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路一五32)
浪子归家了,是从败落的远方归来,所以父亲称为“ 失而又得";是从堕落的深处归来,所以称为“ 死而复活 " 。
父亲为浪子的归来欢乐。全家为浪子的归来欢乐。只一个人不乐:大儿子,浪子的哥哥。他不肯进去参加同乐,反而生气;他是故事中唯一的人,没有跟弟弟见面,没有跟弟弟讲过一句话,弟弟流离在外他没有去寻找;但是,他却很能绘声绘影,批评迷途知返的弟弟! 不为了弟弟的“今是"而欢喜,却老是抓住人的“昨非"而指评。
主耶稣面对的宗教人,正是浪子长兄的形像。罪人背离父家,他无动于衷,父亲问起,他仿佛回答父亲说:“ 我岂是看守我兄弟的吗" (创四9) ?
罪人悔改得救,天上为此欢喜,他却持反对意见,好像怕人得今世的喜乐,分天堂的座位。既然跟天上的意见不同,这是甚么心意!
浪子在还没有离家之前,先要求分家产,他向父亲说:“ 我应得"(路一五12)现在,浪子的哥哥又来向父亲说同样的话抗议,他努力工作,有功劳,又有苦劳,“ 应得"却没有得到甚么,弟弟不应得而得到了。多么不公!
这说明人对“恩典"观念的欠缺了解。浪子在回家之前,打定主意愿作雇工,只求有得吃;但父亲并没有把他当雇工,而是叫他欢然作儿子,享受恩典。大儿子在家里,一直顺命工作、工作,存的是雇工的心,却不了解父亲的恩典。何等可怜!
感谢主,“ 我们所受的不是奴仆的心仍旧害怕,所受的乃是儿子的心,因此我们呼叫:`阿爸,父'!" (罗八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