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知网

 找回密码
 注册(欢迎注册神知网)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96|回复: 0

解读《认识预定论》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2 20: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8/03 22
    已有 0 条评论
  • 文章分类: 原创信息


五、预知和预定

1、预知观预定论
大多数反对改革宗预定论的基督徒,都采取所谓“预知观预定论”的看法。所谓“预知观预定论”的观点是,认为神从亘古之前,就已经知道我们的生命将是如何的走向,他已预先知道我们会接受或是拒绝基督;在我们未作出自由选择之前,他已知道我们的选择。因此,神对我们永恒命运的抉择,乃是基于他对我们将来作出的选择的了解,即预知。换言之,他选择我们是因为他已预先知道我们会选择他。如此,那些蒙神预定拣选的人,就是神预先知道他们将会选择基督的人。这样,神的预知是建立在人的预知的基础上的。他们的圣经依据就是罗马书八章29、30节:“因为他预先所知道的人,就预先定下效法他儿子的模样,使他儿子在许多弟兄中作长子。预先所定下的人,又召他们来;所召来的人又称他们为义;所称为义的人又叫他们得荣耀”。
诚然,这段经文对预定论者极为重要。他给预定论列出了一个顺序,就是得救始于神的预知,终于信徒的得荣耀。其过程是:预知——呼召——称义——得荣耀,这被称为“救恩的金锁链”,但对这段经文的理解,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首先,在这段经文里,神并未说,他的预知是指他预知人会选择神的预知,神只是说,他的预定是基于他的预知。而这个“预知”到底是什么含义,圣经里没有提到,还得从其他经文得知。而这些被预知选上的人,并不取决于人的选择,因为人没有能力选择基督。理智上的选择不是真选择。神只是想说明人的蒙召完全属于神拣选的主权,与人理智上的选择没有关系。事实上,有许多人年轻时不信,年老时才信;也有许多人年轻时信主,但年老时却不信了;还有许多传道人信主一辈子,结果灵魂还是没有得救。这些例子都说明,在拣选的问题上,人是站在人的角度上,以人的因素去衡量拣选与否的。神诚然是拣选了雅各,但经文里并没有说,神之所以会选择雅各,是因为神早就知道雅各会选择他的结果。事实上,雅各之所以会选择神,是因为神先拣选了他。在他的出生前,就已经说到要拣选他了。神主动向雅各显现,并向他说话,然后在藉着雅各一生的遭遇,迫使他改变成合乎神心意的人。这一切都说明,是神主动地拣选了他。亚当一犯罪,神就来寻找他:“亚当,你在哪里?”
在“救恩的金锁链”的经文中,预知观预定论的最大弱点就在于“呼召”与“称义”这个环节上不能自圆其说。
我们知道,称义是呼召的结果,“呼召”在神学上,可分为外在呼召和内在呼召这两种。传福音是外在呼召,听福音的人作出了属灵信心的反映,这就是内在呼召。而这属灵信心不是凭人的能力产生的,理智上的接受不能产生属灵的信心。因此内在呼召是在重生前就被神赐予了。
在上述经文里,“他预先所知道的人”这句话是指“所有预先所知道的人”呢,还是指“部分预先所知道的人”?经文里并没有回答。如果是指“部分人”说的,那么事实上,被召的人,大大地大于被召而称义的人,这样,那些大多数被召而未被选上称义的人,是否也属于神所预定的呢?如果是的话,那么其责任就不在个人身上了,因为那部分人是神主动弃绝他们的。但事实上是人顽梗不化的结果。这个结果也是神的预知之内的。所以这种解释是不合理的。
如果是指“所有预先所知道的人”,那么会出现两种情况:(1)所有听见外在呼召(福音)的人都会被称义;(2)所有听见外在呼召后,又在内心作出了属灵信心的反应,而具有内在呼召的人,都会被称义。显然地,第一种情况是错的;第二种情况是对的。只有属于第二种情况的人,才真正是属神预定得救称义的人。
这里清楚看见,神的预知也包含着人的自由意志的选择在内。这正是前面所讲过的,宇宙中没有任何一个分子可以不在神的主权下任意活动,即选择。人的选择是在神的授意下的选择,所以人在听了福音以后,才会作出对内在呼召的响应。而这个内在呼召是神亲自作的工,将属灵的信心赐给预定得永生的人。因为神是全知的,又是全权的,因此他在创立世界以前,就已经知道了,他会对谁赐予内在呼召,使他作出正面的信心反应。所以内在呼召是重生得救的先决条件。内在呼召会叫人认罪悔改,就是约翰福音二十章22节里,主所吹的一口气,他说,“你们受圣灵”。人在受了圣灵后,就有了接受生命的信心,而产生了新生命。所以这内在呼召可称为“心灵的呼唤”。
于是我们可以下结论说,“金锁链”中的预知并非指他“预先所知道的谁会是选择神的人”,乃是指“他预先所知道,随会是接受神内在呼召的人”。当神向他赐予内在呼召时,他会作出相应的属灵信心的反应。这些人是属于神所预定的。先是预知谁会接受内在呼召;后是预定了内在呼召会给谁。那些蒙神预定接受内在呼召的人,都会称义。必须指出的是,神的内在呼召是在人还没有相信接受之前,还没有选择神之前,就由神赐予了。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被预定接受内在呼召,而另一些人却不是呢?那是因为神预先知道这个内在呼召会在谁身上作出正面反应的缘故。神不会无的放失,因为他是神,他的作为绝对不会错。
2、改革宗预定论
改革宗预定论的看法是,救恩最终的决定权在于神而不在于人;神在亘古之前已选择了某些人的生命列在他的救恩计划中,而不选择另一些人加入其中。在创世之前,还未有人类和人类的行为之前,神已预告并拣选了某些人,而弃绝了另一些人。这是灵界里的奥秘,是人的智慧所无法想象的,否则他就不是神了,而人却成了与神同等的族类了。根据神的预知,在一个人尚未出世之前,他已预定了这个人的命运,而非藉着人的抉择;更确切地说,人有自由的选择,但这个选择是由于神先选择了,然后去影响这个人作出正确选择的结果神的选择不基于人的行为或人的选择,而纯粹是基于神创造的元旨。神对人的选择属神创造元旨中的一部分。因此我们不难理解神在创立世界前,已经拣选了我们。
神要在他的天上建造他的灵宫,得救的灵魂是他建造灵宫的原材料,他有权选择这些材料。又因为神是全知和超时空的,因此他的选择绝对不会错;神又是全权的,因此他也完全有权柄和能力改造某些材料,使之适合建造灵宫之用。例如雅各的一生,从人看来,根本就不配作建造灵宫的材料,但是经过神的权柄和能力的改造,使他在临终时,能够作到“扶着杖头敬拜神”。
在改革宗预定论的观点里,可以看出神的选择在人的选择之前;我们之所以会选择他,乃是因为他先选择了我们。改革宗预定论认为,没有神的预定和他的内在呼召,就没有人会选择基督,尽管人都听见了外在呼召——福音。
因此,改革宗预定论对“金锁链”的解释如下:在亘古之前,神已预知他的拣选,甚至在他尚未拣选他们之前,他已对他们个人有所认识;他不仅预知他们的个性和品质,更是预先爱他们(这里预知的“知”这个字,不仅指“了解”,更有发自内心地爱这个人的意思),因为被拣选的教会是神为他的独生子所命定的新妇。
改革宗预定论者相信,所有神所预知的,他已预定他们受到内在呼召,得以称义和得荣耀。是神的主权将救恩赐给他所拣选的人,也唯有他所拣选的人才能得到。

摘要
1、预知观预定论把神的预知看成“预知人会选择神”,这样就把救恩看作人作工的结果,这是错误的。
2、“金锁链”说明了人的称义乃是基于神的内在呼召的。
3、神的呼召在于神事先的预定;预定了,才呼召(内在呼召)他,他也作出了正面回应。
4、神的拣选是神创造和救赎的旨意,并非基于人的选择。
5、神有权拣选他要使用的材料,来建造他的灵宫。
6、是神的主权为我们作了选择。
7、我们之所以会选择基督,是他先拣选了我们的结果。
8、预定论不是宿命论,其区别是,人的灵性已死在过犯罪恶之中,故“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是所有人的命运,即宿命论。
有人用天上十二宫的天象学来卜算人的命运,这是迷信,不是宿命论,属于“交鬼”之类的范畴。
人被神预定得救,是神有意识的行为,并非占卜,也非宿命论,乃是预定。
9、神按着他的公义和慈爱,又因他的全知和超时空的全能,从必死的人类中,拣选部分他所预知的人,使他们得救,来建造他的灵宫,这叫做“预定论”。
10、预定论是属灵的奥秘,显示了传福音的必要性,因为人并不知道谁是被神预定得救的。

                                      六、双重预定

   1、对等原则观
圣经中既提到了预定,而且这预定又不包括所有的人,那么,不可避免的结论就是:预定含有“两面性”。仅仅谈预定雅各的得救是不够的,还要谈到以扫的灭亡。
对于双重预定,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其中有一种叫“对等原则观”。“对等原则观”是基于对称的观念,就是在被拣选和被弃绝之间,寻找一种平衡。它的观点是:神既然介入到那些被拣选者的生命里,在他们的心中创造信心;那么神也必定会介入到被弃绝者的生命里,在他们心中创造“使人不信”,这样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这种神 “使人不信”的想法,取自于圣经中述及到神“使人心刚硬”的说法。例如法老王的事。但这种“双重预定论”的看法并不是加尔文(改革宗)的观点。
加尔文派也认定有所谓的“双重预定”,但在解释上与“对等原则观”截然不同。若要了解加尔文派的“双重预定论”,就必须清楚了解神的“积极注定”和“消极注定”这两个概念。
“积极注定”就是神主动地加入了蒙拣选者的心中;而“消极注定”就是神放过那些不被拣选的人。因此,改革宗或加尔文派认为预定得永生的人,是神积极或主动地介入了那些人生命中的缘故。而对于那些所谓“预定被弃绝的人”,神则任凭他们作自己的选择。神的这种“任凭”是在人屡教不改的情况下作出的。因此神并未在他们心中 “创造不信”,因为“不信”早已存在。神所给的悔改机会也都因这故意不信(像犹太人故意不信一样,主耶稣说他们的父是魔鬼)而被弃绝了。而人的这一任凭也早在预知之中,所以才会有“任凭”的预定。加尔文派认为,蒙拣选是积极的注定(预定);被弃绝是消极的注定(预定)。这个说法是有圣经依据的——
凡我所吩咐你的,你都要说。你的哥哥亚伦要对法老说,容以色列人出他的地。我要使法老的心刚硬,也要在埃及地多行神迹奇事。但法老必不听你们;我在伸手重重地刑罚埃及,将我的军队以色列民从埃及地领出来。我伸手攻击埃及,将以色列人从他人中间领出来的时候,埃及人就要知道我是耶和华。(出七2—5)
不过在此,我们要对“刚硬”的意思加以注释。刚硬在神学上有主动和被动这两种状态。
主动的刚硬就是神直接介入人的心中作工;被动的刚硬就是神对已经存在的罪之审判。对一个已经邪恶透顶的人来说,神若要使他的心刚硬,所需要做的仅是“任凭他继续犯自己的罪”而已。
这被动的刚硬是如何进行的呢?我们知道神在管理世界和人类中,赐下了一般恩典,也就是义人和不义的人共享的恩典,如:太阳照好人,也照歹人;滋润大地、使五谷生长供人食用等。但在一般恩典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对世上邪恶势力的牵制;这个牵制的力量来自:警察、律法、民意、权力的均衡等等。虽然世界充满了罪恶,但尚不致于过度的邪恶,因为神使用了上述这种方式进行了牵制,使罪恶不致向极端方向发展。所以神若要使人心刚硬,他所需要做的便是挪去这个牵制的力量,不再限制人的自由,任凭他们去偏行己路。神不需要介入人心中创造邪恶,只需要让罪人心中的恶尽情地发出来就行了。历史上的希特勒就是这样的人。他心中有的是恶,根本就不需要神在他的心中创造罪恶,只要让他尽情地发出来就行了。难道他的结局——灭亡——要由神负责吗?当然不能。但神维护世界秩序的旨意也许是由希特勒来牵制斯大林,这是恶人的火拼,使世界不至于还未到哈米吉多顿时,就早早结束了,违背了神对人类历史预定的旨意。人类历史必须按神预定的时间表进行。
世界上所有恶人的特点是什么?是独裁。独裁就是权势的高度集中,以致于突破了管理世界的牵制力。权力能把一个人提升到凌驾于他人的牵制力之上,所以权力使人腐化;绝对的权力使人绝对地腐化。权力虽然是属于政治的,但它的基础是经济。例如乞丐仅有讨饭的权力。
法老是当时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之一,唯有神的手能牵制法老去行邪恶。只要神一放手,法老的邪恶倾向便轻松地使他的心刚硬。神的这个“放手”就是“任凭邪恶”。
在这被动刚硬的过程中,神并未强迫法老改变他的心志。正如我们前面所述,神只是给了法老更多的自由。人越自由,就越容易犯罪。当今社会比过去时代犯罪率高,就是这个原因。
犹大的例子也说明同样的问题:犹大并非神谋略中的无辜受害人,因为他不是被神强迫去背叛基督的,是因为他“从起初就是沉沦之子”的缘故,神在他心中所做的,只是“任凭”他为非作歹而已。
诚然,犹大的邪恶倾向与企图牟利的心态,完成了神救赎的目的——没有犹大的作为,就没有十字架的救恩。然而,这不是神促成邪恶的事例,而是神的救赎战胜了邪恶的荣耀事实。犹大的结局和法老一样,都是神所预知和预定的,只不过是消极的、被动的预定而已。
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一旦神放弃了牵制权,恶人就进入了“任凭”状态,这时,邪恶的欲望就会大肆泛滥,其结果就是沉沦。神的属性之一是圣洁,因此他绝对不会去制造罪恶,也不会去参与罪恶事例。
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我们就不难理解启示录二十二章11节的经文——
不义的,叫(任凭)他仍旧不义;污秽的,叫(任凭)他仍旧污秽;为义的,(神主动地介入他心中)叫他仍旧为义;圣洁的,(神主动地介入他心中)叫他仍旧圣洁。
神任凭罪人犯罪,就是他对人的终极审判。他对法老就是如此行的。藉着这个审判,神不但未在法老心中创造新的罪恶而有损神自己的公义,反而因惩罚那已在法老心中的邪恶而彰显了他的公义属性。
神对恶人的审判方式就是“任凭”。只要任凭人自由选择,人必犯罪到底,决不会悔改。这就是我们必须理解的双重预定观。神施恩给那被拣选的人,在他们心中作成救恩的工作;同时他又判决了那些被定罪的人,任凭他们犯罪,以致灭亡(责任全在罪人身上)。
这就是双重预定论的对等预定观:一类人领受恩典;另一类人接受审判,没有人是不公义审判的受害者,也没有人可以埋怨神有任何不公平之处。
2、罗马书九章
论到双重预定最重要的一段经文,就在罗马书第九章里。在第九到第十八节里,可以清楚看见双重预定概念的词句——“如此看来,神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叫谁刚硬就叫谁刚硬。” 有些人得怜悯,有些人得公正的判决,一切都取决于神的手,而这两类人的结局也是在神的预知和预定中的。
使徒保罗例举了雅各和以扫的例子,来说明预定的双重特征:雅各和以扫是孪生兄弟,同在母胎中时,一个受到神的祝福,而另一个却没有;一个被神所爱。而另一个却被神所恶。这里的“恶”并非“不怀好意”之恶,而是大卫王所说的神圣的恨恶(诗一三九22)。
神圣的恨恶乃是对神自己恩宠的保留;对于非救赎对象的恶人,神就劫着他的预知,转脸不看他们,任凭他们为非作歹,直至受到他终极的公正审判;没有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除了神要怜悯的人以外,其余的就是早就预定了的,要落在审判中的罪人。自从亚当犯罪以后,亚当的后裔中没有一个是义人,都落在审判中,这就是人的命运。
神为什么拣选雅各而弃绝以扫呢?难道在时光隧道中,神看见了雅各正确的选择,而以扫却作了错误的决定?如果保罗要倡导预知观预定论,那么这里是最好的例子加以说明。可是他并没有如此作,反而致力于相反的论点,强调指出了神在那对孪生子尚未出生以前就已经决定了神自己的拣选,这个拣选不凭任何理由,只凭他自己的旨意。难道神的拣选会错吗?若会错,他就不是神了。
九章11节说“双子还没有生下来,善恶还没有做出来,只因要显明神拣选的旨意,不在乎人的行为,乃在乎召人的主。” 为什么使徒保罗这样说呢?很清楚地,其着重点乃在神的作为,否认了拣选是按照人的行为,排除了人的因素。在神看来,因为人是亚当的后裔,所以人是一无是处的,在亚当里,众人都已经死了,而且是死在罪恶过犯之中的。一个道德上的死人又有什么可称许的呢?一点也没有。所以神拣选人的条件,完全是出于他美好的旨意。因此预知观预定论者认为“神的拣选是基于他对人未来选择的预知”是错误的。
我们承认,在这段经文里,保罗没有直截了当地指出神的预定并不取决于他们将来的行为,但其含义十分明确。
保罗在九章16节里明显地强调了拣选纯粹是神的作为:“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发怜悯的神”。因此我们必须像保罗一样地承认,我们蒙拣选并非基于我们的意志,乃在于神既定的旨意。
下面我们来注意保罗所提出的两个疑问句。第一句是:“这样,我们可说什么呢?难道神有什么不公平吗?”(罗九14)为什么保罗提出这个假设性的问题?假如人的蒙拣选是基于人的决定,还有必要提出这个质疑吗?这样的质疑是针对预定观预定论而提出的,因为神的拣选无视了雅各和以扫的选择。所以怒喊“神不公平”的人,正是对神的预知预定论认识肤浅的人。这种怒喊也是对神的抱怨。对这样的抱怨,保罗的回答是断然地说:“断乎没有”(罗九14)。
保罗所提出的第二个质疑是:“这样,你必对我说:‘他为什么还指责人呢?有谁抗拒他的旨意呢?’”(罗九19)。对于提出这个质疑的人,保罗并未与他们辩论,乃是指责他们没有资格对神的作为提出质疑。确实,被造之物哪有资格去质问造物主呢?因此罗马书九章20—24节就是保罗对这种人的回答——
你这个人哪!你是谁,竟敢向神强嘴呢?受造之物岂能对造他的说:“你为什么这样造我呢?”窑匠难道没有权柄,从一团泥里拿一块作成贵重的器皿,又拿一块作成卑贱的器皿呢?倘若神要显明他的忿怒,彰显他的权能,就多多忍耐宽容那可怒预备遭毁灭的器皿,又要将他丰盛的荣耀彰显在那蒙怜悯早预备得荣耀的器皿上。这器皿就是我们被神所召的,不但是从犹太人中,也是从外邦人中。这有什么不可呢?
窑匠制作贵重的器皿和卑贱的器皿,都是用一团“堕落”的泥作的。只不过制作的方法有所不同:贵重的器皿是用“怜悯“作成的;而卑贱的器皿是用”任凭“作成的。因此这有什么可指责的呢?用任凭作成的器皿,其责任当然不在于神。因此神若要指责这种人,是无可非议的,这一切也都属于创造的旨意。
总之,这段经文的重点在于神的全权旨意,而不在于人的自由选择。
3、无条件的拣选
“无条件的拣选”意指:我们的被拣选是神依据他的目的、他的旨意所作的决定;而不是基于人那方面的一些可预知的条件,也不是基于人的意志或努力的结果。神至高的旨意和目的,乃是他决定拣选的一切归依。
“无条件的拣选”只能说明神在拣选人时,在人的身上找不到一点点可以被拣选的条件。如果人一定要说,神拣选我们得救是有条件的,那么这唯一的条件就是人的罪。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只有罪人才需要被神拣选。当然,我们不能忽略得救的完成与人的相信是分不开的。从理智上的相信接受,到心灵上的相信接受,是神在人心中赐予信心的结果,神若不赐予人以属灵的信心,人岂能从理智上的接受,进入心灵上的接受呢?属灵的信心是打开人心灵大门的钥匙,所以经上说:“这义是本乎信,以至于信”(罗一17)。
改革宗预定论认为,所有被拣选的人都会得着神所赐予的这种属灵信心。
在此,我们必须很小心地区分救恩与蒙拣选的不同概念。救恩是神在我们里面作成救赎的工作;而蒙拣选是把预定得救的人纳入了得救恩的范畴内。因此蒙拣选是通往(unto)救恩之门的钥匙。先是蒙拣选,后是得救恩;先是蒙内在呼召,后是得重生;是神把死人救活过来的,不是死人自己抓住救生圈而活的。以弗所书二章1节告诉我们:“你们死在过犯罪恶之中,他叫你们活过来”。
4、神独裁吗?
神拣选的旨意引起了一些人认为这是神的独断独行,这是在暗示神是以一种反复无常的态度去拣选人,这样蒙拣选的人,就像中彩票一样的只凭幸运了。
什么是独断?独断是毫无理由地去作某些事。很清楚,神在我们身上找不出任何拣选我们的理由,并不表示他的拣选毫无理由——神既是全知的,又是全权的、超时空的,那么他的行事就绝对不会无缘无故,也绝对不会反复无常。他的行事绝对是谨慎,又有智慧的。神知道他会拣选谁,他也会预知并预爱他拣选的人。这绝不是盲目的彩票,因为神绝不是盲目者。然而我们仍坚持说,在我们的身上,没有任何事是因他预知、预见或预爱,而使他作了拣选我们的决定。
加尔文派信徒通常不喜欢谈“运气”,与其说“祝你好运”,还不如说“愿神祝福你”更合神的旨意,虽然说“好运”也在神的手中。假如想要指出我们的“幸运日”是哪一日,那就应该是重生得救的那一天。

摘要:
1、并非所有的人都被预定得了救恩。
2、拣选有两面:被拣选的和不被拣选的。
3、预定是双重的:预定得救,也预定被弃绝,但其责任却不在神。
4、对等原则是不合圣经真理的,因为神不会在人的心里制造不信和罪,以致于使人被弃绝。
5、人被弃绝是人轻看救恩、不思悔改,神任凭他的缘故。
6、世界上只有两类人:一类是蒙拣选、得怜悯,进入永生的人;另一类是不蒙拣选、仍落在罪有应得的审判中,进入永远沉沦的人,也就是说,一类人进天堂、另一类人下地狱。
7、来世中,没有人在神的手中得着不公平的待遇,而是都得着了公义的审判。其中蒙拣选的人却在公义的审判中得着了神的怜悯。
8、圣经中,“神使人刚硬”的说法,其实就是“任凭”,这是对那已经存在了的罪的公平的审判和惩罚。
9、神对蒙拣选的人的选择是全权的,绝非任意独断。
10、神所有的决定都是出于他圣经的属性(性情)。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神知网 ( 黑ICP备09004198号 )

GMT+8, 2025-5-1 04: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