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知网

 找回密码
 注册(欢迎注册神知网)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68|回复: 0

为什么还有苦难-清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7 21: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7年3月2日,一对从外地归来的夫妇来我家。我们很开心地聊起信仰、人生、教会生活。回头来看,其中涉及很多时下关注的苦难话题。反思之余,稍加整理,以为分享(文中括号部分为思考时新加入的内容,下文用“先生”、“太太”来指代他们夫妻二人)。
  (苦难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有外在身体的患难、疾病,也有内在的试探、挣扎以及对神旨意的不解。)
  交谈从日常生活开始。未几,我们的话题便涉及信仰的问题。
  1、苦难的真相
  清泉:你(先生)有计划今年受洗吗?
  先生:还没有,总觉得心中还有个疙瘩。比如说,上帝是否真的是充满慈爱呢?如果是,为什么世间会有这么多的苦难?
  太太:对啊,他总是有很多的问题,这在信仰路上是不是不对的啊?
  清泉:人的疑问有两种。一种是因着不信而产生的问题,其中总是用否定的眼光来看信仰。另一种是基于信心的问题,这是正常的。像圣经中,哈巴谷先知不也是充满疑问吗?当时他的疑问主要就是由于不明白“公义的上帝怎么会允许罪恶存在”?所以他两次发问,后来上帝用他的公义回答——神要借着更不公义的迦勒底人来刑罚不公义的犹太人,然后再灭绝迦勒底人。表面上看起来,神很麻烦。事实上,神是以公义来审判罪恶。哈巴谷在得到上帝的回答之后,信心就得到坚固,超越了环境的困惑——“虽然无花果树不发旺,葡萄树不结果,橄榄树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粮食,圈中绝了羊,棚内也没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华欢欣,因救我的神喜乐。主耶和华是我的力量,他使我的脚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稳行在高处。”(哈巴谷书 3:17-19)像这类基于信心的问题,是好的,能促使我们思考,并因此使我们的理性不断因圣经被更新,信仰更加有根有基。
  今天你的问题跟当时哈巴谷的问题相似——为什么慈爱的上帝会允许苦难存在?对于这个问题,许多人都做出了相应的回答。
  先生:是啊,上次我就此问题请教了另一位同工。他说,苦难促使我们有属天的盼望。但我觉得这怎么有点像回避事实啊?
  (说终极性盼望是回避事实,当然不对。人生若没有了终极性的盼望,所充满的只有虚空。正是终极性的盼望,如保罗所说:“现在至轻至暂的苦楚,若比起将来永远无比的荣耀,就不足介意了”,使基督徒在任何环境中生出力量,竭力讨神喜悦。)
  清泉:处理苦难问题时,是有许多人以未来的祝福来冲淡现今苦难带来的痛苦。我个人认为这不是唯一之路。圣经中对苦难问题最为透彻的看法就在《约伯记》。
  我个人读《约伯记》时,就发现其中很有意思。约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他的苦很  具代表性:首先是财产损失——所有财产一日尽失;
  其次是子女离世——白发送黑发,而且是十个子女同一天全部去世;
  再接着身体患病——全身长疮;
  然后是夫妻矛盾——他太太说:“你死了吧!”
  再后是心灵痛苦——三个朋友没有一个是同情他,他形容其友是“无用的医生”。
最痛苦的莫过于“上帝似乎向他隐藏了”!
  (可以说,今天人类所有的苦难,约伯都经历过了。而且,从约伯的经历里会发现,平时人看为最重的财产却是生命中最不重要的;平时人最忽略的“神人关系”,却是生命中最不可或缺的。)
  当神在处理他的苦难问题时,你会发现,神并未回答“约伯为什么受苦难?”神只回答一点:“他是伟大的,是超越万有的。他不会做错事。”
  先生:哎,我发现基督徒处理问题时,不太喜欢问“为什么”。
  太太:不是不喜欢问“为什么”,而是你问了“为什么”之后又能怎么样呢?
  清泉:其实基督徒遇到苦难会去思考“为什么”。只是更多时候,“为什么”不是苦难的出路所在。圣经的教导是,在苦难环境中该问的不是“Why”而是“Then”。只有我们把重点放在“Then”上,对苦难的思考才会是积极的。
  你看《约伯记》,当上帝以他的大能、伟大来回答约伯时,约伯就在“炉灰中懊悔”,并且他说“从前我风闻有你,现在我亲眼看见你”。
  另一个对苦难问题值得我们深思的是“耶稣钉十字架”。当耶稣钉十字架时,他正经历人间最大的苦难。这里有一个神学性的难题,就是耶稣说“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马太福音27:46)。我们都知道圣父、圣子、圣灵是三位一体的,是不分离的,然而当耶稣钉十字架时,“父将子离弃”,也许从神学角度看,其中有相当难以理解的层面。但不可否认的一点,这是一份最大的苦难——耶稣不仅承担全人类的罪恶,而且还承受着父与子分离的痛苦。
  所以,当我思考“二战期间,众多犹太人被杀时,上帝在哪里?”“东南亚海啸时,上帝在哪里?”——答案就在“十字架”上。耶稣亲自来到世界,并死在十字架上,来体验人间的痛苦,承担人类的痛苦。
  太太:你的意思是说,耶稣他是上帝的儿子,却亲自来体验人间的痛苦,并承受最大的苦难,以此来安慰受苦的人群?
  清泉:是的。
  我自己家庭,去年遭到一场苦难——我母亲离开世界。当然,她是去上帝那儿。但无可否认的是对我们这些活着的人来说,是一场苦难——一场亲人分离的苦难。
  先生:如果她已信主,那么她是去上帝那儿,就没有什么值得伤心的啊?
  清泉:那个伤心不是别的,是亲人分离的自然感情流露。不过,更促使我思考的是“于基督徒来说,到底苦难有何意义?”我就从十字架看到,苦难使我们明白十字架的爱——上帝的儿子为我们而死;使我们靠近十字架——耶稣的死为要带我们到上帝的面前。
  苦难的意义还有就是“苦难是礼物”。前不久,我看了一本书——《有话问苍天》(杨腓力Philip Yancey著,天道书楼1999年5月初版),其中引用很多生活的例子说明“苦难是上帝给人最大的礼物”。其中一个例子就是以人的神经系统做为说明的,人的神经系统使人能感知痛苦,而使人免去许多不必要的伤害。其实基督徒的苦难,有时就促成我们越发远离罪恶,靠近上帝。
  如果,我们不认识苦难是神给我们的礼物,有时就会陷入另一个怪圈——认为只要是苦难就是魔鬼加给我们的。
  2、为什么要有魔鬼
  太太:我倒真的认为“苦难就是魔鬼加给我们的”。
  清泉:有时候,苦难是从魔鬼来的,但并不是全部。唐崇荣牧师曾有一个形象的故事说:有一天,一位天使在巡逻时看到一个鬼在哭,问它为什么哭时。鬼说,它被基督徒冤枉了。基督徒动不动就说是“魔鬼害的”,其实有时是基督徒自己找的麻烦。
  (众笑)哈……
  清泉:如果我们陷在这个观念里,有可能会进入一种“二元论”的思想。认为世界有两股力量,一股是善的——就是上帝的力量,一股是恶的——就是魔鬼的力量。然后,这两种力量在抗争着,甚至有时会感觉似乎魔鬼的力量比上帝的力量更大。
  太太:我有时就是这么想的啊,难不成这有什么不对吗?我们不也是经常祷告“求上帝败坏魔鬼”吗?
  清泉:当然不对,世界不是两种力量,而是完全在上帝的管理之下。魔鬼只不过是“上帝暂时存留在世的一个工具”,有点像牧场上的“牧羊犬”。等到时间成熟,他就被扔进火湖了。
  先生:那圣经不是说“魔鬼像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彼得前书5:8)吗?
  清泉:是啊,是寻找“可”吞吃的人。你会发现,不是他本身能做什么,而是当人离弃神、背离神时,他就被神放在一个光景之中。魔鬼就像一头关在铁笼里的狼犬,那个食物掉进去了,它才能坐享其成,否则,它什么就不能做!
  故此,当人犯罪时,人不是站在魔鬼的阵营里,而是得罪了神。所以耶稣做为赎罪祭是献给神的,不是献给魔鬼——人不欠魔鬼什么!
  3、灵性的困惑
  太太:我最近(过年去探亲)一直非常软弱,是不是基督徒一离开聚会点这种属灵的团契,就会软弱?
  (常有基督徒的灵程受环境左右,虽然在理论上大多数人认定“信仰是可以得胜环境”。但似乎在环境与信仰的较量中,环境的力量更大。一些农村的基督徒进城打工,随之而来的就是软弱,继而远离神。难不成,信仰本身就是这么脆弱,又或者,我们的认识本身还有欠缺之处。)
  清泉:环境确实会对人产生影响。有时我们总渴望住在一个优雅的环境,但这并不是神的要求。圣经中有一个人,名叫以利亚。当他躲在山洞里,自以为是“为耶和华大发热心”时,耶和华没有反驳他,却告诉他要“完成神所托付的使命”。
  (基督徒在世上,常常陷入“山洞里的热心”之中。将热心局限于在聚会点里好好地唱诗、祷告、聚会,却忽略了信仰的外展与见证。基督徒的生活正是这种使命性的开展。不受环境左右,而是不断得胜环境。初期教会的同工们,正是带着基督的使命,不单在传道工作上,也在生活上影响了整个罗马帝国。当时的罗马帝国生活何其糜烂,但基督徒不单不受影响,反而影响了这种环境。日后,教会历史上的每一次复兴运动,首先就是直面社会的罪恶与不良风气。通过人生命的被改变,进而更新社会。)
  我以前有个邻居,每到星期天,他就会对我们说:“今天要去信耶稣了吧!”其实我们不是到星期天才信耶稣,而是一次相信直到永远的。生命的改变、成圣亦然。(基督徒不是变色龙,而是常青树。)
  太太:我是很受环境影响的一个人。过年前夕,我妹妹到我家来,结果我的灵修生活就被打乱了。我们一起聊得没完没了,结果就感觉自己好软弱。
  清泉:可能与你没有建立一个正常灵修生活有关。你的灵修是随机性的,有空余时间就灵修,没有空余时间,就算了。这样一来,灵修很容易变成摆设。
  (曾有一位同工说得好,没有固定时间的祷告,随时祷告将成一句空话;同理的,没有固定时间的灵修,时时灵修也将成为空话。)
  4、罪的毁坏
  太太:后来,我到外地亲戚家过年时,那个环境里全都是非基督徒,就我们夫妻俩信主。我就感觉自己好失败。
  (前不久,我碰到另一位基督徒,她则说得更明白,她说自己每到过年过节之时,便喜欢与亲人一起扑克、麻将,认为在亲人之间偶而来点小赌,没有关系。其实,圣经中没有否定娱乐,但对罪的态度非常明确——不可以!对于时下很多娱乐罪恶化,娱乐场所罪恶化,基督徒还是需要起码的免疫力的。)
  清泉:你的所谓“失败”是怎样的失败?
  太太:如你上面所说的,我主要是灵修不正常,并且向亲人传福音时,他们也都不愿意接受。而且,我总是感觉自己好多的罪。
  清泉:我们对罪的观念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被调整。首先是“知罪感”与“负罪感”之区别。
  知罪感使我们认罪悔改,是积极的,为的是让我们向神回转;负罪感则使我们深陷“自责”,是消极的,为的让我们灰心、丧气。有时候,我们常把这两种混在一起。结果,信耶稣时间越长,负罪感越强,自卑感也越强,还以为是正常反应。
  其次是对“罪”的认识。罪常有两个概念,但我们国内的基督徒常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认为罪就是“不该做的做了”。这当然是对的,但不是完整的。罪还有一个概念是“该做的不做”。
  这两个概念是完全不同的。“不该做的做了”是消极的警戒,提醒我们什么不该做!这固然不错,但长期强调这一方面,会让我们整天想着“不能做、不能做……”。一则会容易产生“消极人生观”,认为做基督徒这么难,有那么多律法、条规;二则容易产生规避心态,认为只要四条戒律不犯,其它的没有什么关系,结果放纵自己;三则容易产生“自责心态”,认为自己常犯规条,是个万恶不赦的罪人。
  另一方面则不同,“该做的不做”是积极的警戒,他提醒我们还有“该做的”!这正告诉基督徒人生的方向——每一天为主而活!也积极指导我们读经——那正是该做的内容所在!而且,这也会指导基督徒生活在一种不断往前冲的动力之中,如同保罗所说,“常存亏欠感”去传福音,去为主而活。
  (所以基督徒天天讲罪,却不消极;天天认罪,却不灰心、放纵。)
  5、传福音怎么会有阻力
  先生:那些亲人不听是神没有拣选他们,他们是不可能信的。
  太太:你怎么知道神没有拣选他们呢?
  清泉:我们不能因为对方尚未接受主的救恩,就将他归为“神没有拣选他们”。而是要为他们好好代祷,并努力向他们传福音。
  (麦希真牧师说:“传福音完全是神的工作,也完全是人的工作。”有时候,基督徒常为一些亲人未悔改,而忧心不已,这实是神将灵魂的负担放在我们心里。不单不能气馁,也不能因此归咎于上帝,而应继续不断的为对方代祷。当年奥古斯丁的母亲,曾因奥古斯丁的败坏,准备在公众场合宣布断绝母子关系,后认识到不对,转而跟在奥古斯丁的身后为他代祷,在三十多年后,奥古斯丁才悔改。)
  (苦难的种类很多,有人因为祷告久未蒙应允,深陷痛苦;有人因犯罪得罪神而深陷苦难;有人因受试探而深感苦难;有人因疾病、灾难……
  仔细想想,有关苦难问题一直以来是很多人的困惑所在。有的人在苦难面前认命,有的人在苦难面前挣扎,有的人在苦难面前奋起。但共同的是,许多人认为这是人生的悲剧,并且大多是消极的态度。圣经告诉我们,苦难本身是消极的,但基督徒的苦难观却是积极的——我们深信苦难是“化妆的祝福”。它将带我们越发洁净自己,靠近神。)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神知网 ( 黑ICP备09004198号 )

GMT+8, 2024-5-18 11: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