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信息来自唐崇荣希伯来书讲座,我们先一同祷告:
主啊,我们感谢,我们赞美你,因你的恩和你的爱又一次吸引我们来到你的面前,你说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你的喜悦,你又曾经说信是从你那里赐下来的。主啊,我们愿意明白有关于信仰的问题,恳求你给我们领受你的恩典,有一个谦卑顺从愿意受教的心来到你的面前。主啊,求你帮助我们,给我们大大张口,你应许你给我们充满。你帮助我们做一个饥渴慕义的人,你应许给我们得以饱足,我们感谢你。造就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通过亚伯拉罕的一生,让我们明白在应许之地做客的真正含义,让我们透过这个暂时的世界,凭借信心能看到那永恒的上帝的国度,感谢赞美,奉主耶稣基督的圣名求的。阿们。
感谢神,我们今天继续思想亚伯拉罕的时代。
全本圣经所有男人寿命被记载的时候,都不记载他的太太几岁死,只有记载撒拉几岁死。她死了以后,亚伯拉罕还过几十年的生活在世界上。
一个中年丧妻的人当然是一个很可怜的人,因为女人独居的本能跟坚忍的力量远远大过男人独居的能力。
不是说男人不能独居,世界知名的神学家英国的斯扥德 (Stott,John R.W.),到现在没有太太,他是独居的,而且没有什么不好的消息传过来,因为他懂得怎样在神面前独居过生活,在神面前敬畏上帝,安然事奉上帝。
??亚伯拉罕在地上的时候,圣经告诉我们一句很重要的话,「他在应许之地作客」,为什么在应许之地作客呢?神说「我应许给你。」「我给你。」那你说「主啊,你给我,我就在这地作主人嘛!」
上帝说「不!我应许,我应许给你,这是应许之地。」那应许什么时候变成事实呢?应许是一个promise 。promise 是事先的,什么时候事情真正发生成为一个事实,这个地是我的呢?神又不说。
所以我们的信仰有时候困难就在这个地方,神把应许给我们,却没有把那年日告诉我们。神给我们看见一个异象,但异象跟现实有一段的距离。
神告诉我们他要与我们同在,但是他把命令先赐下来,要我们遵行命令,苦得不得了然后才可以享受应许。而应许什么时候真正变成事实?又不讲。
??但亚伯拉罕明白,他清清楚楚觉悟,他清清楚楚明白,他在应许之地不是主人。这是很特别的灵性。
在应许之地是客人,客人跟主人不同的地方在哪里?主人可以随意说话,随地吐痰,要怎样就怎样,他不管一切,因为他是主人。
客人呢?一定要「客气」,因为你没有「客」人的态度,人家就会生「气」,所以你你就要「客气」,以客气的态度住在别人的地方。
??你看见为什么住在别人家的时候,跟别人讲话总是笑脸的,弯弯腰,总是很温柔的,回家就不一样了?
你在作客人的时候你一定比较有礼貌,比较谦卑,比较不敢碰人家的东西,比较怕弄坏人家的东西。亚伯拉罕在应许之地,他懂得怎么样自处,这是我们要学习的一件事情。
??这世界如果不是我们的家,如果这个世界不是永恒的,我们在这个世界应当用什么态度对待人呢?
亚伯拉罕非常谨慎,亚伯拉罕在应许之地作客,他一直提醒自己,「在这里我是客人,我是客旅,不是主人,所以我应当尽责任照着客旅应当行的事,应当有的礼貌,应当表现的态度来对待人」,很不简单。
??如果你在作客的时候,你每天都是不太轻松的,你每天作客的时候你都记得会不会这件事使他感到不舒服,我这个态度会不会引起他对我的反感?我有没有做一些事使人家讨厌呢?
你作客的时候你会不太自由,不太放松的。等到你回家的时候,整个松懈下来,你打呼像猪一样大声也没有人管你。所以亚伯拉罕那一百年他到底是怎样生活?「在应许之地作客。」这应当是基督徒学习的。
??这世界是天父的,这世界是我的上帝创造的,但是这个世界有一天都要归给我的主,但是这个世界暂时交给魔鬼统治,这个世界暂时有许多作恶的人正在管理着,在这个世界我是什么?在应许之地作客。
??亚伯拉罕的家在哪里?在吾珥。他回去吗?不!这是什么?应许之地,他当作主人?也不是。你看难不难?很困难是不是呢?
在应许之地是神已经给他的,不能作主,而真正做主的地方他不要回去。所以他在这里是非常痛苦的一个生活,他维持这种紧张的心理关系到死的地步。
??基督徒有时候也会思想,「我岂不是天之骄子,神天父借着圣灵重生我成为他的儿女吗?我可以自然自在享受上帝的一切。」
但是不是,我们要谨慎我们的言语行为,免得这世界的罪人因为看见我们不象样而抵挡,而羞辱我们。我们有一种莫明其妙的紧张关系。
??亚伯拉罕懂得怎样自处。他懂得怎么样与人交往,因为他里面有一个很警觉性的,一个非常敏感的矛盾的自觉,我应当行事为人如同客旅,要客气,不能随便。
你作客的时候不能随便,亚伯拉罕清楚这一点。所以当撒拉死的时候亚伯拉罕怎么样呢?亚伯拉罕现在发现,「我的客旅的生活,我的配偶离开世界了,我以后要走得路还远,但是我不能把她带去了,她是贤内助,不能再陪伴我了,怎么办呢?
我一定要把她埋葬。这块地是神应许的,这块地既然是神应许的,这块地就是我的。但是他说「不,我不过是作客,因为神的时间还没有到。」神的时间没到,你就以为你是主人,乱来一场,这就是你的灵性不能作见证的地方。
??当撒拉离开世界的时候,她要找一个地方埋葬。他找了麦比拉洞橡树的旁边。那个地方他有过很好的经历,现在他要把他的太太放在那里。但是这个地方是谁的呢?应许的吗?
上帝岂不是曾经对亚伯拉罕说,「你走遍这地,纵横走」(参:创世记:13 章17节)。他纵、横、横、纵,「纵」加「横」就是「十字架」。所以有人说「亚伯拉罕走十字架的道路,所以土地就给他拿去了。」
「你纵横走遍这地我就赐给你。」「主啊,你已经赐给我了嘛!你赐给我就是我的,现在我要这块地里面最好的地方埋葬我的太太。」好了,把她埋葬了。
亚伯拉罕说「不!那块地照地上的法律来说是赫人的。」赫人曾经有一个大帝国,赫人的土地很大,但是当亚伯拉罕的时代,赫人的声势已经不太大了,
但是他们还有相当大的权柄,这地皮是他的。亚伯拉罕就找赫人的领袖对他说,「让我可以买这块地来安葬我的妻子吗?」,他们都知道亚伯拉罕是尊贵的人,他是一个不随便的人,他就对亚伯拉罕说「就拿去用吧!」你与我们之间的关系很好的。
??亚伯拉罕一生懂得怎样与人信相处,很多很多年青的传道人不懂,只懂得跟听他的话的人相处,与那些不同意见的人很难相处。
亚伯拉罕对赫人说,「虽然我们感情很好,但是我一定要付钱。」「唉呀!我主,不必付钱了,拿去用埋葬你的死人吧!」(参:创世记:23 章15节)
亚伯拉罕一定不要,所以亚伯拉罕说「你给我算,这块地值多少?」他们把当时的地价估了以后,就把四百舍客勒的银子交给赫人,把这块地买了,照价还。
??今天基督徒要记得,你到书店去买书的时候,要照价还,你不要说「我是基督徒尽量打折扣,打折扣。我是牧师更大的折扣。牧师不是「乞丐」,
有一个基督教书店的人说「最坏的就是牧师!」已经给八折了,他说「难道牧师不是五折吗?」好象牧师要吃饭别人不必吃饭一样。
这位牧师不懂什么?就是不懂这一节,「在应许之地作客」,客气一点,规矩一点,尽责一点。应当付的付,应当纳的纳,应当交的交。
??亚伯拉罕说「不能,我不能拿,我照样,地价多少我还给你。我现在丧妻,我不要再丧德了,请你照收这个钱。」因为他清楚知道,我是在应许之地作客的人。
亲爱的弟兄姐妹们。亚伯拉罕的这种自我,自处与人相处,这种在应许之地作客的心态很清楚的。他从来没有感觉这些是永恒的东西,要快快霸占据为己有才甘愿,不是!
亚伯拉罕这些一定影响他的孩子以撒。他的孩子后来就学了一个榜样,能让的就让。
??今天我们要学什么?两件重要的事情,不当让的你让,你就是妥协。当让的你不让你就是贪心。
我们不可以犯贪心的罪,也不可以犯妥协的罪,当争要力争,当让要谦让。
什么东西当争呢?绝对的真理,信仰的原则要争。为上帝的道,竭力争辩。
什么当让呢?世界暂时的享受,物质的这些我们可以让。
如果我们在当让的事情,我们不让。我们就变成与人相争,脸红耳赤,而没有道德伦理榜样的人。如果我们应当争的我们不争,我们就变成出卖真理妥协于罪恶与罪人同流合污的基督徒。
感谢上帝!圣经给我们很多伟大的例子。当亚伯拉罕当争的时候他争,当让的时候他让。
??我们来看两个亚伯拉罕让的最好的例子。他的太太死的时候,他应当要付的钱他付,他不是强夺。
谦让的美德是从耶稣基督来的,因为耶稣基督虽然有上帝的形像,却不自己与上帝同等为强夺的,他反倒虚己,降世为人,取了奴仆的形像,在肉身中间为我们定了罪案,
kenoo, 希腊文的意思,「倒空自己」,你把自己倒空出来,谦卑,谦让,这种美德是从耶稣基督来的。从耶稣基督在永恒中间顺服天父而完全谦让自己。
「我是有你的形像,我们是同等的嘛,为什么你差我,好不好我差你?」只有圣父差遣圣子,没有圣子差遣圣父的,圣经没有这个道理的。
「为什么你要差我,不是我差你,我们不是同等吗?」父、子、圣灵同等、同荣、同权、同永恒,same eternity same authority。
耶稣基督不与上帝因为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降世为人,生在马槽,死在十字架上,谦让。有什么好争的?这世界不是我的家。
??亚伯拉罕懂得谦让。他对还不认识,或者还不是同信仰的人,他绝对不争取利益。这也就是后来我们明白的一个道理,对外邦人一文不取。
你建礼拜堂的时候不需要向外邦人募捐。教会要做一些属灵的工作的时候,不要靠有钱的外邦人来帮助你,绝对不做这个事情。因为他不是属于主的,他的钱没有资格参加圣工,这些都是圣经的原则。
我们都是在应许之地作客的。既然作客那有什么好争的呢?罗得因为羊越来越多,吃草的地方不够,就教唆他的仆人与亚伯拉罕的仆人相争。
伟大的人不听下属制造分裂的话语,伟大的领袖不会跟着下面的情绪去发泄自己的感情。亚伯拉罕在很多的事情上要做很伟大的榜样。
当下面的人争的时候,亚伯拉罕不是跟他们争,他一跟他们争他的灵性就降低了。他也不是跟罗得争,他跟罗得争他的灵性就跟罗得一样了。
??很多的原则不是单单用逻辑去处理,要从生命的经历去体会,神要我们做的事是怎么样的。
??亚伯拉罕对罗得说,「你我不可相争,你的牧人与我的牧人也不可相争」(参:创世记:13章8节)。有什么好争?你要什么地方。去!我让你。
你选,「你向东我就向西,你向山就平地。」罗得心里想,「老人家竟然老糊涂,让我选」,这样叔叔不错,如果连这点都没有我一定不尊重他!我尊老不过因为老人懂得给我一些利益。」
好,他就选了。他算算算,看看看,最好的地方全部拿去。肥沃的平原,富饶的土地,很多收成可能的地带全部他拿去了,他很不客气的。
??亚伯拉罕很客气,罗得很不客气。老人家很懂道理,年轻人强辞夺理。他说什么?「我要这些,这些,这些....。」亚伯拉罕说「好。」老人家讲话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他不是说谎,不是欺骗,不是钓饵,不是敲诈,不是用老奸巨猾的手段来蒙蔽年轻人的眼睛,他是讲真的。「你要就拿去,你最好的地拿去,你向东,我就向西,你要平地我就到高山。」
罗得说,「好,我就向平地,你向高山,老人家多运动,心脏才不会阻塞。你的前途很短了,你老了,死的时候山上也比较好。我年轻,我要拿平原,肥沃的土地。」
亚伯拉罕怎么样?让。这些都实实在在表现他就像「在应许之地作客。」今天我们是蒙应许的人吗?同蒙应许,同归一体,我们一同承认受天上来的恩。
我们在地上是什么?是客旅,是寄居的。我们要效法亚伯拉罕我们的信心之父在应许之地作客,所以他支搭帐棚,他作客。
??这个客人为什么不回家呢?因为应许。为什么不回米所波大米?在应许之地。那么在应许之地做什么?作客。麻烦吗?在应许之地作客。亚伯拉罕,其实他可以回去的,但是他不回去。因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上帝所经营,所建造的。」
??真正了解这一段圣经的人,全世界从经历里面可能没有多少人。相信奥古斯丁(St.Augustine,354-430)是一个。
奥古斯丁年老的时候亲眼看见整个罗马帝国要崩溃,在他眼前整个世界最大的军国主义,世界最堂皇,最有权柄,版图最大的帝国,在他有生之年末后那几年衰下去。
所以他后来就写一本书叫作 City La State,用拉丁文翻译过就是The City of God.《上帝的城》,换一句话说,他站在最高的地方看罗马帝国是地上的城,世俗的城,会败坏的城,会灭亡的城,将要毁灭的城。
而我呢?「我要看上面,我等候一个上帝的城。」
??相信明白这种心理,明白这种感受的人,好象奥古斯丁这样的人很少。只有那种伟大的心,觉察到暂时与永恒之间的对比何等不相称才会写出一本几千面厚的《上帝的城》这样的书出来。
他把世界的政治,世界的学说,世界的权柄,世界的哲学一一把他分析了,他等候什么?---- 上帝的城来到。感谢上帝!
??把奥古斯丁跟尼布甲尼撒做一个比较,这两个人可能成为我们最好最好的一个学习的两方面不同的见解。
尼布甲尼撒在城墙上行走说「这岂不是我用我的功劳所建立的城吗?」他看他的城多伟大,多绝对,多荣耀,多尊贵,他在那里夸自己的荣耀。
而奥古斯丁看整个罗马帝国「这岂不是将要毁灭的城吗?这世界算什么?这世界的城算什么?这世界的荣耀、尊贵、军事、政治、文化、权柄所有的一切都要过去,我等候的是上帝的国来到。」
这些观念后来到了耶稣基督教导我们祷告里面说,「愿你的国降临。」这些观念到了约翰年老的时候,他讲「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过去;惟独遵行上帝旨意的是永远常存」(约翰壹书:2 章17节)。这观念到了彼得的思想里面,他写下一句话,他说什么呢?「我们盼望新天新地降临有义居在其中」(参:彼得后书:3章13节)。
??这世界是用罪恶的治理原则来管束罪人的世界。而「那世界」是用义的原则来管束上帝选民的一个世界。你满足这个世界吗?你沉醉在这个世界中吗?
亚伯拉罕说「不,因为这世界不是我的家,所以我没有筑一座永久的房子,我是支搭帐棚,因为天天作客。」作客一百年不要紧,亚伯拉罕很清楚的知道,在人间人生过程中间需要有另外一个盼望。
在人生过程中间,因着信,他相信另外一个城市。所以你对他讲赫人的帝国,他没有兴趣,巴比伦帝国他没有兴趣。你给他讲什么帝国他没有兴趣,你给他讲米所波大米的伟大的建筑,他没有兴趣。」
他心中所想望的不是过去的,是未来的。他是实实在在像保罗所讲的,「忘记背后,努力面前」(参:腓立比书:3 章13节)的人。
??你今天事奉主自哀自怜吗?常常啼哭?埋怨?走吧!回去你原来的路,不必回来!上帝不需要这样的人,上帝要你有一个像精兵一样,只顾向前打仗,不自哀自怜的生命。
??亚伯拉罕在应许之地作客,当尽的责任尽,当让的让,当付的付。他不哀怜,不自哀自怜,他要走完上帝的旨意。亚伯拉罕不是没有回去的机会,有!但是他不回去,他不再想回去。为什么呢?因为他盼望,不是回忆。
??一个被回忆捆绑的人永远不能向前,一个被盼望吸引的人他一定紧步向前。他盼望什么?盼望一座城,一座「有根基的城」。
天下没有一座有「根基的城」,只有有根基的房子。没有一座「有根基的城」,没有的。整座城是先打根基才建城市?没有的。
圣经说「有根基的城」,整个城是有根基的,这是亚伯拉罕盼望的,然后就是启示录所讲的,圣洁的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圣城要临在我们中间。
??所以亚伯拉罕的信仰很伟大,因为亚伯拉罕的信仰在最大的,最富的,最高级的环境中间看见那是nothing。
保罗真正明白这个意义,保罗真正像亚伯拉罕。因为亚伯拉罕知道在地上作客,保罗也知道在地上作客。亚伯拉罕清楚知道,他的家,他永恒的家在哪里。保罗也知道「这地上的帐棚拆掉了,我们就要住天上永远不衰坏的帐棚。」
他们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感谢上帝!他们盼望一座有根基的城。
??世界历史中间可能最讽刺的可能诗篇巴比伦灭亡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巴比伦的城墙是差不多一百多呎高,有几十呎厚,可以有几匹马同时在上面跑的,这样大的城墙怎么会倒呢?怎么会失败呢?
敌人从河口后面挖洞进去的时候,没有办法抵挡。没有一座有根基的城,世界没有一座有根基的城!所以奥古斯丁要写《上帝的城》,约翰要等天上的耶路撒冷降临在其间,新天新地降临,我们等候那个来临,有义居在其中。
为什么有义居在其中呢?这里说,「是上帝亲自所建造的,所经营的。」是神所造的城,神所经营的城,他不但是创造者,他是管理者;他不但是开始者,他是维持者;他建造这一座城,然后他自己经营这一座城。
??这座城怎么建起来的呢?彼得告诉我们,这就是一个活石的灵宫,这就是每一个基督徒是一个活石,每一个基督徒是一个活石,「耶稣基督是真正根基的房角石,有使徒与先知为根基,我们被建造在上面」(参:以弗所书:2 章20节),这就是神的殿,这就是神的城。
而上帝是用破碎的心灵建造他永远的灵宫。我们的破碎,我们的不配,我们的软弱,在神面前都是宝贵的。上帝不轻看忧伤痛悔的心(参:诗篇:51篇17节)。
我们今天事奉主有困难,我们做人有缺点,我们的生命中有许多的软弱,我们的人生,我们的个性,我们的遗传,我们的因子里面有许多许多的缺点,不要紧的!
你奉献给上帝,你顺服天上的呼召,神会用你,把这些微不足道没有价值的石头一块一块变成他的灵宫,神亲自建造,神亲自经营。感谢上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