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知网

 找回密码
 注册(欢迎注册神知网)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24|回复: 0

信仰的复兴与动力——汤姆华森《系统神学》书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5 11: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下在教会或团契里,似乎畅销的书籍都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这一鼓潮流从北美一直蔓延到港台,再到内地教会。甚至诸如《标杆人生》一类的畅销书籍在内地都能公开发行。但静心而论,此类书籍无论是神学造就程度,还是灵命深层次的回应,都不及教会历史上的经典读物。当奥古斯丁因着听见孩童高唱“拿起来读”而回到《圣经》时,处在当代的我们似乎也应当开始思考什么是我们应当读的。
   “因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腓1:27)。基督徒的生活是以神为中心,既然如此,那么凡事应当以神为出发点,如此才能够让神的荣耀得到称赞。我们的阅读也是如此,当市面上充斥着各样以人为本的读物时,我们当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呢?或许我们有足够的闲暇来阅读此类书刊,这样既消磨了光阴,又使身心得到了娱乐。但在这短暂的年日里,我们若不趁着这光阴讨神喜悦,将来我们又如何在神的台前领取赏赐呢?
    有人深感讲坛信息的匮乏,无法喂养他们饥饿的灵魂;又有人觉得在信仰成长的道路上没有框架,一切都是散乱的。在这样的光景之下,汤姆华森的《系统神学》无疑是一本极其具有价值的读物。
    在教会历史上,神赐福最多的时刻无疑在宗教改革时期。神兴起他的仆人们来恢复教会纯正的信仰,又大大降下圣灵的恩膏,使他儿子们的口能勇敢传讲那生命之道。但撒旦也不甘心他的失败,他总是藉着各样的途径来阻拦神的工作,逼迫神的儿女。当敬虔的清教徒牧师为着信仰的缘故而遭受逼迫,下到监里,甚至流血殉道时,神的工作并没有止息。就在那流血与泪的时期里,神亲自地祝福他的仆人们,藉着笔头,书写那大好的信息,并流传于世。汤姆华森就是其中一位。他为着主的缘故,曾下到监里;他离世的具体时间也不为人知。但神却祝福他的工作,他的信息直到今日,仍然造就在各地的众圣徒。

    汤姆华森的《系统神学》是一卷关于《威斯敏斯特小要理问答》的证道集。历代信徒都重视对《要理问答》的讲解,基督在世的时候,岂不是也乐意回答众人所提出的疑问吗?早期的教父们通过《要理问答》来教养孩童,牧养会众。在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博士更是为他的会众制定《要理问答》,用以宣讲纯正的信仰。在“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新似一天”的清教徒运动时期,这样的教导方法更广为流传。有人听见“神学”二字便直摇脑袋。在反智主义弥漫的中国教会,“神学”似乎已经成为高深莫测的道理。然而,究其本源,神学所指的乃是关于神的知识。对神的认识与理解就是神学。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神学,因为我们对神的认识都有不同的认识与见解。但什么才是那“纯正话语的规模”呢?敬虔的人绝对是以敬畏神的心来阅读神的话语,不敢妄自揣摩神的意思。并且他们的事奉必定带有神同在的印记与能力。如果我们仔细阅读汤姆华森的《系统神学》时,便会发现,他并不是按着自己的意思来书写并讲解《要理问答》,而是透过对《圣经》系统性的讲解并运用。这本含有42篇对《威斯敏斯特小要理问答》证道的信息集里,汤姆华森以牧者的耐心认真地喂养会众饥渴的灵魂,直到现在仍发挥着如此的功效。
许多人忽略对教义的教导,或者认为教义教导是知识,与人的生命无关。但我们若不认识神,又怎知道该如何去敬畏他呢?我们若说自己是爱神的,又怎会没有去了解神的动力呢?又有人将教义与生命割裂开来,仿佛基督徒在属灵上的学识与其生命毫无瓜葛。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主耶稣在地上是怎样来教导撒玛利亚妇人的呢?他岂不是先谈论“敬拜神的地方”这一教义性问题,然后才谈论妇人的罪吗?基督徒在属灵上的学识对其生命是有益的。倘若我们没有扎根在纯正的教义上,没有对正统信仰的了解,那么我们在信仰道路上岂不是会瞎眼迷茫、失去判断力吗?当代的讲坛,空谈生命与成功者居多。然而,我们若没有扎根在耶稣基督这一伟大磐石上,又怎能向上接出属灵的果子呢?仔细阅读《系统神学》,便会发现,基督徒所持守的教义并不是知识层面上的,而是可以用以践行的。我们的生命并非是没有根基的,而是靠着神的话语来得到喂养长进的。“听道是从信道而来,信道是从神的话而来。”神仆人历来最有效的做工方式,就是站在讲台上,勇敢的传讲上帝的话语。摩西在旷野里如此,基督在世上身体力行,后继的跟随者更是如此。当今,我们在思考如何复兴教会,如何增长灵命时候,岂不也应该从讲坛上出发吗?

    对神的认识,为的是我们更能荣耀神。《系统神学》此书以六个部分来引导信徒认识神。第一部分乃“引言”,即探讨人生的目的,以及对我们信仰根基——《圣经》的辩护,类似于当代神学的“启示论”。第二部分则是论述神的各样属性,三位一体,以及他的创造之工还有护理之工。第三部分则是谈论人的堕落,让人看到在与神失去交通的光景下的罪人是何等地悲惨。第四部分则让我们看到罪人也有盼望,即恩典之约与基督的职分,他如何救赎选民脱离地狱的权势。第五部分则论述重生后生命的操练,让我们看到救恩在生活中的体现。第六部分则讲述我们的终极盼望,末后的光景。
    在每一次证道里,汤姆华森为了体现神话语的可践行性,特地将教义的实践应用独立出来,这些文字不仅能让我们在灵修中予以默想,更能指导我们每日的生活。反观当代的神学思潮,有些神学家只注重“可操作性”,结果导致的是脱离圣经教导的“成功神学”;有的只注重知识层面,结果造就出来的信徒将知识与生命完全割裂,失去了外在的见证。而汤姆华森的证道则注重了两者之间的平衡。使得福音信息得以传讲全备。

    在如今这个世代里,我们所处的环境是较为宽松的。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对上帝话语系统性的把握却打了很大的折扣。这不仅仅源于中国教会长久以来的反智传统,而且还与当下普世潮流有关。首先是时代论的影响。20世纪20年代,基要运动在美国兴起,用以对抗日益猖獗的自由主义神学。基要主义在维护圣经无误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功不可没。但同时,美国基要主义却有极强的时代论色彩,过分的字意解经,缺失整体的关联与平衡。时代论不仅影响到美国的基要主义信仰,更影响到美国的政治。其次则是成功神学的影响,当美国的舒勒博士(Robert Schuller)在高举成功神学之时,韩国的赵镛基、新加坡的康希更是将成功神学与灵恩主义搀杂在一起,如此基督教给世人的印象乃是困境之时的灵丹妙药。时代论在中国教会可谓根深蒂固,民国初期,中国大部分的基要信仰教会都是时代论背景,尤其以成寄归、倪柝声著名。而到了当代中国,仍然有大部分的教会受时代论影响,时代论对教会产生的偏差不仅仅是支持以色列以及恢复旧约礼仪那样的简单,更重要的是这种解经体系割裂了新旧约的统一。并且因着时代论强烈的字面解经,从而造成了信徒牧者反神学的思潮。而成功神学所带来的危机则更为严重,其强烈的实用主义味道让人看到十字架的道理似乎变得不那么重要。在如此的潮流影响下,中国信徒对神学的态度就逐渐变味,各大BBS里充满了对神学上纲上线的批判,“神学无用论”流毒于世。
    据称现在国内信徒的人数有七千多万,复兴之声高谈不绝。但可悲的是,异端在国内横行,许多为主工作多年的仆人,竟也被异端掳掠走。如果生命的根基造就稳固,信仰真正得以建立,何以陷入魔鬼的陷阱呢?不仅异端横行,各样的偏差也在教会里面流毒,到如今竟然还有很大一部分人为“一次得救是否永远得救”这样根基性的问题争论不休。由此可见,现在所谓的教会复兴不过只是人数上的增多。真正的复兴,岂是人数上的复兴?如果人数是复兴的关键,那么中世纪的欧洲岂不成了基督信仰最为复兴的时刻?

    敬虔的清教徒牧者们,在担当复兴教会的工作时,不是利用克伦威尔的权柄来强力灌输教条,也不是放任会众们的行为。而是效法他们的主基督那样,言传身教,在讲坛上大声呼吁,抢救失丧的灵魂。汤姆华森的这本《系统神学》,不是用来教导牧师传导的,而是用来教导平信徒的。众人可能会感到非常的惊奇。如今,这本语言平易的《系统神学》在某些人眼里,讲述的是“非常深奥的道理”,但那时候的信徒却非常乐意听这样的教导。由此看来,我们现在信仰的光景与清教徒时期的信徒相比,是何等地衰微。清教徒们火热的信仰、敬虔的生活,留给后人许多美好的见证。在如今这样的时代里,我们是为了满足肉体的舒适呢,还是效法基督过圣洁的生活呢?“体贴肉体的就是死,体贴圣灵的乃是生命、平安。”(罗8:6)。要让我们的信仰恢复动力,教会得以复兴,惟一的方法就是按照神的差派大胆宣讲神的话语。约翰加尔文透过讲坛的事奉,使得日内瓦由堕落放荡之地变成上帝圣洁的居所;约拿单爱德华滋透过福音的宣讲,拯救一大批人脱离“上帝愤怒的双手”;司布真更是站在讲坛上,在三个月的时间里,让一个只剩几十人的教会扩展到数千人。当下,我们在渴慕圣灵的能力与浇灌。但我们要明白,哪里有纯正信仰的宣讲,那里就有圣灵的同在,并有复兴与大能的伴随!
    我们在传讲福音信息的时候,不要害怕人家听不明白。摩西在旷野讲道的时候,会众尚且抱着自己的婴孩前来聆听。我们传讲福音信息,用的不是高言大智,不是哲学与人的智慧,乃是神的大能。只要我们以敬虔的让人明白的语言来宣讲上帝的话语,圣灵必然会祝福这些信息,使他的羊群得到喂养,使他的教会得到复兴。

    在当下的环境里,我们更应当持守所信的真道。并且更愿意“为从前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竭力地争辩”。惟愿上帝祝福汤姆华森的信息,继续的造就他的儿女们。更愿神藉着真道的宣讲来复兴中国教会。
   “他虽然死了,却因着信,仍旧说话。”(来11:4)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神知网 ( 黑ICP备09004198号 )

GMT+8, 2025-5-1 03: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