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知网

 找回密码
 注册(欢迎注册神知网)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01|回复: 0

困境中的危机与转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27 15: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属灵光碟 于 2009-4-14 13:21 编辑


(哈巴谷书第一章)


I.引言
当潮流兴讲「逆境自强」时,为响应时代需要,教会似亦无可避免要谈论这个话题。不过,我们必需以扎实的圣经基础来回应,不能人云亦云。潮流兴「即食」答案,「讲多无谓,最紧要实际」,于是,我们将圣经简化为「行事指引」,随手找几条守则,例如「how to…」之类来应付日常需要。但圣经恒常要做的,不是迁就我们的「问题」来提供「答案」,而是要让我们觉察我们其实连「问题」都问错,从而提高我们的属灵眼界──能够正确地提问,是获得正确答案的开始。举两个例说明:

1.约翰福音第九章,当门徒问主:「这人生来是瞎眼的,是谁犯了罪?是这人呢?是他父母呢?」的时候,主却响应说:「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显出神的作为来。」听清楚,主根本没有「回答」门徒的问题,祂只是「抗衡」他们的提问,从根本上「否定」了他们的提问的假设──个人苦难与罪行可简单直接挂钩。(注意:从整体上说,圣经肯定苦难与罪是挂钩的,但这与上文中「生来瞎眼」的事件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

2.马可福音第六章,当门徒见势色不对,便自作聪明地向主建议说:「这是野地,天已经晚了,请叫众人散开,他们好往四面乡村里去,自己买甚么吃。」主却非常没趣地提出「反建议」:「(不如)你们给他们吃吧。」主不但没有满足门徒的要求,还提出「反要求」,逼使门徒履行自己应尽的本分。

上帝的说话的主要作用,就是要打破我们封闭的,自以为是的成见,让我们学会以属灵的眼光来参透万事。恕我直言,我们常常「查经」,但未查已经「预设」了答案,求其读完经文便一手把它丢开,然后各自「吹水」,结果查十年都是「依然故我」。现在,让我们一同仔细研读哈巴谷书,让上帝的道来开启我们的智慧,好明白对于基督徒来说,逆境自强的真正意思。今天,我只集中讲第一章……

II.
第一个要问的问题,是哈巴谷先知究竟遇着甚么「困境」?第2节:「耶和华啊!我呼求你,你不应允,要到几时呢?」扼要地说出了先知所面对的三重困境:

A.我呼求你,
第一重困境,是先知眼见、身受许多人间的不仁不义。他说:「毁灭和强暴在我面前,又起了争端和相斗的事。因此律法放松,公理也不显明;恶人围困义人,所以公理显然颠倒。」(3-4节)以色列国承受上帝的律法,却没有真正的遵行,以致国内遍行强暴。请看另一位先知弥迦的信息:

祸哉,那些在床上图谋罪孽、造作奸恶的!天一发亮,因手有能力就行出来了。他们贪图田地就占据,贪图房屋便夺取;他们欺压人,霸占房屋和产业。(2:1-2

然而,近来我的民兴起如仇敌,从那些安然经过不愿打仗之人身上剥去外衣。你们将我民中的妇人从安乐家中赶出,又将我的荣耀从她们的小孩子尽行夺去。(2:8-9

我说:雅各的首领,以色列家的官长啊,你们要听!你们不当知道公平吗?你们恶善好恶,从人身上剥皮,从人骨头上剔肉,吃我民的肉,剥他们的皮,打折他们的骨头,分成块子像要下锅,又像釜中的肉。(3:1-3

雅各家的首领、以色列家的官长啊,当听我的话!你们厌恶公平,在一切事上屈枉正直;以人血建立锡安,以罪孽建造耶路撒冷。首领为贿赂行审判;祭司为雇价施训诲;先知为银钱行占卜。他们却倚赖耶和华,说:耶和华不是在我们中间吗?灾祸必不临到我们。(3:9-11

留心经文所针对的,并不是任何形式的困境。先知全心关注的是人世间不公平、不公义、不合理的现象。不是我们随口说的「It is not fair!」(真不公平呀!)是否公平合理应以上帝的标准来衡量,不能一味「我觉得」!圣经早有明训:

活人因自己的罪受罚,为何发怨言呢?(哀3:39

亲爱的弟兄啊,有火炼的试验临到你们,不要以为奇怪(似乎是遭遇非常的事)倒要欢喜;因为你们是与基督一同受苦,使你们在他荣耀显现的时候,也可以欢喜快乐。你们若是为基督的名受辱骂,便是有福的;因为神荣耀的灵常住在你们身上。你们中间却不可有人因为杀人、偷窃、作恶、好管闲事而受苦。若为作基督徒受苦,却不要羞耻,倒要因这名归荣耀给神。(彼前4:12-16

所以,当我们说自己落在所谓「困境」中时,首先要抚心自问:「所谓困境是否我自作自受的?」自作自受的「困境」其实是「报应」,根本没有资格拿到上帝面前投诉!现在,先知的挣扎绝不是觉得「个人的际遇」有甚么不公平,他疑惑的是人间的不义,似乎与上帝自定的法则不合,而祂竟然视若无睹,默不作声。

B.你不应允,
先知本着一片大公无私的心肠呼求上帝,但上帝并没有「应允」(原文是「听见」之意,就是先知觉得上帝连听也没有听)。「我因强暴哀求你,你还不拯救。你为何使我看见罪孽?你为何看着奸恶而不理呢?」(1-2节)人生难免有各种的困境,但身边的人只要有多少正面的响应,例如一句安慰的说话,一个体谅的眼神,我们总还可以默默承受。对先知来说,目睹、身受苦难还可勉强忍受,但上帝的「不闻不问」才叫他忍无可忍。

人异于禽兽是我们不是仅靠「本能」来生活,我们更靠「意义」来生活。受苦不要紧,只有受得「有意义」的话,许多人其实可以有意想不到的承受能力。但上帝的默然不语,却令先知陷在难以承受的困境里。

C.要到几时呢?
身在苦境中已经痛苦,身在苦境而不知为何受苦就更加痛苦,但不知为何受苦却要没完没了地受下去,才是最大的痛苦。「我呼求你,你不应允,要到几时呢?」天大的困境也好,只要有个限期,就有盼望,有盼望,人就可以强忍下去。(有期徒刑与无期徒刑的分别就在此。)但先知面对的,却好像是一个永无了期的困境!

5-6节开始,上帝似乎终于有回应了:

耶和华说:你们要向列国中观看,大大惊奇;因为在你们的时候,我行一件事,虽有人告诉你们,你们总是不信。我必兴起迦勒底人,就是那残忍暴躁之民,通行遍地,占据那不属自己的住处。

上帝的回答是,以色列人既然残暴不仁,无法无天,我就兴起更残暴不仁,更无法无天的迦勒底人(巴比伦人)来消灭他们,报应他们。呀!这样的「答案」比不答还糟,上帝的所谓回答,不过是以更大的不义来取代较小的不义,根本没有解答先知心中的疑问,反将困境推向更恶化的田地。第13节,先知实在受不了,说:

行诡诈的,你为何看着不理呢?恶人吞灭比自己公义的,你为何静默不语呢

绕了一个大圈,先知所发的,还是最初的疑问:我呼求你,你不应允,要到几时呢?

III.综上所述,先知所身处的困境基本上不是「际遇上」的,而是「信念上」的。先知绝不是因为个人一时的逆境而呼天呛地,令他困苦的是「善恶颠倒」的现实无法与他的信仰吻合。先知所遭遇的危机实质上是「信仰危机」。

我想再三强调,人的宗教倾向总爱求神拜佛来趋吉避凶,所谓吉凶其实都是「际遇」上的问题,但圣经却几乎全不处理「际遇」上的危机。主耶稣在太10:28说得很清楚:

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惟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他。

因为无论怎样恶劣的遭遇(失恋、失业、疾病、战争),最差的结果不过是身体的死亡。若我们对主有信心的话,应知道身体的死亡并不可怕。(可惜我们今天几乎绝口不提这重要信息!)而真正可怕的,却是「灵魂」的死亡。甚么是灵魂的死亡?就是丧失对上帝的信仰,失落与祂的关系。换言之,困境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在困境中失去信仰。(套用一句中国人的说法,就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先知身处困境之中,他的信心正要面对三重危机:

A.疑惑退后、放弃信仰
第一个明显的危机是怀疑上帝,甚至放弃信仰。耶15:18,杰里迈亚长期经历国家与个人的苦难,禁不住质疑问上帝:

我的痛苦为何长久不止呢?我的伤痕为何无法医治、不能痊愈呢?难道你待我有诡诈,像流干的河道么?

他怀疑上帝会否像「海市蜃楼」,远看像能活命的流水,近看却一无所有。

施洗约翰亦有近似的疑惑,主耶稣刚出道的时候,他满有信心见证耶稣基督就是上帝的儿子;但当他秉行公义,指证希律王的罪行,却遇到希律王无理收监,而主又似乎对他的遭遇不闻不问的时候,不禁心生疑惑。太11:2-6

约翰在监里听见基督所做的事,就打发两个门徒去,问他说:「那将要来的是你么?还是我们等候别人呢?」耶稣回答说:「你们去,把所听见,所看见的事告诉约翰。就是瞎子看见,瘸子行走,长大痲疯的洁净,聋子听见,死人复活,穷人有福音传给他们。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

人长期落在无法理喻的苦难里,很易会怀疑上帝,怀疑祂的能力、怀疑祂的本性,甚至怀疑祂的存在!再往后退一步,就是在信仰上淡出,退后,最后全然放弃信仰。

B.心灵麻木、淡化信仰
第二个信仰危机看上去比较隐晦,便是「心灵麻木,淡化信仰」。当眼见的世界无法与信仰协调,我们便有意无意地淡化信仰。「淡化」的方式千变万化,因人而异:

──实行「眼不见为干净」,将信仰生活「压缩」在教会四幢墙里,甚至个人的内心世界内,连报纸也不看,对人间的苦罪不闻不问。

──实行「信仰边缘化」,就是将信仰内涵高度限制在世界边缘来「合理化」那不合理的现实。基督教信仰是真理么?是,但却不适用于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故此信仰只好靠边站了,以此从「心理」上淡化自己的挣扎。

──还有一些是全不自觉的,只因「见怪不怪」而日渐麻木不仁。主说:「(末日)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许多人的爱心才渐渐冷淡了。」(太24:12)所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淡化信仰,麻木不仁,固可使自己的信仰「良心」舒服一点,但其实与放弃信仰只差一线,甚或更加可怕。明显的不信不免令人心有戚戚然,但虚有其表的信仰却叫人「死了也不知甚么事」。

C.同流合污、背叛信仰
第三个信仰危机,也是最坏的一个,就是「同流合污,背叛信仰」。前面两种危机,不论是放弃信仰或淡化信仰,不意味他们完全丧失信仰良心;或许正因他们的信仰良心很强,内心无法「摆平」信仰与眼见的现实,才不得已放弃或淡化信仰。就好像被掩埋在雪地里的种子,好像死了,但时机一到,「春风吹又生」,还是有一线生机。

但「同流合污」却不同,它不单放弃信仰,更是公然地背叛、敌对原来的信仰。不认同自己的国家,与通敌卖国是两回事呀!彼得衰极只是「不认主」,犹大却是「卖主」!眼见世态炎凉,恶人当道,便看风转舵,助纣为虐,或更当起恶人来,这就是同流合污。戴维在诗37:7-8中说:

你当默然倚靠耶和华,耐性等候他;不要因那道路通达的和那恶谋成就的心怀不平。当止住怒气,离弃忿怒;不要心怀不平,以致作恶

正是要提醒我们,信心尽会动摇,但千万不可以牙还牙,更不可认同恶人,与世同流。

IV.先知所遭遇的是极大的信心危机,可以令他放弃,淡化,甚至背叛信仰,但信仰上的事情却是很奇妙的。因为与之同时,先知却也遇上重大的信仰转机。如果你熟读圣经,并肯切实遵行上帝的教导,你一点不难觉察,属灵生命基本上都是在逆境中成长的。面对同样的困境,有上述的三重危机,但同时也有以下的三重转机:

A.因「心生疑惑」而落实信仰
当我们一切顺境的时候,我们口里说「感谢神」,实质却不大关心祂。我们在意的是上帝会给「甚么」我们,而不是上帝本身是「谁」和祂跟我们有甚么「关系」。我们口里一大堆属灵术语,但实质上的信仰却是一片「虚无」。

耶和华──我的神,我的圣者啊,你不是从亘古而有吗?我们必不致死。耶和华啊,你派定他为要刑罚人;盘石啊,你设立他为要惩治人。(哈1:12

无事无干时,上帝是否仁慈,是否公义,是否信实,我们大家都不甚介意。但当遇到不合理、不公义的现实时,我们才开始认真思考上帝的仁慈公义,全智全能究意是怎样的一回事。负面地说,这可能是信心倒退,是你怀疑上帝的开始;但正面地说,这更可能是你的信心进步,是你认真思考自己究竟在信甚么的开始。说来有些吊诡(似非而是),就是:
              怀疑是信心的开始!
因为有太多时候,我们不怀疑不是因为很有信心,而是因为我们根本信得很不认真!信仰马虎的人不会花气力去「怀疑」!哈巴谷先知之所以会信心动摇:1、是他本来就信得非常认真的,他是真心相信上帝是仁慈公义的;2、是他亦非常认真地要求信仰可以落实在具体的人生处境之中。先知正因他信得够「真」,才有如此疑惑。

此刻,先知因为无法调和信仰与现实而心生困惑,一方面固然是危机,但另一方面,亦是他能更深入地领会信仰真义的入手点,是「实化」(落实)信仰的大好机会。

B.因「一再追问」而深化信仰
许多时候,我们信是信,却往往一知半解,因为我们不去「问」。有信心是不是不应该多问呢?是,如果你真是有信心的话;但没有信心却假装信心,不肯去求真追问,结果是越跌越深,最后堕进不信的死穴。先知遭遇他无法明白的事,他便问上帝;上帝的答案虽叫他越法困惑,他却死缠烂打地要问下去。

不断的追问不是要得到我们想要的答案,而是让上帝提高我们的眼界,让我们有更深的属灵洞见来透视问题。我要强调,在我们不问的时候,不是上帝不理我们,而是我们不理上帝。上帝往往会利用我们的人生际遇,尤其是所谓逆境,来逼使我们问祂,重新「注意」祂。所以不要怪上帝心狠手辣,请抚心自问,好地地的时候,我们为甚么总是信得十分马虎?老是要祂出此「下策」,我们才乖乖来亲近祂,正视自己的信仰。

逆境中一再追问上帝,表面是信心倒退,但其实是我们信仰深化的大好机会。

C.因「登楼求问」而提高信仰
我要站在守望所,立在望楼上观看,看耶和华对我说甚么话,我可用甚么话向他诉冤。(哈2:1

这节已进入第二章,但按经文结构,将它归入第一章较好。(章节、分段是后加的,不是默示。)这节告诉我们在面对各种疑惑之时,先知所采取的行动。他的行动是「登楼求问」,表示先知渴望将灵性提高一线,更接近上帝,更明白祂的旨意。(小心,正统基督教所谓灵命提升不含任何「神秘色彩」,不要贪新鲜乱试。我们指的「提升」是与上帝的关系改善,不是人的本体变化。)

在无风无浪之时,我们往往甘于自己的信仰状态在「低谷徘徊」,长期不生不死,得过且过地「信」下去。生命中的逆境却逼使我们正视自己的信仰,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先知遇到非常的逆境,但这逆境,却令他毅然采取非常的行动──我要站在守望所,立在望楼上观看,看耶和华对我说甚么话,我可用甚么话向他诉冤。就在信心生死存亡之间,他登上高楼,全然向上帝开放,以致到了最后,他对上帝的信心,可以进到一个出神入化的境地。(见第三章)

人在最深的疑惑中「逼问苍天」,却是上帝提升人属灵眼界的大好契机。

V.
人生不免困境,但困境中有危机,亦有转机。今天,你的困境又是甚么?

首先,我们先要整顿、厘清我们的所谓「逆境」:若是自作自受的,应先行反思悔改;若仅是关乎个人得失,要学习信心交托;若关乎人间公义,则要用心读经祷告,明白上帝有更高的旨意与安排。只有第三种困境,才是哈巴谷书所针对的困境。若你从未有过第三种困境,我一点不「恭喜」你,因为我只怕的不是因为你有非常的信心,所以不受困扰,而是在信仰上从未认真,或严重地将信仰「私人化」或「边缘化」,但这并不符合基督教信仰的精神。

所以,重要的不是有否困境,而是你有的是甚么困境,和你愿否这困境最终成为你的信仰危机还是转机。在困境中,
你可以放弃信仰、淡化信仰、背叛信仰;
也可以落实信仰、深化信仰、提高信仰。

圣经明说:
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罗8:28

关键只在,你是否「爱神的人」!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神知网 ( 黑ICP备09004198号 )

GMT+8, 2025-5-2 13: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