信圣经本身没有难处。如果有难处,必定是我们自己想左了,想错了。
第二,要解决圣经的难处,不可以只根据本处的意思。没有一处圣经可以只按本处的意思,解释。遇有难处,必须把别处圣经合起来看,才能得 断案。有难处的圣经,决不会与别处的道理起冲突。神写圣经,不能写这一边而把那一边忘记了。若有冲突,必定是我们的头脑有病。
第三,有的话虽然是别处圣经里所没有的,但是我们也得相信。不可只根据我们的成见和理由而不相信神的话。
第四,要解决难处,就要寻找凭据,寻找圣经里的凭据,也寻找理由上的凭据。神所说的话,绝对是充满了道理的,神决不能说无理的话。
第五,我们所说的难处,是指解经上的难处,道理上的难处。

我们把以上的原则看清楚以后,就可以把圣经中所有难解的地方类聚起来,像创世记六章二节的「神的儿女们」;民数记十六章三十节的「活活的坠落阴间」;撒母耳记上二十八章十四节的「有一个老人上来……扫罗知道是撒母耳」;马太福音二十四章三十六节的「子也不知道」;路加福音二十二章三十八节的「两把刀」;约翰福音二十章二十三节的「你们赦免谁的罪,谁的罪就赦免了」;希伯来书六章六节的「不能叫他们从新懊悔了」,十章二十六节的「赎罪的祭就再没有了」;彼得前书三章十九节的「在监狱里的灵」,四章六节的「死人也曾有福音传给他们」;这些可以说都是解经上的难处。其余像「骆驼穿过针的眼」,已经解决有四百年了,这算不得难处。还有使徒行传二十一章的保罗上耶路撒冷,也不是解经上的难处,而只是事情的难处。
现在我们要按以上的原则,具体地来解决一个旧约圣经里的难处:创世记六章的「神的儿子们」,和主耶稣的再来发生很大的关系,因为主说:「挪亚的日子怎样,人子的日子也要怎样。」(路十七26)挪亚的日子怎样呢?「神的儿子们」娶了人的女子。有很多解经家认为这件事是指 塞特的儿子娶该隐的女子说的。许多通俗本的解释都是这样说。但是这种说法是牵强的。「神的儿子们」娶了人的女子,生出「拿非林」(中文译作「伟人」,英文译本的意思是「巨人」,原文的意思是「堕落者」)。试问塞特的儿子娶了该隐的女子。生的儿子怎么就变作「拿非林」?塞特是人,该隐也是人,这种人生出儿子来,怎么会变作和普通人不同的另外一种人?所以这种解经是很牵强的。
到底「神的儿子们」是指 甚么说的?那当然要特别到旧约里去找。找的时候,凭据就来了。我们可以断定说,这个「神的儿子们」是指天使说的。约伯记是一个很有力的凭据。约伯记的写作还在创世记之前,创世记是摩西的时代写的,约伯记是亚伯拉罕的时代写的。这是许多人所公认的。后来的书所用的字眼,往往是顺 从前的书下来的。约伯记一章、二章和三十八章所说「神的众子」是指天使,所以创世记六章所说「神的儿子们」也必定是指天使。主耶稣说:「当复活的时候,人也不娶也不嫁,乃像天上的使者一样。」(太廿二30)这并不是说天使不会嫁娶,乃是说天使不嫁娶。神不许天使嫁娶,因为天使是灵。但是竟然出了一件事,是世界上最混乱的,就是创世记三章,撒但的灵进到下等动物──蛇──里面去了。所以创世记三章是灵和下等动物的联合。到了创世记六章,灵又和人联合。天使是不应该嫁娶的,但是竟然娶人的女子了,所以生出「拿非林」来。「拿非林」出来的时候,神就要把他们灭绝。神要有天使,要有人,但不要有「拿非林」。神没有造出这一类来,神所造的应该是「各从其类」。但是,鬼来和人联合,在世界上就有了「拿非林」,所以神要重重地审判。后来,神为甚么要灭绝亚纳族人?因为也是「拿非林」。本来「拿非林」在洪水的时候已经被灭绝了,但是到了迦南地,又有「拿非林」,所以又灭绝。神不让这样的人存在地上。
犹大书六节所说的天使「不守本位,离开自己住处」,也是指 天使嫁娶说的。彼得后书二章四节所说的天使犯罪,也是指这件事。创世记六章三节的话,在英文圣经译得比较清楚,在希伯来文圣经就更清楚。中文译本漏译了一个字。原文是说:「人既然也变作肉体。」我们中文把这个「也」字漏译了。甚么叫作「也」?「也」的意思是第二个。比方说,你吃饭,我也吃饭,这个「也」,就是第二个。神说人「也」变作肉体,可见还有一个先变作肉体的。除了人以外,还有甚么受造之物能和人相提并论?没有别的。只有天使。人「也」变作肉体,就是说明天使已经变作肉体。找出了这样的凭据,就有把握说「神的儿子们」是指天使而言。
固然,人在创世记三章就已犯罪,但创世记三章的犯罪,和创世记六章的属乎肉体并不相同。犯罪是一个行为,不是一个性情;而属乎肉体是说整个人受肉体的支配,这就成为一个性情了。我们不光要注意创世记三章所记的人的堕落,同时要注意人犯罪是越过越发展的;亚当是罪行,该隐是私欲,到洪水的时候,罪更发展起来,人属乎肉体,犯罪就成为习惯了。人犯罪以后,圣灵一直在那里和人奋斗,直到人属乎肉体的时候,奋斗才停止。创世记六章三节说,「我的灵就不永远住在他里面」,这句话该译作「我的灵就不与他相争」。从伊甸园到洪水,圣灵和人一直在那里争。等到他们放纵情欲,也属乎肉体,圣灵就不和他们相争了。我们为甚么要注意这一个呢?因为圣经说,「挪亚的日子怎样,人子的日子也要怎样」,所以这个问题非解决不可。可能在「人子的日子」临到以前,撒但的邪灵要到地上来,那时候有犯罪的天使,穿上了肉体。因为这些「神的儿子们」一直出问题,所以神要施行重大的审判。洪水的审判是空前的,迦南地的审判也是厉害的,在「人子的日子」还要有大审判。主要审判离开本位的天使。
离开本位的天使,是在三分之一(启十二4)以内呢,还是在三分之一以外呢?恐怕是在三分之一以外的。犹大书六节:「又有不守本位,离开自己住处的天使。」「本位」一词,在英文达秘译本中译作「original state」,意思不只是本来的「位」,并且是本来的「情形」。天使本来的情形是不嫁不娶,说他不守本位,就是因 嫁娶。「本位」是说他的情形,「住处」是说他住的地方。这些天使现在怎样呢?「主用锁链把他们永远拘留在黑暗里,等候大日的审判。」七节「又如」的「又」字在原文是没有的,第七节和第六节不是两件事,第七节是解释第六节。达秘和司蒂芬的翻译都是这么说的。这些天使就像「所多玛、蛾摩拉和周围城邑的人,也照他们一味的行淫,随从逆性的情欲,就受永火的刑罚,作为鉴戒」。这里不是指所多玛、蛾摩拉的人犯奸淫,是说天使像所多玛、蛾摩拉的人一样犯奸淫,并且是一味的行淫。换句话说,他们甚么都不作,就是犯奸淫。别的都忘记了,就是犯奸淫。他们随从「逆性的情欲」,他们是在那里追求别一种的肉体,所以「就受永火的刑罚,作为鉴戒」。可以说,犹大书六至七节是创世记六章的解释。


【一卷一卷】我们也可以把圣经一卷一卷地拿来读。把五经、历史、诗篇、先知书都读过。要记得每一卷的内容到底是甚么。读先知书的时候,要把它分清楚,有多少先知是在被掳之前的,有多少先知是在被掳之时的,有多少先知是在被掳之后的。对新约也要这样读。要看新约的历史是讲甚么,教会的书信是讲甚么,个人的书信是讲甚么,预言是讲甚么。每一个神的儿女,对于全部圣经,不一定每一卷都能解释,但至少要知道它讲些甚么。我们至少要花两年的功夫,把六十六卷圣经读一个大概。如果要读得比较熟一些,就要花五六年功夫。熟读了每一卷的内容,就能认识每一卷的性质,也就能互相贯通。比方读旧约的时候,我们也能联系到罗马书、以弗所书、歌罗西书,这也是基本的学习,我们要注意它。


【基督】许多人告诉我们说,圣经是专门讲基督的书。全部圣经的目的,都是为 使人认识基督。从旧约到新约,有一条线一直给我们看见到底基督是如何。我们能从创世记一章里寻到基督:二十六节、神在神格里商量如何造人,下一节就说照 的形像造男造女。按文法,二十六节用「我们」,二十七节应该用「他们」,但是二十七节是说「 」。相当明显,这里的「 」是基督,因为在神格里只有基督有形像,所以实际去造的时候,是照 「 」的形像造的。
创世记三章说女人的后裔。马太福音一章给我们看见,马利亚的儿子是女人的后裔。一路读下来,我们看见在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这几卷书里面,充满了基督。还有在大 的事上,在被掳前的先知书里,像以赛亚书、约拿书,也充满了基督。在被掳时候的先知书里,像耶利米书、以西结书、但以理书,以及从被掳归回的先知书里,像哈该书、撒迦利亚书、玛拉基书,也都充满了基督。
我们不只从预言里看见基督,也从许多的礼仪里看见基督。第一,在创世记、利未记里都有祭,一直到建造圣殿之后还有祭。在祭和牺牲里面能看见基督。第二,在长大麻疯的人得洁净里,在红母牛灰的洁净里,在祭司的洁净里,也能看见基督。第三,在祭司的职分里,在祭司所穿的衣服、祭司在神面前所办的事情里,也能看见基督。第四,在各种节期里,也能看见基督。
还有许多的人预表基督。这有两种:一种是明说的预表,一种是符合的预表。甚么是明说的预表?主耶稣说:「看哪,在这里有一人比所罗门更大。」(路十一31)由此可见所罗门是主耶稣的预表。主耶稣说:「约拿三日三夜在鱼肚腹中,人子也要这样三曰三夜在地里头。」(太十二40)这也明明说出约拿是主耶稣的预表。还有加拉太书三章给我们看见以撒也是预表基督的。可是,约瑟就不是明说的预表。虽然约瑟的经历有许多点和基督一样,但是在全部新约中,找不到一个地方说约瑟预表基督。所以,不只有人明明地预表基督,也有一种人像基督,这一种是符合的预表。亚当、挪亚、约瑟、大 或者约沙法,都是这一类的预表。
此外,还有其地的预表。像吗哪、铜蛇、会幕、雅各的天梯等,都是预表基督。在旧约里,有时候用两只鸟来预表基督,有时候用两个王来预表基督,有时候用两个祭司来预表基督,有时候用两个领路的来预表基督。两双鸟:一只代表死,一只代表复活。两个王:一个代表争战的,一个代表和平的。两个祭司:一个代表在地上的──亚伦,一个代表在天上的──麦基洗德。两个领路的:一个是代表领出埃及的,一个是代表领进迦南的。诸如此类的预表,都是讲基督。
到了新约,我们看见在福音书里有基督的历史、基督的教训、基督的神迹、基督的预言。在使徒行传里,看见 今天的掌权。在书信里,看见 住在人里面。在启示录里,看见 将来的掌权。我们从创世记一直到启示录,把有关基督的那条线找出来,就得到一个很好的训练。


【词】这个读法是非常要紧的,范围也非常广大。我们前面已经讲过题目的读法。词的读法似乎有一些像题目的读法,其实二者完全不同。题目的读法是找一个题目在那里读,但不一定在圣经的字面上有那一个题目,乃是从灵里、从内容上来看这个题目。凡灵是一样的,内容是一样的,把它们都读出来,那一个叫作题目的读法。而读词乃是从圣经里找出相同的词,把它们合在一起来读。我们读词的时候,可以一面读圣经,一面专题理解一些词:(一)罪,(二)死,(三)悔改,(四)信,(五)赦免,(六)和好,(七)怜悯,(八)恩典,(九)义,(十)律法,(十一)律,(十二)生命,(十三)行为,(十四)旧,(十五)新,(十六)钉十字架,(十七)血,(十八)救,(十九)救赎,(二十)代替,(廿一)起(不是「官话和合本」里的,是「文理和合本」里的,指「复起」,(廿二)儿子,(廿三)祭司,(廿四)祭,(廿五)圣,(廿六)爱,(廿七)盼望,(廿八)心,(廿九)灵,(三十)光,(卅一)喜乐,(卅二)平安,(卅三)真理,(卅四)荣耀,(卅五)祷告,(卅六)祝福,(卅七)应许,(卅八)安慰,(卅九)粮食,(四十)顺服,(四十一)受苦,(四十二)试探,(四十三)世界,(四十四)肉体,(四十五)血气,(四十六)怒气,(四十七)思念,(四十八)世代,(四十九)凡,(五十)山。若是要加,还可以加上三四倍,但就是这些也足够初学的人读了。这种读法,是叫我们在圣经里注意这些词的意义,并知道这些词用了多少次。我们把主要的词都写下来编一编,就能够明白神对于这些词怎么说。
比方,我们读「喜乐」,就把关于喜乐的圣经节找出来,把特别关于喜乐这件事的教训写出来,然后把它们类编一下。例如:在甚么时候应该喜乐?我们的喜乐是从那里来的?甚么种的人不能喜乐?我们要怎样才能喜乐?这样,我们对于喜乐这个问题就有了认识。
又如在圣经里有一个词──「粮食」。我们查查看,在那些地方有「粮食」这个词。我们查出在约翰福音四章有「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来者的旨意,作成他的工」,在诗篇三十七篇有「以你的信实为粮」,还有以色列的十二个探子从迦南地回来的时候,探子中有人报告说:「我们在那里所看见的人民,都身量高大。……我们看自己就如蚱蜢一样……」但是,约书亚和迦勒说:「不要怕那地的居民,因为他们是我们的食物。」(民十三25至十四9)。我们把这些讲到粮食的地方都放在一起,就看见有三种粮食:第一,遵行父的旨意就是粮食。凡一切遵行父旨意的人,都是越过越强的,因为他们有粮食吃。主耶稣因为饥饿,才打发门徒去买饼。可是当门徒买食物回来之后,主说:「我有食物吃。」门徒就彼此对问说:「莫非有人拿甚么给 吃吗?」主说:「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来者的旨意,作成 的工。」这给我们看见,作工不应该越作越软弱,应该越作越刚强。不只祷告能使我们饱,并且作工也能使我们饱。我们如果在工场上像我们的主一样,好好地事奉神,自然而然会越作越觉得饱,因为遵行父的旨意就是我们的粮食。第二,神的信实。神一次一次地听我们的祷告,我们就一次一次地比前更强;我们一次一次地相信神带领我们过去,我们就一次一次地比前更饱。越信靠神就越觉得饱足,就越显得刚强。神的信实是我们的食物。第三,「拿非林」也是粮食。我吃掉一个「拿非林」,我就会强一些。我今天吃一个,明天会吃两个,后天会吃四个,我会一次比一次更饱足,一次比一次更强壮。有许多人所以软弱,就是因为没有胜过迦南地的「拿非林」。换句话说,任何的艰难,都是神给我们的粮食。如果我们吃不下,就会饿;吃得下,就强壮,艰难就过去了。
曾有弟兄读过「呼召」或「神的召」这个词。他引了几十节圣经,分作十段。我们现在把它列在下面,以供参考:
第一段──呼召的来源:
一 最初的根源──神(帖前二12)。
二 居间的来源──耶稣基督(罗一6)。

第二段──被呼召的人:
一 范围:普遍的──所有的人(林前一24)。
二 范围:属灵的──罪人(路五32)。
三 神的估计──蒙怜悯的器皿(罗九23-24)。
四 实际的事实──智慧的不多(林前一26)。

第三段──呼召的目的:
一 悔改(路五32)。
二 救恩(帖后二13-14)。
三 ? 桨?西三15)。
四 光(彼前二9)。
五 交通(林前一9)。
六 服事(罗一1)。
七 自由(加五13)。
八 圣洁(林前一2)。
九 受苦(彼前二21)。
十 永生(提前六12)。
十一 永远的产业(来九15)。
十二 永远的荣耀(彼前五10)。

第四段──呼召的原则:
一 按 神的计划(罗八29)。
二 按 神的恩典(提后一9)。
三 不是按 人的功劳(提后一9)。

第五段──呼召的范围:
一 在主里(林前七22)。
二 在恩典里(加一6)。
三 在平安里(林前七15)。
四 在圣洁里(帖前四7)。
五 在身体里(西三15)。

第六段──呼召的方法:
一 藉福音(帖后二14)。
二 藉神的恩典(加一15)。
三 藉神的荣耀(彼后一3)。
四 藉神的性情(彼后一3)。

第七段──呼召的性质:
一 圣洁(提后一9)。
二 上面(腓三14)。
三 属天(来三1)。
四 谦卑(林前一26)。

第八段──呼召的要求:
一 继续在里面(林前七20、24)。
二 照 行走(林前十七7)。
三 要与呼召相配(弗四1)。
四 要与呼召的神相配(帖前二12)。
五 要殷勤(彼后一10)。

第九段──呼召的鼓励:
一 得指望(弗一18,四4)。
二 赏赐(腓三14)。

第十段──呼召的担保:
一 神的性情──信实(林前一9;帖前五24)。
二 神的计划(罗十一29)。
三 神的恩典(罗八30)。

在这些圣经节里,都有「呼召」这个词。他就是把这些圣经节拿来编一编,把它分为十段。这样一作,就对于呼召的事能有相当清楚的认识。像这一类的词,如果学了几十个,对于圣经的认识就有了一点根基。
例如:我们读创世记就要注意「世代」(原文),像五章一节「亚当的世代记在下面」云云。我们读出埃及记要注意「这就是神的命令」云云。在利未记里我们看见「圣」字是特别常用的。在诗篇里我们看见「你的话」、「仇敌」、「等候」、「细拉」等词是常用的。在箴言里我们就看见「智慧」、「撒谎」、「恶」、「懒惰」、「骄傲」、「心」、「舌」、「嘴唇」、「眼睛」等词是常用的。在传道书里,我们看见「虚空」、「日光之下」是常用的。在雅歌里,我们看见「爱」、「没药」是常用的。在马太福音里,我们看见「义」、「天国」是常用的。又像「山」,在马太福音里最少就记 有八次在山上(太四8,五1,十四23,十五29,十七1,廿四3,廿六30,廿八16),每一次都有事情。在马可福音里我们看见「立刻」。在路加福音里我们看见「人子」。在约翰福音里我们看见「差遣」、「世界」、「父」、「住」。在使徒行传里我们看见「灵」。在罗马书里我们看见「死」、「信」、「义」。在加拉太书里我们看见「爱」字少用,「圣」字没有用;在以弗所书里我们就看见「爱」字用得很多,「圣」字也用得很多。这些要特别加以注意,不可马虎过去。有时候,在一段或几段圣经里面有多次用同样的词。例如:历代志上十六章和诗篇七十一篇,共有七次说「继续」(「官话和合本」译作「常」、「常常」或「时常」)(代上十六6、11、37、40;诗七一3、6、14)。在诗篇八十六篇里有八次说「因」或「因为」。在约书亚记二十三章有十三次提到「耶和华你们的神」。在以斯拉记七章说到七种神的东西(神的手,神的律法,神的殿,神的旨意,神殿的坛,神殿的当差的人,神的智慧)。保罗在他的书信里说「无论作甚么」共有三次──无论作甚么,都要在主的名里作;无论作甚么,都要从心里作;无论作甚么,都要为荣耀神而作(西三17、23;林前十31)。约翰福音和约翰书信共有六次说「喜乐满足」(约三29,十五11,十六24,十七13;约壹一4;约贰12)。保罗的书信有五次说「感谢神」(罗六17,七25;林前十五57;林后二14,九15)。在启示录里的「得胜」,在彼得书里的「宝贵」,在腓立比书里的「喜乐」,都有它们的目的和意义。读圣经的时候,要把这些特别显着的词读出来,也要把它们编成一个道理的纲要摆在那里。这对于我们有很大的益处。
 楼主| 发表于 2008-9-15 08:5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道理】圣经里基本的道理约有七个:(一)父神,(二)神的儿子,(三)圣灵,(四)罪,(五)救赎,(六)基督徒的生命和生活,(七)将来。这些都是重要的道理,也就是神学。
关于「父神」这一个道理,我们可以把神的名、神的心、神的本质、神的德性、神的能力、神的权柄、父和子的关系、神怎样救赎等等,一一地找出来看,把有关的圣经节都搜集在一起。
主耶稣来到地上, 自己说 是子,所以主耶稣永远是子。但是子的标明是从复活起的,因为希伯来书一章五节说「我今日生你」,是指主复活说的,罗马书一章四节也说,「以复活标明他是神的儿子」(照原文直译)。
父和子的道理读完了,可以读关于圣灵的道理。要明白圣经,就至少要明白圣灵在人外面的工作和圣灵在人里面的工作。要把圣灵在人身上和在人里面的工作分开。这一个如果分不清楚,就对于圣灵读不清楚。


【圣经中道理的进步】每一个读圣经的人还得认识一件事,就是圣经乃是神藉 多次多方的启示赐给我们的(来一1)。神不只是多方在那里启示,也是多次在那里启示,并且每一次神的启示总比前一次进步。我们必须从圣经里读出神的道理是如何进步的。这并非说圣经里的启示是不完全的。神在全 圣经里的启示是完全的。可是,神的启示是逐段进步的。神在第一个阶段里有 的启示,到第二个阶段里,神的启示再加上去,到第三个阶段,神的启示又加上去,到以后的阶段里也是这样,一直到完全的地步。神的启示在每一个阶段里,不能说是不完全,可是比起全部的启示来就显得不够完全。像神对亚伯拉罕所启示的,在亚伯拉罕的时候是完全的,可是今天我们从全部启示看来,就觉得当初亚伯拉罕那个时候的启示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要学习看见:神的启示如何从亚当来,神的启示如何从挪亚来,神的启示如何从亚伯拉罕来,神的启示如何从以色列来,神的启示如何从摩西来……一路下来,神的启示越过越进步。
我们还得学习把神时代的道理和神永远的道理加以分别。在圣经中有的道理是为 一个时代,有的道理是永远的。有时候,神对于一个时代出了一个命令,但是那个命令并不是为 永远的。例如:神吩咐以色列人要把迦南人灭绝,这是时代的道理,不是永远的道理。我们要找出时代的道理,也要找出永远的道理,这是非常重要的。有的话是时代的话,是对当时的人讲的,不是对所有的人讲的;也有许多话是永远的话,那些话对当时的人讲和对以后的人讲是一样的。读圣经要分别甚么是时代的道理,甚么是永远的道理;甚么是那个时候的,甚么是一直继续到永远的。这两个要分别得很清楚,否则会遇到许多难处不能解决。
有许多人有一个错误,以为所有旧约的话都是为看旧约的人说的,就把全部旧约都当作时代的道理。有许多人另有一个错误,说所有旧约的话都是对我们说的,就把全部旧约都当作永远的道理。我们要把时代的道理和永远的道理分开。神对于某一个阶段的人说的话,如果只有当时的用处,我们就称它作时代的道理;如果对于每一个阶段的人都有用处,我们就称它作永远的道理。而永远的道理是有进步的:在这一个阶段里,神只说一两句话;在那一个阶段里,神再多说一两句话。
我们读创世记,看见神是创造者,神是管理者,神是赐律法者,神是审判者,同时我们也看见神救赎者。我们从旧约里看见关于神的道理是越过越进步的,全部旧约把这五方面讲得很清楚。在创世记里,我们也看见人的创造是荣耀的,人的堕落是羞愧的,人需要救恩,人寻找神,人用行为想得救。创世记里关于人的道理是这样讲,全部新约书就把这五个关于人的道理讲得更仔细。这就叫作道理的进步。
从亚当起,一直到撒母耳为止,我们看见「神治」,神直接管治 自己的子民。从大 、所罗门起,一直到被掳到巴比伦为止,我们看见「王治」,神藉 君王管治 的子民。从巴比伦回来到主耶稣为止,我们看见「先知和祭司治」。从「神治」到「王治」,到「先知和祭司治」,从起头到末了,是从外面的约束走向里面的约束。外面失败了,但是里面有「义」来了。那个道理越过越进步。
到了新约,四福音明显地讲到基督,那是更进步了。我们可以把四福音分作七大段来看:
一  主耶稣在那里证明 是弥赛亚。那是在耶路撒冷、犹太地、撒玛利亚,就是约翰福音一章到四章的情形。
二  弥赛亚的证明一过之后,天国的问题就出来。像马太福音四章,天国的宣告;五章到七章,天国的内容;十三章,天国的奥秘。第二段是进步到天国的问题。
三  关于证明神的儿子的神性,是从主变饼给五千人吃饱起头的,这就是约翰福音所特别记载的。虽然别人也记载,但约翰所记的有它特别的用意。约翰特别记载主变饼给五千人吃饱的事,是证明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从这里下去,就是彼得在该撒利亚承认主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再接下去,就是主在「变化山」上改变形像。这些都是为 证明主耶稣的身位。
四  从「变化山」下来以后, 就面向耶路撒冷去。这一位基督是受苦的、受死的(太十六21;路九31)。
五  主耶稣进了耶路撒冷,就讲到 的再来。接下去是马太福音二十四和二十五章主在橄榄山上的预言。
六  逾越节的晚上,主耶稣在一间楼上对门徒讲道,是讲圣灵降临的问题,和葡萄树的比喻等等(约十四至十七)。
七  复活的基督给门徒传福音的使命。
我们在读福音书的时候,把关于基督的这七段历史,像七个山 那样摆好之后,就能对主耶稣所作的享有一个相当清楚的认识。
到了使徒行传,比较重要的三件事:(一)主耶稣的复活,(二)主耶稣的掌权,(三)主耶稣的赦免。就是说,有一位复活的主, 今天掌权,同时,今天又要传赦罪的道给所有的人。可见使徒行传比福音书更进步了。
到了后来,保罗的书信来了。我们要注意保罗的书信在圣经里的次序,和他写书信的年代的次序。他最先写的是帖撒罗尼迦前书,第二是帖撒罗尼迦后书,第三是哥林多前书,第四是哥林多后书,第五是加拉太书,第六是罗马书,第七是腓利门书,第八是歌罗西书,第九是以弗所书,第十是腓立比书,第十一是提摩太前书,第十二是提多书,第十三是提摩太后书。(希伯来书如果算是保罗写的话,那就在提摩太前书之前。)保罗的这些书信,可以分作四类:
一 帖撒罗尼迦前、帖撒罗尼迦后是讲主再来。
二 哥林多前、哥林多后、加拉太是更正一般信徒的错误。
三 罗马、腓利门、歌罗西、以弗所、腓立比是讲基督。
四 提摩太前、提多、提摩太后是请教会的行政、秩序等一般的问题、对于启示并没有增加,因为神给保罗的启示到以弗所书已经达到最高 了。
由此可见,圣经中的道理是一直在那里进步的;进步到保罗的时候,教会的问题完全解决了,信徒的错误也完全更正了,教会的丰富一直出来,基督的再来的问题也提出来了,这是进步。至于下面的希伯来书、雅各书、彼得前后书和犹大书,是另外一种性质,另有它们的特点,有人称它们为「普通的书信」。希伯来书给我们看见新约,雅各书给我们看见行为,彼得前后书给我们看见受苦与希望,犹大书给我们看见真道的保守。这些书信是为 解决基督徒零碎的问题,在启示上并没有进步。到了最后,有约翰的书信和约翰的启示录。在这里面,约翰又进了一步。保罗给我们真理,约翰给我们神学。约翰特别给我们看见基督教的那个实际的东西,就是神的生命。约翰的书信和他的启示录是把我们带到神的面前。
圣经里面的道理都在那里进步。每一个道理都有它的最高 。在这一卷书里有启示,在另一卷书里又增加启示……到了又一卷,启示就达到了最高 。例如「义」,要从马太福音起,看义怎样动身(其余三卷福音书不必多注意),到了罗马书、加拉太书,义的路已经走到最高 。又如教会的问题,从马太福音十六章动身起,一步一步地走到以弗所书就解决了。再如生命的问题,是从约翰福音动身的,一直到约翰的书信,就到了最高 ,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这样一卷一卷地去看,就能看见问题从那里开始,在甚么地方有补充增加,在那一卷书把这个问题彻底解决了。很希奇,在有一卷书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之后,下面就不讲了。总有一卷书解决一个问题或几个问题;解决完了之后,对于这些问题或者是不提,或者是略过去,再没有新的启示了。到全部圣经都写完了之后,神的启示也都达到了最高 。神的启示一直增加到圣经的终了,就达到最完全的地步。
所以,我们读圣经的时候,要作两件事:第一,要找出圣经里的启示在那里,就是有一个道理是从甚么地方起头的;第二,要找出在甚么地方有新的意义或者新的启示。一步一步地找出来,记下来。在这一卷里有这一个起头,在那一卷里有新的解释,在另外一卷里有新的启示。不管是新的解释也好,是新的启示也好,都把它编一下。我们把所有启示、解释,合在一起,分析清楚,来断定一个真理,这就是神学。正规的神学,就是要看见圣经里的真理。这个可以叫作教义的神学。我们这样去读,就能对圣经的真理有清楚的认识。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神知网 ( 黑ICP备09004198号 )

GMT+8, 2025-5-2 03: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