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知网

 找回密码
 注册(欢迎注册神知网)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01|回复: 0

怎样读圣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10 21:4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神爱世人,这深厚的爱自创世以来就以可触可感的方式具体地向人类表明出来了,从未止息,也永不止息。神不仅天天呼唤、引领迷失的罪人归向他,差来自己的独生爱子为罪人舍身在十字架上;他更为我们预备了一本记录他心意的书,使一切寻求他的人都有据可寻;这就是神用一千五百多年的时间,感动三十多位不同背景和年代的敬虔忠信的作者所写下来的圣经。圣经是神默示的,它包含了神渐进启示出来的全备的心意。千百年来,从最卑微的贫民到最尊贵的君王,无数人的生命都因为它发生了奇妙的改变(王下228132313;徒82639);它的真理亘古不变,它的光辉永世不衰。
    圣经既是神的书,我们就当以正确的态度来读它。它是天父写给远方儿女的家书,因此,以赤子之心来读的人有福了!第一要紧的是渴慕的心(诗421),它使我们积极地亲近神的话;其次是信心,相信圣经是神的话,相信神必使一切寻求他的人(包括你)得饱足(太:56;提后316);另外就是恒心,不因一时看不懂的内容而气馁(诗123);只要不懈追求,圣灵就能使一段看似最枯燥的经文发出照彻心扉的亮光,释放出改变人生命的力量。最后还要强调一点,就是要以恭敬、谦虚和祷告的心来领受神的话,求神光照和开拓我们的悟性,而不以我们有限的思想对神蕴意无限的话语妄加评断。耶利米(耶1516)、马利亚(路1039)、吕底亚(徒1614)和庇哩亚人(徒171112)对神话语的态度,都值得我们效法。让我们每次翻开圣经时,都和诗人一起向神祷告说:“求你开我的眼睛,使我看出你律法中的奇妙”(诗11918
    有了正确的心态,我们还要注意一定的方法。读经的方法数不胜数,因人而异,切不可生搬硬套;然而,许多读经有方、颇有亮光的先辈们所总结的一些经验和原则仍值得我们注意。首先,通读圣经极为重要,因为圣经是一个前后信息一贯、真理一致的整体。首先,通读有利于在真理的认识上取得平衡(尼8381218)。在此提供的“读经计划”可供读者试用,可分卷读,配合一卷书的的背景、主题、综览等,对该卷书有更深入稳固的认识。另外,有人喜欢每天默想圣经中的一小节或一小段话,并借助串珠、注释、参考资料和祷告明白其中的真理,如同拾取吗哪,使灵命得到坚固。最后,我们还可以借助主题索引、字词索引或其它工具书,按主题查考相关经文;这样往往能对圣经中的某个人物有一种融会贯通、全面、立体的认识。例举以上几种方法的目的乃是帮助读者明白,合宜的方法能使读经果效倍增。然而,圣经是神活的话语,我们甚愿每位爱慕神话语的人都能从神领受更多有效的读经方法,并持之以恒,这样你就必“寻得生命”(箴言835
    与读经密不可分的另一方面就是解经。解经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方法也极其繁多,不胜枚举。我们在此要强调对每一位读者都很重要的两件事。首先是心态。我们要认识到,圣经上的话都“没有可随私意解说的”(彼后12021);许多 就因忽视了这条警戒而偏离了真道。“解铃还需要系铃人”,同样,“除了神的灵,也没有人知道神的事”(林前211);只有圣灵能引导我们“明白一切的真理”(约1613);也只有圣灵能解开神的言语,“发出亮光,使愚人通达”(诗119130)。其次,我们可以看一看诠释圣经的一些具体原则。第一,对圣经的字面意义要按正常的语言交流中这些字句的意思去领会,不可强解偏解。第二,了解该段(卷)经文的历史背景也对正确释经有极大帮助。再者,对一段经文的诠释还要以上下文为根据,也就是说,要理解紧接它的前后几段、它所处的分段(一般为二至三章)、以至全卷书的主题,因为圣经中的真理是一贯和一致的。
    最后我们还要指出一点,圣经是一本赐生命的书,所以,我们读经的最终目的是认识神、领受基督所赐生命的粮(约635),并身体力行,把它化为我们的生命,反映主的荣美(林后318);单纯积累知识是无益的。你读到主的命令了吗?靠着圣灵去谨守吧!你读到了主的应许吗?凭信心去领受吧!主责备你了吗?悔改吧!主安慰你了吗?喜乐吧!前车之鉴要引以为戒(林前1011),忠信圣徒的脚踪要竭力追随(来114401213)。昔日,主曾责备一些只求知识的人说:“你们查考圣经,因你们以为内中有永生;经我作见证的就是圣经;然而,你们不肯到我这里来得生命”(约53940)。愿我们都听这话,作一群既查考圣经、又活出主美好生命的信徒,常常以生命述说神的美德(赛43721),阿门!!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神知网 ( 黑ICP备09004198号 )

GMT+8, 2024-6-1 18: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