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知网

 找回密码
 注册(欢迎注册神知网)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29|回复: 1

提多书解经资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4 14: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多书

目录

读经引题用法说明      
概  论                                       
第一段  引言(一1-4)                       
    壹  发书人(一1-3)                     
    贰  受书人(一4)                       
第二段  长老的设立(一5-9)                 
    壹  设立长老的吩咐(一5)               
    贰  长老的家庭(一6)                  
    叁  长老的性格与品德(一7-8)           
    肆  长老的真理造诣(一9)               
第三段  认识假传道的危险(一10-16)         
    壹  不服约束说虚空话(一10)            
    贰  错误的教导(一11)                  
    叁  如何教导革哩底信徒(一12-14)      
    肆  天良的污秽与悖逆(一15-16)         
第四段  如何传讲纯正道理(二1-15)         
    壹  如何教导老年人(二1-5)            
    贰  如何劝导少年人(二6-8)            
    叁  如何劝导作仆人的(二9-10)         
    肆  如何劝导众人(二11-15)            
第五段  信徒应有的品行(三1-11)            
    壹  奉公守法(三1)                     
    贰  柔和待人(三2)                     
    叁  圣灵的更新(三3-7)                 
    肆  留心作美事(三8)                  
    伍  远离背道者(三9-11)               
第六段  最后的嘱咐(三12-15)               
    壹  速到尼哥波立(三12)               
    贰  为亚波罗送行(三13-14)            
    叁  问安与祝祷(三15)                  


提多书

    1神的仆人,耶稣基督的使徒保罗,凭着神选民的信心,与敬虔真理的知识,2盼望那无谎言的神,在万古之先所应许的永生,3到了日期,藉着传扬的工夫,把他的道显明了;这传扬的责任,是按着神我们救主的命令交托了我。4现在写信给提多,就是照着我们共信之道作我真儿子的;愿恩惠平安,从父神和我们的救主基督耶稣归与你。5我从前留你在革哩底,是要你将那没有办完的事都办整齐了,又照我所吩咐你的,在各城设立长老;6若有无可指责的人,只作一个妇人的丈夫,儿女也是信主的,没有人告他们是放荡不服约束的,就可以设立。7监督既是神的管家,必须无可指责,不任性,不暴躁,不因酒滋事,不打人,不贪无义之财,8乐意接待远人、好善、庄重、公平、圣洁、自持;9坚守所教真实的道理,就能将纯正的教训劝化人;又能把争辩的人驳倒了。10因为有许多人不服约束,说虚空话,欺哄人;那奉割礼的,更是这样。11这些人的口总要堵住,他们因贪不义之财,将不该教导的教导人,败坏人的全家。12有革哩底人中的一个本地先知说:『革哩底人常说谎话,乃是恶兽,又馋又懒;』13这个见证是真的。所以你要严严的责备他们,使他们在真道上纯全无疵;14不听犹太人荒渺的言语,和离弃真道之人的诚命。15在洁净的人,凡物都洁净,在污秽不信的人,什么都不洁净;连心地和天良,也都污秽了。16他们说是认识神,行事却和他相背;本是可憎恶的,是悖逆的,在各样善事上是可废弃的。
读经引题
多一1-16
1·保罗如何介绍他自己和自己的职份?他事奉的凭据和盼望是什么?(向着何目标?)你事奉受盼望影响到何种地步?
2·试述保罗长老的资格(从他对上帝、对人、对己、对家庭各方面)
3·犹太人在革哩底教会的破坏行为是什么、动机何在?保罗要提多如何对待他们的破坏?
4·污秽和洁净的原则是什么?你对上帝的信仰和你的生活行为有何关联性?
默想:我是否为洁净的人?原因何在?我对神的认识如何?这与我的事奉和生活行为是否相宜?

    1但你所讲的,总要合乎那纯正的道理;2劝老年人,要有节制、端庄、自守、在信心爱心忍耐上,都要纯全无疵。3又劝老年妇人,举止行动要恭敬,不说谗言,不给酒作奴仆,用善道教训人,4好指教少年妇人,爱丈夫,爱儿女,5谨守,贞洁,料理家务,待人有恩,顺服自己的丈夫,免得神的道理被毁谤。6又劝少年人要谨守;7你自己凡事要显出善行的榜样,在教训上要正直、端庄。8言语纯全,无可指责,叫那反对的人,既无处可说我们的不是,便自觉羞愧。9劝仆人要顺服自己的主人,凡事讨他的喜欢;不可顶撞他;10不可私拿东西;要显为忠诚,以致凡事尊荣我们救主神的道;11因为神救众人的恩典,已经显明出来,12教训我们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欲,在今世自守,公义,敬虔度日,13等候所盼望的福并等候至大的神和我们救主耶稣基督的荣耀显现。14他为我们舍了自己,要赎我们脱离一切罪恶,又洁净我们,特作自己的子民,热心为善。15这些事你要讲明,劝戒人,用各种权柄责备人。不可叫人轻看你。
多二1-15
1·保罗劝勉老年人和老年妇人应当如何?劝勉少年妇人和少年人应如何?又如何劝勉仆人?有何信仰的关联性?
2·对那一类人的劝勉合适你?你如何培养这些美德?
3·在劝诫人以先,保罗要提多先做到什么?这给你什么教训?
4·上帝救我们的目的何在?如何保持这目的之实现?
默想:我的身份是什么?应培养何种美德?那一种美德应表现在我的家庭、工作和人际关系上?上帝的救恩,现今在我生命上的影响如何?

    1你要题醒众人,叫他们顺服作官的、掌权的,遵他的命,预备行各样的善事;2不要毁谤,不要争竞,总要和平,向众人大显温柔。3我们从前也是无知,悖逆,受迷惑,服事各样私欲和宴乐,常存恶毒嫉妒的心,是可恨的,又是彼此相恨。4但到了神我们救主的恩慈,和他向人所施的慈爱显明的时候,5他便救了我们,并不是因我们自己所行的义,乃是照他的怜悯,藉着重生的洗,和圣灵的更新。6圣灵就是神藉着耶稣基督我们救主,厚厚浇灌在我们身上的;7好叫我们因他的恩得称为义,可以凭着永生的盼望成为后嗣。8这话是可信的,我也愿你把这些事,切切实实的讲明,使那些已信神的人,留心作正经事业。这都是美事,并且与人有益。9要远避无知的辩论,和家谱的空谈,以及分争,并因律法而起的争竞;因为这都是虚妄无益的。10分门结党的人,警戒过一两次,就要弃绝他;。因为知道这等人已经背道,犯了罪,自己明知不是,还是去作。12我打发亚提马,或是推基古,到你那里去的时候,你要赶紧往尼哥波立去见我,因为我已经定意在那里过冬。13你要赶紧给律师西纳,和亚波罗送行,叫他们没有缺乏。14并且我们的人要学习正经事业,预备所需用的,免得不结果子。15同我在一处的人都问你安。请代问那些因有信心爱我们的人安。愿恩惠常与你们众人同在
多三1-15
1·我们信徒对政府和众人的态度和行为当如何?
2·比较你从前的行为(未信主以前)和现今的行为,再比较你应有的行为和现今行为的差距。
3·我们如何得着救恩的?得着救恩的结果是什么?圣灵在救恩之施行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你是否仍常常被圣灵所更新?
4·你对于基督徒的辩论,采取什么态度?对于分门结党的人,有何责任?
5·你如何帮助一个有需要的基督徒朋友?
默想:假如我是提多,我对保罗的劝勉,应有怎样的反应?我对于救恩的体验和圣灵的更新,有何经验?

    概  论

    一·受书人与写作时间
    圣经中提及提多的名字共有十三节经文(林后二13,七6、13-15「四次」,八6、16、23,十二18「二次」;加二1、3;提后四10;多一4)。这名字的意思即「号角」。
    他和提摩太同样是保罗得力的助手,被称为保罗属灵的「真儿子」(多一4),我们无法从使徒行传中得知兄弟提多什么时候开始与保罗同工;但林后二章十二至十三节的话:「我从前为基督的福音到了特罗亚,主也给我开了门。那时因为没有遇见兄弟提多,我心里不安,便辞别那里的人往马其顿去了」。给我们一些资料,可推断提多与保罗同工,必然在徒廿章一至二节之前,因那时提多已经奉保罗之命去访问哥林多教会(参林后讲义之概论,及二12-13注解)。可见必然已经跟从保罗一些时日了;但究竟在什么时候开始跟保罗同工,使徒行传中没有提到。
    圣经中提及提多的名字共达十五次之多,其中哥林多后书便占了十一次,似乎显示提多和哥林多教会有较深切的关系。哥林多教会是叫保罗「头痛」的教会,但提多代表保罗到那里去的使命是相当成功的(见林后七6-7,八16)。保罗从罗马狱中得释放以后,路经革哩底,在那里开始了好些工作,却把提多留在那里善后。而「革哩底人常说谎话,乃是恶兽,又馋又懒」(多一12);看来提多所肩负的责任,都是比较难以应付的工作。
    本书与提摩太前书大概是同时写的。它的写作时间必然早于提摩太后书,是可以肯定的;因本书三章十二节,保罗嘱咐提多要赶紧往尼哥波立去与他相会。当时保罗当然还未到尼哥波立。后来他们会合之后,一同离开尼哥波立准备往以弗所去,途中保罗再次被捕送回罗马狱中,而提摩太后书是保罗第二次在罗马入狱之后写的。所以提多书之写作,必然早过提摩太后书,乃是无可置疑的。
    二·本书与提摩太前书的比较
    本书与提摩太前书十分相似,可称为提摩太前书的精本;就如加拉太书被称为罗马书之简本那样。全书主要内容是指导提多如何设立长老,如何按真理善待教会中各等样的人,其与提摩太前书相似的论题可举例如下:
    A·称神为救主或称救主为神(本书一3、4,二10、13,注意圣经之小字,三4比较提前一1,二3,四10)。
    B·论设立长老之资格(本书一5-9比较提前三1-7)。
    C·论虚空荒渺的话语与家谱的辩论(本书一10、14,三9比较提前一4、6,四7,六20)。
    D·论食物之洁净与污秽(本书一15比较提前四3-5)。
    E·论如何劝勉男女老少各等信徒(本书二1-10比较提前五1-16)。
    本书与提摩太前书比较显着不同之处有二:
    A·本书指导提多要「严严的责备」那些听从异端教训的人(本书一12-14,参阅二15,三10),提摩太前书中没有这么严厉(参提前一4-11,四7,六3-6、20)。
    B·本书虽然只有两节经文提及圣灵(三5-6),但所论的关乎信徒重生时获得圣灵更新之真理,是其他书信所未提及的,成为本书的特色。
    三·全书分析
    第一段  引言(一1-4)
    壹  发书人(一1-3)
        一·其信心(一1)
        二·其知识(一1下)
        三·其盼望(一2)
        四·其受托(一3)
    贰  受书人(一4)
    第二段  长老的设立(一5-9)
    壹  设立长老的吩咐(一5)
    贰  长老的家庭(一6)
    叁  长老的性格与品德(一7-8)
    肆  长老的真理造诣(一9)
    第三段  认识假传道的危险(一10-16)
    壹  不服约束说虚空话(一10)
    贰  错误的教导(一11)
    叁  如何教导革哩底信徒(一12-14)
        一·认识革哩底人的性格(一12)
        二·要严严责备使他们在真道上纯全(一13)
        三·要使信徒知道拒绝异端(一14)
    肆  天良的污秽与悖逆(一15-16)
    第四段  如何传讲纯正道理(二1-15)
    壹  如何教导老年人(二1-5)
        一·纯正的道(二1)
        二·老年人(二2)
        三·老年妇人(二3)
        四·老妇与少妇(二4-5)
    贰  如何劝导少年人(二6-8)
        一·少年人应有的品德(二6-7)
        二·提多应有的榜样(二8)
    叁  如何劝导作仆人的(二9-10)
    肆  如何劝导众人(二11-15)
        一·应指明神救人的自的(二11-12)
        二·应等候基督的显现(二13-14)
        三·小结:应善用属灵的权柄(二15)
    第五段  信徒应有的品行(三1-11)
    壹  奉公守法(三1)
    贰  柔和待人(三2)
    叁  圣灵的更新(三3-7)
        一·重生之前的景况(三3)
        二·神恩慈显明的时候(三4)
        三·重生的洗(三5-6)
        四·永生的盼望(三7)
    肆  留心作美事(三8)
    伍  远离背道者(三9-11)
        一·要远离的事(三9)
        二·要远离的人(三10-11)
    第六段  最后的嘱咐(三12-15)
    壹  速到尼波哥立(三12)
    贰  为亚波罗送行(三13-14)
    叁  问安与祝祷(三15)

    第一段  引言(一1-4)

    壹  发书人(一1-3)
    「神的仆人,耶稣基督的使徒保罗,凭着神选民的信心,与敬虔真理的知识,盼望那无谎言的神,在万古之先所应许的永生,到了日期,藉着传扬的工夫,把他的道显明了;这传扬的责任,是按着神我们救主的命令交托了我。」(一1-3)
    在保罗书信中,从来没有一封信像本书这样,在开端的自称中便用了这么多的话自荐。在此保罗自称为「神的仆人」和「耶稣基督的使徒」,这是他书信中一贯通用的自称。「神的仆人」是普通的身份,「耶稣基督的使徒」是他特殊的身份;奴仆只不过侍候主人,使徒却代表主人。保罗在蒙召之后,就作了神的仆人,和其他的教师、先知,一同在安提阿教会中忠心事奉神,且从安提阿教会受圣灵差遣之后,就被称为使徒(徒十三1-3、8)。
    从没有人毁谤保罗不是「神的仆人」,但对保罗是否为耶稣基督的使徒,却有教会说毁谤的话(林前九1-3);可是使徒行传中明明称保罗为「使徒」(徒十三8,十四4-6、14),且按保罗的灵性、恩赐、工作的经历而言,亦无不证明他确是一位使徒。他亲眼见过主(徒九1-6;林前十五8),忠心作过主复活的见证(徒一22比较徒廿四14-15,廿六8-23;林前十五17-22),在工作中「用百般的忍耐,藉着神迹奇事异能,显出使徒的凭据来」(林后十二12)。写的书信也是其他使徒承认具有圣经之权威的(彼后三15-16),所传的道更是真理的标准,是出于神的启示和托付(加一12;弗三2-5,帖前二3-4),是不容更改(加一8-9),绝非人的教训可比的。
    但对提多来说,他既是保罗亲密的助手,是他的「真儿子」,为什么保罗要提到他的使徒职份呢?这和提摩太前后书理由一样,因为这封信中所论的事,并非私事,乃是关乎治理
教会和设立教会职员的事,所以保罗理当用使徒的权威来说话。
    紧跟着他的自称之后,保罗用很长的解释,说明他如伺领受神的托付,尽使徒的职份。
    一·其信心(一1)
    「凭着神选民的信心」,「选民」在旧约,当然是指以色列民说的(诗一○五43 ,一○六5;赛四十三20,六十五9、15、22)。在新约,虽然信徒也是蒙神拣选的百姓,但「选民」一词仍多半用于以色列人(太廿四22、24;留意太廿四31;可十三20、22留意可十三27;提后二10);亦有一处明显是指着信徒说的,即西三章十二节与路十八章七节的「选民」相同,可能通指以色列人及信徒。实际上,旧约选民所信的,与新约选民所信的相同,旧约选民的信心集中于那将要来临,使万族得福的「子孙」——基督——身上(加三16);新约选民之信心亦系集中在基督身上。旧约信徒因信,盼望一个更美天上之家乡(来十一13-17);新约信徒因信,也盼望天上的家乡。所以所谓「凭着神选民之信心」,就是凭古今信徒所共有之信心的意思。
    二·其知识(一1下)
    「与敬虔真理的知识」,「敬虔」是教牧书信中所常用的字(提前二2,三16,四7-8,六3、5、6、11;提后二16,三5、12;多一1,二12)。「真理的知识」不是普通世俗的知识,乃是神所启示有关其救赎的计划、旨意,以及生命之道的各种知识。这等知识虽然远超过今世的理学,人间的哲学(西二8),但若没有敬虔的信心与这些知识调和,就只能叫人自高自大(林前八1)。保罗不但通达真理的知识,而且有敬虔的信心与经历。
    三·其盼望(一2)
    「盼望那无谎言的神,在万古之先所应许的永生」。神所赐的永生之恩,是他在万古之先预定的美意。既经「万古」之时间的考验而终于实现,足证神实在是信实,无谎言之神。保罗对这位神的信心,绝非贸然盲从的信赖;乃是根据自古以来,神众选民所共信共知之真理知识。总之,保罗肩负使徒之职份,是具有坚定的信心、敬虔的知识、与确实之盼望的。    四·其受托(一3)
    「到了日期,藉着传扬的工夫,把他的道显明了,这传扬的责任是按神我们救主的命令交托了我」。
    从第一节下半至本节,都是叙述保罗怎样从神领受托付、传扬福音;除了以上的叙述之外,本节说明之层次如下:
    A·神在万古之先所应许的永生之奥旨,「到了日期」才显明出来;即按照神所预定之时间、步骤,显明出来(参加三23-25;来九10;西一27;弗三4-6)。
    B·神救赎的真道,是要藉他所用的人和传扬的工夫显明出来的;换言之,神不但按其旨意,完成了救赎之恩,也差遣他的仆人,把所完成之救恩宣扬给万世周知。
    C·使徒保罗就是「按着神我们救主的命令」,接受了这传扬的责任。在此,「神我们救主」将神与救主混称的用法,是表示神与救主之合一,救主就是神,神就是我们的救主(见提前二3,四10)。
    贰  受书人(一4)
    「现在写信给提多,就是照着我们共信之道作我真儿子的;愿恩惠平安,从父神和我们的救主基督耶稣归与你。」(一4)
    「真儿子」,参提前一章二节之注解,按林前九章五节,及林前七章八节、廿五及廿六节看来,保罗为基督的缘故没有成立家室;但他却把全副心思放在主的群羊身上。虽然被称为他「真儿子」的,只有提摩太、提多、阿尼西母等;但实际上,不论哥林多教会(林前四15)、加拉太的众教会(加四19)、或是帕撒罗尼迦教会(帖前二7),可以说凡他所设立的教会,他都把他们看作自己的儿女。年老的保罗,不论对同工或信徒,都存父母的心肠。
问题讨论
保罗与提多之关系既亲如父子,为什么在本书开端还要说那么长的自荐的话?
试从保罗之自荐语中,说明保罗怎样尽其使徒之职份?
圣经中被称为保罗福音儿子的共有几人?

    第二段  长老的设立(一5-9)
    壹  设立长老的吩咐(一5)
    「我从前留你在革哩底,是要你将那没有办完的事都办整齐了,又照我所吩咐你的,在
各城设立长老;」(一5)
    革哩底是地中海之大岛。保罗在三次游行布道的行程中并未经过革哩底,只在赴罗马的途中经过该岛;但那时保罗是带着囚犯的身份去的,不可能在革哩底有什么工作。所以本节所说的「从前」不会是指很久以前,大概是保罗在罗马第一次下狱获释之后,回去亚西亚与马其顿等地探望教会时(腓二23-24;提前一3,三14;提后四13、20);途中经过革哩底,在那里作了很好的工作,且留下提多处理善后的事工,并设立长老;他自己则继续前行。本书三章十二节,保罗嘱咐他要「赶紧往尼哥波立去见我」,尼哥波立是在马其顿西南端的一座城。此时保罗可能正在往马其顿途中,其后;在保罗写提摩太后书时,提多又从罗马被打发到挞马太去(提后四10)。
    「在各城设立长老」,可见长老是属「各城」、「各教会」的(徒十四23)。但「在各城设立长老」这话,不够作为「长老」只许属「各城」的根据,因这话也可解作那些长老无法兼顾各城。
    「照我所吩咐的设立长老」,可见如何设立长老,使徒已有原则给了提多。下文就是这些原则的重提。可能保罗已在口头上指导过提多,但恐怕教会众信徒或有对提多选立长老之资格嫌过严的,所以保罗特在书信中重申他已吩咐的,以为提多设立长老的根据。
    贰  长老的家庭(一6)
    「若有无可指责的人,只作一个妇人的丈夫,儿女也是信主的,没有人告他们是放荡不服约柬的,就可以设立。」(一6)
    「无可指责」并非绝对完全,毫无过失之意,乃是指一般而论,没有什么可被人指责的把柄(参提前三2注释)。
    「只作一个妇人的丈夫」,即只有一位妻子,没有立妾。有人以为本句表示作长老的,妻子死了不可续娶,此解释牵强而错误,夫妻关系只在生前,死后不论按灵性方面、或身体方面,都不再受约束。主耶稣回答撒都该人有关死后之夫妻关系时,明言在天上已无嫁娶之夫妻关系(见太廿二23-30),而使徒保罗也明说:「丈夫若死了,他就脱离了丈夫的律法」(罗七3)。且按当时社会制度而言,男人多妻是很普通的事,所以「只作一个妇人的丈夫」,很自然的应指一夫一妻而言。
    「儿女也信主」,可见作长老的理应全家归主。
    「没有人告他们是放荡不服约束的」,这「他们」可指长老的儿女,也可指长老本身。前者表示长老的儿女,也当有好见证;后者表示长老本身要有好见证,与上文无可指责之意相合。
    叁  长老的性格与品德(一7-8)
    「监督既是神的管家,必须无可指责,不任性,不暴躁,不因酒滋事,不打人,不贪无义之财,乐意接待远人、好善、庄重、公平、圣洁、自持;」(一7-8)
    七节之「监督」epikopov ,英译作 bishop,上文五节之长老原文 presbuterous,英译作elders。主张长老与监督不同的人,多根据此二字之不同;但本释义认为,更重要的不是这两个字的不同,乃是这两个字同在一段经文中,被当作互相通用的。如本章五节与七节,徒廿章十七节与廿八节,足证这是同一的职份,却有不同的名称而已。其实名称既不同,当然不同字了,就如一个人若有两个名,这两个名当然是两个不同的字,但却不能说是两个人。
    「既是神的管家」有以下数要义:
    A·「管家」不是东家,是受托代理者。
B·管家不可利用职权求自己的好处,亦不当「浪费」主人的财物(路十六1-7);
应准备向主人交账。
    C·管家应忠心而有见识,按时分粮(太廿四45)。
    D·管家应通晓神的奥秘事,不怕人的论断,亦不论断人(林前四1-5)。
    「不任性」,即不任凭自己喜欢什么,想什么,便作什么,乃是凡事遵从真理的约束,寻求神的喜悦。
    「不暴躁」,即不容易发怒,能自制。
    「不因酒滋事」,就是不可因饮酒而滋生事端;换言之,若饮酒至微醉,因而生事的,就不可作长老。
    「不打人」,就是连一次也没有打人之意(参提前三3释义)。
    「不贪无义之财」,作长老的一有贪财之心,就必不顾真理,不主持公正。这句话不是说,作长老的不可以有钱财;乃是说不可贪财,及因财而行不义。
    「乐意接待远人」(参提前三2释义)。
    「好善」,与行善不同。行善者未必好善,好善者不但行善、且喜好而行;行善已成为其爱好之一。
    「庄重」,与提前三章二节之「端正」,及三章四节之「端庄」意思相近。
    「公平」,长老既是教会领袖,必须公平待人。不偏心,不存成见,对待自己好的人和对待自己冷淡的人,都应秉公处理所发生的问题。
    「圣洁」,这是一切信徒应有之生活(提前二15);长老更应当有圣洁的生活,作信徒的榜样。
    「自持」,意即能自制,不易冲动或摇动。
    肆  长老的真理造诣(一9)
   「坚守所教真实的道理,就能将纯正的教训劝化人;又能把争辩的人驳倒了。」(一9)
    本节提及长老在真理方面之造诣应到何等程度,有三层要义:
    A·第一层:能坚守真理——「真实的道理」,就是指神的话是真实可信的(提前一15;四9)。长老自己应有清楚的认识,知道其真实可信,而能坚守所信,不致轻易被奇异的教训引动,才不致影响信徒的信心。
    B·第二层:能将纯正的教训劝化人——长老要有纯正的信仰,又能把纯正的教训教导人。换言之,不但明由纯正之道;且十分熟练,可以教训人,使别人也能坚守所信之道。
    C·第三层:能驳倒争辩的人——所指之「争辩」,大概指不服长老所教训之纯正真道而有的争辩,或对长老秉公处理的事不肯服从。长老应有真理的智慧与口才,把错误的人驳倒,免得其余的信徒受影响;这「驳倒」亦有能使对方折服之意,因真正之「驳倒」能使人心悦诚服。
问题讨论
保罗大概在什么时候把提多留在革哩底?
长老应具备何种资格(包括其家庭、品德、真理造诣)?

    第三段  认识假传道的危险(一10-16)
    壹  不服约束说虚空话(一10)
    「因为有许多人不服约束,说虚空话,欺哄人;那奉割礼的,更是这样。」(一10)
    「许多人」,指下文那些假传道和他们的附从者;「不服约束」,指不服真理的约束;「虚空的话」,指没有真理根据的教训(参提前一6-7注释)。初时教会使徒们勇敢传道的结果,虽然遭受不少反对,但显然也得着不少人归服基督。他们的工作,难免引起某些另有贪图之人的羡慕,而摹仿或假冒使徒的工作;但他们自己既没有真理的启示和信息,只好引用世俗的「虚空话」来「欺哄人」了。本书是与提摩太前书同时写的,二书都提到这方面的警语,可见这种假传道欺哄人的情形,在当时颇为普遍。
    「那奉割礼的,更是这样」。几乎保罗所到之处,「割礼派」也跟到那里;保罗的书信中,几乎凡在有关教义方面之辩证时,都提到割礼派之错误,并且有时用相当重的语气加以斥责(罗二25-29;加二3-5、11-14,五2;腓三2-3;西二11)。在此说「那奉割礼的,更是这样」。其所以「更是这样」,因为割礼派的人多半知晓旧约律法(却不明福音原理),比较一般假师傅讲的更使信徒陷于迷惑。
    贰  错误的教导(一11)
    「这些人的口总要堵住;他们因贪不义之财,将不该教导的教导人,败坏人的全家。」(一11)
    本节指出割礼派之错误动机及其影响,他们所以将不该教导的教导人,乃「因贪不义之财」。人有了贪财之心,就不会真心寻求真理,只寻求可以图利的「真理」;不顾惜听道的人是否会得造就或受亏损,只求得人喜悦,对他自己有利;其结果便「将不该教导的教导人」。
    「败坏人的全家」原文及英译圣经均无「人的」二字,而「家」却是多数式的,此节NASB译作:who must be silenced because they are upsetting whole families teaching……,注意。“whole families” 必是指神的各教会的全家;所以这里不是特指他们的教导败坏某一个家庭,乃是指全教会的各家。
    「这些人的口总要堵住」,就是要用真理确切地指出其错误与动机,使他们不能再有什么机会用错误的教训败坏人。
    叁  如何教导革哩底信徒(一12-14)
    「有革哩底人中的一个本地先知说:『革理底人常说谎话,乃是恶兽,又谗又懒;』这个见证是真的。所以你要严严的责备他们,使他们在真道上纯全无疵;不听犹太人荒渺的言语,和离弃真道之人的诫命。」(一12-14)
    一·认识革哩底人的性格(一12)
    革哩底人在性格上的软弱就是「常说谎话,乃是恶兽,又馋又懒」,这是革哩底本地一个先知的见证;保罗又证明「这个见证是真的」。人类犯罪之后,在「性格」或习惯上,常与圣经真道的要求相反,各地方的人又各有其特别的性格,使他们在真道上受阻碍。神的工人应当认识各种不同民族的性格,和各种不同个人的性格,然后才知道如何引导他们。
    二·要严严责备使他们在真道上纯全(一13)
    注意:保罗不是叫提多了解革哩底人常说谎,又懒惰的性格之后,便迁就他们的习惯,容许他们继续说谎、懒惰;乃是要他「严严的责备他们,使他们在真道上纯全无疵」。我们要了解人的性格,并非要包庇姑息罪恶,我们的目的是要从了解人的性格上着手,使他们离开恶习,归服真道。
    为什么保罗要提多「严严的责备」那些信徒?为什么不叫他温温和和的教导他们,像他教导提摩太那样,「要温温和和的待众人,善于教导」呢(提后二24)?显然以弗所教会与革哩底教会情形不同,他们的情形已经到了需要「严严责备」的程度;也可能这些人的性格,「温温和和」地劝告不发生效用,「严严责备」却很有效果。总之,传道人在不同的环境对付不同的人物,随时都要靠主用适当的方法引人离开罪恶,以在真道上纯全无疵。
    三·要使信徒知道拒绝异端(一14)
    防止异端扰乱教会最有效的方法,是使信徒根本不听他们的讲论。在此所指的「不听」,不是指不跑到传异端之人那里去听,乃是指当有传异端的人潜入教会,在信徒之间讲说他们的教训时「不听」。换言之,各个信徒应知道拒绝传异端者的教训,不让他们有机会「说服」自己。
    「犹太人荒渺的言语」,参提前一章四节释义。
    「离弃真道之人的诫命」,这等离弃真道之人,就是离弃了救恩真理的人。他们可能就是上文十节所提,「那奉割礼的」人;或是他们的同路人。他们不但自己不接受救赎之恩,还大胆地自行编订诫命,叫人遵守;似乎是模仿使徒们所作的(徒十五29,十六4)。在此保罗教导提多,要使信徒拒绝这些人的诚命。
    肆  天良的污秽与悖逆(一15-16)
    「在洁净的人,凡物都洁净;在污秽不信的人,什么都不洁净,连心地和天良,也都污秽了。」(一15)
    为什么保罗提起「凡物」的洁净问题呢?相信与上句的「离弃真道之人的诫命」有关。大概那些人所教导信徒守的诫命与食物之洁净与否有关。他们不明白律法与恩典之关系;又没有真理的信息可传;却又想在信徒中贪图利益(见一11),只好把旧约的律法搬出来,叫信徒遵守。正如上文所说的:「将不该教导的教导人」。
    「凡物都洁净」(此「物」应指食物),与主耶稣的教训相合(太十五11、17-19;可七15-23);又与彼得在异象中,神对他所说的话亦相合——「神所洁净的,你不可当作俗物」(徒十14-16 ,十一4-10)。
    真正叫人污秽的不是「物」,乃是人邪恶的心,和不肯信赖神恩典的心。所以保罗说:「在污秽和不信的人,什么都不洁净,连心地和天良都污秽了」。为着贪图自己的利益,便不理会所教训人的是否会败坏人的灵性;这就是贪图不义之财,丧尽天良的心。
    「他们说是认识神,行事却和他相背;本是可憎恶的,是悖逆的,在各样善事上是可废弃的。」(一16)
    本节很清楚地说明,教会中的假师傅只有知识和口头上的承认,却没有生命;在此所说:「本是可憎恶的,是悖逆的,……是可废弃的」,证明他们没有生命。圣经中「可憎的」与「悖逆的」都是指灭亡的罪人(太廿四15;启廿一8;弗二2,五6;西三6);所有的假师傅、假传道也都是只有属灵真理的知识,却没有真正的重生得救(参拙作新约书信读经讲义第九册彼得后书第二章注解)。
    虽然这些人自己「说是认识神」,但我们却并非无法辨认出来;因为他们的「行事却和他相背」。这「他们」指这些假师傅自己,他们行事否定了自己所说的,且装满了各样伪装的善义,其实证明他们是「可废弃的」。
问题讨论
什么是本书一章十节所说的「虚空话」?提摩太前书有无相似的教训?与割礼派之教训有无关系?
试按一章十一节指出割礼派之错误及其影响?
为什么保罗要提多严严责备革哩底人?
防阻异端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为什么保罗在一章十五节忽然论及食物之洁与不洁的问题?
按一章十六节看来,当时的假师傅是否已经得救的人?

    第四段  如何传讲纯正道理(二1-15)
    壹  如何教导老年人(二1-5)
    一·纯正的道(二1)
    「但你所讲的,总要合乎那纯正的道理,」(二1)虽然那些假师傅为着贪图不义之财,不择手段地求人的喜欢,讲不该讲的教训,但提多
「总要」讲那合乎纯正的道理。虽然在末世的时候;「人必厌烦纯正的道理;耳朵发痒,就随从自己的情欲,增添好些师傅,并且掩耳不听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语」(提后四3-4)。但忠心的神仆决不可因为怕被人厌烦,便不传讲纯正的道理;必须按照人灵性的益处而传道。
    「纯正」原文hugiainousee(i),在此有使人健康(being healthy )之意。此字在路七章十节译作「好」(「已经好了」),路十五章廿七节译作「无灾无病」,在教牧书信中,多半译作「纯正」(提前六3;提后一13,多一9,二1);在提前一章十节译作「正道」;提后四章三节译作「真道」;提多一章十三节译作「纯正无疵」,下文第二节则译作「纯全无疵」。总之,传道人应用「纯净灵奶」喂养主的群羊,使他们「因此渐长」而生命成熟。
    二·老年人(二2)
    「劝老年人,要有节制、端庄、自守、在信心爱心忍耐上,都要纯全无疵。」(二2)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劝告的各项品德,似乎都是老年人理当有的。老年人当然比较少年人有节制、端庄、自守;同时在信心、爱心、忍耐上也更为长进。但正因为这样,可能有些老年人因为自己老了、以为比少年人更有长进了,就忽略了老年人应有之操守,倚老卖老,不知节制,以自己所经历过的为足,停止了长进。所以要在这方面提醒他们,使他们「纯全无疵」。
    三·老年妇人(二3)
    「又劝老年妇人,举止行动要恭敬,不说谗言,不给酒作奴仆,用善道教训人:」(二3)
    本节首句原文有「照样」(hosautos)未译出,新旧库译本则有两个字,即「又照样劝」。这「照样」把上节劝老年男人与劝老年妇人的话连系起来,表示两节对老年男人或妇人都同样适合,不过上节偏重老年男人,本节则较偏重老年妇人。
「举止行动要恭敬J,恭敬之原文字根 hieroprepeis,由 hietos 「圣」与 prepiei 「合宜」二字合成,即「宜于圣的」。在英希对照圣经之英译作holiness,此字全新约只用过这一次,所以此「恭敬」是对神敬虔,对人端庄之态度,不是指晚辈恭敬长辈那种意思。
「谗言」就是一些没有什么根据的诽谤话。当时的老年妇人,受教育的程度不高,闲来无事,很容易听信流言,便诽谤中伤他人。
    「不给酒作奴仆」,大概当时有些老妇好酒,所以有此吩咐。
    「将善道教训人」,「善道」新旧库译本作「善德」,英译作good things 。大概不是指道理方面的事,乃是指一般生活上的善行善德。
    四·老妇与少妇(二4-5)
    「好指教少年妇人,爱丈夫,爱儿女,谨守,贞洁,料理家务,待人有恩,顺服自己的丈夫,免得神的道理被毁谤。」(二4-5)
    注意四节开头「好指教」的「好」字,它的意思表示,老年妇人自已先有了三节的各种品德,这样才可以指教家中少年的妇女如何爱丈夫、爱儿女,遵守妇道,料理家务,作个贤妻良母。
    这两节圣经所注重的少年妇人的品德,都是属于家庭方面的责任,至于「顺服自己的丈夫」更是圣经一贯之教训(参彼前三1-6;弗五22-23;提前二9-15之释义);因为当时的社会制度如此。福音所到之处,妇女们知道在基督里不分男女,都是神儿女的真理;因而可能忽略了他们在家庭应负之责任。以为男女的平等是职责的相等,因这种误解而轻忽了妇女对家庭的责任,以致徒然引起教外人对福音的误会,使「神的道理被毁谤」。
    时至今日,许多妇女同样误解男女平等之意义,以平等看为职责的相同。神按男女天赋之特长,给男女各有应尽之本分,不是人的学说所能改变的。世人虽然可以号召妇女离开家庭的岗位,争取和男人一样,却无法使男人和女人分担生育儿女的责任;也无法使男人像女人那样温柔地善于乳养婴孩,处理家务。女人放弃自己责任的结果,家庭产生了更多没有教养的孩子,更多不和睦的夫妇,社会也增加了更多的少年罪犯……。世人虽然有自由拒绝遵照神对家庭安排的秩序,却无法获得照着圣经的教训所建立之家庭的和谐与平安。
    贰  如何劝导少年人(二6-8)
    一·少年人应有的品德(二6-7)
    「又劝少年人要谨守,你自己凡事要显出善行的榜样,在教训上要正直、端庄。」(二6-7)
    怎样劝少年人谨守呢?保罗叫提多自已「凡事要显出善行的榜样」来;少年人最留心他们的长辈是否言行一致,所以要劝少年人必须有好榜样,单凭口头的教导并不能够使他们折服。
    少年人情感易冲动,缺乏自制力和判断力,所以要劝他「谨守」,但提多自己必须在「教训上正直端庄」,不存偏见,公正坦直,不轻浮,才可以领导少年人在灵性上长进。
    二·提多应有的榜样(二8)
    「言语纯全,无可指责,叫那反对的人,既无处可说我们的不是,便自觉羞愧。」(二8)
    「言语纯全」,保罗对提摩太也有相似的教导(提前四12)。提多虽然是年轻传道人,仍不可以自己年轻原谅自己。传道人主要的职事是为神说话,所以我们的嘴唇必要洁净。「纯全」原文hugiee ,是「健康」的意思。说话怎样说得健康呢?就是所说的话,不但声音和意义表达得清楚;话语的内容亦需纯正健全、合宜得体、与真理吻合。
    「无可指责」,指上句言语上之无可指责,可作为上句「言语纯全」之注解。雅三章二节说:「若有人在话语上没有过失,他就是完全人」。因为在话语上完全的人,也必在生活上完全了。
    「叫那反对的人,既无处可说我们的不是,便自觉羞愧」。在此注意:
    A·忠心的传道人和一切敬虔度日的信徒,都必会招惹人的嫉恨反对,所以我们应当随时准备受人的反对,且要把人的反对看作是分内的事,不以为怪(彼前四12)。
    B·怎样应付人的反对?最好的方法不是用申辩或反击,乃是用真实而圣洁的生活见证来答覆。对方既发现他们所挑剔的与事实不符,「便自觉羞愧」。
    C·这里的教训与使徒彼得的教训极为相似。彼得劝勉信徒如何应付人的毁谤也说过类似的话——「存着无亏的良心,叫你们在何事上被毁谤,就在何事上可以叫那诬赖你们在基督里有好品行的人自觉羞愧」(彼前三16)。可见使徒们的教训都是同感一灵的,虽然教训的对象和背景不同,但应付黑暗权势攻击的原则总是一样。
    叁  如何劝导作仆人的(二9-10)
    「劝仆人要顺服自己的主人,凡事讨他的喜欢;不可顶撞他;不可私拿柬西;要显为忠诚,以致凡事尊荣我们救主神的道;」(二9-10)
    福音的真道,不但使妇女的地位在基督里与弟兄相同,也使许多作奴仆的在基督里享受平等。使徒保罗视腓利门之奴仆阿尼西母如同自己的儿子,又劝腓利门要接纳他如弟兄(参新约书信读经讲义第五册腓利门书注解);且他又劝导作主人的应善待仆人(弗六9;西四1)。可见福音真道如何使作仆人的得着厚待,那只是主人方面的本分,站在仆人方面,则应当「顺服自己的主人,凡事讨他的喜欢,不可顶撞他」(参彼前二18-19注解)。
    「不可私拿东西」,特别提及这一点,因为它是一般作仆人的最易犯的罪。「私拿」表示在主人不见不知的情形下拿了去,这就是不忠诚。基督徒仆人应当显为忠诚,好叫主的名和主的道得着「尊荣」;这句亦适用于在机关办事的职员,不应「私拿」公物归为己用。在今日的世代中,最缺少的是「忠诚」的人,基督徒若能在职责上忠诚,必能叫主的名得着荣耀。
    肆  如何劝导众人(二11-15)
    一·应指明神救人的目的(二11-12)
    「因为神救众人的恩典,已经显明出来,」(二11)
    「因为」连接上文,解释信徒们,不论年老长者、家中主妇或仆人,为什么都应当「凡事尊荣我们救主神的道」,就是因为神救众人的恩典已经显明出来。神的救恩既为救「众人」,此救众人的旨意既已显明,则一切信徒都当各尽本分,将自己已经蒙恩的见证显在人前,使各阶层的众人也都可以认识神的救恩,这样就是遵行神的旨意,不辜负他的恩典了。
    「教训我们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欲,在今世自守,公义,敬虔度日,」(二12)
    试将本节经文与上节比较,可知蒙救赎者在生活上应有的改变是什么。这恩典不但不是叫人可以随意犯罪;反倒是叫我们过敬虔的生活。这种敬虔生活,乃是不论那一阶层的信徒(家主或仆人等),都应当有的生活。
    「除去不敬虔的心」,在圣经中不敬虔的意思就是不信与不义。如彼后二章论挪亚时代,与所多玛、蛾摩拉之时代,都被称为「不敬虔的时代」(彼后二5-6);而那位仅仅得救的「义人」罗得却被称为「敬虔的人」(彼后二7-9)。今日的世代正像挪亚的日子那样(太廿四37-39),是不敬虔的世代。神的救恩在这世代显明出来,是要叫我们蒙恩的人除去不敬虔的心,与不信不义的人分别出来。
    「和世俗的情欲」,使徒约翰亦将情欲与世界相提并论说:「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约壹二17),情欲的事是属于这世界的;在此所谓「世俗的情欲」也是同一回事。「情欲」在圣经中的用法有时指旧生命中的坏倾向,如加五章十七节「……情欲和圣灵相争」,故又称为「肉体的情欲」,或「肉体邪情私欲」(加五16-24);但有时却被当作是属世界的坏事,如上文所引约壹二章十七节的话。它一方面指人旧生命的败坏,因世人既都属情欲,各种情欲的事成了世人的习惯和风俗,形成一种普通的风气;于是另一方面,它又成了一种诱惑人的「环境」,使人里面的坏倾向更容易接受外面的试探,所以「情欲」又被称为「世俗的情欲」。
    「世俗的情欲」包括些什么事呢?加五章十九至二十节告诉我们:「情欲的事,都是显而易见的;就如奸淫、污秽、邪荡、拜偶像、邪术、仇恨、争竞、忌恨、恼怒、结党、纷争、异端、嫉妒、醉酒、荒宴等类,我从前告诉你们,现在又告诉你们,行这样事的人,必不能承受神的国」。
    「在今世自守,公义敬虔度日」。上文是消极方面,应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欲;下半节则指积极方面要留意的事,使徒特别提及三件:
    「自守」:包括个人的灵性,信仰上的纯全,生活上的圣别,能守住自己的岗位,不因试探跌倒。
    「公义」:自守注重对己,公义注重待人与处事方面。这不是要我们用严厉或审判官的态度处事待人,乃是要我们不苟且徇情,不屈枉正直,站在真理一边,不畏人的权势,公正不偏袒地处事待人。
    「敬虔度日」:本节两次提及「敬虔」,可见敬虔生活是使徒所强调的。在今日教会日趋世俗化的倾向中,讥讽「敬虔」的言论,不但出诸不信者的口中;也常出诸教内人的口中。这是因为假敬虔的人日多,以敬虔为得利之门径的人也混杂在教会中;以致许多人不明白也不重视敬虔的生活。我们的责任是把「敬虔」生活的真谛活出来,引领已经信主的人,存敬畏神的心生活。
    二·应等候基督的显现(二13-14)
    「等候所盼望的福,并等候至大的神,和我们救主耶稣基督的荣耀显现。」(二13)
    本节的主要教训是要信徒等候主的再来;「所盼望的福」就是主再来时所要带来的福(彼前一13)。因为罪得赦免和生活上得主看顾之福是今生已得着,或继续享用的;基督再来时我们身体的改变、荣耀的赏赐并与主永远同在的福则是今生所未得,只是「等候」、「盼望」得着的。
    「并等候至大的神,和我们救主耶稣基督……」注意中文圣经小字「或作无和字」,表示有些古卷是没有和字的,而再次称救主基督为神。这里多次直接将神与救主同称(见一3,二10,三4;参提前一1,二3),系本书之特色之一;可见基督与神合一,且证明基督就是神。
    「他为我们舍自己;要赎我们脱离一切罪恶,又洁净我们,特作自己的子民,热心为善。」(二14)
    本节继续十三节的意思,劝勉信徒等候主来。上节是论等候主来的福,本节则解明所等候的主基督曾为我们作了些什么?对我们有什么要求?
    「他为我们舍了自己,要赎我们脱离一切罪恶」,本句中的「要赎」不是指时间上他还未赎(赎罪之功他已作成);乃是指他「舍自己」之目的是「要赎」我们脱离一切的罪。在此,使徒强调他救赎之目的,既是要救我们脱离一切罪,这样,就当洁净自己作准备,「热心为善」等候他的日子,才不致辜负他的恩典。
    三·小结:应善用属灵的权柄(二15)
    「这些事你要讲明,劝戒人,用各等权柄责备人。不可叫人轻看你。」(二15)
    中文新旧库译本:「这些事你要用一切的权柄去讲明,劝戒人,责备人,不要让什么人轻看你。」保罗提醒提多不但在责备人的时候,要用权柄;讲明各等真理的教训和劝戒人的时候也要用权柄。
    「要用一切的权柄」,就是尽用他所有权柄的意思。这权柄是什么权柄?圣经末说明;表示那是无须说明的。神仆人所有的,当然不是今世权位之权柄,乃是属灵的权柄,真理的权柄。一个人常被圣灵充满,顺服神的旨意,就有属灵的权柄(参徒十三9-12),若能通达真理,常从神那里得着真理的信息,就有真理的权柄。一个教会牧者,在属灵的事上理当是「专家」,具有权威,若生活上有好见证,这牧者身份的权威就能受到信徒的尊重。保罗在此,叫提多用一切的权柄劝戒人、责备人。一方面固然显示革哩底信徒之「不服约束」(多一10),已到了必须用权柄来对付的程度,另一方面亦等于提醒提多,怎样方可以叫人不小看他年轻,而具有属灵的权柄。就是要常常保持被圣灵充满,常常顺从神的旨意,常常领受神的信息,以及常常表现美好的生活见证。
问题讨论
为什么末世时代忠心神仆更当讲纯正的道理?「纯正」原文是什么意思?
怎样劝告老年男人?劝告老年妇人和男人有何不同之处?
圣经要求少年妇人应表现之品德是什么?是否不合时代?
保罗教导提多劝导少年人之主要秘诀是什么?
怎样应付反对自己的人?
仆人应如何对待主人?
神救人之恩典既显明,我等应如何度日?
请注意本书及提摩太前书有什么经文将神与救主合称?
保罗要提多用权柄讲解真理,责备人,不叫人看轻,其真正意义是什么?

    第五段  信徒应有的品行(三1-11)
    壹  奉公守法 (三1)
    「你要题醒众人,叫他们顺服作官的、掌权的,遵他的命,预备行各样的善事;」(三1)
    保罗对罗马教会的信徒,也同样地教训他们要服从地上政府的权柄(罗十三1-4);因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抗拒掌权的就是抗拒神。但注意本节末句「预备行各样的善事」。在圣经中「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是指神所要我们行的善,亦即遵行神的旨意(参弗二10;提后二21,三12-17)。所以「顺服作官的,掌权的」,是以那些官和掌权者都是按公正行善,不抗拒神的人而论。倘若政府的命令使我们背弃信仰,则依照使徒和许多古圣徒们的榜样,「顺从神不顺从人是应当的」(徒五29)。
    使徒彼得的书信中亦有相似的教训——「你们为主的缘故,要顺服人的一切制度,或是在上的君王,或是君王所派罚恶赏善的臣宰」(彼前二13-14)。注意:「为主的缘故」是整个教训的关键;换言之,只要能叫主的名被人信服,得着荣耀,对主福音的见证有利,信徒就应尽量顺服人的一切制度,在国家社会中,成为一个奉公守法的公民。帮助社会的安宁进步,这也是信徒应有之本分。
贰  柔和待人(三2)
「不要毁谤,不要争竞,总要和平,向众人大显温柔。」(三2)
    「毁谤」就是说别人的坏话,使人受亏损。基督徒无论对谁都不可说人的坏话,自己喜欢的人固然不说,就是自己不喜欢的人也不应当说,乃应随时说造就人的好话(弗四29)。    「不要争竞」,毁谤与争竞有关。为着要使自己显得比别人好,往往除了尽量显露自己之外,还要把别人说坏了,所以毁谤和争竞总是连在一起的。
    「争竞」就是不等候神的高举,要自已高举自己(参诗七十五5-7;彼前五6)。
    「总要和平」,和平是圣灵的果子之一(加五22)。我们所传的福音被称为「和平的福音」(弗二17),每一个已经与神和好了的人,也都有责任劝人与神和好(林后五18-19);所以不论别人怎样争权夺利,神的儿子「总要和平」。
    「向众人大显温柔」。真正的温柔不是只在某一两个人跟前显得温柔,乃是向 「众人」都显得温柔,那才是圣灵所结果子之「温柔」。主耶稣说:「我心里柔和谦卑J(太十一29),所以温柔的信徒是像主的信徒。
    叁  圣灵的更新 (三3-7)
    这几节把信徒未重生之前与重生之后的情形作一比较。说明信徒不该像未重生前那样过着各种罪恶的生活;乃当表现神儿女的美好见证。不论对政府,对一般人,都应当如上文所说的,晓得行各样善事,不与人争竞。这样才不辜负神藉圣灵重生我们的恩典,也才足以显示我们是有永生盼望的属神后嗣。
    一·重生之前的景况(三3)
    「我们从前也是无知,悖逆,受迷惑,服事各样私欲和宴乐,常存恶毒嫉妒的心,是可恨的,又是彼此相恨。」(三3)
    保罗追述已往未信主时的情形。在此共提及九项:
    A·「无知」:指对神的事愚昧无知,对于永死的痛苦与永生的福乐全无感觉。
    B·「悖逆」:指不服真理、背叛神。不信的人被称为「悖逆之子」(弗二2),心中有邪灵运行。
    C·「受迷惑」:受罪恶、各种今世虚荣,以及假宗教的迷惑。
    D·「服事各样的私欲」:未信主之前作各样私欲的奴仆。奔波劳碌,竭尽心思才智,不过为满足肚腹、男女、争名贪利……等各样的私欲,整个人生变成服事私欲的人生。
    E·「宴乐」:按新旧库译本,及英希对照本之英译,此「宴乐」应与上面私欲连在一起——「各样私欲和宴乐的奴才」。
    F·「恶毒」:圣经小字作「阴毒」,指深藏不露之毒计,暗中害人。
    G·「嫉妒的心」:就是不愿意看见别人比自己好的心。有嫉妒的心,必然会暗中设法陷害自己所嫉妒的人,如扫罗之对大卫(参撒上十八6-30)。
    H·「是可恨的」:即可恶的。我们本来是值得人憎恨的。
    I·「彼此相恨」:不但自己本身可恨,且彼此相处时,又互相恨恶。根本原因在我们的生命已经败坏。
    二·神恩慈显明的时候(三4)
    「但到了神我们救主的恩慈,和他向人所施的慈爱显明的时候,」(三4)
    本节表示,神我们救主要拯救我们的恩慈,早已蕴藏在他心中,但却照他的时候逐渐显明出来。对于整个人类救赎计划之实施,神有他的时候(参加三23-24,四4-6);对于每一个灵魂的拯救,神也有他的时候,到了他的时候,「他便救了我们」(多三5)。
    三·重生的洗(三5-6)
    「他便救了我们,并不是因我们自己所行的义,乃是照他的怜悯,藉着重生的洗,和圣灵的更新。」(三5)
    本节提及神的拯救有两个要点:
     A·他为什么救我们?不是因我们有什么好,乃是因他自己的怜悯。意思与弗二章八至九节相同:「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
     B·他怎样救我们?「藉着重生的洗,和圣灵的更新」。
    「重生的洗」是什么洗?一定不是水洗。重生是圣灵的工作,就是从圣灵而生(约三6-8)。水洗并无除罪的功效,只求在神面前有无愧的良心(彼前三21)。约三章五节的「水和圣灵生」之「水」应指神的道而非洗礼。彼前一章廿三节说:「你们蒙了重生,……是藉神活泼常存的道」。可见约三章五节之水实即象征「道」(参雅一18)。
    这「重生的洗」应指信徒重生得救时受圣灵的经历而说。基督由圣灵道成肉身(这是一个奥秘),教会亦因圣灵的洗而成为基督的身体。教会是基督的身体,也是一个奥秘(弗五30-32)「都从一位圣灵受洗,成了一个身体」(林前十二13)。按身体的教会而论,是在五旬节时因圣灵的洗而诞生;按信徒个人来说,是重生时受圣灵的经历,也就是灵洗的经历,使他们成为那已经诞生了的奥秘「身体」的一部份(有关圣灵的洗请参阅拙作「圣灵的工作」)。
    「和圣灵的更新」。圣灵重生了信徒,因而生命首次更新,成为新造的人(林后五17);且又住在信徒心中,使他们的心灵意念都继续获得更新、变化(罗十二2),能以明白神的旨意。
    「圣灵就是神藉着耶稣基督我们救主,厚厚浇灌在我们身上的:」(三6)
    「厚厚浇灌」就是很丰富地赐下。「浇灌」原文字根ekcheo,就是「倾倒」,「流出」的意思。路五章卅七节译作「漏出」,约二章十五节译作「倒出」,罗五章五节译作「浇灌」。「厚厚浇灌」只是形容神所赐恩膏之丰厚,如膏油倾下来那样,但无理由表示,这是指信徒对领受圣灵方面之另一种特殊经历说的,也不能因此便推想圣灵只是一种流质。「身上」不应被强调为身体上、它的实际意义是指临到我们这个人。
    四·永生的盼望(三7)
    「好叫我们因他的恩得称为义,可以凭着永生的盼望成为后嗣。」(三7)
    本节继续第五节的意思。他照他的怜悯藉圣灵重生我们,为叫我们因他的恩称义。「重生」就是得着永生神的生命。主耶稣说重生是由圣灵而生(约三3-5),但圣灵所生的是什么生命?主在约三章十五节(即该论题之结语)说「使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这永生之生命全然是出于神的恩和人的信,不是「我们自己所行的义」所能得着的,故本节下半「可以凭着永生的盼望成为后嗣」,就是可以成为有权承受神属灵产业之儿女的意思。
    「永生的盼望」,永生是我们信的人所已经得着的(约五24)。何以又称为盼望?这盼望是否表示「永生」尚未得着?不是。虽然我们现今已经得着永生的生命,却还未实际进入永生之境界中,乃是仍在物质的世界活着,所以在永世中永生所能享用的福分,对我们来说仍是一种盼望。
    肆  留心作美事(三8)
    「这话是可信的,我也愿你把这些事,切切实实的讲明,使那些已信神的人,留心作正经事业.这都是美事,并且与人有益。」(三8)
    在教牧书信中,保罗常提及「这话是可信的」(提前一15,三1,四9,提后二13)。晚年的保罗,愈多经历救恩的真道,愈觉其真实可信;因而在言谈之中,不知不觉有这种感叹。另一方面,这句话似乎暗示当时的教会对于纯正之真道,已渐感厌烦,而不深切地感到它的可信;因而使徒一再地提醒我们「这话是可信的」。
    「我也愿你把这些事,切切实实的讲明」,怎能切切实实把真道讲明?必须自己先信得十分真切确实。「这些事」,当然是指该章一至七节的教训;正如二章十五节的「这些事」是指上文的教训一样。
    把真理的道切实讲明的结果,可使那些「已经信神的人留心作正经事」。基督徒若因信靠神而不务正业、不好好作工,将完全误解了圣经真理的结果。他们若明白真理必然会殷勤作工,不求人的济助,保罗对帖撒罗尼迦的信徒也有类似的教训(帖后三7-12)。
    但「作正经的事」,圣经小字作「留心行善」。中文新旧库译本作「留心爱护维持各样善工」,KJV作 might be careful to maintain good works ,与英希对照之圣经相同。是则所谓「留心作正经事」,不是指普通事,乃是留心作主的圣工。
    伍  远离背道者(三9-11)
    一·要远离的事(三9)
    「要远避无知的辩论,和家谱的空谈,以及分争,并因律法而起的争竞;因为这都是虚妄无益的。」(三9)
    在提前一章四节,六章四节、廿节,保罗对提摩太亦有类似的吩咐。犹太人一向重视家谱之探究,以显示自己先祖之光荣。革哩底教会似乎亦遭遇以弗所教会相似的传异端者,因此他们对律法与恩典多半弄不清楚;再加上一些犹太人特有的夸口和偏见,以致常引起各种「辩论」、「分争」和「争竞」。这些事对信徒,不论在真理、知识或灵性方面,都是无益的(详参提前一3-4释义)。
    二·要远离的人(三10-11)
    「分门结党的人,警戒过一两次,就要弃绝他;因为知道这等人已经背道,犯了罪,自己明知不是,还是去作。」(三10-11)
    第十节的「弃绝」,原文paraiteomai ,由para (在旁) 及aiteo (求)二字合成,是拒绝、请辞、避免的意思。路十四章十八节译作「请(准我)辞了」。徒廿五章十一节;提前五章十一节译作「辞」,提前四章七节;提后二章廿三节;来十二章廿五节均译作「弃绝」。来十二章十九节则译作「求」(entreat)。第十一节之「背道」,原文ektrepho,由ek(出)与strepho (转)二字合成,新约只用过五次,有转出,转弃,转离等意。在提前一章六节译作「偏离」,提前五章十五节译作「转去」,提前六章廿节译作「躲避」,提后四章四节译作「偏向」,来十二章十三节译作「歪脚」;只有本节译作「背道」,语气似乎译得太重。这些分门结党的人,尚未能与「离道反教」之人同列,乃是「犯了罪,自己明知不是,还是去作」的人。对于这等人应当推「辞」他,其意大概指应拒绝和他们合作,不许他们参与圣工活动,或对他们请求的帮助予以推辞。
问题讨论
圣经教训信徒当顺从掌权者有无范围,有何其他类似教训?
毁谤与争竞有何关系?信徒当如何待人?
信徒未重生之前的景况如何?
什么是重生的洗和圣灵的更新?
「浇灌」在圣经中还有什么其他译法?圣灵只是一种流质吗?
「永生的盼望」这句是否表示信徒还未得永生?
怎样把真道切实讲明?
保罗要我们远离什么事?什么人?何故?
保罗为什度要提多弃绝分门结党的人?

    第六段  最后的嘱咐(三12-15)
    壹  速到尼哥波立(三12)
    「我打发亚提马,或是推基古,到你那里去的时候,你要赶紧往尼哥波立去见我;因为我已经定意在那里过冬。」(三12)
    亚提马(Artemas),圣经他处未有提及他的事,其名字的意思是「底米丢女神所赐的」。看来在他还未信主之前,是拜偶像的,也许在保罗于以弗所布道时才信主的(参徒十九章全)。?  推基古,保罗第二次游行布道回程时,他的名字列于保罗的同工之中(徒廿1-6)。保罗第一次在罗马下监时,他就曾受命把以弗所书及歌罗西书带给小亚细亚教会,而保罗的第二次在罗马下监,他仍是保罗的忠心同工,并受打发到以弗所接替提摩太的工作,好让提摩太可以赶到罗马与保罗相见(提后四12)。
    在此说:「我打发亚提马,或是推基古」,看来保罗已打发亚提马去革哩底,故提后四章十二节中,推基古才被打发到以弗所。
    「你要赶紧往尼哥波立去见我」。尼哥波立是马其顿西南方的一个海口,靠近亚该亚。此时保罗似在前往马其顿途中,所以要提多赶紧到尼哥波立与他相会。按提后四章十九至廿一节的记载,大概保罗在尼哥波立与提多相会,即一同继续南下至哥林多,又转往米利都,准备去以弗所与提摩太会面(提前三14);但在未到以弗所之前,即再度被捕,迭回罗马狱中。其时保罗知道自己殉道期近,便写了提摩太后书,并重新打发同工至各工场。
    贰  为亚波罗送行(三13-14)
    「你要赶紧给律师西纳,和亚波罗送行,叫他们没有缺乏。」(三13)
    注意本节末句「叫他们没有缺乏」,说明了为什么保罗要提多为律师西纳和亚波罗送行的原因。其意是要提多留意他们的需用,在送行时顾念到他们行程中的费用,不叫他们缺乏;注意,保罗叫一个传道人顾念一个律师,叫他没有缺乏。
    「并且我们的人要学习正经事业,预备所需用的,免得不结果子。」(三14)
    此节在新旧库译本中译作「连我们的人,也要为着诸般的需用,学习实行维持各样的善工」。
    这样十四节是与十三节紧连的,它不是指一般信徒要学习正经事,预备所需用的;乃是指保罗的同工们,在工作上,要学习信靠神,以维持工作的需要。神的工人不但要学习为自己的生活信靠神;也要学习为工作的需用信靠神,才不致于不结果子。
    叁  问安与祝祷(三15)
    「同我在一处的人都问你安。请代问那些因有信心爱我们的人安。愿恩惠常与你们众人同在。」(三15)
    全节比较特别的是「请代问那些因有信心爱我们的人安」。这是所有保罗书信中没有用过的。这句话与约壹五章一节:「凡信耶稣是基督的,……也必爱从神生的」,意思十分接近。信心是爱心的根基(弗三17),信徒所以爱主的仆人,是因为从他们所传的道中得着信心,领略了基督的爱,所以才会爱从神而生的人。保罗这句话,似乎暗示有些人虽然也装着爱他们的样子,却不是真心爱他们。那些人并非被主所感动,因爱主而爱主的仆人;乃是分门结党另有企图。所以这句话把问安与祝祷的范围缩小了;只对信徒而发,并不包括传异端者在内。
问题讨论
尼哥波立在什么地方?保罗与提多会合后准备到那里?
保罗叫提多要顾念律师西纳和亚波罗,叫他们没有缺乏。有何要训?
本书之祝祷语中有什么特别的句子?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神知网 ( 黑ICP备09004198号 )

GMT+8, 2025-5-1 05: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