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知网

 找回密码
 注册(欢迎注册神知网)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72|回复: 0

事奉的心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14 20: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约但王胡辛(King Hussein)在美国访问的时候,一个美国家庭邀请他晚餐。餐后,胡辛卷起袖子说:“现在轮到我来洗盘子了。”主人赶忙说:“我们还没有敢让国王陛下洗盘子的例。”他这样表示,显然是受美国文化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麦克阿瑟将军(Douglas MacArthur)是盟国驻日占领军最高统帅,同于太上天皇。有一次,家中晚餐后,客人还在座,将军说:“洗盘子是我的工作。”
  1974年的摄影作品中,有一幅福特总统(Gerald R. Ford)卷起袖子,亲自端着盘子,招待参加总统就任晚会中的嘉宾。
  在古老的文化中,作到高位的,是“人上人”。有人把作官写为“坐”官;意思是可以无所作为,但不可劳动,要坐稳宝座,是专为作威作福的最高领袖。如果要卷起袖子劳动,会被认为是有失体统的事。所以东方文化中,不乏麻木不仁,一无作为的领袖。为甚么美国文化不同?因为是从圣经的教训来的。虽然,美国不幸,已算不得基督教国家,但文化中依然存在着基督的精神。
  美国国务卿贝克(James Baker),有一次邀请当时的苏联外交部长塞文纳济(Eduard Shevardnadze后为乔治亚共和国总统),到他的农庄小住,意在劝导他接受主基督。塞文纳济来了;带给主人的礼物,是一幅“耶稣为门徒洗脚”的图画,所代表的正是服事的精神:真基督教,基督教训的中心。
  神的儿子主耶稣,在世的日子不长;特别是即将被钉十字架,为世人成就救恩,要作的事情很多。祂为甚作这种劳动服务?宁可给别人去作岂不更好?因为那是仆役的事。
  主耶稣所留下的榜样:“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可一○:45)
  近年来,宣教策略注重“织帐棚宣道”,意思是非专职的宣教士。织帐棚的来源,是因为犹太人的拉比,必须学习一种手艺;保罗在受拉比训练的时候,学的是织帐棚,在必要的时候,刚好用得上。拉比学艺的原因,不是为了发财,而是为了服事。这是其基本精神所在。
  2002年十二月九日的今日基督教Christian Today),指出,教英语是把福音带到全世界的策略,包括对福音关闭的地区。这自然是简单可行的好消息。其主题文章“最高的语言课程”(The Ultimate Language Lesson)作者谈南特(Agnieszka Tennant),原是一名波兰青年,因学英语而皈主。该文在标出的引述中,有句话说:“你不是去作先知,而是去作仆人。”点出了其精神。
  其实,语言是思想传播的工具;藉传习语言而传播福音,本来就是很自然的,并不是甚么日光下的新事。向来宣教士奉差出去工作,最先的果子,常是教授语言,或翻译圣经的语文助手。现今教英文的流行,是与时下的需要有关。
  英国的语文教授挪尔思(Gerald Knowles),于其“英文帝国主义”(English Language Imperialism, in Britannica Year Book, 1997)一文中,称英文已经像中世纪的拉丁文,成为应用最广世界性的语文,通用于七十多主要国家,在商业,外交,大众传播和文化上,占重要地位。
  不过,为了这些目的而来学习英语的人,大部分是着眼于功利。正像当年华人中,在帝国主义推行殖民地主义的时候,学英文是作买办的桥梁,现在是为了出国或营利的桥梁。当然为“将有利于我”而来的人,也不乏人得着更高的属天利益,但要知道其动机并不都纯是为了求道得永生。而只学买办语文的人,既不着重于古典文学,热衷学习圣经的成分也不太大。但我们相信人心空虚寻求神,会使他们被吸引到上帝面前。所以“英文帝国主义”,未始不能转而为“上帝国主义”。
  只是有一个问题,在于教英文的人,需要谦卑,不要带给人“丑恶的美国人”印象。谈南特文中也提出:“学习当地文化语文,是解除敌视表示尊重的方法。”
  这样说来,是更普通常识了。多少年来,宣教士到他们的工场去,总是先学习当地语文,还要认真的考试。即以中国来说,许多的宣教士,因此而成为东方语文专家,或任大学的教授,或著书立说,传播文化,影响许多人,结成美好的果子。
  只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进的人,才着重功利,求速效,提倡报告和宣传艺术,不再花工夫去学当地语文,对于真正工作上的损失,自然不小。现在有这个觉醒,迟是迟了些,总比不觉不醒,和坚持迷误好得多。
  因此,以传福音为目的,以教英文为途径,不是不可能作宣教士的工作;而是应该有宣教士的态度,就是谦卑的仆人态度,服事的精神,才能够得人。千万不能有英文帝国主义的态度,以为自己的语文,是高贵的语文。
  一件有趣的事:十九世纪传福音到中国的先贤们,并没有以自己的语文为高贵的语文,反而对于贫而愚的中国文化,有相当的尊重;当然,这是因为他们对于中国文化有了解。他们铸了一个新字Mandern:“满大人”的音译。这跟以自己英文自傲的态度,有绝大的不同。如果“美大人”(Me-dern)的心态不修正,工作不会有成效。
  也许,我们该知道,“Mandern”并不是“满大人”的家乡话。满人进关以来,为了要统治中国,学了汉语,就是北京话。他们学而时习之,到一个程度,比汉人更好,成了普通话的标准!这样“今世之子”的智慧,是我们该效法的。我们如果对福音有负担,为了国度,有理由不注意学中国语文吗?
  在帝国主义和语文帝国主义的影响下,英语是赚钱工具,可以为殖民地政府工作。于是,华人也发展了买办精神:只要稍受英文教育,略通洋务,就可以学得胡儿语,高坐城头骂华人;甚至以懂洋文为荣,不以不懂中文为耻。
  今天,如果去任何地区教英文的基督徒,都要学习当地语文。如果对中国有负担,也必须对中文有兴趣。跟中国人在一起,而不得不用英文交谈的时候,不要鼻孔向天高傲的说:“我不懂中文!”如果可能,要尽量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跟他们认同;即使你不能字正腔圆,对方也会珍视你的努力,而且他们要求的是达意,当然有高深的语文修养是更好。在不得已的时候,要脱下帽子,低下头,谦卑的说:“对不起,希望你不介意,我用英文谈话,因为我不懂中文。”这是有文化的人应有的态度。这是基督徒的态度。
  我们祷告,让基督徒无论在那里,都作基督的使者,使人与神和好(林后五:20),无论作甚么,都要为荣耀神而行。(林前一31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神知网 ( 黑ICP备09004198号 )

GMT+8, 2025-5-2 04: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