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知网

 找回密码
 注册(欢迎注册神知网)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28|回复: 0

比中国更爱中国的人──戴德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28 21: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8/02 29
    已有 0 条评论
  • 文章分类: 信仰装备长短文


  在这多元又多彩的世界里,年轻的你生活中一定充满了许多新鲜刺激的事,有人爱打电动玩具,有人每天早上醒来上网便可以收集四方而来的消息,有人则是下课后不是打工、补习班,便是某某歌星的歌友大会,还有热闹的职棒,某PUB的舞会等等,使你的青春不留白。同样的年纪,有的人却不是这样挥掷了青春。在十九世纪的英国,社会十分富裕繁荣,一位父亲经营药局,有着良好家庭背景的年轻人,却挥别家庭温暖的怀抱,背起行囊,独自学习过一种简单、刻苦的生活,他是直到如今中国基督徒都不会忘记的一个人──戴德生(James Hudson Taylor)。
<中国梦>
  他只为着一个梦想──到中国去传扬基督,在英国当时优裕的社会里,这个梦显得遥远而不实际。然而来自「中国」的呼唤并不是十九岁的戴德生心中偶然升起的一个火光,早在童年时代,他的父亲茶余饭后总讲述有关古老中国的故事,「有哪个国家比英国大一百倍,人口占了世界的十分之一?」、「是什么人发明火药、罗盘、纸张、印刷术?」﹐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中国人!」
  戴德生的父亲戴雅各着迷于有关中国的种种,但他更关心的是,当世界已迈进十九世纪﹐有没有人愿意踏足在古老中国的土地上宣扬基督的福音。在戴德生未出生前﹐戴雅各和妻子曾有过一个祷告:「亲爱的上帝﹐如果您赐给我们一个儿子,愿他将来为您到中国工作。」因此当年幼的戴德生意气风发地说:「等我长大,我希望能成为一个传教士,到中国工作。」戴雅各和妻子就会想起他们的祷告。
  青少年期的戴德生也和一般人一样,求学期间接触了花花世界,在充满怀疑和物质诱惑的生活圈中,年轻的心不断澎湃着,周围的人谈论着各样新奇的事,往往令在循规蹈矩的家风长大下的戴德生惊奇不已,他不再祷告,也不愿去教会,开始怀疑信仰的真实性,内心有许多挣扎。
  1849年6月,戴德生十七岁,再一个百无聊赖的下午,他随意浏览书籍,打发时间,无意中捡起一本小册,小册写着一个煤矿工人归信基督的故事,他原本只想看看故事的开头却被深深吸引,故事中的矿工认识到耶稣在十字架上大喊「成了!」的意义便成为一个基督徒,「成了!」这句简明、有力的话也引发戴德生的思绪﹐他回溯以前听过却不明白的讲道和自己对圣经的一些认识里,突然领悟到「成了」原来是耶稣基督为所有人类的罪作了完全的补偿,就是祂为人类的罪而死,为人类开了一条路可以与上帝和好。他心中震撼着:「我还能为自己做什么呢?我为何要用尽自己的方法去成为基督徒?」于是他跪下来,接受耶稣基督成为他的救主。
  这个重大的改变扭转了他对自己和世界的看法,父亲和他自己少时的「中国梦」变得更清晰,由于基督的爱,使他跨越种族的界限,倾注自己的爱在一个遥远、顽固、贫穷的中国民族。
  为预备到中国去,戴德生十分用功地充实自己的学识、锻炼身体,又舍弃羽毛床褥及其它舒服享受,训练自己可以面对艰难的日子,想到医疗工作会对中国人有帮助,十九岁的他离乡背井,去当时的荷兰学习医疗技术。
<爱跨越藩篱>
  1854年3月1日,戴德生到达上海,尽管旅程中历经海上波涛凶险(当时国际间交通不便﹐多靠船运),当他踏上梦寐的中国土地时,心中兴奋莫名。当时中国正处在一个大变动的时代,外有列强环伺,内有太平天国之乱,戴德生怀着兴奋和希望展开他们的医疗传道工作。
  当时的中国充满着不安定和贫穷,可是以她的地广物博、人口众多,成为列强和投机商人兵家必争之地,当时也涌入了一些有心传福音的宣教士,但是大部分宣教士都集中在繁荣的港口,如上海等地,仍不免保有西方国家优裕的生活方式和观念。戴德生得以来到中国,背后并没有强固的经济来源支持,他是凭着对上帝的信心──相信祂会供应一切的需要,一步步开展他在中国的脚步。
  当许多宣教士都集中在上海时,戴德生的眼睛却看见广大的中国内地,在都市或港口﹐外国人是被保护的,到内地去则性命难保。有一次戴德生至长江游历回来,他作了一个重大决定﹐他要到乡间去作医疗和传道工作,并且改穿中国服饰,像中国人一样地生活,他觉得这样比较容易接近中国人,这个想法更重要的是出于对中国人的尊重。
  当戴德生穿起厚重的中国服、光头后面留着一条长辫子,出现在众人眼前时﹐西国人士皆哗然,认为这是「降格」的行为。然而在以后戴德生创办的「中国内地会」所差派的宣教士一律都作此打扮,他们勤学中国话,习于中国生活,胼手胝足深入中国内陆,为中国人带来基督救赎的恩典。
  以当时的中国而言,西国宣教士要学会中文又要适应中国人的文化、生活环境是相当不容易的,戴德生非常殷勤的工作,时常辛苦跋涉乡间布道、开医疗所和学校,只要一天不工作,他就想到:「今天,又有三万三千个中国人在没有上帝,没有希望中死去。」他不仅将自己献给中国,连心爱的妻子、儿女也都生活在中国,在当时恶劣的卫生环境中,她的妻子和四个孩子都死在中国。
  他也不单自己努力工作,更回去他的母国,当时最强盛的英国,呼召更多英国人放弃舒适享受,重视中国人的灵魂需要,费财费力到中国传福音,他所成立的「中国内地会」(现称为「中华内地会」)在他生前共差派了五百多位宣教士到中国,在近代中国的苦难中,这些宣教士大部分都在中国。戴德生死于湖南长沙,年七十三岁。他一生热爱中国,留下一句值得中国人深思的话:「假使我有千磅英金,中国可以全数支取;假使我有千条性命,决不留下一条不给中国。」
  而今他的第五代孙子戴继宗仍在中国人中工作,他生于台湾,也在台湾读过国民小学,四年前,他娶了一位台湾姑娘。
  戴德生五代在中国,表达了这个家族对中国人的爱,更表达了上帝对中国人的爱,因为他把这样的人赐给了中国。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神知网 ( 黑ICP备09004198号 )

GMT+8, 2025-5-2 16: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