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客使用民意调查,决定动向。工商业使用市场调查,决定小区顾客的需要。教会也跟着使用调查,以决定那些条件,可以得到会众欢迎。所得结果:方便的停车场,清洁宽大的洗手间,托儿所和看顾孩子的设备,厨房和社交厅,音乐和音响设备,友谊,列在最后面的是教训。
有个地区,民性讲究饮食,轻视劳动;而且习惯于讲虚假的话,并且以谎言为逃避麻烦的方法。听来这种文化似乎有些耳熟吧?当然这不是讲华人,虽然有相似之嫌。
保罗写信给提多说:“有革哩底人中的一个本地先知说:‘革哩底人常说谎话,乃是恶兽,又馋又懒。’”(多一:12)这算不得恭维的话。但使徒没有教导提多,跟文化妥协,以求生存,而是要求使他们改进。如何改变他们如此的状况?
其实,他们是教会诞生时的基本会员:五旬节圣灵降下,有革哩底人在场(徒二:11)。还需要甚么呢?圣经说:
神救众人的恩典已经显明出来,教训我们除去不敬虔的
心和世俗的情欲,在今世自守,公义,敬虔度日,等候
所盼望的福,并等候至大的神和我们救主耶稣基督的荣
耀显现。(多二:11-13)
保罗带领提多,往革哩底宣道。几个月后,使徒离去往别处工作,把提多留在那里,建立教会。在欧洲大陆,可能是马其顿,写这“工作手册”给他,指示在蒙恩得救,有了“重生的洗和圣灵的更新”(多三:5),仍然需要“教训”。
提多书信,多次提到注重教训。
“教训”(Doctrine)源于拉丁文,docile是受教的结果,成为驯顺听话;document是教材;doctor是施教的教师。牧师教师能忠心教导,有了神纯全的圣道为教材,“恶兽”不难变成驯服的圣徒。
有了圣灵的充满,不是就完成了吗?难道还要更进一步?
有人说:“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林前八:1)教训岂不正是知识?是应该竭力避免的。
又有人说:圣经岂不是教导过我们,甚至似乎是在警告我们:“你们从主所存的恩膏,常存在你们心里,并不用人教训你们,自有主的恩膏在凡事上教训你们。”(约壹二:27)
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算新鲜。奥古斯丁(St. Augustine, 354-430)就曾遇到过这种人,以为不需要教训。他就反驳说:“讲这话的人,是需要教训的证明。”他问他们:你会语文是哪里来的?岂不是听来的,和受人教导的结果?有谁生而能言能文?如果人的语文是如此,对神的圣道,怎能不谦卑接受教训呢?
纯正的教训(sound doctrine),是健全的教训的意思。正如要身体健康,必须摄取纯净健康的营养,我们也必须注意教会健全,供应健康的教训。
可惜,现在的教会,是最不注重教训的机构。我们看见许多学人,是终其一生为学人:大学毕业,有了博士学位,作教授到白其发,蛋其头,还要进修,坐在学生的位子上受教;因为学无止境,谁也不能说是有学问,更不能自满。今天我们不缺乏doctors,却少有人能接受doctrine;在教会门外还肯谦卑,不谦卑还不行;只是在教会里完全是另一回事。因为教会不教,教友不必经过考试,一进入教会的门,仿佛就万事通,就洋洋自得,以为每个人都是最优等,summa cam laude。他们可以批评教师,教师不能批评他们。有的教牧也就纵容顺从他们,不敢施教。教会没有教训,不难想象会成为甚么样的结果:不驯顺,不遵行主的旨意,各人偏行己路,还算是意外的事吗?
世界的学问所研究的,是现象界的事物,是短暂的,有限的,我们还以为浩瀚无涯,学无止境;那么,属灵的,永恒的事物,岂不更值得我们加多倍的努力学习?如果有人不追求学习,不爱慕神的话,查考圣经,祷告,深思明辨,绝不会是正常的基督徒,而且可能不是基督徒。
主耶稣吩咐门徒说:
“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
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
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二八:19,20)
主明显的指明,作门徒必须要“教训”,才可以遵守。没有教训,就不能知道如何是爱主。主耶稣说:“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我也要爱他,并且要向他显现…人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爱他,并且我们要到他那里去与他同住。”(约一四:21,23)
还能够说得更清楚吗?爱主的,不是寂静主义者,也不是激动的情感派,而是遵守主命令的人。怎样能够遵守主的命令呢?必须要教训。这样,才可以有主的同在。
我们各人文化背景不同,但都是抵挡反对神的文化,是与神的旨意相反的。所以必须要把主的真理教训他们遵守。
反过来说,那些以为可以忽视教训的人,何从知道神的旨意?何从遵守主的命令?那么,自然的结果,是没有主所应许的同在。因为信实的主,绝不对祂没有说过的话负责。
这样说来,真正蒙福增长的圣徒和教会,绝不是寂静不动的人,也不是情感激动的人,而是注重教训,知而后动的人。
因此,没有不需要教训受造就的信徒,只有拒绝受教训,也就是拒绝长进,不肯受教,不堪教训的人。
谁愿作不堪造就的人?
祷告:求主感动教会,使信徒真知道自己的情形,自己的需要,接受纯正的教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