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知网

 找回密码
 注册(欢迎注册神知网)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49|回复: 0

一生何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27 15:0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耶和华对摩西说:「你上这亚巴琳山,观看我所赐给以色列人的地。看了以后,你也必归到你列祖那里,像你哥哥亚伦一样。因为你们在寻的旷野,当会众争闹的时候,违背了我的命,没有在涌水之地、会众眼前尊我为圣。」(这水就是寻的旷野加低斯米利巴水。)摩西对耶和华说:「愿耶和华万人之灵的神,立一个人治理会众,可以在他们面前出入,也可以引导他们,免得耶和华的会众如同没有牧人的羊群一般。」
──民27:12-17

I.
引言──神仆的楷模在前一阵子的一个丧礼上,一位殉职的公务员被誉为「公仆的典范,市民景仰的楷模」。他是否实至名归,我们不必要亦不适宜在此讨论。但我今天要说的,却肯定是一位实至名归的「主仆的楷模」──他就是摩西。

II.岂有此「理」!
A.主心何忍?
27:12-17记述了摩西因着做错了某一件事,以致上帝罚他,不许他进入迦南地的故事。但摩西究竟做错甚么呢?上帝干吗如此忍心,临到「门口」却不许摩西踏进迦南呢?让我们来看一看民20:1-12的记载,看事件的来龙去脉:

正月间,以色列全会众到了寻的旷野,就住在加低斯。米利暗死在那里,就葬在那里。会众没有水喝,就聚集攻击摩西、亚伦。百姓向摩西争闹说:「我们的弟兄曾死在耶和华面前,我们恨不得与他们同死。你们为何把耶和华的会众领到这旷野、使我们和牲畜都死在这里呢?你们为何逼着我们出埃及、领我们到这坏地方呢?这地方不好撒种,也没有无花果树、葡萄树、石榴树,又没有水喝。」

摩西、亚伦离开会众,到会幕门口,俯伏在地;耶和华的荣光向他们显现。耶和华晓谕摩西说:「你拿着杖去,和你的哥哥亚伦招聚会众,在他们眼前吩咐盘石发出水来,水就从盘石流出,给会众和他们的牲畜喝。」于是摩西照耶和华所吩咐的,从耶和华面前取了杖去。

摩西、亚伦就招聚会众到盘石前。摩西说:「你们这些背叛的人听我说:我为你们使水从这盘石中流出来吗?」摩西举手,用杖击打盘石两下,就有许多水流出来,会众和他们的牲畜都喝了。耶和华对摩西、亚伦说:「因为你们不信我,不在以色列人眼前尊我为圣,所以你们必不得领这会众进我所赐给他们的地去。」

但看过以后,却使我们更不明白上帝为何如此「重手」!

1.
谁之过?
首先,整件事到底是谁之过?若说摩西没有依足上帝的吩咐行事,但平心而论,上帝自己似乎也要负上一部分责任。出17章记载了一件十分类似的事迹,当时上帝是吩咐摩西用杖「击打」盘石出水的(出17:6),而这里却又无缘无故改做用口「吩咐」盘石出水,一时一样,又岂能怪摩西无所适从,以至一时出错?

退一步说,上帝就是上帝,祂说怎样就怎样吧。祂可能觉得今次要有些「新意」,但问题是祂要摩西「拿着杖去」干吗(20:8),「吩咐」带把「口」不就成吗?这不是分明要「装摩西弹弓」吗?总之,上帝自己「落order」(下指令)落得不清不楚,现在出乱子子却要摩西承担全部后果,是不是有点那个呢?

再看看那群百姓,他们那些难听的说话,(请细看20:3-5)上帝自己听到也无名火起啦,又岂能怪摩西生气呢?换着是我们任何一个人,岂只是「击打盘石」?动手用杖打死他们几个,然后撒手辞职不干也有之吧!

2.
为何全不追究百姓?
又退一步说,当摩西真的有错,发了脾气,失了见证,但最先生事的原是这群百姓,俗语所谓「撩人者贱」,上帝若稍为公道的,也应对这群百姓大惩小戒吧!但你现在竟然完全没有追究他们,反只对这个因受不了挑衅而犯下小过的摩西大兴问罪之师,敢问天理何在?

3.
摩西岂同亚伦?
也许我们还可这样「包庇」上帝,说现在受罚的不只摩西,亚伦也一样受罚(27:13),也不算太不公平吧!

却不知摩西要「与亚伦一样」受罚,才更叫人气结哩!摩西岂同亚伦?亚伦这小子没有「腰骨」,摩西辛辛苦苦跑上西乃山顶领受十诫时,他竟在山脚顺着百姓的意思造金牛犊,开「狂野派对」。结果大祸临头,摩西在上帝面前一力承担,要生要死地帮百姓求情,而这亚伦却只会「卸膊」,说不干他事。

现在岂不是「做又卅六,不做又卅六」,摩西竟然要受与亚伦相同的处分,哪算是哪一路的公平呢?

4.
难道你待我有诡诈?
现在,事件的疑点不是为何摩西要受罚,而是上帝为何只罚摩西而不罚百姓?为何对摩西的处分竟与亚伦的一样?大家问问良心,这样对摩西公道吗?难道,上帝也要弄诡诈、耍手段,好像那些无良雇主,到工人临退休时借故把他开除,弄得他连退休金也领不到,「临老唔过得世」?

B.仆意何驯
上帝对摩西的处分,无论我们怎样「曲竟解释」,都是极之不合情理的。不过,更不合情理,更令我们惊奇诧异的,是摩西竟然完全逆来顺受,全不抗争!到底是甚么原因,叫摩西如此顺服?

C.是临门失脚,还是大功告成?
要解决这个疑问的关键,就是我们如何理解「摩西入不了迦南地」这件事。最「直觉」的理解,便是认为这件事是摩西一生的「遗憾」,若与民20章「击打盘石」的事件相连来看,则更会认为这是摩西一生中的「污点」。

只是,若我们持这种论调的话,我断言,我们并未了解摩西,亦不了解上帝。以「能否进入迦南地」作为摩西一生是否完满的指标,也许是你跟我的看法,但摩西却肯定「另有一个心志」。人情上上摩西并不是不想进入迦南(参申3:23-26),但他一生所热切追求的,却并不是这些肤浅和表面的风光和成就。

以下,我们尝试从三方面,看摩西一生所求的到底是甚么。

III.
为我骨肉之亲
第一方面,保罗在罗9:3说:「为我弟兄,我骨肉之亲,就是自己被咒诅,与基督分离,我也愿意。」可作摩西一生的写照。

A.他出去到他弟兄那里
摩西长于埃及王宫,贵为王子,本可享尽荣华,但却念念不忘他在困苦患难中的同胞。希11:24-25说:「摩西因着信,长大了就不肯称为法老女儿之子。他宁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愿暂时享受罪中之乐。

B.倘或你肯赦免他们的罪…
摩西爱他的百姓,他的百姓却不了解他的爱,甚至三番四次地反对他、背叛他。但摩西却一次又一次地维护他们,甚至在百姓犯下弥天大罪的时候,仍向上帝哀求:「倘或你肯赦免他们的罪……不然,求你从你所写的册上涂抹我的名。」(出32:32)  

事实上,在这次「击打盘石」的事件后上帝完全没有追究百姓,却要摩西承担一切责任,个中「不可告人」真正原因,摩西似乎是心中有数的。且看以下经文:

耶和华为你们的缘故也向我发怒,说:「你必不得进入那地。」(申 1:37

但耶和华因你们的缘故向我发怒,不应允我,对我说:「罢了!你不要向我再提这事。」(申 3:26

耶和华又因你们的缘故向我发怒,起誓必不容我过约旦河,也不容我进入耶和华──你 神所赐你为业的那美地。(申 4:21

大家细想,倘若连摩西也进不了迦南,那群背逆顽梗的百姓怎会够资格进去?出埃及的第一代以色列人因自己的悖逆不能进入迦南,而第二代人丝毫不见得比第一代人好,但他们为甚么竟可以进入迦南呢?合理的答案恐怕只得一个,就是如摩西所说,是他一身担起了这一代人的罪罚。这就正如保罗所说的,他「为他的弟兄,他骨肉之亲,自己被咒诅,与基督分离」!

摩西一生所切切追求的,不是自己入迦南,甚至不是自己领百姓入迦南,而是神的百姓能进入迦南,并成为神所眷顾的子民。因此,当上帝不许他进入迦南时,他心中所想的不是如何自辩及与神抗争,而是百姓有否牧者引领他们进入迦南:

27:16愿耶和华万人之灵的神,立一个人治理会众,17可以在他们面前出入,也可以引导他们,免得耶和华的会众如同没有牧人的羊群一般

真是何等牧者心肠,直教天地动容!在摩西身上,隐然可见基督的影子:

9:35耶稣走遍各城各乡,在会堂里教训人,宣讲天国的福音,又医治各样的病症。9:36他看见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

据此,我们可以十分近于情理地推断,在百姓得以进入迦南一事上,摩西扮演了类似基督代罪的角色。他们主仆同心──摩西所求正与上帝本意相同,故此上帝委任乔舒亚接续他的工作,亲口应承会完成摩西的心愿。至此,摩西虽死无憾,又何争之有?

IV.
为那更美的家乡
第二方面,希11:13-16为我们揭开第二层的奥秘:

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说这样话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个家乡。他们若想念所离开的家乡,还有可以回去的机会。他们却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的。所以神被称为他们的神,并不以为耻,因为他已经给他们预备了一座城。

A.更美的家乡
摩西并不是完全不渴望进入地上的迦南美地,但他更加心神向往的,却是那天上的「更美的家乡」。他一生飘泊,深切体会人生如寄的道理,知道人间并非生命的终极之所(参诗90)。他既相信将可昂然无愧地进入天上的圣地,则能不能进入人间的迦南,便显得无足介意了。

说得更简单一点,就是摩西不是入不了迦南地,而是早就「超越」了地上的迦南,而进到天上的乐境,因此他又何须抗争?

B.更美的位分
事实上,摩西不单得以进入那更美的家乡,也得了一个更美的位分。不信?请看路9:28-31

说了这话以后约有八天,耶稣带着彼得、约翰、雅各布上山去祷告。正祷告的时候,他的面貌就改变了,衣服洁白放光。忽然有摩西、伊莱贾两个人同耶稣说话;他们在荣光里显现,谈论耶稣去世的事,就是他在耶路撒冷将要成的事

经文显示,摩西不是被「撤职」,而是连升不知多少级,成为了上帝身边的「参谋总长」(好像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摩西甚么身分?亲己领兵入迦南这些「粗重工作」当然留待乔舒亚那些「后生」(资历上,不是年纪上)做便可以,何须劳驾他老人家?

再看清楚经文,上帝说就说不许摩西入迦南,现在却不是「静鸡鸡」(悄悄地)开了一条「VIP通道」给他踏足迦南么?上帝与摩西主仆情深,有甚么不可以?是我们这么不知就里才这么介意!由此可知,表面上入不了迦南,对摩西来说,实质上没有甚么损失,又何争之有?

V.
得一知己,夫复何求?
俗语说,「人生得一知己,夫复何求」,这就是摩西不为自己抗争的第三个,亦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A.最孤寂的人生
在人类历史中,我们找不着一个比摩西更加孤寂的人。他一生为国为民,却不为百姓所了解,甚至连至亲的兄姊也诬蔑他(参民12)。但摩西却仍然可以至死无怨,因他知道:上帝了解他

B.知我者其天乎
有一句说话听起来像有点夸张,但我相信离事实不远:

不是摩西为上帝完成上帝的心愿,
而是上帝为摩西完成摩西的心愿。

摩西一生的理想是救拔他的百姓脱离苦难,进入福地,并成为一个刚毅爱主的民族。但靠摩西自己的血气之勇,事实一早证明,不但无法成事,甚至自身难保。

但上帝却欣赏他这种慷慨忠直,舍己为人的侠义心肠,并且一心要将摩西培育成才。八十年的岁月,不是摩西在等待上帝,而是上帝在等待摩西。上帝要等摩西炼就一身「能屈能伸」的品格,才呼召他出来,带领百姓,迈向迦南,否则摩西就算不至死于非命,也一定会半途而废。

试问天上人间,哪里会有一个老师,会如此重视一个少年人的心愿,并且费尽苦心,用八十年的光阴将他抚育成材?摩西心里明白,上帝对他有活命之恩、有知遇之情、有提携之义,如此情深义重,他终生效命亦无以为报。有的只是他欠上帝,上帝分毫没有欠他,如此还有甚么可争?

C.主面对面所认识的
圣经告诉我们,在旷野四十年间,我们一方面看到摩西处处维护百姓,另一方面,我们更加看到上帝处处维护摩西。且看民12:1-9

摩西娶了古实女子为妻。米利暗和亚伦因他所娶的古实女子就毁谤他,说:「难道耶和华单与摩西说话,不也与我们说话吗?」这话耶和华听见了。(摩西为人极其谦和,胜过世上的众人。)耶和华忽然对摩西、亚伦、米利暗说:「你们三个人都出来,到会幕这里。」他们三个人就出来了。耶和华在云柱中降临,站在会幕门口,召亚伦和米利暗,二人就出来了。耶和华说:「你们且听我的话:你们中间若有先知,我──耶和华必在异象中向他显现,在梦中与他说话。我的仆人摩西不是这样;他是在我全家尽忠的。我要与他面对面说话,乃是明说,不用谜语,并且他必见我的形像。你们毁谤我的仆人摩西,为何不惧怕呢?」耶和华就向他们二人发怒而去

人生得一知己,虽死何憾?更何况,摩西的知己竟是创天造地的耶和华呢?不可以进入迦南一事,骤看不无遗憾,但相比于能够成为上帝的知巴良朋,就完全不足挂齿了。

D.
天葬──最高荣誉的葬礼
要证明一个人是否你最好的朋友,大家知道最好的测试方法是甚么呢?我们来看申34:1-6

摩西从摩押平原登尼波山,上了那与耶利哥相对的毗斯迦山顶。耶和华把基列全地直到但,拿弗他利全地,以法莲、玛拿西的地,犹大全地直到西海,南地和棕树城耶利哥的平原,直到琐珥,都指给他看。耶和华对他说:「这就是我向亚伯拉罕、艾萨克、雅各布起誓应许之地,说:『我必将这地赐给你的后裔。』现在我使你眼睛看见了,你却不得过到那里去。」于是,耶和华的仆人摩西死在摩押地,正如耶和华所说的。耶和华将他埋葬在摩押地、伯毗珥对面的谷中,只是到今日没有人知道他的坟墓

我断言,肯为我料理「身后事」的,一定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常以为摩西死得无声无息,葬礼的场面一定非常凄凉冷清,彷佛上帝随手拿张草席,把摩西卷起来扔了算数,所以草率得连墓碑也没有。但岂不知由全能的上帝所亲自主持的葬礼,才是天上人间,真真正正的最高荣誉的葬礼。

我们不妨用一点想象力,想象有天使长为摩西扶灵,有千万的天使天军列队护送,灵前,更有上帝亲笔题写的挽联(记否西乃山上,上帝曾写过字吗?):

      心无二主,生死相随,忠魂可昭日月;
      情系苍生,祸福无怨,义气直薄云天。

而灵前上方,横幅所示,正是摩西一生最中肯的「评价」:


最后,上帝亲致悼辞:

我仆人摩西,是忠仆的典范,是万民景仰的楷模。他在我全家尽忠,是我面对面所认识的朋友。他一生圆满,不在于他毫无过犯,而在于他有情义、有担当。他备尝苦难,历尽艰辛,却上不怨天,下不尤人,默然承受,生死无悔,是世间最谦卑的人。因此我将他提拔至在我一神之下,万人之上,因我耶和华并非世人,我喜悦谦卑的人。凡自高的,必降为卑;凡自卑的,必升为高。──当跑的路,他已经跑尽了;要守的道,他已经守住了。从今以后,在天上,有荣耀的冠冕为他永远存留。

VI.
结语──经典的人生
摩西,是经典的人生,亦是人生的经典;他是上帝杰作,是在主耶稣「道成肉身」以外,上帝亲自临格人间的最佳证明。较之于降十灾、分红海,摩西光辉夺目的伟大人格,实际上是更加伟大奇妙的神迹。

地上的教会必须不断传颂摩西的故事,一个上帝向人施恩以及人向上帝报恩的经典故事。而每一个信徒,也当像摩西一样,成为一个神迹,以你的生命,向人述说上帝伟大奇妙的作为。

我们不必强求要事事与摩西看齐,但上帝求于我们的,是作个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我们要对上帝有「忠心」,要对弟兄有「情义」,这一切要求都与人的能力和际遇断然无关。穷寡妇只能献上养生的两个小钱,但上帝对她的评价,同样是: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神知网 ( 黑ICP备09004198号 )

GMT+8, 2025-5-2 13: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