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 16
马太福音:自旧约最后一次预言弥赛亚至此时已有四百多年,各地虔诚的犹太人仍然等待著弥赛亚的来临。马太写这卷书给犹太人,向他们介绍耶稣就是他们的君王、弥赛亚、应许中大卫的子孙,他的国度永远长存。马太福音串连了旧约和新约,当中多处指出耶稣应验了旧约的预言。
马可福音:马可福音有如一部叙事小说,节奏明快,他笔下的耶稣是用行动来支持自己的话,不断证实自己是神的儿子。这卷书是写给罗马基督徒的。当地人信奉多神,所以马可要让读者认识到耶稣才是神独一、真正的儿子。
路加福音:路加是一个外邦人、医生、初期教会的第一个历史学家;他从他独特的角度告诉我们耶稣的生平。虽然他没有亲眼见过耶稣,但他的信息和报道却如目击般准确,成为基督徒信仰的基础,完整地流传于后世。路加福音内有许多耶稣所说的比喻,比其他福音书更多;书中又仔细记载了耶稣对妇女的关怀。
约翰福音:耶稣的教训和事迹与他的身分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耶稣是人,也是神。虽然耶稣活在世上,有全然的人性,但他仍然是永恒的主宰。他创造了宇宙,维系万物,是永恒生命的源头。这是耶稣的真正身分,也是一切真理的基础。约翰写这本福音书的目的,就是要我们在耶稣基督里建立信心,相信他就是神的儿子。
使徒行传:使徒行传是路加福音的续篇,记述了耶稣升天后三十年间所发生的事。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教会建立起来,福音传到各地,直至罗马帝国的首都。虽然那些传福音的都是普通人,但是他们藉着圣灵能影响整个“天下”。通过使徒行传,我们认识到教会的本质以及今天如何藉着福音来改变全世界。
罗马书:保罗写这封信给罗马教会的时候,还没有任何一位教会领袖到过罗马。罗马教会里的信徒可能是一些曾经在耶路撒冷过五旬节,或是在其他地方听到福音而信主的人,这些人回到罗马就建立了教会。保罗写这封信时正在哥林多,他在信中鼓励信徒,并且表达他是何等地渴望探访他们。保罗写这封信的目的是向犹太及外邦信徒有系统地介绍基督教的信仰,可以说是罗马信徒所接触到的第一卷新约圣经。
哥林多前书:保罗第三次布道旅程中,在拜访以弗所期间,写了这封哥林多前书。保罗与哥林多教会很熟悉,因为他曾在第二次布道旅程中在那里住了十八个月。当他在以弗所的时候,听到了哥林多教会的问题;与此同时,哥林多教会也派遣了代表来拜访保罗,为教会的纷争征求保罗的意见。于是保罗写了这封信,纠正他们的错误,并且答复他们所询问的问题。
哥林多后书:保罗在第二次宣教旅程中到访哥林多,并且建立了这里的教会。其后,他数度写信给哥林多的信徒,其中两封信收录在圣经内。保罗写了哥林多前书之后不到一年,便写了哥林多后书。 保罗写哥林多前书,目的是要解决教会内分裂的问题。但是他的建议并未被他们接纳,教会的问题也未能解决,因此保罗再度探访哥林多,这次探访对保罗和教会都是不愉快的。后来他计划第三度前往,可惜因故未能成行,于是便写了这封信。他写了这封信之后,又再去了哥林多一次。
加拉太书:保罗和巴拿巴刚结束了第一次宣教旅程;他们在行程中去过加拉太省的以哥念、路司得、特庇等城市。回到安提阿之后,保罗随即就遭受到一些犹太人基督徒的指责。他们指责保罗为迎合外邦人而篡改福音内容,并反对保罗所主张的外邦人毋须遵守犹太人传统律法的观点。有些人甚至顺着他的行程到那些城市去,宣称外邦信徒必须接受割礼,并要遵从所有犹太律法和礼仪,否则无法得救。换句话说,他们认为外邦人必须先成为犹太人,然后才可以成为基督徒。为了驳斥这些指责,保罗给加拉太的众教会写了这封信。他解释遵守旧约律法或犹太律法都不能为人带来拯救。人只能靠着神的恩典、藉着信心得救。保罗约在公元49年、耶路撒冷会议召开之前不久写了这封信;这个会议也是为了要处理律法与恩典的冲突问题。
以弗所书:保罗写这封信给以弗所及所有的信徒,深入教导他们怎样培养和保持教会的合一。他为福音的缘故被囚,无法亲自探访各教会,因而藉着书信来传达这个重要的教导。保罗成为基督徒已接近三十年,曾开展三次宣教旅程,在地中海沿岸建立教会。当他写此信时,正被罗马政府软禁。虽然身陷囹圄,他仍有若干自由,可以接见访客、书写信函。
腓立比书:这封信是专门写给腓立比教会的。它不像以弗所书是给各教会传阅的。保罗希望答谢那些在他有需要时曾帮助过他的人,并藉此机会告诉他们,为什么他在坐牢、面临审讯时仍能充满喜乐。在这封令人振奋的信中,保罗教导腓立比人如何谦卑和在主内合一,并告诫他们提防可能发生的问题。
歌罗西书:本书是保罗在罗马被监禁时写的,与以弗所书、腓立比书、腓利门书合称为“监狱书信”。当时他被严密监视,但他却享有一般囚犯所不能得到的自由:可以写信,也可以接见访客。
帖撒罗尼迦前书:保罗和他的同伴大概在公元50年的初夏来到帖撒罗尼迦,在这里建立了第一间教会,不过因为生命受到威胁,被迫匆匆离去。保罗在哥林多停留的期间看情况许可了,就派遣提摩太回到帖撒罗尼迦去,看看教会的情况如何。提摩太给保罗带回来的消息是令人兴奋的:帖撒罗尼迦的信徒仍然忠于信仰,并且彼此合一。但是他们对信仰尚有一些不了解的地方,因为保罗在他们当中只停留了一段短时间,没有足够时间为他们解决所有问题,在保罗离开后,又有一些新问题出现,所以保罗便写了这封信,一方面回答他们的问题,另一方面巩固他们的信心。
帖撒罗尼迦后书:写了帖撒罗尼迦前书不到一年,保罗在哥林多写了帖撒罗尼迦后书。他与提摩太和西拉,曾在第二次宣教行程中到达帖撒罗尼迦,并在那里建立了教会。由于逼迫临到,他被迫离开。他写了第一封信(帖前)给他们,鼓励并安慰他们。其后他得知他们对这封信的反应。他听到的好消息是他们的信心仍继续增长,坏消息则是有关基督再来的错误教导四处流传,引致不少人放弃工作,专心等候世界末日的来临。所以他再写信给他们。他的第一封信主要是以基督再来的道理安慰信徒,第二封信则纠正他们对基督再来的错误想法。
提摩太前书:这封信是保罗第一次在罗马被囚获释后,约在公元64年或65年写给提摩太的。显然,保罗曾获得几年的自由,使他有时间重访亚西亚和马其顿许多教会。保罗和提摩太回到以弗所时,发现教会里有许多假教训。其实保罗早已提醒以弗所长老要提防假教师,那些假教师会在他离开之后渗入教会。保罗留下提摩太领导以弗所教会,自己则继续前往马其顿 。在那里写了这封信给提摩太,鼓励并指导他如何应付以弗所教会的困难。不久,保罗又再度被捕,重进罗马的监狱。
提摩太后书:这是一封带有伤感的信。保罗正在监狱里度过他生命中最后的日子,他知道自己即将离世。与上次被监管软禁不同,那时他只被看守在家中,仍然可以继续传道和教导;如今他被关在冰冷坚厚的牢房内,正等待死亡。尼禄皇帝把火烧罗马城的罪责嫁祸给基督徒,于公元64年开始了一场大规模逼迫基督徒的运动。这次大逼迫波及整个帝国,信徒遭到社会排斥、公开受刑和谋杀。保罗在等待最终判决的时候,写了这封信给他挚爱的朋友,也是他属灵的儿子提摩太。这是我们得到的他最后的一封信,大概写于公元66至67年间。
提多书:保罗在罗马两次坐牢之间,写了提多书,跟着又写了提摩太后书。这封信的目的是要指导提多怎样带领克里特岛的众教会。保罗曾经跟提多一起前往克里特岛,后来留下提多在那里继续工作。克里特岛可能是罗马军队的一个训练中心,深受异教的影响,因此,那儿的教会非常需要强而有力的领袖来引导。
腓利门书:提摩太是保罗忠心的助手。保罗曾写过两封信给他,(即提前,提后)。在保罗写给教会的六封信中(林后、腓、西、帖前、帖后、门),提摩太均列为写信人之一。腓利门是希腊人,是一位住在歌罗西的地主,在保罗传福音时信主,并在自己家里开创了歌罗西教会。阿尼西谋是他家中的一个奴隶,亚腓亚可能是他的妻子,亚基布也许是他的儿子,或是歌罗西教会的长老。保罗将亚基布列为收信人,大概是为了让他与腓利门一齐读这封信,鼓励腓利门听从保罗的劝告。
希伯来书:希伯来书详细叙述了耶稣基督如何成就旧约中的应许和预言,并如何超越犹太人的一切礼仪。犹太人相信圣经,但大部分都拒绝接受耶稣是他们期待已久的弥赛亚,这封信的收信人应该是犹太基督徒,他们非常熟悉圣经,并且公开表示相信基督。可是疑惑、逼迫,或假教师的教导,都有可能使他们放弃基督教的信仰,重回犹太教。本书的作者是谁至今仍是个谜,可能是路加、巴拿巴、亚波罗、百基拉、也可能是保罗,但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此书的作者不是保罗,因为希伯来书的写作风格跟保罗其他书信的风格截然不同;此外,保罗在他的书信里均向读者介绍自己,并且自称为使徒,但希伯来书的作者从头至尾没提自己的名字,也没有自称是耶稣传道时的见证人。不过,希伯来书的作者肯定跟保罗很熟悉,很可能是他的亲密同工,也是常常听他讲道的。 希伯来书将神的拯救能力和创造能力连接起来,换句话说,创造宇宙万物和使之运行不息的能力,也就是赦免我们罪孽的能力。倘若我们认为神不能赦免我们的罪,便大错特错了。没有一样罪是宇宙的治理者所不能处理的,只要我们藉着圣子来到父神的面前,他便可以并且必定赦免我们的罪。耶稣“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边”,是指他已经完全成就了救赎的工作。
雅各书:本书的作者是一位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是耶稣的兄弟雅各,而不是十二使徒中的雅各。雅各书约于公元50年前写成,是最早的新约书信之一。司提反殉道后,逼迫加剧,耶路撒冷的基督徒分散到各地。在罗马、亚历山太、塞浦路斯、希腊和亚西亚的城市中,犹太基督徒群体十分活跃,这些早期的信徒没有教会的支持,雅各就以教会领袖的身分给他们写信表达关怀,鼓励他们在困苦中坚守信心。
彼得前书:使徒彼得写这封信去鼓励正在罗马皇帝尼禄手下遭受患难和逼迫的信徒。第一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并非整个罗马帝国都在逼迫基督徒。不过基督徒也会在社会上和经济上遭受罗马人、犹太人和自己家人的逼迫。每一个信徒都很可能被误会,有些则受到骚扰,更有些被虐待甚至被杀。 基督徒在罗马帝国中的合法地位非常模糊,许多罗马人仍然以为基督教只是犹太教的一个宗派,因为犹太教是合法的,他们认为基督教也一样合法──只要基督徒遵守国家的法律。然而,基督徒一旦拒绝敬拜皇帝、拒绝入伍当兵,或涉及公众暴乱时,就会被地方政府处罚。 许多犹太人不喜欢基督徒跟他们有什么关联。正如使徒行传所记载的,他们打伤基督徒、赶他们出城,甚至企图煽动罗马政府攻击他们。扫罗──即后来成为伟大使徒的保罗,早期也是一个逼迫基督徒的犹太人。另一种逼迫是来自基督徒自己的家庭。在罗马的法律下,一家之主有绝对的权力控制所有家庭成员,除非他成为基督徒,否则他信主的妻子、儿女和奴仆就要吃尽苦头。如果信徒被撵出家园,除了教会之外,就别无容身之处;要是他们被虐待,也没有任何一条法律可以保护他们。 彼得可能特别为初信者和正准备受洗的信徒写这封信,提醒他们前面有险阻,并给予鼓励,帮助他们面对逼迫。同样,这封信对现今正面对试炼的信徒也很有帮助。今天,世界上有许多基督徒生活在比第一世纪的罗马政府统治还严的社会里,许多基督徒也遭受未信的朋友、雇主和家人误解、嘲弄、甚至苦待。没有人能避免灾难、痛苦、疾病和死亡,但这些患难正像逼迫一样,使我们更加倚靠神的恩典。对于今天的信徒,正如当初彼得的读者一样,这卷书的主题就是“盼望”。
彼得后书:彼得前书写于罗马皇帝尼禄对基督徒进行大逼迫之前;彼得后书则写于两三年后逼迫加剧的时候,即约公元66至68年间。前书安慰鼓励苦难中的信徒,后书则集中处理教会的内部问题,尤其是关于假教师的问题。假教师导致许多人怀疑信仰,并离开基督教。彼得后书抵挡这些假教师的异端邪说,揭露他们的不良动机,并重新强调基督教的真理──圣经的权威、信心的根基和基督的再来。
约翰一书:约翰一书的作者是约翰,是耶稣最初拣选的十二门徒之一,他很可能是“耶稣所爱的那门徒”,和彼得、雅各一样跟耶稣有亲密的关系。这封信写于公元85至90年间,在以弗所寄出,那时约翰尚未被放逐到拔摩岛。耶路撒冷已于公元70年被毁,基督徒分散到罗马帝国各处。约翰写这封信时,基督教的建立已超过一代人,曾经遭受严酷的逼迫。这个时期,教会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信徒日渐冷淡,信心日渐薄弱,很多信徒未能为基督的缘故坚持信仰,相反,竟服从世界的标准。假教师加速教会衰落,引致更多人脱离基督信仰。 约翰写这封信,为要引领信徒回归正途,他指出光明与黑暗──真理与错误的分别,并鼓励教会要学习真诚地爱神并彼此相爱。他也要坚固真正的信徒,使他们知道自己确实已得到永生,帮助他们认识自己所信的是真确的,使他们能够享受作为神儿女的一切恩惠。 约翰这封信的开头与他所写的约翰福音的开头很相似,都是强调基督是“生命之道”,是永存的。神用肉身的形态来到世间,给人类带来了光明与生命。他自己是耶稣的目击证人。
约翰二书:“作长老的”是约翰,耶稣十二位门徒之一,也是约翰福音、约翰书信和启示录的作者。这封信在约翰一书之后不久写成,为要警告信徒防备假教师。收信人是“蒙拣选的太太和她的儿女”,所以可能是写给某位妇人,或者某所教会的。这信大概写于以弗所。
约翰三书:这封信给我们一些初期教会生活的重要线索。约翰三书是约翰写给该犹的信,内容主要是称赞该犹热心款待周游各地的传道人,因为这些人特别需要别人接待。这封信也警告读者要防备可能成为教会独裁者的人。
犹大书:犹大书的焦点是针对那些背离神的真理去接受错误教导的人。犹大提醒读者,神会审判背弃信仰的人。他写这封信,也是要提醒信徒防备假教师,这里所指的可能是诺斯底派的教师。诺斯底派反对基督教的两项基本教义──基督道成肉身和基督教的伦理观。犹大写信对抗这些错误的教导,支持正确的教义和正当的行为。 犹大是雅各的兄弟,雅各是早期教会的领袖之一。他俩都是马利亚和约瑟所生的孩子。
启示录:启示录谈当今的事,也谈未来的事。这卷书宣告基督将战胜邪恶,获得最后的胜利,而且信他的人有永生的确据。这个宣言把盼望带给一切的信徒,特别是那些为了信仰而受过苦的人。这卷书也教导我们如何度过今生的日子,它告诉我们关于耶稣基督的事,指示我们现在应当怎样为他而活。从约翰图画式的描述中,我们看到(1)耶稣基督再来;(2)恶者受审判;(3)死人也要复活受审判,然后进入永生或永远灭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